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壁切口裂开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妇产科手术腹壁切口裂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中,年龄27~67岁。妇科手术9例,其中妇科恶性肿瘤5例,异位妊娠4例。产科手术14例,其中急诊剖宫产13例,择期剖宫产1例。腹壁纵切口裂开17例,横切口裂开6例。所有裂开伤口均用0.9%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冲洗2~3天。待组织新鲜后,对5cm以下的裂开,可伤口处撒白糖并用蝶形胶布拉紧固定隔日换药一次8天治愈,5cm以上的行Ⅱ期缝合10~12天治愈。结论手术切口裂开与患者体质、免疫力、肥胖、感染、腹压增高及缝合技术有关。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选择适当切口并预防感染,合理换药可防止切口裂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原因、预防及切口疝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腹壁切口疝的原因及其中26例手术治疗情况。结景:40切口疝病例中,60岁以上者32例(80%),纵行切口33例(82.5%),切口感染18例(45%);切口疝发生于半年内28例(70%),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16例(40%)。手术治疗26例中,20例为单纯疝修补术(疝环小于5cm),6例行疝成形术(疝环大于5cm)。结论:腹壁切口疝的原因为腹壁纵切口、缝合技术欠佳、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老龄及出现合并症等。宜采用横向切口,正规操作,防止切口感染或裂开,防止并发症,术后丰年内尤应注意保护。小的切口疝行单纯疝修补术,大的或巨型切口疝多使用聚丙烯网修补。  相似文献   

3.
腹壁切口裂开是外科腹部手术严重并发症之一。现就我院普外科近2年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及防治加以讨论。1资料及结果我院普外科2005年11月~2007年11月期间共有53例腹部手术。其中,有切口裂开6例,发病率1.13%。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男女之比为2.5:1。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9岁。恶性肿瘤12例,良性疾病9例。择期手术11例,急诊手术10例。急诊手术中,急性胆管感染5例,十二指肠破裂1例,右半结肠癌伴梗阻1例,腹部伤3例。有5例伤口存在明显感染或组织坏死。21例采取清创缝合15例(采用全层减张缝合),6例分层缝合,无1例再裂开。3例死亡,病死率为0.566%,2例死因为晚期恶性肿瘤,1例严重复合外伤。  相似文献   

4.
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据有关文献报告,腹部切口裂开发生小于10%多在0.2~0.3%之间,我院1990~1995年间发生6例腹部切口裂开作一介绍。本组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56~72岁,平均年龄68岁,合并高血压症1例,但支1例,低蛋白血症1例(<20g/L),冠心病1例。右侧上由部腹直肌旁切口4例,左侧上腹部演直肌劳切口2例.切口裂开情况,全层裂开5例,深层裂开五例,裂开部位都在切口中段,裂口时间4例7~10天,l例13天,1例术后4天,裂开诱发原因,4例剧咳,l初便秘,1例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wt20g/L)。切口裂…  相似文献   

5.
腹壁切口全层裂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我科从1994年~ 1998年中共发生 12例。现就本组资料分析 ,提出一些防止措施 ,以利减少发生。1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中男 8例 ,女 4例。年龄 2~ 73岁。结肠手术 4例 ,胃切除术 3例 ,胆囊切除术 3例 ,小儿肠套手术 1例 ,脾切除术 1例。切口部位 :正中切口 3例 ,经腹直肌切口 9例。切口于拆线当天裂开 8例 ,拆线后 1~ 3天裂开 4例。2 讨论2 .1 切口全层裂开的因素 腹壁切口全层裂开有多种因素引起 ,就本组病例分析 ,有下列几种情况引起 :①患者本身的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时不能充分合成胶原 ,本组病例…  相似文献   

6.
吴永茂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2):154-155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8年6月600例剖宫产产妇腹壁脂肪缝与不缝术后切口愈合情况。600例产妇均选择下腹正中切口,其中传统缝合组260例,脂肪层自然对合组340例。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手术指征、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传统缝合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率35例,占13.4%,脂肪层自然对合组14例,占4.1%,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传统缝合组脂肪液化25例,全层裂开3例,部分裂开7例,裂开长度约2-5cm,脂肪层自然对合组脂肪液化11例,部分裂开2例,长度约2cm,全层裂开0例,传统缝合组显著高于脂肪层自然对合组(P〈0.05)。结论剖宫产切口不缝合脂肪层能有效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分析了两所医院10年间共施腹部手术2188例,其中发生切口裂开28例。就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原因进行讨论并提出预防及治疗方法。临床资料1、年龄与性别:本组28例,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64岁,平均39岁,男19例,女9例。2、疾病与手术情况:择期手术2例,急诊手术26例,手术类别:胃溃疡穿孔2例,肠梗阻9例,腹部损伤9例,肠伤寒穿孔4例,胆道手术3例;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例。3、切口部位及裂开时间,上腹部正中切口2例,中腹部经腹直肌切口22例(包括中上腹部),下腹部腹直肌外缘切口4例。全层全部裂开9例;全层部分裂开19例。切口裂开…  相似文献   

8.
腹壁切口疝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自卓  刘瑞华 《广东医学》2002,23(5):508-509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病因,预防及切口疝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腹壁切口疝的病因及其中33例手术治疗情况。结果:50例中,60岁以上有42例(84%),纵行切口41例(82%),切口感染23例(46%);切口疝发生于半年内35例(70%),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16例(32%),手术治疗33例,25例为单纯疝修补术(疝环小于5cm),其余8例行疝成形术(疝环大于5cm),结论:腹壁切口疝的病因为腹壁纵切口,缝合技术欠佳,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高龄及合并症等。提倡采用横向切口,正规操作,防止切口感染或裂开,防治并发症,术后半年内尤应注意保护,小的切口疝,单纯行疝修补术,大的或巨型的切口疝,提倡使用聚丙烯网修补。  相似文献   

9.
康文铎 《河北医学》1997,3(4):50-52
本文报告1992年7月份~1996年6月份我院经头颅CT扫描证实的30例住院患者,结合文就复习,略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中男23例,女7例。年龄41~66岁,平均54岁.其中41~49岁6例。占20%;50~59岁10例,占33.3%;60岁以上者14例,占466%。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21例,占70%;高脂血症14例,占46.6%;TIA病史者6例,占30%;冠状动脉供血不足5例,占16.6%;糖尿病者3例.占10%。1.2临床表现:急性起病者14例,占扬.7%;亚急性起病者7例,占23.3%;慢性起病者5例,占16.7%;以TIA形式起病者4例,占13.3%…  相似文献   

10.
我们自1992年1月至1992年12月共收治流行性因腺炎96例,并发脑膜脑炎者46例;胃炎9例;睾丸炎7例。全部治愈.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6例病人中,男64例,女32例,男女之比;2:1。发病年龄:3~10岁72例,1。~15岁19例,30~33岁5例。最小3岁,最大33岁。发病季节:1月份7例占73%2月份6例占62%;3、4、6月份各3例占3.1%;5月份5例占52%;7月份8例占8.3%;8月份4例占4.1%;9.11月份各9例占9.3%;10月份26例占27%;12月份13例占10.4%。分布:城内74例,乡镇22例.入院前病日数:1~3天67例;3~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疗效分析与体会。方法:100例120只眼施行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手术的适宜性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周视力0.05~0.1者12只眼(10%),0.1~0.3者30只眼(25%),0.4~0.6者40只眼(33.3%),>0.6者36只眼(30%),其中视力无明显改善者(非手术原因)视神经萎缩2只眼(1.66%)。结论: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特别适宜于基层医院开展,可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18例患者,均采取手术彻底切除,经病理确诊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有剖宫产史,表现为腹壁肿块伴周期性疼痛,平均就诊年龄27.25±2.45岁,首次发病在术后6个月~3年,平均15.75±2.45个月,与母乳喂养时间长短相关,病灶累及皮下脂肪层74例(62.71%),累及肌层20例(16.95%),累及筋膜层18例(15.25%),累及腹膜6例(5.08%)。均行病灶切除,切缘至病灶外1cm的正常组织,术后随访2~6年,无1例复发。结论: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是预防其术后复发的关键措施,坚持母乳喂养可以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腹部手术切口愈合的问题除了与患者的个体差异、医疗条件等因素有关以外,与手术者的经合方法也有较大的关系。我们对300例患者采用腹部手术切口皮肤及皮下组织全层缝合的方法其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年龄9~76岁,平均346岁。子宜切除术58例,附件手术42例;剖宜产术200例,共300例;术前合并贫血的108例mb<9赚几,腹墨水肿的2《例,恶性肿瘤术中和术后腹腔内化疗的4例。脂肪厚度:IC。~iC。者有48例(占1矾),Zcm~3cm者232例(占77。3%),3cm以上者20例(占6.7%),最厚的脂肪达scm。12手术方法30o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发生腹壁手术切口裂开病例。结果34例腹壁切口裂开患者,11例在床边局麻下行分层缝合,2例出现再裂开后下采用全层减张缝合治愈;另23例在硬膜外麻醉下采用全层减张缝合后痊愈。全组未发生死亡病例。结论一旦出现腹壁切口裂开,应立即送手术室在硬膜外麻醉下采用全层减张缝合。重视对围手术期全身危险因素的处理,正确运用缝合技术,预防性采用全层减张缝合,可有效地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裂开。  相似文献   

15.
孔令侠  彭韡  仵亚梅 《吉林医学》2008,29(17):1476-1476
我院自从2002年1月-2006年12月共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横切口单层缝合1532例,现将手术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41岁。初产妇1326例,占86.5%;经产妇206例,占13.4%。宫口开大1~5cm者921例,占60.1%;宫口开大6-10cm者611例,占39.8%。头盆不称者491例,占3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33例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的本病患者。结果:术后随访4~12个月,主观治愈率为87.9%(29/33),好转率为12.1%(4/33),无不愈者;客观治愈率为81.8%(27/33),好转率为18.2%(6/33),无不愈者。结论: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具有以下优点:(1)完全、彻底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提高了手术质量;(2)减少手术并发症;(3)可同期完成鼻窦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特点、使用幼砂糖治疗的效果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特点、症状和体征、处理方法、愈合情况等临床资料,总结经验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13例脂肪液化患者中,只有1例切口少量渗液、无裂开,予挤压切口换药处理愈合。其余12例均裂开成一空洞或全层裂开见筋膜层,经幼砂糖换药治疗后,切口均于3-10天全部愈合。结论:使用幼砂糖治疗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效果好,值得推广;提高手术操作技巧、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1992~1998年先后有6例小儿腹部手术后出现切口裂开,致肠管、大网等组织脱出,经二次减张缝合切口后痊愈。现就其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6个月~1.5岁。肠套叠手术5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1例。手术切口均为中下腹切口,经腹直肌切口5例,正中切口回例。切口裂开时间,术后3d2例,术后对拆线后裂开4例,均行减张缝合手术后痊愈。愈合时间14-18忒2分析由于小儿年龄、发育特点等考虑其切口裂开原因如下:①由于小儿腹部肌肉力量薄弱,术后哭闹,腹胀导致切口腹膜、皮下各层组织撕裂。②手术失血及术前术后禁食…  相似文献   

19.
刘兴洲 《海南医学》2003,14(7):68-68
腹壁切口裂开是腹部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须再次清创缝合手术。其发生病因是多方面的。作者结合我院 10年来 2 1例腹壁切口裂开临床资料 ,对此病因及预防加以分析。1 临床资料我院从 1991年 5月至 2 0 0 1年 5月期间 ,外科腹部手术中有 2 1例切口裂开病例 ,发病率为 0 .5 %。其中 ,男性 16例 ,女性 5例 ,男女之比为 3.2 :1,年龄4 3— 81岁 ,平均年龄 6 5岁。其中急诊手术 9例 ,择期手术 12例。恶性肿瘤病人10例 (其中胃癌 6例、大肠癌 3例、胆囊癌 1例 ,术前皆未化疗或放疗 ) ,良性疾病 11例 (胆道疾病 4例、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3…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小儿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倾向。现将我院近年来,住院患者,经X线钡餐检查及手术确诊的45例溃疡病例分析如下。亚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其中男33例,女12例,男:女为3:l;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14岁,其中3月~3岁4例,4~6岁8例,7~14岁33例,病程最短1.5天,最长3年。1.2临床表现:腹痛41例,其中4~6岁8例,7~14岁33例,上腹部疼25例,脐周痛12例,无腹痛4例,皆为小于3岁者;呕吐20例,呕血、便血35例。1.3X线钡餐检查:十二指肠溃疡33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后壁龛影13例,外下方基底部龛影4例,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