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牵引配合温针治疗颈性眩晕对脑血流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 对53例颈性眩晕患者在牵引配合温针治疗20次前后的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除左侧大脑前动脉外,双侧大脑中、大脑后及右侧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降低(P〈0.01);双侧椎动脉均较治疗前的平均血流速度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 牵引配合温针治疗可双向调整颅内动脉异常的血流速度,从而达到改善和治疗颈性眩晕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眩晕宁薄膜衣片与西比灵治疗眩晕的临床对照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眩晕宁薄膜衣片与治疗眩晕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病因明确的眩晕患者各50例,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除外脑梗死、出血及肿瘤所致的眩晕。治疗组用眩晕宁薄膜衣片2片,3次/d。半个月1个疗程。对照组用西比灵5mg,1次/d,睡前服,半个月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测定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并检查血流变学、血脂。结果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测定,眩晕宁薄膜衣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比灵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血脂结果比较:眩晕宁薄膜衣片可显著降低全血比黏度(P〈0.05)。显著降低血浆比黏度(P〈0.05),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三酰甘油(P〈0.01)。结论眩晕宁薄膜衣片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脑循环,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方法在137例颈性眩晕患者中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配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指导。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9.1%和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D观测治疗组椎基底动脉流速治疗前后改变明显。结论颈椎牵引配合康复指导综合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巾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随机复合对照讲究,对照组40例给予氟桂利嗪;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口服;两周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TCD(彩色经颅多普勒)检查颅内外椎动脉血流速度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7.5%,表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VA:P〈0.01;LVA:P〈0.05;BA:P〈0.01)。结论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维葛根素加氟桂利嗪为主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补阳还五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两组均以14天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2%,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TCD(经颅多普勒超声)观测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TCD观测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垆〈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且有起效快、疗程短、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对1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眩晕宁,3片,3次/d,28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能明显改善眩晕症状,能使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升高,血流量增高,阻力指数(PI)降低,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西药扩血管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眩晕宁,能显著提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谢芬  戴秀珍 《淮海医药》2013,31(1):35-35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疗效。方法将7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长春西汀+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治疗。均行1疗程(7d)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BIV疗效较血栓通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部动脉超声联合TCD在老年人眩晕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10月来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老年眩晕患者85例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查体中心例行体检的健康老年受试者90例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经颅多普勒诊断仪评估两组受试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观察椎动脉走形、内径以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观察组的椎动脉内径低于对照组(2.25±0.41mm vs 3.34±0.38mm),观察组的椎动脉、基底动脉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37.28±11.45cm/s vs 56.83±18.14cm/s)。观察组的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21.69%vs 4.71%)。观察组颈椎病检出率高于对照组(32.16%vs 11.37%)。结论:颈部动脉超声联合TCD是一种无创的评价椎基底动脉病变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检查手段,可以为老年人眩晕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医学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7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治疗前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峰流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36/38),高于对照组的81.1%(3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峰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峰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1.
张淑平  沙晶莹  刘水平 《中国医药》2014,(10):1471-1474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联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0例临床确诊为眩晕的老年患者作为眩晕组;同期门诊就诊的48例无眩晕发作史、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包括头痛、周围神经病、睡眠障碍等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眩晕组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同时进行BAEP、TCD检查.TCD颅外探测双侧锁骨下动脉(SUBA)、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颅内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双侧眼动脉(OA)、颈内动脉虹吸段(SCA).自动记录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阻力指数.BAEP测量参数:Ⅰ、Ⅲ、Ⅴ各波的波幅、峰潜伏期,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潜伏期.记录所有试验数据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TCD检查结果:眩晕组TCD异常40例(80.0%);其中一侧椎动脉狭窄21例,基底动脉狭窄6例,双侧椎动脉狭窄4例,一侧椎动脉合并基底动脉狭窄2例,前循环血管狭窄致基底动脉代偿1例,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6例.对照组,异常12例(25.0%);其中一侧椎动脉狭窄7例,基底动脉狭窄2例,一侧椎动脉合并基底动脉狭窄2例,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1例.BAEP检查结果眩晕组异常患者为42例(84.0%),主要表现为Ⅴ波峰潜伏期延长及Ⅲ~Ⅴ波峰间潜伏期延长;其中脑干型为25例、内耳型8例、混合型9例.对照组BAEP异常18例,占37.5%,主要表现为Ⅰ波及Ⅲ波峰潜伏期延长;其中脑干型为2例、内耳型10例、混合型6例.2组间患者检查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EP联合TCD检测有利于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诊断,有利于后循环缺血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临床治疗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并颈性眩晕的疗效,探讨颈椎失稳与颈性眩晕的发病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并颈性眩晕6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静滴生脉针和红花针,口服倍他司汀口服液;B组在A组基础上行床边颈椎牵引,两组疗效欠满意者采用手术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变化及对疗效进行评价,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椎动脉血流( Vs、Vd、RI)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率为56.25%,B组有效率为81.25%,B组疗效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椎失稳是颈性眩晕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维持颈椎的稳定性是治疗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并颈性眩晕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清灵定眩汤(QLDXD)治疗椎 基动脉供血不足眩晕(VBIV)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 0例VBIV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91例为清灵定眩汤治疗组,2 9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TCD)指标。结果 清灵定眩汤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 0 1) ,且能明显改善头痛、颈项不适、胸脘痞闷、恶心、痰多等伴随症状(P <0 .0 5 ) ,TCD指标较对照组也有明显改善(P <0 . 0 5 )。结论 清灵定眩汤对VBIV有确切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张健 《中国医药科学》2014,(20):71-72,91
目的:探讨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的血液供应特点及其在OPCA致病性中的作用。方法应用3.0T MR的MRA成像技术对30例OPCA患者和50例正常自愿者进行MRA成像,分别测量其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内径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自愿者左右两侧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内径值分别为:(3.19±0.34)mm、(3.02±0.46)mm、(3.71±0.41)mm,OPCA患者左右两侧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内径值分别为:(2.25±0.17)mm、(2.30±0.40)mm、(3.03±0.35)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患者椎-基底动脉明显变细,血供异常在OPCA致病性中占据重要地位,3.0T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早期OPCA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佳  曾国禄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533-3535
目的观察柴胡龙骨牡蛎汤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及异体配对设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柴胡龙骨牡蛎汤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4周进行疗效评估,两组治疗前后均对患者进行症状与功能评分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查。结果两组症状与功能评分情况: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提高(t=2.641,P〈0.01),对照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也有提高(t=1.905,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2.183,P〈0.05)。两组TCD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流速(Vm)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t=2.659,P〈0.01)j血管搏动指数(PI)明显降低(t=2.587,P〈0.01),对照组治疗后VA及BA的Vm与治疗前比较也有提高(t=1.716,P〈0.05),PI降低(t=1.805,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VA及BA的Vm均高于对照组(t=2.067,P〈0.05),治疗组的VA及BA的PI均低于对照组(t=2.136,P〈0.05)。治疗组优良率为90%,对照组优良率为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1,P〈0.05)。结论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配合颈椎牵引能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臭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臭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基础用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臭氧治疗。于患者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检测其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CA、BA、VA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臭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法舒地尔辅助高压氧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科收治的6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法舒地尔药物治疗,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传统药物治疗。治疗10 d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法舒地尔辅助高压氧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效果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贺红霞 《中国药业》2012,21(4):72-73
目的 观察应用血塞通片联合牵引理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方法 将诊断明确的1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牵引理疗联合口服倍他司汀片每次6mg、3次/d.治疗组采用牵引理疗联合血塞通片口服治疗,1次50~100mg、3次/d,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经颅多普勒检查(TCD)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疗效以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症状TCD检查显示比对照组均显著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牵引理疗和血塞通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