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作者以短程中等剂量β和γ干扰素联合应用对20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病人进行了随机对照治疗试验。患者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16~70岁。确定疾病活动性的诊断,除肝组织学检查外,主要根据肝细胞炎症和坏死的生化参数,或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至少为正常值的2倍。在开始干扰素治疗前,大多数病人都经过数年的定期临床检查。这些病人的血清HBsAg、HBeAg和HBV DNA皆阳性,肝内有复制型HBV DNA。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于e抗原(eAg)、Dane颗粒、与Dane颗粒相关的DNA聚合酶之间的密切关系已有不少报告,本文对eAg、DNA聚合酶活性与慢性肝炎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观察。共观察HBsAg阳性患者39例,观察时间均在2年以上,有27例随访的时间为4~5年。SGPT升高者27例。11例曾作肝活检,其结果慢性活动性肝炎5例,慢性迁延性肝炎6例。12例无慢性肝炎生化表现者,其SGPT多在正常范围或稍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3.
e抗原-抗体系统是新近被肯定的一种新的抗原-抗体系统。Nielsen等(1974年)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研究之后认为:该系统是慢性肝病和HBsAg持续阳性患者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估价包括“健康”携带者在内的持续HBsAg血症患者的e抗原和e抗体的临床联系,以及确定e抗原和血清中Dane颗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作者报道了1990年4月~1991年8月间对650例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的随访研究结果。根据临床病程、生化、血清学、免疫学及组织学检查,有333例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这333例均为抗-HCY阳性,HBsAg阴性,抗-HBc阴性或低滴度,ALT值异常6个月以上;组织学检查均符合慢性丙型肝炎;肝组织学分类为慢性迁延性肝炎(CPH),中度活动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2A),重度活动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2B)和肝硬变(LC)。随访5年以上有100例,随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 e 抗原的临床意义在于其与乙型肝炎的经过、预后和传染性有关。作者对71年3月至76年7月收治的214名肝病患者筛选出86名(40.2%)HBsAg 阳性者进行 e抗原系统检查,并讨论了它和临床表现、病理变化的关系。86名肝病患者 e 抗原系统检查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一组大系列不伴肝硬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长达16年的随访,分析了临床和组织学转归,以及各种预后因素。 105例患者都符合下列要求:(1)HBsAg阳性并且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正常<55IU/L)至少达12个月;(2)丁型肝炎病毒(HDV)标志物均阴性,(3)肝活检标本符合慢性迁延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而无组织学和临床方面肝硬变的证据(消瘦,食道静脉曲张,腹水);(4)从作出组织学诊断起随访至少达12个月;(5)观察期内作一次随访性肝活检。本组病例不包括酒精摄入超过80g/日以及使用可能导致肝损害药物的患者。 105例患者中,男80例,女25例,平均年  相似文献   

7.
早先的研究显示,约三分之二的慢性乙型肝炎在HBeAg清除之前有SGPT急骤增高,组织学检查示有小叶性肝炎甚或桥形坏死。为了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清除前的急性加剧所伴随的肝脏失代偿,对376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为期7年的前瞻性随访研究。每3~6个月随访患者1次。随访项目包括临床检查、常规肝功能试验、肝炎标志物血清学测定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一组重症慢性活动性肝病以皮质激素治疗达到预定缓解标准,中止治疗后的临床特点和预后。预定的缓解标准为症状消失、GOT降至正常二倍以下、γ球蛋白和胆红质正常、肝活检无活动性肝病特点、组织学正常或有非特异性肝炎改变、无碎屑样坏死、无或有轻度炎性变化的肝硬化。  相似文献   

9.
1972年Magnius和Espmark用免疫扩散法在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中发现一种新的和特殊的抗原-抗体系统,命名为e抗原。它与以前所发现的HBsAg(a,d,y,w和r)抗原决定簇不同,e抗原多见于HBsAg阳性肝病患者,e抗体多存在于健康HBsAg持续阳性者血清中。作者在某乙型肝炎病毒高发地区对HBsAg阳性,但无症状的人测定了e抗原与  相似文献   

10.
δ肝炎病毒(HDV)具有高度致病性,可引起急、慢性肝病。以往临床研究提示,HDV 感染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严重性肝病有关。作者在大量罹患慢性肝病的 HBsAg 持续阳性患者中研究了HDV 感染的发生率和临床意义。对这些患者平均随访了5年,报道了 HDV 阳性的慢性肝病的主要临床和实验室结果,并将HDV 阳性患者的特征与 HDV 阴性患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了解慢性HBV感染时血清前S_1抗原和前S_2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作者将39名HBshg携带者分为3组:第1组为11例HBeAg阳性的慢性肝病患者,其特征是血清中有HBV DNA,符合活动性病毒复制。第2组为8例抗-HBe阳性慢性肝病伴低度HBV复制。第3组为20例抗-HBe阳性健康携带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同时探究其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将未经抗病毒治疗的774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按照临床特征分为六组:慢性HBV携带组(102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211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236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114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2例)、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9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HBsAg定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BV DNA定量,血清HBsAg和HBV DNA需要经常用对数转换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HBsAg定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慢性HBV携带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7.80(6.69 ~ 8.32)、7.11(5.42~8.27)、6.57(5.66 ~ 7.53)、6.38(4.39~ 7.40)、6.22(4.84~ 6.91)、6.13 (5.48~7.0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sAg定量与HBV DNA呈正相关(r=0.714和0.390,P<0.01).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HBsAg的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416,P<0.01);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血清HBsAg定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 慢性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HBsAg定量不同,血清HBsAg定量与患者HBV DNA水平和年龄相关,临床上应重点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患者血清HBsAg定量.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确定不明原因的慢性肝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并评价用PCR检测HCVRNA能否在抗-HCV阴性的原因不明的慢性肝病患者中提高HCV感染的诊断率。 1990年5月~1993年5月间调查的567例慢性肝病患者均有慢性肝病的临床、血清学或组织学证据。根据病史、实验室资料或组织学结果,28例(4.9%)患者不能确定肝病的病原学。调查了所有患者病毒性肝炎和肝毒性药物摄入(包括饮酒)的流行病学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项抗HBc阳性无症状HBV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为临床肝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46例单项抗HBc阳性,HBVDNA阳性,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做组织学检查,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肝组织中HBsAg和HBcAs。结果:肝组织正常者8例(17.39%);轻度慢性肝炎35例(76.09%),其中I型为17例(36.96%),Ⅱ型为18例(39.19%);中度慢性炎3例(6.52%)。肝组织HBsAg阳性19例(41.3%)、HBcAg阳性13例(28.26%).结论:单项抗HBc阳性、HBVDNA阳性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组织学损伤,对此类患者给予动态的医学观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抗-HBc IgM 对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其临床意义作一系统叙述。一、急性乙型肝炎(一)HBsAg 阳性病例对经临床、生化和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急性乙肝的82例 HBsAg 阳性患者观察表明,81例于发病开始即检出抗-HBc IgM(ELISA),仅1例未检出,对该例随访4  相似文献   

16.
刘仁志  夏璀  邬艳波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2):1890-1891
目的 HBsAg定量预测法观察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近期疗效。方法根据患者血清中HBsAg水平将48例CHB患者分为三个治疗组,分别为HBsAg〈100、100~200及〉200ng/L,每组各16例,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照组10例CHB患者给予常规保肝对症治疗,不采取拉米夫定治疗。治疗4周时观察两组的e抗原血清转换率及HBV DNA阴转率。结果三个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A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 HBsAg初始水平及近期疗效是预测e抗原血清转换率的两项较好指标,对于拉米夫定的临床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用电泳法检查出HBsAg阳性供血者296例。用反向被动血凝法测定了HBsAg的效价,并进行e抗原、e抗体的检查,同时对HBsAg的效价与e抗原、e抗体的检出率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8.
有关持续抗-HCV阳性而无肝病症状和体征的HCV感染者的临床治疗尚有争议。本文作者通过对15例ALT正常的无症状携带者的肝标本活检,以确定肝病的流行率及抗-HCV和HCV RNA阳性与组织学变化的关系。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体检、肝脏超声检查、CT检查及常规肝功能试验。经皮肝穿刺获得肝标本,经过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肝切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后,按国际分类法作组织学诊断。 15例研究对象均无肝病症状和体征,ALT正常至少3年;用第二代酶联免疫吸  相似文献   

19.
作者应用重组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并观察了HCV RNA从血清中清除与基因型的相互关系。 126例日本患者(男91例,女35例)均有慢性肝炎的组织学证据。血清HCV RNA均阳性(PCR法),抗-HCV阳性率为98.6%。乙型肝炎标志:HBsAg均阴性,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25.2%和39.2%。所有患者抗-HIV阴性。根据血清学、生化以及组织学检查排除了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年龄25~63岁(平均47岁)。ALT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CD28表达与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105例患者(观察组)和15例行外科手术的非肝病患者(对照组)的外周血CD28水平,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肝组织炎性反应程度.结果 (1)观察组患者12%肝活体组织检查结果正常,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及纤维化病理改变.携带者13例(12.4%);G1~G2,S0~S2 45例(42.9%);G3,S1~S3 39例(37.1%);G4,S2~S4 8例(7.6%).(2)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8/CD28表达的百分率为(21.1±5.1)%,较对照组的(25.3±5.5)%低,P<0.05.(3)观察组患者按不同肝组织学炎性反应分级外周血T淋巴细胞CD8/CD28表达的百分率也不同,肝组织学炎性反应越重,CD8/CD28表达的百分率越低.结论 (1)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28表达明显低下,T淋巴细胞不能完全活化,处于相对免疫耐受状态.(2)T淋巴细胞CD28表达与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耐受关系密切,且在其免疫耐受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