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局部黏附激酶(FAK)是酪氨酸激酶家族中的一员。参与细胞和细胞外基质间的信号传导,在人体多种实体瘤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我们通过检测FAK蛋白在人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了解FAK在大肠癌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黏着斑激酶(FAK)是一种位于胞质内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在细胞、胚胎、器官发育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同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就FAK与肝癌的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究乳腺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与Casitas B细胞淋巴瘤谱系B(B cell tymphoma B,CBL-B)、受体酪氨酸激酶(recombinant AXL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AXL)、整合素β2(in...  相似文献   

4.
EphA2作为Eph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家族成员之一,在许多肿瘤中高表达,参与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生存、迁移和侵袭,还涉及肿瘤血管和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本文就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黏着斑激酶的高表达与人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0例行胃癌根治术所收集的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和胃区域淋巴结标本中FAK的表达情况。结果FAK表达强阳性率在胃癌组织中(78.0%)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10.0%)及癌旁组织(20.0%),P〈0.01,正常胃黏膜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K表达强阳性率在淋巴结有转移和无转移患者中分别是68.8%(22/32)和33.3%(6/1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在有转移的淋巴结中和无转移的淋巴结中分别是87.2%(136/156)和40.9%(18/4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FAK表达强阳性率与胃癌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有关,浸润深度越深,细胞分化越低,表达强阳性率越高(P〈0.05);与Borrmann分型、肿瘤部位及大小无关(P〉0.05)。结论 FAK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FAK表达增高是胃癌细胞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检测癌组织中FAK表达水平,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利于治疗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诱导MHCC-97H细胞中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mRNA的动态变化及FAK在细胞黏附、侵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1,2.5,5,10,25ng/m1)PDGF-BB诱导MHCC-97H人肝癌细胞,Real-time PCR方法检测FAK及MMP-2的mRNA动态变化,黏附实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诱导后MHCC-97H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诱导后MHCC-97H细胞FAKmRNA水平上调,在10ng/ml浓度时达到最高,为对照组的112.6倍;MMP-2mRNA水平上调并与FAKmRNA水平上调呈一致性,在10ng/ml浓度时达到最高,为对照组的56.9倍。诱导后各组黏附率分别为(66±1.84)%、(69±1.41)%、(69±2.42)%、(71±1.37)%和(66±3.28)%,与对照组的(54±2.08)%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诱导后5ng/ml和10ng/ml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26.63±4.5)、(28.75±4.2)个,与对照组(21.5±4.0)个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诱导后黏附率与侵袭细胞数变化在10ng/ml浓度时都达到高峰。结论PDGF-BB上调MHCC-97H细胞中FAK表达,上调FAK促进MHCC-97H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使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抑制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基因的表达,观察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生物学行为上发生的变化。方法设计特异性探针合成FAKSiRNA片段,脂质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检测细胞活性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转染后的成纤维细胞呈短梭形改变,胞质、突触减少,细胞核内核仁减少。细胞生长曲线表明.转染FAKsiRNA的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明显抑制。转染后瘢痕成纤维细胞阻滞在G1期,S期和G2期细胞比例减少。结论FAK与瘢痕增生相关密切,因此改变FAK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可望调控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正常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EMT)过程中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及下调FAK的表达后对TGF-β1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进程的影响。 方法 应用TGF-β1(10 μg/L)刺激HK-2细胞,采用RT-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FAK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p)-FAK(Tyr397)的蛋白表达。应用Lipofectmine2000将FAK siRNA转染HK-2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观察下调表达FAK对上述指标的影响。 结果 TGF-β1刺激后,HK-2细胞α-SMA蛋白和mRNA水平上调,E-cadherin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FAK蛋白和mRNA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多,48 h达到高峰。p-FAK(Tyr397)蛋白表达趋势与FAK相同。脂质体转染siRNA后FAK的mRNA和蛋白分别下调了50%和41%,下调表达FAK后可以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HK-2细胞α-SMA蛋白的上调表达,逆转 E-cadherin蛋白的下调表达。 结论 在TGF-β1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进程FAK蛋白表达上调,敲低FAK蛋白表达后可以部分减轻EMT的程度,提示FAK在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肾脏纤维化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实验模型中观察到的麻醉药物的神经保护作用在临床环境中仍未被证实。现有的实验显示,非受体酪氨酸激酶黏着斑激酶(focaladhesionkinase,FAK)参与了麻醉药物的神经保护作用。本实验中,我们研究在应用七氟醚对脑组织进行预处理时,FAK以及脑缺血时间是否发挥了作用。方法大鼠急性海马脑片进行氧糖缺失处理(oxygenandglucosedeprivation,OGD),时间逐步增加(10分钟、20分钟、30分钟、45分钟、50分钟、60分钟),继之行再灌注1小时。OGD启动前3小时进行七氟醚预处理(浓度为10-4M,1小时)。免疫印迹法测定FAK以及caspase3(凋亡级联反应启动的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荧光测定细胞死亡。结果H免疫荧光与caspase3表达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直至缺血时间超过30分钟后达到封顶效应。七氟醚预处理(10-4M)使FAK表达增加,并显著减轻了缺血10分钟、20分钟和30分钟的PI免疫荧光以及caspase3表达水平的增加。相反,缺血时间超过30分钟后不再观察到这种保护效应。七氟醚预处理前60分钟以及整个预处理过程中使用4-氨基-5-(4-氯苯基)-7-(t-丁基)吡唑[3,4-d]嘧啶(PP2,10-5M,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显著削弱了七氟醚在caspase3以及PI免疫荧光方面的神经保护作用。结论在氧糖缺失的急性大鼠海马脑片中,临床相应浓度的七氟醚的预处理效应与FAK密切相关,并且只在缺血时间短于30分钟的情况下可以观察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粘着斑激酶(FAK)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86例直肠癌及30例非直肠癌组织中FAK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FAKVEGF在直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0%和59%。在非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和13%。FAKF和VEGF在侵及浆膜层直肠癌病例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未侵五2浆膜层者,二者之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K与VEGF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FAK、VEGF在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在直肠癌中表达升高可以作为预测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粘着斑激酶(FAK)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运用细胞免疫组化技术,测定HSFB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SFB)中的FAK、整合素α1、转化生长因子受体1(TGF-βR1)及α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同时将HSFB分别用抗FAK、整合素α1、TGF-βR1及α—SMA抗体进行阻断培养,并测定培养前后整合素α1、TGF—βR1、α—SMA及FAK的表达。结果与NSFB相比,HSFB中的FAK、整合素α1、TGF—βR1、α—SMA的表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分别用抗整合素α1、TGF-βR1、α—SMA抗体进行阻断培养后,HSFB中的FAK表达下降(P〈0.01);阻断FAK表达也可分别导致了整合素α1、TGF-βR1、α—SMA的表达降低(P〈0.01)。结论FAK对整合素α1、TGF-βR1及α—SMA的蛋白合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与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减少FAK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过度表达,可能是抑制瘢痕增生、软化瘢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汪宏  周坤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8,35(12):844-847
酪氨酸激酶受体(receptors tyrosine kinase,RTK)介导许多关键的细胞功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ON属于RTK亚家族中成员之一,主要表达在上皮来源的细胞,其配体是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acrophage stimulating protein,MSP).RON活化后引起细胞转化、生长、迁移和基质侵袭.我们就RON分子结构、激活方式和致癌机制作相关阐述,并探讨RON在肿瘤中的表达,有助于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FAKSiRNA对于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与瘢痕增生相关因子整合素α1、TGF-βR、黏着斑激酶(Focalad hesivekinase,FAK)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的影响,探索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基因治疗方法。方法设计特异性探针合成FAKSiRNA片段,脂质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并用荧光定量PCR法(FO—PCR)检测、比较转染前后成纤维细胞内以上各因子的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转染48h后,FAK mRNA、整合素α1 mRNA、TGF—BR mRNA、α-SMA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FAK SiRNA可能通过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整合素α1、TGF—βR、FAK和α-SMA的表达,从而抑制瘢痕的增生与挛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黏着斑激酶(FAK)和PTE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浸润转移的关系,揭示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同时为乳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2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FAK、PTEN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1)在92例乳腺癌中FAK和PTE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6%和51.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FAK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PTEN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3)乳腺癌组织FAK表达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乳腺癌FAK的高表达和PTEN的缺失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及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RET基因)突变与中国人群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disease,HD)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银染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方法对4例家族性和26例散发性HD患者的基因组DNA针对RET基因第15外显子(E15)进行基因突变的筛查。结果2例家族性患者的E15扩增片段在行SSCP分析时发现有泳动变位。结论RET基因突变对家族性HD患者的发病具有重要作用。银染PCR-SSCP分析方法是检测RET基因突变的快速、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人食管鳞状细胞癌TE1细胞株中Srcasm对Src家族酪氨酸激酶Fyn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转染0、0.25、0.5、1.0、2.0 μg人Srcasm质粒DNA入TE1细胞株中观察其对Fyn表达的影响.结果 转染Srcasm质粒DNA可以降低人食管鳞状细胞癌TE1细胞中Fyn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rcasm可能是Src家族酪氨酸激酶Fyn的负调控因子,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FAK在胃癌中的过度表达与生物学行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笔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FA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示FAK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低分化组织中的表达高于高、中分化组织,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较无淋巴转移组织表达高,浸润程度越深表达越高。FAK阳性患者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9%,46.4%,阴性患者术3,5年生存率分别83.3%和50.0%,两组患者术后3,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伴有FAK过度表达患者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0%,40.0%,无FAK过度表达患者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78.6%和57.1%,两组患者术后3,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FAK的表达量可作为胃癌发展过程中一种较有价值的病理指标,但是否有助于患者预后判断尚无法肯定。  相似文献   

18.
pim-1激酶是原癌基因pim-1编码的丝/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广泛表达于人类各种组织细胞中,研究发现其在前列腺癌发生、进展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Pim-1与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肿瘤细胞黏附能力的改变是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起始;整合素(integrin)是细胞表面重要的黏附分子受体,介导许多信号通路的发生,包括Integrin/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信号通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肿瘤复发和转移,其中Integrin/FAK信号转导通路,在Integrin介导的肝癌黏附转移信号转导通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踝蛋白(Talin)是第一个被证实的Integrin活化蛋白,是黏着斑(focal adhesion plaque,FAP)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Talin结构、功能、与Integrin/FAK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及其与肝癌及其他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pim -1激酶是原癌基因pim -1编码的丝/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广泛表达于人类各种组织细胞中,研究发现其在前列腺癌发生、进展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Pim -1与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