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儿科病区呼叫铃频次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降低儿科病区呼叫铃使用频次为活动主题,对病区呼叫铃使用现状进行调查,找出病区呼叫铃使用频次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了6个月的持续质量改进。结果病区内日均呼叫铃的次数从360次下降到182次。结论经过此次品管圈活动,病区内呼叫铃使用各项原因所占构成比虽然无多大变化,但各个项目呼叫铃的真实使用频率都已大幅度下降,确实解决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达到了设定目标,改善了病区环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科病区静脉输液高峰期呼叫铃使用次数的效果分析.方法 成立品管圈,运用PDCA循环方法,确立“降低外科病区静脉输液高峰期呼叫铃使用次数”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 通过圈员参加品管圈活动,使外科静脉输液高峰期呼叫铃使用次数从每日71.4次降低至每日29.5次.结论 通过这次活动明显降低外科病区内静脉输液高峰期床头呼叫铃的使用次数,营造安静、和谐的治疗和休养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医院病房呼叫铃为患者提供方便的同时,频繁的使用也会产生噪音污染,给患者生理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易产生疲倦、不安,夜间更是可能造成失眠、恐慌等不适.铃声的频繁使用不仅是病房噪音的一大因素,也从侧面反映科室的护理质量水平,包括工作流程的安排、护理人员分配的合理性、工作效率的高低等.降低病区铃声的使用,可以降低噪音,营造安静环境,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为医护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2].品管圈(QCC)是医护人员根据工作需要自发成立的小团队,通过查找工作中急需迫切改善的问题,应用品质管理(quality control,QC)的手法工具分析、改善问题,以提高护理工作水平.本院妇科自2014-11-25至2015-03-25开展QCC活动,针对病房铃声使用频繁的问题,以降低病区铃声使用次数为目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6,(3):218-2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液体超时使用的影响,解决临床液体配置后超时使用的问题。方法:成立科室内品管圈活动小组,品管活动开展前先对科室内液体超时使用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现状问题进行要因分析、真因验证、进而针对问题制订措施、并在三级检查控制下落实质量改进措施。结果:液体配制后超时使用率由活动前的4.6%降至活动后的1.8%,经统计软件SPSS17.0计算得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液体超时使用率,从而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防精神科开放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中的应用。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5年8月对医院开放病房护理风险评估单中有可能发生外走的患者进行数据统计,可能发生外走人员280例,外走成功21例,外走发生率7.5%。结果开展品管圈之后,患者的外走成功率下降了,护士的专业水平提高了,降低了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结论运用品管圈降低了精神科开放患者外走问题,保障了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水平,提升了护患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7,(4):151-15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透析导管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自愿原则抽取选从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肾内科接受治疗且需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6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一般组与特殊组,一般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对特殊组患者在前者护理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感染率以及导管外固定袋使用情况进行研究比较。结果经过针对性护理后,特殊组患者的护理中满意度为98.11%(十分满意37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1例),一般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1.70%(十分满意24例,基本满意14例,不满意15例),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且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亦在感染率和导管外固定使用情况等数据中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优于后者,P<0.05)。结论采用常规性护理对行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抗感染护理的同时对其开展品管圈活动进行双重护理,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透析导管感染率,同时还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南药学》2017,(4):524-528
目的降低门诊药品周转天数,减少药品积压,提高医院资金利用率,提高医院的药事管理水平。方法引入品管圈理念,采用评价表、流程图、雷达图、检查表等方法,引导员工积极参与药事管理过程,促进沟通,增强工作责任心。结果拟定了4个对策:一是设定每一种药品的库存上下线,二是完善领药制度,领用药品超过库存上线时,需要科主任同意;三是确定可拆零药品品种,减少药品领用过多;四是修订备用药品管理制度。有形成果方面,门诊药品周转天数由改善前的11.6 d降低到6.3 d,目标达标率为115.22%;无形成果方面,全体员工积极性与责任性明显增强。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药房取得良好效果,药学人员熟练掌握品管圈应用方法,为进一步提高药事管理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老年住院患者预防压疮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设置压疮风险评估表,对现存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确立及落实了6项质量改进措施。结果开展活动后病房压疮发生率大大降低。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病房压疮发生率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正>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一种质量管理工具,由6~8名圈员组成,旨在发现工作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圈员全部参与其中解决完成这一问题[1]。2016年2月—2017年3月笔者所在科实施QCC活动,有效降低了患者口服给药缺陷率,现报告如下。1方法1.1组圈(1)科室全体护士均可自愿参与报名,根据个人特长最终选择出8名护士成为QCC小组  相似文献   

10.
席明名  管静  汤倩  刘晓艳  鲁瑶  李炜  王俐 《中国药房》2012,(17):1593-1595
目的:降低医院门诊药房药品库存金额,提高药房管理水平。方法:以"降低门诊药房药品库存金额"为主题,在我院门诊药房按照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并评价该活动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拟定了3个对策群组:一是设定领药周期与警戒线,二是完善领药制度,三是制定滞销药品管理制度;有形成果方面,门诊药房药品库存金额由改善前的1 147 503.89元降至509 571.16元,目标达成率为115.50%;无形成果方面,全体员工在品管手法运用、思维开拓能力等方面的评分有明显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药房取得了良好效果,降低了药品库存金额,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留置针使用率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感染科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2017年4月至6月留置针使用率,开展品管圈活动后2018年10月对留置针的使用率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患者留置针使用率为30%,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患者留置针为95%,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留置针使用率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感染科留置针使用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2019年3月~2019年10月开展药益圈活动,按照主题选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等十个步骤进行管理,以实施前、后门诊药房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及调配差错例数作为本次活动效果的衡量指标。结果 实施后,门诊药房工作人员团队凝聚力、责任心、能力值、积极性、沟通协调、自信心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后(P <0.05);收集2018年11月1日~2019年2月28日的54 753张处方,其中差错处方115张,差错率为21■;通过药益圈活动,2019年6月1日~2019年9月30日的46 429张处方中发生差错处方39张,差错率为8.4■;改善率为60%,目标达成率为109.8%。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门诊药房的调剂差错率,提高圈员的圈能力,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研究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 2012年在本院产科实施品管圈活动,主要建立孕产妇护理、新生儿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3个品管圈小组,结束后,分析比较品管圈活动应用前后孕产妇知识掌握率、孕产妇满意度以及护理缺陷的发生率.结果 实施品管圈后,手圈丢失和胸牌丢失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品管圈前,护理满意度和相关知识掌握率高于实施品管圈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能够在提高孕产妇知识掌握率和满意度的同时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门诊输液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门诊输液患者进行分析,通过组建小组、调查现状、分析原因、应用品管圈,来比较实施前后的输液缺陷情况和工作质量。结果:实施品管圈后,输液缺陷率(0.4%)明显低于实施前(1.4%),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业务水平、沟通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降低门诊输液缺陷率,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促进医疗技术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QCC)在降低支气管镜检查术后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 QCC 小组,确定“降低支气管镜检查术后不良反应”的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和开展活动。比较 QCC 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评估 QCC 管理下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开展 QCC 后,患者的满意度分值由91.3分提高到9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由9.0%降低为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圈员对 QCC 的满意度分值也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开展 QCC 活动后,护士参与管理的意识得到增强,整体素质也有大幅提高,促进了课题的持续改进,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术后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药品过期造成的药品损耗的效果.方法 从2019年7月开始在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将2019年7月~2019年12月半年时间视作观察组,将2019年1月~2019年6月未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半年时间视作对照组,分别选取1000份药品,比较药品过期率.结果 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药品过期率、药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加强病房一次性耗材费用管理及规范计费、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方面的作用。方法成立“非常完美”品管圈,通过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效果检查及检讨与改进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①有形成果:病房一次性耗材费用登记差错率由实施前的9.8%降至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无形成果:圈员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头脑风暴法、品管手法、荣誉感、积极性、团队协作力、责任心几个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规范了病房一次性特殊耗材费用管理,并且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能力,开发了临床一线工作者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传统中药剂型治未病处方的使用率,完善特色用药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方法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提高治未病处方使用率全过程,对当前治未病处方进行调查,计算改善前使用率,按照品管圈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与处置,评价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 传统中药剂型治未病的处方使用率由活动前的1.45%提高为2.27%,目标达标率为96.4%;制定了治未病产品定制服务的标准操作规程,以确保效果的长期维持;同时修治圈的责任感、凝聚力、积极性、沟通配合能力等无形成果有了显著提升。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传统中药剂型治未病处方的使用率,可用于开拓其他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肠造口患者皮肤并发症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搜集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接收的肠造口74例患者,根据管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5例与实验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实验组实施品管圈活动。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管理效果,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肠造口患者皮肤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发生率明显降低,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