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少波  姚震 《海南医学》1991,2(2):21-23
本文报告导官法心内膜心肌活检术(心肌活检)诊断的原发性心肌病2例,并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价值、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等。心肌活检能通过活体心肌组织学改变而对心肌病的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文中2例分别误诊为缩窄性心包炎、风温性心脏病,最后经心肌活检分别确诊为心内膜心肌纤维化、扩张型心肌病。由此可见,心肌活检有诊断心肌病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心内膜心肌活检(简称心肌活检)是近廿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技术。由于心肌活检能提供活体心脏组织进行光镜、电镜、组织化学、免疫学和病毒学等的研究,因此对某些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我院近期已为4例病人行心肌活检术,现简要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3.
王燕  陈金红 《吉林医学》1992,13(5):285-286
<正> 经皮心内膜心肌活检(Endomyocardial binpsy,EMB)是与心导管相结合的活体组织检查法,能对心内膜心肌疾病的诊断提供病理学依据,是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EMB组成学评价能确诊的心脏病达30余种。由于EMB技术和器械的改进且并发症少,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许多医院将其列为心内膜心肌疾病的常规检查之一。兹将我院1990年所作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内膜心肌活体组织检查(EMCB)是与心导管检查相结合的活体组织检查法,是心血管疾病领域内的一项新诊断技术,其目的是通过活体心肌组织学而对心内膜心肌疾病的诊断提供病理学依据。虽早在1962年已有介绍,但仅在近5~6年来才在日、英、德、美诸国某些研究中心得到较广泛应用,认为完全可行,并列为心肌疾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之一。我院内科从1982年11月~  相似文献   

5.
心内膜心肌导管活检(简称心肌活检)是提供活体心肌组织进行光镜、电镜、组织化学(包括酶学)、免疫学和病毒学等研究的一种新技术,是心血管疾病诊断上的重大进展,特别对心肌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1962年以来,在日本、欧、美诸国临床上应用日益增多,认为安全可行,国内西安  相似文献   

6.
心内膜心肌活检是提供心肌病理学等项研究的新方法。活体心肌检查可观察到疾病各阶段心肌的改变。自1962年Konnon第一次介绍经静脉活检方法以来,这项技术已在临床应用~[5,8],二十多年,并被证明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均有实用价值。近几年来国内也先后在西安,重庆,哈尔滨开展了心内膜心肌活检。 心内膜心肌活检虽尚安全可靠,但它是一种有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并非毫无危险。方法的完善和操作、技术的娴熟是作好此项检查的先决条件,本文就我们所作的狗心内膜心肌活检实验,并与此有关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正> 应用导管式心内膜心肌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心肌活检)是1962年榊原、今野等研究改进后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晚近认为这一技术是提供活体心脏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的一种较为可靠的新方法。现已成为某些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较为可靠的依据。自1982年4月至6月,我们应用本法共检查了16例病人(32例次),现将有关资料初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心内膜心肌活检在心脏移植手术后远期监测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在同一时期对7列心脏移植术后远期存活患者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心内膜心肌活检,将两种方法的结果对比研究。结果 7例受体中,有4例患者的心内膜心肌活检为轻度慢性排斥反应,相应地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为心肌血流灌注尚均匀,特异度为66.7%,1例漏诊,2例误诊。结论 心内膜心肌活检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都是监测慢性排斥反应的方法,前者仍然是诊断慢性排斥反应的金标准,后者对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对经心脏X线造影证实的10例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病病人的临床、超声、心内膜心肌活检的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心肌活检确诊9例,超声诊断4例,普通X线诊断2例,临床诊断仅1例,表明常规检查及临床诊断心内膜心肌纤维化有一定的局限性,心肌活检则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经血管心内膜心肌活检(EMB)经多年实践和改进,已成为一种较安全和简便的适用技术,是心内膜心肌疾病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由于该方法易获得心内膜心肌标本,除可以随时取得疾病发展中各个不同时期的心内膜心肌组织,进行形态学、超微结构动态观察,为心内膜心肌疾病提供病理学诊断依据外,还可充分利用标本进行其他方面的同步研究,故目前已公认为心脏活检的常规  相似文献   

11.
心内膜心肌导管活检是心血管疾病诊断上的重大进展和新技术。本文作者将十二指肠活检器稍加改进,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于1982年底为10名患者顺利地进行了心肌活检,取出21块心内膜心肌组织。所有患者术后安全,其中9例病理组织学改变,给诊断提出了明确的病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心内膜—心肌活检,是提供活体心脏组织进行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免疫学、病毒学及组织化学等研究的一种新技术,是心血管疾病诊断学上重要进展之一,特别对于心肌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有重要价值。该项检查还可与心血管造影、血液动力学检查、心房调搏术、希氏束检查及人工心  相似文献   

13.
心内膜心肌活检对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的诊断朱继金,夏树楹,尹瑞兴等广西医料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中华内科杂志1994,33(10):678对经右心造影确诊的10例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病人进行右室心内膜心肌活检,结果9例发现不同程度的心内膜增厚及纤维化而获病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41例各种心脏疾病心内膜心肌活检的结果.活检成功率为93.0%,共获118块标本.标本经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有87.5%获得有助于诊断的资料.特别是对鉴别心内膜心肌纤维化与缩窄性心包炎,早期扩张型心肌病与心肌炎,病理性或功能性心律失常等,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提示该项检查安全、简便、成功率高、易于推广,有助于各种心内膜及心肌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15.
洪舟  潘龙飞  杜英俊 《海南医学》2014,(19):2924-2926
目的探讨限制型心肌病患者心内膜心肌活检的组织学病理特点以及相关心功能变化。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限制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病组)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并做实验室检查、右心导管以及心肌病理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心肌病组的B型利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TnI)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心肌病组的右心房压、右心室收缩压、右心室舒张末压和肺动脉楔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右心房压:(18.7±4.5)mmHg vs(10.2±1.4)mmHg;右心室收缩压:(46.5±5.6)mmHg vs(34.7±3.7)mmHg;右心室舒张末压:(16.3±4.6)mmHg vs(8.6±2.6)mmHg;肺动脉楔压:(28.6±5.3)mmHg vs(14.2±3.8)mmHg,P均〈0.05];20例诊断为心肌淀粉样变性,6例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累及心肌,14例心内膜心肌活检提示存在心肌病变。结论淀粉样变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特发性心肌病是限制型心肌病的主要病因。心内膜心肌活检对于限制型心肌病的病因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朱继金  夏树楹 《广西医学》1995,17(4):272-274
对心右心充肥障碍为主,临床上难于确诊10例心内膜心肌纤维病病人和7例缩窄性心包炎的病人的心内膜心肌活检结果分析,前获得病理性诊断9例,后无一例有特征性病变。说明心肌活检对两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自1962年心内膜心肌活检(EMB)临床应用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EMB已成为一种较为安全的技术,目前已公认EMB是心脏活检的可行性方法。近20多年来EMB的组织学检查方面从光镜、电镜、组织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原学分离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本文仅就EMB形态学的研究作一综述。 心内膜心肌活检的形态学发现 EMB获得的心内膜心肌标本,一般都要常规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在不同的临床诊断中,EMB有以下一些组织形态学发现,  相似文献   

18.
我科1985年遇到1例经心肌心内膜活体组织检查,病理证实为酒精中毒性心肌病。患者男,31岁,1985年11月11日急诊入院。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心房颤  相似文献   

19.
心内膜心肌活检对心肌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心内膜心肌活检(EMB)对心肌疾病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1984年5月~1995年10月176例右室EMB的组织病理资料。结果诊断心肌炎64例(36.36%),扩张型心肌病48例(27.27%),肥厚型心肌病2例(1.14%),心内膜心肌纤维化13例(7.39%),正常或非特异性改变49例(27.84%)。诊断阳性率为72.16%(127/176)。其中在92例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患者中,活检显示心肌炎(42.39%)和扩张型心肌病(28.26%)发生率较高。发生急性心包积血1例(0.57%)。说明EMB对心肌疾病尤其是心内膜心肌纤维和心肌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心内膜心肌活检(简称心内活检),近年来在国外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对许多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心肌疾病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价值。国内于1981年以来开展了这项工作,但目前国内临床应用还很不普遍。我们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于198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