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内良性脂肪性肿瘤的CT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CT诊断的认知。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病例6例,其中肝内脂肪瘤2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全部病例作CT平扫及动、门双期CT增强扫描。分析CT影像学表现,对照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2例肝内脂肪瘤均位于肝右叶;4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位于肝左叶,3例位于肝右叶。2例肝内脂肪瘤CT平扫表现为脂肪密度影均匀,CT值-56~-103HU,边界清楚,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病灶区无明显强化;4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楚,病灶内可见低密度脂肪成分及软组织成分;CT增强扫描,病灶内脂肪密度区域无强化,非脂肪密度区域强化明显。结论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CT表现典型,有利于其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螺旋CT影像特征。结果:1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均含脂肪成分,全部或部分局限在肾实质。单侧10例,双侧3例。单侧多发1例,双侧多发1例。12例边界清楚,1例破裂出血呈边界不清。肿瘤最大者15cm×20cm×22cm,最小者0.7cm×0.5cm×1cm。CT诊断率为100%(13/13)。结论:螺旋CT能准确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清楚显示肿瘤的脂肪、血管和平滑肌成分,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3.
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结合临床病例,通过对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文献的综合分析,发现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扭曲的血管、平滑肌及脂肪组织组成,临床呈非特异性表现,影像学上有一定的特征性,黑色素瘤抗体(HMB-45)阳性、平滑肌抗体(SMA)阳性有助于诊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间叶组织瘤,由于其缺乏特异性表现,影像学上因其构成成分比例及分布的不同而表现多样,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脂肪瘤等。影像学上的特征及黑色素瘤抗体(HMB-45)阳性、平滑肌抗体(SMA)阳性在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早期外科手术是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4.
代丽茹 《河北医药》2014,(5):746-747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合并肝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及强化特征。方法对5例结节性硬化症伴肝脏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CT表现及强化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CT检查均无肝硬化表现,强化扫描动脉期病变非脂肪成分也均呈明显强化,而门脉期及延迟期呈中度强化,脂肪成分无强化;肿瘤内可见明显强化点和线状血管影,周围示粗大引流血管影,经螺旋CT薄层扫描能清晰显示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脂肪成分。结论采用CT对结节性硬化症合并肝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进行诊断,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的瘤体,并为临床提供科学治疗依据可做为该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8岁。因“呛逆4月,吞咽不畅1月余”于2006年11月27日入院。PE:T 37℃, P 80次/min, R 20次/min, BP 150/70 mmHg,心肺(-)。胃镜示:距门齿24~27 cm见菜花样隆起,表面糜烂,质硬,侵及管腔1/3周径。食管钡透点片:食管中段钡剂通过缓慢,管腔狭窄,管壁僵硬,扩张度差,黏膜中断、破坏,受侵范围约4.0 cm。于2006年11月30日在全麻下行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术中见肿瘤位于食管中段奇静脉弓水平,约4 cm×3 cm×2 cm大小,外侵奇静脉;食管下段有一直径约1.0 cm椭圆形囊性肿物,切开见肿物位于黏膜下,边界清楚,囊内含有半透明液体。术后病理(20066295)示:食管溃疡型腺鳞癌;食管(下段)潴留囊肿(病理示:平滑肌组织构成囊壁样结构,内衬单层柱状上皮)。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 患者女,73岁。因右颈部无痛性包块14年于2004—12—03入院。体格检查:右下颌角下方、胸锁乳突肌前内侧可扪及4.0cm&;#215;3.0cm的肿物,质硬,椭圆形,表面不光滑,无压痛,不活动,无液波感及搏动,无分叶。边界尚清楚,吞咽时无移动。外侧可触及颈动脉。搏动良好。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CT:右颈2-4椎体水平见一约4cm&;#215;3cm大小的肿瘤,密度均匀,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癌中的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10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16例肾癌患者,观察肿瘤内部回声,CDFI观测肿瘤内血流信号,并分别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经CT增强和术后病理证实。结果彩超对10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符合率80%(8/10),病变内血流信号差。16例肾癌中诊断符合率87.%(14/16),病变内血流信号丰富。结论彩超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磊  薛鹏 《河北医药》2009,31(15):1880-1881
目的 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螺旋CT(SCT)和病理特点,以减少对该病的误诊.方法 观察5例HAML的SCT表现,采用HE切片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文献复习其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SCT平扫肝内边界欠清3例,界限清楚2例;肝右叶4例,左叶1例;增强检查动脉期5例均有强化表现,不均匀4例,较均匀1例.病理特点HE形态上肿瘤有梭形或上皮样的肌样细胞,脂肪组织和厚壁血管构成.免疫组化HMB45和MelanA明显阳性,S-100和SMA部分阳性.结论 HAML易与其它肝病误诊,术前仔细分析其SCT表现,必要时CT引导下穿刺活检、HE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蒋双兰  刘建新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4):1806-1806
目的:总结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B超诊断的图像特点,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确诊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B超图像特征。结果:本组B超检查时表现为肾实质内大小不一的强回声光团,界线清楚,内部回声均匀或欠均匀,肿块周边或内部有少量短线状动脉血流信号。CT显示肾实质内边界清楚的混杂密度肿块,肾盂、肾盏受压变形,CT值在-50~-30Hu之间,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特征性表现是B超检查中的强光团和CT中的极低密度之间的对比。B超是发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B超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2岁。主诉上腹部包块一月余入院,既往有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史。查体:心肺未见异常。右上腹可触及包块,右锁骨中线下13cm,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四肋间,肝区叩痛阳性,脾未触及。B超示肝前叶及右后叶有3枚占位,最大为5×9cm,最小为2.2×3cm,边界清楚,内回声不均匀,呈蜂窝状;肝内数个液性暗区,最大为3.2×3cm,最小为0.5×0.6cm。提示:肝血管瘤,肝囊肿。CT见肝右前叶为12.6×13.0cm巨大肿块,边界清,其内密度不均,增强后无强化,肝前叶及右后叶可见3枚低密度影,最大为5×9cm,最小为2.2×3cm,边界清,增强后病灶边缘呈结节状强化,延迟扫…  相似文献   

11.
<正>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也称肾脏错构瘤,是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约占肾脏肿瘤的3%,肿瘤组织由血管、平滑肌及脂肪组成。乏脂肪的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癌不好鉴别,有大量资料对二者进行鉴别[1-6],但对于含脂肪较多的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讨论较少。在本组病例中,我们把CT测到病变中脂肪部分等于或大于实性部分的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定义为含脂肪成分较多的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周另外一种含脂肪较多的  相似文献   

12.
肺错构瘤1例     
刘艳 《丹东医药》2009,(1):37-37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2岁。例行查体,患者无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及气短等体征,胸片示右肺中叶有-2c.m&#215;1.7cm结节,边缘清楚无毛刺、分叶、卫星灶,附近有胸膜增厚粘连。大体:肺段切除标本,于近胸膜面肺实质见-1.9cm&#215;1.7cm卵圆形结节,无包膜,切面灰白,质韧。镜检:肿瘤由多种间叶成分构成,有纤维结组织,脂肪组织,不同成熟阶段的软骨,平滑肌等混合在一起,但软骨占主要成分(见图1)。软骨位于肿瘤中央,周边见纤毛上皮内衬的不规则裂隙(见图2)。病理诊断:肺错构瘤。此瘤为良性肿瘤,治疗上一般局部切除或肺段切除即可,无复发。术后随访2年,本例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乏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CT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和CT资料9例,对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表现:本组9例13个病灶中平扫呈高密度10个,等密度2个,低密度1个,未见脂肪及钙化影,增强扫描9个呈均匀强化、延迟强化。结论乏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认识这些表现,对提高诊断水平有相当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收集肾血管平滑肌脂肪腐9例(11个肾),其中行肾切除1个,肾部分切除2个,肿瘤剜除8个。认为B超、CT扫描在术前可以常规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作出诊断。对肿瘤的病理生理、诊断和外科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12岁。因右枕部无痛性肿物3月余入院。入院查体:右枕骨部有一约4cm×4cm大肿物,质地坚硬,无压痛,边界清楚。局部皮肤无发热、红肿。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无头部外伤及手术史。头颅X线片示:右侧枕骨板障内有一椭圆形骨质缺损,内有一约4.7cm×3.6cm×2.5cm肿瘤,密度均匀,边缘硬化。CT示:右枕骨板障内有一椭圆形4.7cm×3.6cm×2.5cm骨质破坏区,其内密度均匀,CT值48HU,呈膨胀性生长,边缘轻度硬化,内、外骨板变薄并有部分吸收,右枕叶脑皮质受压移位。初步诊断:右侧枕骨肿瘤。在全麻下行右枕骨肿瘤切除,术中见颅骨外板有约3cm×3cm…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 ,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总结 2 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 ,所有病人根据病变大小及症状分别采取观察、肿瘤切除、肾部分切除及肾切除术 ,分析它们的诊断 ,治疗方法的选择 ,鉴别诊断的依据 ,随访了解所有病人的预后。结果  2 8例患者中肿瘤切除术 10例 ,肾部分切除术 12例 ,4例行肾切除术 ,2例患者观察 ,2 3例获随访 ,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CT检查明确诊断 ,根据病变大小和症状可分别选择观察、肿瘤切除、肾部分切除及肾切除术 ,应尽量避免行肾切除治疗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乳腺骨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3岁。发现右乳房无痛性包块3年余。于2001-02-23来我院就诊。体检:右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一直径2cm大小包块,质硬,易活动。行肿物局部切除术并送检。病理检查巨检:灰白色不规则组织,大小为25mm×20mm×20mm,边界清楚,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粘连,质坚硬。常规脱钙后,切面可见两个骨样组织,分别为20mm×15mm×15mm及7mm×4mm4×3mm。镜检:肿瘤由成熟的板层骨组成,骨小染间可见到骨髓组织,周围为致密的结缔组织包绕。肿瘤周边乳腺小叶增生(肌上皮细胞增生活跃、无异型)。病理诊断:右乳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临床及病理形态分析。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0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给予常规处理,进行HE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然后进行光学显微镜检查,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中,9例患者出现嗳气、腹胀等临床症状,1例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所有患者肝功能均正常,B超、CT检查显示肝内存在占位性病变。肿瘤的构成成分以平滑肌细胞为主,形态表现为多形性。细胞核可出现轻度或者中度异形,细胞核浆比例基本正常,没有明显核分裂。经过PAS及淀粉酶消化后,进行PAS染色,2例患者的瘤细胞浆内发现抗淀粉酶消化的PAS阳性物质。结论对于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平滑肌HMB45表达,可以作为诊断依据,同时结合actin,desmin和vimentin的表达,以及电镜组织形态检查,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罗春霞  杨先康鲁韬 《云南医药》2007,28(2):F0004-F0004
某男,18岁,发现右侧颈部肿块半年余就诊。体检:右侧颈部可见3.5cm×3.0cm质软包块,边界清,无压痛。超声检查:右侧颈动脉分叉处可见3.0cm×2.5cm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CDFI:颈内、外动脉受压,间距增大,颈内、外动脉分别紧贴与肿瘤的边缘,颈内、外动脉血流颜色不同;瘤体内可与颈内动脉相近探及血流信号。(如图一、二)。超声诊断:右颈部实性占位,颈动脉体瘤可能。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颈动脉体瘤。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9岁,“查体发现肝脏占位5天”入院。平素身体健康,无自觉症状。自诉半年前曾出现双下肢水肿,持续约1月余自行缓解。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7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6/10kPa。心肺及腹部无阳性体征。血常规,肝功能正常。AFP、HbsAg阴性,B超:边界清楚的强回声光团。CT平扫:肝尾叶脂肪瘤,CT值为-102Hu,增强扫描瘤体无强化。术中探查:肿瘤主要位于肝左尾叶,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质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