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为掌握江阴市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及其流行原因,为采取针对性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6年江阴全市食物中毒报表与专题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6年间江阴市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集体食堂引起的食物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为12起、215人。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为肉类及其制品。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中主要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第一位。每年7、8、9月份为高发,但以有机磷农药污染蔬菜造成的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所上升。结论:江阴市食物中毒好发在夏、秋季节,大多集中在集体食堂,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各级卫生部门应加大对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控制中毒发生,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减少误食有毒化学物中毒而死亡的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导致江阴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菌,为食源性疾病及食品污染物主动监测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细菌性食物中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细菌性食物中毒样本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23.24%。中毒细菌主要为溶藻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二、三季度致病菌检出率较高。责任单位中,家庭和熟食店致病菌的检出率高于餐饮服务企业和集体食堂。各类样本中,肛拭的检出率最高。结论江阴市细菌性食物中毒中致病菌的检出率较低,应进一步提高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能力,加强对条件致病菌的检测,为食物中毒的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对该类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市2004-2010年该地区发生的47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7年间共发生47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总数的58.1%;高峰季节是7~9月份;发生地点以熟食卤菜店为主,中毒人数以集体食堂为多;中毒食物以凉拌菜、海水产品、未彻底加热的熟肉食品为主;中毒人群年龄、性别和职业无特异性;潜伏期平均12h;临床症状以腹痛、腹泻为主。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应在高温季节对熟食卤菜店和集体食堂做好预防该类食物中毒的关键控制点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兴城市地区集体性食物中毒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常州市新北区2002-2008年集体性食物中毒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年间共发生17起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中毒391人,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14起(82.4%),化学性食物中毒3起(17.6%);副溶血性弧菌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原(78.6%);6~9月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高峰季节(85.7%);交叉污染是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原因(57.1%);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为主(47.1%)。结论常州市新北区集体性食物中毒以细菌性为主,而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薄弱,强化队伍和监管力度是该地区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近年来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特点,为制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2011~2012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2年共发生39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占35.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1%、沙门氏菌占2.6%、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占2.6%、蜡样芽胞杆菌占2.6%;以第3季度最多占33.3%;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中毒则以O3:K6血清型为主占76.8%。结论该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以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病原菌,第3季度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起数最多,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阜宁县近几年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毒原菌的特征,为疾控中心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相应的科学数据依据。方法:对阜宁县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细菌性食物中毒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总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有40例,其中病毒原菌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5%和5%,属于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各占2.5%;一年中三季度中毒比例最多,占34%,其中,属于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是以O3:K6血型为主引发的食物中毒占77%。结论:该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毒原菌主要是以O3:K6血型为主的副溶血性弧菌,三季度引发的中毒次数最多,因此疾控中心应强化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力度,提高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7.
吴桂芬  梁喧  任美玲 《热带医学杂志》2013,(12):1513-1514,1538
目的探讨广州市越秀区2006—2011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特征及分布规律,为预防和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1年本中心对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资料采用Excel2003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1年共发生疑似细菌性中毒事件112起,检出致病菌阳性69起(检出率为61.61%)。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均有发生,7—10月份检出频数最高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场所以餐饮业为主。检出的致病病原菌最常见的是副溶血性弧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以污染环境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以污染饭菜为主;变形杆菌以污染用具为主。结论本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控重点应以餐饮业为主,应着重加强对环境、用具的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相关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因素,提出预防食物中毒的对策,为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为政府部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10年黑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相关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0年黑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相关食物中毒事件72起,中毒2046人,死亡10人,死亡率为0.49%.死亡人数最多年份是2005年(4人),死亡率为1.04%.食物中毒多发时间是每年的第三季度.食物中毒多发单位是集体食堂、餐饮服务单位和个人家庭.食物中毒的种类以有毒动植物中毒为主,其次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其中,有毒动植物中毒的种类主要是豆角皂甙中毒.结论 2004-2010年黑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相关食物中毒事件有突出的流行病学特点.突出重点季节、重点地区和重点环节的开展防控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大卫生行政执法力度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2002~2004年集体性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萍  罗令涛  黄坚 《中国热带医学》2005,5(4):861-862,857
目的 为给深圳市的食物中毒预防工作提供借鉴,对深圳市2002~2004年的食物中毒情况进行了分析。方法 对深圳市及各区卫生监督部门上报的集体性食物中毒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学、流行病学分析。结果3年中深圳市共发生食物中毒94起,平均每年31.3起,1666人中毒,平均每年555人。2003年有1人死亡。中毒主要发生季节为每年第二、第三季度。宝安和南山为高发区域,共占53.2%,集体食堂引起的食物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为71起1429人。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为动物性食品。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60,6%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中40.3%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第一位。结论 深圳市食物中毒的好发季节都在夏、秋季节,大多集中在集体食堂,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预防食物中毒今后的工作重点首先应是加强集体食堂卫生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市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发生规律与特点,为预防控制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2006-2011年上报的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1年深圳市集体食堂发生食物中毒91起,中毒人数1134人。发病高峰季节为5-10月,共发生70起,占总起数的76.9%。工厂工地企业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发生起数最多共71起,占总起数的78.0%。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因素,占总起数的73.6%,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结论加强食物中毒高发季节工厂工地企业的卫生监督检查以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缪国忠 《医学动物防制》2012,(10):1088-1090
目的了解近年来江阴市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流行特征,为制订有效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2004-2011年江阴市食物中毒报表资料中收集有关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全部个案报表,按年度、季节、城乡、场所及发生原因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江阴市发生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16起,中毒153人,死亡1人,分别占江阴市同期食物中毒报告总数的15.69%、9.36%和100.00%。主要中毒因子是有机磷(50.00%)和亚硝酸盐(18.75%);中毒场所以家庭为主(50.00%),其次是集体食堂(37.50%);误食(68.75%)是化学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农村发生中毒的起数(81.25%)远高于城市;2009-2011年中毒发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进一步加强对有机磷农药、亚硝酸盐等剧毒化学品的监管,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道德法制观念、卫生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是减少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邯郸市即食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状况,提高我市食源性疾病检测、预警和控制能力,为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我市居民饮食安全。方法依据GB4789-2010和《2011年河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技术指南》对我市的熟肉制品、即食非发酵豆制品、中式凉拌菜、鲜榨果汁、夹心饼干和盒饭6类即食食品进行微生物学检测。检测项目:卫生学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6种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O157∶H7/NM、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志贺氏菌、腊样芽孢杆菌)。结果 231份样品中合格72份,合格率为31.17%,其中夹心饼干类合格率最高为93.33%;其他类别的样品的合格率均较低,即食非发酵豆制品的合格率低至13.33%。结论我市即食食品卫生状况极差,部分食品还检出食源性致病菌,存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隐患,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以保障居民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3.
华小鹃 《医学与社会》2006,19(11):13-15
为使食物中毒预防工作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对无锡市2003年~2005年发生的食物中毒进行分析,对其发生特点与规律、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探讨;提出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无锡市食品卫生监督的工作重点,每年5~10月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致病菌、交叉污染是主要原因、冷菜是高危食品。通过抓高发季节、高危单位、关键环节和重点食品等措施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石家庄市近年来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和特点,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对石家庄市2010-2011年食物中毒报告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10-2011年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19起,中毒人数231人,死亡3人。通过分析发现有毒化学物、细菌为主要食物中毒致病因素,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主要是误食有毒食品,家庭和餐饮服务单位为高发场所。食物中毒的发生呈季节性规律变化,符合其发生的特征与规律。结论做好重点行业监督管理,对餐饮业、集体食堂加强监督管理与预防宣传。针对食物中毒发生的季节、重点食品和重点场所等规律及特点开展预警提示,降低食物中毒的发生率。特别注意毒蕈中毒的防范,可通过宣传教育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江阴市制售的熟食卤菜卫生质量,为食源性疾病调查和食品污染物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对5个乡镇的熟食卤菜店及餐饮服务单位各20家、5家超市制售的熟食卤菜进行微生物污染监测。结果熟食卤菜中微生物总合格率为52.49%。2010年超标率达70.51%,其菌落总数与大肠菌群2项均超标的超标率、致病菌的检出率显著增加。一季度大肠菌群的超标率为25.29%,四季度致病菌的检出率为10.81%。餐饮服务单位制售的熟食卤菜中大肠菌群的超标率为21.48%,熟食卤菜店销售的熟食,其菌落总数与大肠菌群2项均超标的超标率为31.41%,致病菌的检出率为8.36%。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溶藻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气单胞菌等食源性致病菌41株,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溶藻性弧菌的污染严重。结论我市制售的熟食卤菜中微生物污染严重,2010年的超标率最高,食源性致病菌中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溶藻性弧菌污染严重。必须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进行食源性疾病调查及食品污染物监测时要加强气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江阴市生产加工的熟食卤菜卫生质量,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对熟食卤菜店及餐饮服务单位各20家、5家超市制售的熟食卤菜进行卫生监测。结果我市制售的熟食卤菜总合格率为52.49%,2010年合格率最低,为29.49%。其卫生质量,一、四季度好于二、三季度,市区好于乡镇,餐饮服务单位好于熟食卤菜店,酱卤肉类好于凉拌菜类。结论我市熟食卤菜的加工、销售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必须进一步对熟食卤菜行业加强管理,完善卫生设施,同时加强对卤菜行业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岳阳市食物中毒情况及其主要原因,为预防控制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岳阳市1966-2003年食物中毒病例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66-2003年,共发生食物中毒4 522例,其中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1 938例,占42.86%,细菌性食物中毒人数1 884例,占41.66%,化学性食物中毒453例,占10.02%。4~8月间发生食物中毒4 020例,占88.90%。学校中毒人数1 918例,占42.41%;公共饮食中毒人数1 004例,占22.20%;个体摊贩中毒人数445例,占9.84%;其他食品行业中毒人数731例,占16.17%;家庭中毒人数424例,占9.83%。结论预防控制食物中毒,食品卫生监督工作重点应注意4~8月份预防控制学校和公共饮食等的细菌性、有毒动植物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