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郄会卿  董焕娥  吴亚  王春秀  刘东梅 《河北医药》2010,32(19):2729-2730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慢性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最常见病因之一。在DN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糖或脂代谢紊乱、氧化失衡、血管活性物质、遗传因素以及细胞因子等均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炎性反应在DN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实验旨在观察DN大鼠血液细胞因子白介素(IL)-6、IL-8、IL-10、C-反应蛋白(CRP)变化并从炎症方面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李敏娟 《河北医药》2011,33(13):1984-198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最常见病因。约有40%的1型和2型糖尿病(DM)患者发展为DN[1]。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机体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的敏感标志物之一,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综合征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体内高水平CRP与DM有关,并且可能是DN发生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2]。本研究通过检测2型DM患者血清中CRP及与胰岛素敏感性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CRP及IR与DN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10只),糖尿病基础饮食组(B组,11只),糖尿病高脂饮食组(C组,11只),糖尿病高脂饮食+低剂量辛伐他汀组(D组,11只),糖尿病高脂饮食+高剂量辛伐他汀组(E组,11只)。8周后颈动脉取血,检测血脂、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辛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血中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FFA)、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IL-6、TNF-α和CRP水平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呈此效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调节血脂和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张建伟  顿利杰 《中国药师》2013,(10):1557-1558
摘 要 目的: 观察百令胶囊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68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饮食、降糖、降压、纠正贫血、保护肾功能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1.0 g,po,tid,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以及Scr、BUN、腰围、体质指数、腰臀比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BUN、腰围、体质指数、腰臀比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IL 6、TNF GFR及CRP等炎症因子水平,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5.
6.
王宁禄 《江西医药》2021,56(2):257-259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糖代谢、肾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9年1月收治的DN患者60例、糖尿病未合并肾病患者60例和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3组患者的血常规、降钙素原及血清糖代谢指标、肾功能指标和炎性因子的水平,比较上述指标间差异,分析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炎性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急性脑梗死后患者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0例,患者中68例患者伴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白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组,其中无白蛋白尿组(DM组)2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1组)34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2组)38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Hcy、IL-6水平,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组血清中Hcy IL-6及hs-CRP水平高于正常人组及DM组,且随糖尿病肾病的加重而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cy IL-6及hs-CRP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重要的炎性介质,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Hcy IL-6及hs-CRP有助于DN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炎症因子的表达。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50例正常体检者(1组)的病史和临床生化资料,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大血管病变分成两组,单纯糖尿病组(2组)与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3组)。化学发光法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免疫炎性反应标记物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2,3组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体质量指数(BMI)高于1组(P<0.05)。3组上述指标高于2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TNF-α(OR=1.437, P=0.015)、IL-6(OR=5.788, P=0.001)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因子反应参与了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TNF-α、IL-6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清C-反应蛋白( CRP)、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水平动态变化,及与肺动脉压力(PAS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COPD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依据PASP水平分为3组,轻度组(30≤PASP<35mmHg);中度组(35≤PASP<40mmHg);重度组(PASP≥40mmHg)。同期选择该院诊断COPD未患肺动脉高压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24h内抽取4组肘静脉血检测CRP、IL-6、ET-1、INF-α水平,比较4组CRP、IL-6、ET-1、I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与PASP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浆中CRP、IL-6、ET-1、I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度组CRP、IL-6、ET-1、INF-α水平高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OPD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组患者CRP、IL-6、ET-1、INF-α水平与PASP水平呈直线相关( r=0.541,0.479,0.495,0.573, 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CRP、IL-6、ET-1、INF-α水平在COPD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血浆CRP、IL-6、ET-1、INF-α水平与PASP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超重和肥胖者血清TNF-α、IL-6及CRP与肥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7~36岁超重和肥胖者炎性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与肥胖指标的关系。方法:测量研究对象的体质量、身高及腰围(WC),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体脂含量百分比(FAT%)。以BMI为依据,把66个研究对象分为超重肥胖组(BMI≥25kg/m^2,0B组)32例,正常对照组(BMI〈25kg/m^2,NOB组)34例。空腹静脉取血,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IL-6水平,快速免疫消浊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OB组体质量、WC、BMI及FAT%明显高于NOB组(均P〈0.01);血清TNF-α、IL-6、CRP水平较NOB组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炎症指标均与WC、BMI及FAT%呈明显正相关(均P〈0.05)。结论:17~36岁超重肥胖者机体可能存在炎症指标的异常,且与肥胖关系密切,提示其机体可能存在一定慢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干预对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IL-8、IL-10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并从炎症方面探讨其可能的药物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右肾切除对照组(C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厄贝沙坦治疗组(Irb组)3组,每组12只。第8、12周末收集大鼠血液标本,ELASA方法测定血液IL-6、IL-8、IL-10和CRP含量。结果 Irb组和DN组8周、12周的CRP、IL-6、IL-8均高于C组;而DN组8周、12周的CRP、IL-6、IL-8又高于Irb组(P〈0.01)。Irb组和DN组8周、12周的IL-10均低于C组,而DN组8周、12周的IL-10又低于Irb组(P〈0.01);C组12周与8周的上述各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厄贝沙坦不同程度地抑制DN大鼠IL-6、IL8和CRP的产生,刺激IL-10的分泌,从而部分逆转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失衡,降低蛋白尿、抑制肾小球的硬化,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与急性时相血清淀粉样蛋白A等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00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腰椎骨密度(BMD)分为骨量正常组(A组)63例、低骨量组(B组)21例和骨质疏松组(C组)16例;比较3组间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急性时相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间的年龄、BMI、病程、HbA1c、FBG、A-SAA、UAER、TNF-α、IL-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与年龄、FBG、病程、HbA1c、A-SAA、UAER、TNF-α、IL-6呈负相关(P<0.05),与BMI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糖及A-SAA、TNF-α和IL-6水平的增高与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59例NS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给常规治疗);B组(20例给常规治疗加辛伐他汀20mg/d);C组(19例为常规治疗加辛伐他汀40mg/d)。NS患者在治疗7d前后分别测定血清CRP、TNF-α及血脂水平。结果NS患者的血清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0mg/d和40mg/d辛伐他汀治疗7d后血清CRP及TNF-α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均P<0.01),而以40mg/d辛伐他汀组作用更明显;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S患者血清CRP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73,P<0.01),CRP和TNF-α与血脂水平不相关。结论N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增高,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可降低NS患者的血清CRP和TNF-α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辛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使NS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Hcy、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DN患者32例,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cy、CRP水平,并以Hcy=15μmol/L为界限将DN患者分为≤15μmol/L 13例(I组),〉15μmol/L 19例(I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RP水平。结果 DN组患者的Hcy、CRP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组DN患者的CRP水平明显高于II组(P〈0.01)。结论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Hcy及CRP水平,对于DN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发展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P-选择素(P-sel)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含量,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RP、P-sel和ICAM-1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RP、P-sel和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糖尿病无肾病患者和正常人对照组,糖尿病无肾病患者高于正常人;治疗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RP、P-sel和ICAM-1水平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糖尿病肾病患者CRP与P-sel或IACM-1水平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RP、P-sel和ICAM-1水平显著升高,可能是患者体内长期低度炎症反应的结果,检测CRP、P-sel和ICAM-1水平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金希萍  胡友莹 《安徽医药》2011,15(10):1260-1261
目的探讨炎症相关因子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共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人群sIL-2R、CRP、TGF-β1和IL-6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健康对照组四种指标水平均低于糖尿病肾病患者,5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四种指标水平最高,随着患者病情加重,sIL-2R、CRP、TGF-β1和IL-6水平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P<0.01)。结论 sIL-2R、CRP、TGF-β1和IL-6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进行病情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岳艳玮  任建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40(12):1757-1760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与缬沙坦单用或联用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疗效。方法 入选60例老年DN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及联合组,其中贝那普利组(20例)予贝那普利10 mg/d,缬沙坦组(20例)予缬沙坦80 mg/d,联合组(20例)予贝那普利10 mg/d联合缬沙坦80 mg/d。比较3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血脂、常用肾功能指标、尿白蛋白排出量(UAE)、尿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3组血脂水平均无明显变化,MAP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3组血肌酐(Scr)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明显低于贝那普利组和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贝那普利组和缬沙坦组血尿酸(UA)无明显变化,联合组UA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低于贝那普利组和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血尿素氮(BUN)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3组UAE、TGF-β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明显低于贝那普利组和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DN的疗效明显优于两药单用,对血压、肾功能的改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于2005年3月-2006年3月,选择我科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39例,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48例,正常对照组35例,测定其血浆hsC—RP及IL-6水平,同时测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HbA1c、血脂、血压等指标.比较hsC-RP、IL-6等浓度变化,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2型糖尿病有大血管病变组hsC-RP、IL-6浓度依次升高,hsC—RP分别为(0.75±0.27)g/L、(2.12±0.63)g/L、(4.32±1.37)g/L,每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IL-6分别为(2.17±0.48)pg/ml、(4.21±0.64)pg/ml、(7.42±1.21)pg/ml,每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增厚组,hsC—RP又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无颈动脉增厚者(P〈0.01)。结论炎症相关标志物hsC—RP及IL-6浓度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明显升高,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升高更明显,提示在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发病因素中,hsC—RP及IL-6水平的升高有相当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肾功能、血压的影响,为提高该类患者的治疗质量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近4年我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给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和观察组(联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和氯沙坦控制血压),各50例。对比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和血压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2组治疗后的肾功能和血压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应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可有效改善肾功能,降低血压的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