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TGF β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85例食管鳞癌组织TGF β1的表达 ,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在 85例食管鳞癌中TGF β1阳性6 2例 ,阳性率 72 9%。其表达与患者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以及肿瘤远处转移无关 (P >0 .0 5 ) ;与肿瘤局部浸润深度 ,淋巴转移以及生存时间有关 (P <0 .0 5 )。结论 TGF β1高表达是食管鳞癌早期浸润和淋巴转移的危险信号 ,并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one,TGF-β1)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法(LSAB)对94例食管癌组织及32例正常食管组织进行抗TGF—β1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94例肿瘤组织标本中,TGF-β1表达阳性者76例,阳性率为80.85%(76/94),弱阳性(+)24例,阳性(++)26例,强阳性(+++)26例,正常食管组织未见表达。TGF—β1表达与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相关性,临床分期越晚,癌组织TGF—β1表达越显著,X^2=0.861,P=0.022;肿瘤分化程度越低,TGF-β1表达越显著,X^2=0.833,P=0.027。结论:食管癌组织中TGF—β1蛋白的高表达与食管癌的恶性生物学特性有相关性,食管癌组织TGF—β1表达增高有利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恶性程度和,临床分期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中凝血酶敏感蛋白-2(TSP -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和比较30例子宫内膜癌、30例子宫内膜癌前病变、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 TSP -2、TGF -β1的表达和 CD34标记的 MVD。结果:TSP -2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与正常子宫内膜组间有显著差异(P <0.05),且与肌层浸润、手术-病理分期相关(P <0.05)。TGF -β1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与正常子宫内膜组间有显著差异(P <0.05),与肌层浸润程度、手术-病理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关(P <0.05)。TSP -2表达与 MVD 显著负相关(P <0.01)。TGF -β1表达与 MVD 显著正相关(P <0.01)。结论:TSP -2、TGF -β1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并与肿瘤细胞的恶性侵袭行为相关,TSP -2、TGF -β1和 MVD 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病情进展、预测转移风险评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人胰腺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血型受体(TβRⅡ)的表达进行研究,探讨其与胰腺癌进展、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βl、TβR-Ⅱ在10例正常胰腺,13例慢性胰腺炎和36例胰腺癌中的表达。结果:1.TGF-β1、TβⅡ阳性率在正常胰腺均为10.0%,慢性胰腺炎中分别为7.7%、15.4%,胰腺癌中分别为44.4%、47.2%,胰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前两组(P<0.05));2.TGF-β1、TβRⅡ的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位置、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相关(P<0.001);3.TGF-β1、TβRⅡ在胰腺癌中共同阳性率为36.1%,其共同表达与胰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P<0.001)。结论:单独检测TGF-βl、TβRⅡ的表达对判断胰腺癌的进展、转移趋势有参考价值;二者共同表达对判断胰腺癌的恶性程度及进展、转移趋势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的107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病例及56例正常食管组织的石蜡包埋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 VEGF -C 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并应用 D2-40抗体标记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内皮细胞,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VD)。同时对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食管鳞癌中 VEGF -C 蛋白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且在食管鳞癌不同 TNM分期中有差异(P <0.05);淋巴结转移组中 VEGF -C 蛋白的高表达率为68.3%,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0.05)。T3/T4期组中 VEGF -C 蛋白的高表达率高于 T1/T2期组(P <0.05)。VEGF -C 蛋白的高表达率与食管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等均无明显相关性(P >0.05)。食管鳞癌中 LVD 在 VEGF -C 不同表达强度组中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组 LVD 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VEGF -C 基因可能促进食管鳞癌的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有可能成为预测食管鳞癌预后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叉头框 C2(FOXC2)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并与肿瘤的转移和增殖关系密切,但其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以及作用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 FOXC2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定量 PCR 法以及 Western blot 法检测 FOXC2在129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且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 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研究FOXC2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PCR 证实在 mRNA 水平 FOXC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均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P =0.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 FOXC2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率为60.47%,与患者的肿瘤大小(P <0.001)、T 分期(P =0.008)、淋巴管转移(P =0.005)关系密切,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位置等没有统计学意义;FOXC2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 FOXC2阴性表达的患者(P =0.009);同时,多因素分析显示 FOXC2是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FOXC2高表达于食管鳞癌组织中,并且发现其与食管癌的转移密切相关,其对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预测有重要意义,可能成为食管鳞癌诊断、治疗的新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与探讨bcl-2基因与nm23-h1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了85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切片中bcl-2和nm23-h1的表达。结果:63.53%(54/85)肿瘤呈bcl-2阳性表达,bcl-2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均〈0.05)。40%(34/85)肿瘤呈nm23阴性表达,nm23-h1阴性表达与肿瘤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分别为0.032、0.001、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bcl—2基因与nm23-h1基因表达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OR值分别为6.985、0.014,P〈O.001)。而其他临床病理学参数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未见明显相关(P均〉0.05)。bcl-2基因与nm23-h1基因表达之间呈负相关(0=-0.3849,P〈0.05),在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过程中起联合作用。结论:bcl-2基因与nm23-h1基因联合测定是判断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倾向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27基因与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R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胃癌组织中,p27蛋白,TGF-βRⅡ的表达情况,结合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中p27,TGF-βRⅡ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1.9%(26/62),17.7%(11/62),它们均与胃癌的Borrman分型,浸润深度相关(P<0.05),P27蛋白阳性表达还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随P27蛋白表达强度增加,TGF-βRⅡ阳性率增高(P<0.05),生存期超过5年者其p27蛋白,TGF-βRⅡ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生存期<5年者(P<0.05),结论:P27蛋白和TGF-βRⅡ与胃癌不良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相关,P27蛋白与TGF-βRⅡ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任宏  姚佳  杜宁  赵磊  赵阳  熊健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7):1255-1258
目的:探讨Survivin与Nm23-h1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联合检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78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30例食管鳞癌切除标本断端(距肿瘤〉5cm)和食管鳞癌切除标本断端(距肿瘤〈2cm)30例的石蜡标本切片中Survivin和Nm23-h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51%,20.0%,6.67%,有显著性差异(P=0.001)。Nm23-h1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26%,80.00%,96.67%,有显著性差异。(P=0.001)。Survivin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Nm23-h1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urvivin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8),nm23-h1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01)。Survivin与nm23-h1呈低度负相关(P=0.001),在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过程中起联合作用。结论:Survivin蛋白的抑制凋亡作用和nm23蛋白的抑制转移作用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是判断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倾向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在人食管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研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GST-π)在人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sandwich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143例食管鳞癌石蜡标本和4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GST-π在人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上皮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7%和79.6%,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GST-π在高分化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低分化食管鳞癌中的表达(P<0.05)。GST-π在高分化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低分化食管鳞癌中的表达(P<0.05)。GST-π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食管鳞癌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GST-π含量平均值均显著高于正常人GST-π含量平均值(P<0.05,P<0.025);食管鳞癌患者术后血清GST-π含量平均值低于术前血清GST-π含量平均值,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GST-π是食管鳞癌的一个有应用价值的标志物,其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有关,可能是食管上皮癌变前的一个早期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ERK1和P38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食管鳞癌中ERK1和P38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人中晚期食管鳞癌及其癌旁正常黏膜(其中15例包括早期癌)中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成员ERK1和P38的表达情况。结果ERK1和P38在中晚期鳞癌中的表达高于早期癌和正常黏膜,有统计学差异(P〈0.01),P38的表达与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ERK1的表达与上述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戈(P〉0.05)。结论中晚期食管鳞癌中ERK1和P38处于过度表达状态,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2(HSP72)和糖蛋白96(gp96)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人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HSP72和gp96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90例食管鳞癌中85例(94.4%)HSP72呈现阳性,主要定位于细胞核,而gp96主要表达于胞浆,其阳性率为80.0%(72/90)。HSP72和gp96在食管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P〈0.01)。与癌旁组织相比,HSP72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食管鳞癌组织存在HSP72和sp96的高表达。HSP72和gp96在人食管鳞癌细胞中的表达对于研究食管鳞癌的进展和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PCNA及nm23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放射敏感性,预后等因素的关系,以及在食管鳞癌中PCNA和nm23-H1之间的关系,以期找到一个能预测食管鳞癌放射敏感性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1994年至1997年收治的病理诊断明确,完成全程根治性放射治疗,随访3年以上的59例中晚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放射治疗前活检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组织切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肿瘤转移相关基因(nm23)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PCNA及nm23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明显增高(P<0.05),PCNA及nm23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变长度,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PCNA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呈正相关(P<0.05),nm23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转移呈正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未显示PCNA与nm23表达两者之间有相关性,结论:单纯放射治疗的食管鳞癌中PCNA表达与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呈正相关,nm23表达与食管鳞癌的转移呈正相关,食管鳞癌组织中PCNA与nm23表达两者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iR-520a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59例食管鳞癌组织和45 例癌旁组织中miR-520a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miR-520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并与患者淋巴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miR-520a在食管鳞癌中低表达,提示其可能发挥抑癌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细胞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因子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探讨CXCR4介导食管鳞癌转移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09-01-01-2011-12-31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食管肿瘤科114例经病理确诊的食管鳞癌患者手术切除存档蜡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含114例的原发食管鳞癌组织芯片中CXCR4及EMT相关因子的表达,分析各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CXCR4与EMT相关因子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中CXCR4的胞质阳性表达率为62.3%(71/114),与淋巴结转移(P=0.009)和肿瘤浸润深度(P=0.008)有关。β-catenin细胞质异常表达率为65.8%(75/114),与肿瘤直径(P=0.045)、淋巴结转移(P=0.001)和TNM分期(P=0.005)有关。β-catenin胞膜异常表达率为64.9%(74/114),与肿瘤部位有关(P=0.033)。Vimentin阳性表达率为31.6%(36/114),与肿瘤淋巴结转移(P=0.013)、淋巴结转移个数(P=0.029)和TNM分期(P=0.024)有关。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示,CXCR4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30)、肿瘤浸润深度(P=0.005)、β-catenin胞质表达(P=0.011)和Vimentin的表达(P=0.022)有关。Spearman分析显示,CXCR4与β-catenin胞质表达(r=0.278,P=0.003)和Vimentin(r=0.256,P=0.006)具有相关性。结论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存在CXCR4高表达及EMT现象,且CXCL12/CXCR4生物轴介导淋巴结转移过程可能与涉及调节EMT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细胞内的缺氧应答调节因子,对缺氧环境下维持肿瘤细胞能量代谢、新血管形成及转移过程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50例不同期别食管鳞癌和50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比较食管癌和正常食管上皮及不同类型、期别食管鳞癌中HIF-1α的表达差异。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较正常食管上皮组织显著增(P<0.01),且HIF-1α的表达与食管癌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淋巴细胞反应呈负相关。结论HIF-1α与食管鳞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HIF-1α可作为判定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zrin蛋白和c—met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上皮组织中Ezrin蛋白和c—met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50例癌旁正常上皮组织中,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4.0%,c—met阳性表达率为8.0%,而在5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6.0%,c—met阳性表达率为58.0%。Ezrin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转移有关(P〈0.05)。c—met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有无淋巴转移有关(P〈0.05)。c—met阳性表达组Ezr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c—met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Ezrin与c—met的表达能够综合判断食管鳞癌的恶性程度和其潜在的转移能力,Ezrin蛋白有望成为一个肿瘤转移的标志物和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整合素β1(integrinβ1,INTβ1)和E-cd表达与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INTβ1和上皮钙粘附素(epithelial cadherin,E-cd)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5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NTβ1正常表达率为18.5%(10/54),E-cd为25.9%(14/54);8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INTβ1正常表达率为5/8,E-cd为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NTβ1(rs=-0、313,P=0.021)和E-cd(rs=-0.342,P=0.011)表达程度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E-cd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s=-0.289,P=0.034。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NTβ1和E-cd蛋白表达降低,影响肿瘤细胞分化、生长、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石蜡包埋组织中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基因(thymidylate synthase,TS)mRNA表达水平与接受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化疗的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22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食管鳞癌组织TS mRNA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其表达水平与接受5-FU化疗的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TS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吸烟饮酒、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血管侵犯以及神经累及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TS mRNA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肿瘤组织COX2(P=0.419)、p53(P=0.804)、PCNA(P=0.555)、VEGF(P=0.184)、MDR(P=0.593)、EGFR(P=0.482)、SSTR2(P=0.377)的蛋白表达情况均无显著相关性。以5-FU为基础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TS mRNA低表达者的总生存时间较TS mRNA高表达者明显延长(P=0.017)。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食管鳞癌肿瘤组织中TS mRNA表达水平可以成为以5-FU为基础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独立的预测指标(P=0.029,95%CI:1.161-16.278)。结论:TS mRNA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患者5-FU化疗后总生存时间(OS)呈负相关。食管鳞癌肿瘤组织中TS mR-NA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以5-FU为基础化疗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TS mRNA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typeⅡ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receptor,TβRⅡ)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作用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子宫内膜癌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和TβRⅡ表达。结果:TGFβ1与TβRⅡ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内膜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TGFβ与TβRⅡ两者表达呈一致性(P〉0.05);TGFβ1与TβRⅡ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P均〈0.05);其表达与内膜癌的临床期别、浸润肌壁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呈负相关(P均〈0.05),与分化程度则呈正相关(P<0.01)。结论:TGFβ1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TGFβ1及其受体TβRⅡ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转移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