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对乳牙末期、混合牙列初期前牙反[牙合]的儿童早期施行前方牵引矫形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经前方牵引矫形治疗的29例前牙反[牙合]患者(5~8岁)作为治疗组的研究对象,通过在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上对这些患者在治疗前(T0)和治疗结束时(T1)状况的比较,及这些患者治疗结束时与同龄的、未采取任何正畸治疗的前牙反[牙合]患者的状况比较,分析前方牵引矫治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的患者矫治后在前牙反[牙合]得到矫正的同时,T1期较T0期上颌骨有明显地长度增加、位置前移改变,下颌骨有明显的向后、向下旋转。②治疗组患者在T1期相对于未经矫治的同龄前牙反[牙合]患者,上颌骨有明显增长、前移的特点,下颌骨的生长方向则没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对乳牙末期、混合牙列初期前牙反[牙合]的儿童早期施行前方牵引矫形治疗,能起到改善面中部凹陷骨型的作用,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孙嫱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5):882-883
乳前牙反是儿童乳牙列期的一种常见错畸形,对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有较严重影响,并且随患者的成长增龄,症状逐渐加重,因此倍受口腔医师的重视。据国内流行病学资料报道,患病率为8.49%[1]。一般认为乳牙反不经矫正半数以上将发展为恒前牙反,且症状会有所加重;乳牙反矫正后,恒牙反的可能性减小,即使发生症状也较轻。因乳前牙反时患儿下前牙在上前牙唇侧,上颌骨  相似文献   

3.
陈幼新  雷磊  王强平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0):1537-1539
目的:对比单纯前方牵引与前方牵引联合Ⅲ类颌间牵引治疗早期骨性Ⅲ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26例,分别应用单纯前方牵引(13例)和前方牵引联合Ⅲ类颌间牵引(13例)矫治,对两组病例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结果的差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组疗程平均8.2个月,联合组疗程平均6.3个月(P〈0.05)。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所有病例矫治后上颌基骨前移,下颌基骨后退,上颌前牙发生了唇倾和前移,上唇前移,下唇后退,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5)。联合组较单纯组下切牙发生了明显的舌倾和后移,覆盖明显增加,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前方牵引与前方牵引联合Ⅲ类颌间牵引都可以有效治疗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前方牵引联合Ⅲ类颌间牵引可以缩短疗程,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生长发育高峰期后伴下颌后缩的Ⅱ类错患者应用固定矫治器结合Forsus矫治器进行矫治,分析其矫治后的骨骼及牙槽改变。方法:研究对象包括10例患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上前牙前突,下颌及颏部后缩,平均年龄15.6岁,侧位片颈椎发育生长高峰期C4期及以后。矫治时间平均25个月,均采用不拔牙矫治。在排齐整平后,戴用Forsus矫治器(3M),平均戴用时间为5.6个月。治疗后前牙覆盖均至正常,对治疗前后的头侧位片及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后前牙覆盖平均减小7.5mm,治疗前后面型改变明显。下颌表现出少量生长,A点无明显变化,Pog点平均前移2.3mm,ANB角减小1.03°,下颌平面角增加1.7°以及平面角显著增加4.7°,治疗后上颌前牙显著内收1.8mm,下前牙前倾,切端前移4.9mm。提示治疗后上颌骨无明显改变,下颌骨少量的前下生长以及后下旋转,牙齿代偿明显,上颌前牙一定内收,下颌前牙大量前移以及前倾。结论:对于已过生长高峰期的患者,采用Forsus矫治器可显著减小覆盖改善面型,有的患者会有良好的骨矫形效应,但矫治效果以牙槽代偿为主。矫治中应加强下颌支抗,控制前牙唇倾,尽量利用剩余的生长潜力,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头影测量分析了解矫形-正畸联合矫正在治疗乳牙反[牙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例中度乳牙反[牙合]患者作为实验组,8例正常乳牙[牙合]儿童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每名患儿先接受经改良的前方牵引装置治疗,矫形力为2.94~4.90N(300~500g),方向一般取偏向[牙合]平面下方约37°,戴用时间约10h/a。治疗6个月后,停止前牵引,立即接受正畸治疗,直至反殆解除,并稳定2个月,拆除矫治器,治疗结束。通过比较治疗前(T1),矫形治疗后(T2)及正畸治疗结束后(T3)两组的头影变化,了解联合矫正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结束时12例患者均解除反[牙合],实验组的A点前移约2.80mm,上前牙切缘前移了8.38mm,∠SNA增加2.65°,下切牙稍舌倾。以上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矫形正畸联合矫正可以使患儿的骨骼畸形及牙[牙合]畸形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是治疗乳牙中度反[牙合]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颌第一磨牙玻璃离子牙合垫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恒前牙反铪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恒前牙反拾患者30例,采用上颌第一磨牙玻璃离子拾垫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矫治前后拍摄x线头影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30例患者平均解除反糟的时间为12周,效果满意,x线头影测量显示上前牙唇倾,下颌功能性后退。结论:上颌第一磨牙玻璃离子铪垫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合)可以快速有效地解除前牙反(牙合),简化了治疗程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下前牙拥挤患者的下颌前部侧貌轮廓特征。方法:应用MATLAB7.5.0数字图像处理软件,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实现数字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上下颌前部软、硬组织边缘线的自动提取。比较下前牙拥挤患者与正常个体下颌前部软、硬组织边缘线的差异性。结果:从下颌前部硬组织边缘曲线来看,女性下前牙拥挤患者相对于正常个体,下齿槽座点B的位置明显下移(P〈0.05),矢状向位置也偏后(P〈0.05),颏唇沟深度明显变深(P〈0.05)。男性下前牙拥挤的患者相对于正常个体,下齿槽座点B的矢状向位置显著后缩(P〈0.05),颏唇沟深度明显变深(P〈0.05)。从下颌前部软组织边缘曲线来看,女性下前牙拥挤患者相对于正常个体颏部软组织侧貌轮廓曲线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男性下前牙拥挤患者颏部软组织侧貌轮廓线曲度增加,颏唇沟变深(P〈0.05)。结论:下前牙拥挤的患者有下颌前部齿槽基骨有发育不足的特点。女性下前牙拥挤患者的颏部软组织会产生一定的代偿,使下颌侧貌软组织不显现颏唇沟加深的情况;而男性下前牙拥挤的患者,则会显现较为明显的因下颌前部齿槽基骨发育不足造成的颏唇沟加深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前方牵引矫治骨性反[牙合]应用和前后变化。方法选择牙期骨性反[牙合]矫治患者7例,恒牙期患者2例(12岁以下)采用面罩式前方牵引器进行矫正治疗,对矫治前后头影测量进行对比。结果SNA角增加4.1°,ANB角增加5.2°,NA-PA增加5.0°,A-VL增加6.0 mm,SNB角减少1.1°,B-VL减少0.2 mm,1-SN增加6.1°。结论面罩式前方牵引可有效促进上颌骨向前方生长,抑制下颌骨生长,同时可导致下颌骨向下后旋转,上前牙唇倾,下切牙轻度舌倾。  相似文献   

9.
玻璃离子垫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牙玻璃离子垫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打开咬合的机制及临床使用要点。方法:选择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30例,实验组15例采用后牙玻璃离子垫加固定矫治器,对照组15名采用上颌前牙平面导板加固定矫治器。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患者矫治前后的变化。结果:X线头影测量结果分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ANS-Me(mm)、N-Me(mm)、S-Go(mm)、U6-PP(mm)、L6-MP(mm)、U1/SN(°)、L1/MP(°)增大,而U1-PP(mm)、U1/L1(°)、Overbite(mm)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前后面高增加,上下后牙伸长,上前牙压低,上下前牙唇倾。两组相比,除U1/SN、L1/MP、U1/L1外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后牙玻璃离子垫配合固定矫治器是治疗氏Ⅱ类2分类错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口周肌功能训练配合上牙合垫矫治器在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0年7月-2021年1月广州市荔湾区口腔医院临床就诊的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 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予以单一上颌牙合垫矫治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周 肌功能训练,比较两组矫治时间,以及1年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矫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观察组1年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周肌功能训练 配合上牙合垫矫治器在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疗效确切,能够缩短治疗时间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非手术方法治疗成人反[牙合]患者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从而确定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选用常规拔除前磨牙方法,利用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辅以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恒牙期骨性III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5例。通过头影测量分析方法,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颅颌变化。结果:①上下颌骨变化较少,上下前牙变化显著。②L1-NB平均减少6、17°;L1-NB(mm)平均减少4、34mm;U1-NA平均增大5.69°;U1-NA(mm)平均增大3、33mm。③下前牙显著舌倾和远中移动,上前牙唇倾和唇向移动。④前牙反[牙合]解除。结论:非手术方法治疗成人反[牙合]患者,通过牙齿的移动和角度变化,可取得相对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张耀祖  邹敏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8):1294-1295
目的:分析粘结式垫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乳前牙反病例采用粘结式垫进行矫治,观察矫治效果。结果:20例病例采用粘结式树脂垫矫治方法全部解除反,疗程1~5个月,平均疗程3个月。结论:粘结式垫矫治乳前牙反,上齿槽变得丰满,A点前移,ANB角增大,反纠正。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成人与青少年均角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后硬组织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矫治中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的均角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病例,其中成人组25例,青少年组40例,经头影测量分析,比较两组矫治前后硬组织的改变情况。结果:青少年组矫治后,∠ANB、∠U1-SN、∠L1-MP均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o-Me、∠SArGo、∠U1-L1均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组矫治后,∠U1-SN、∠L1-MP均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SN-OP、∠U1-L1均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均角型错患者经矫治后,成人与青少年前牙均明显改善,但成人平面矫治后发生了顺时针旋转,骨组织未见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矫治乳前牙反同时破除口腔不良习惯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0例3~6岁乳前牙反伴口腔不良习惯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采用Infant traniner矫治器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上颌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观察比较两组病例前牙反治疗和口腔不良习惯破除成功率、疗程、复诊次数、椅旁操作时间。结果:两组前牙反矫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诊次数、椅旁操作时间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01),对口腔不良习惯的矫治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fant traniner矫治器是矫治乳前牙反同时破除口腔不良习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直丝弓矫治器结合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Multiloop Edgewise Arch Wire,MEAW)和结合平面导板打开成人前牙深覆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分别应用直丝弓矫治器结合MEAW和平面导板各治疗24例骨性I类前牙深覆成人病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咬合打开的时间及治疗前后病例的双侧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的测量值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打开覆的时间:MEAW组(3.89±0.24)月,平面导板组(2.15±0.45)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MEAW组:上、下颌双尖牙与第一磨牙均向远中直立,上、下颌双尖牙伸长,上下前牙唇倾并压低,下颌并未发生明显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平面导板组:上颌牙齿在角度和长度方面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下前牙压低,下颌双尖牙及磨牙伸长,尤以第一磨牙显著,下颌发生顺时针方向旋转。结论:本研究显示直丝弓矫治器结合MEAW技术或结合平面导板均可有效地矫治成人前牙深覆,但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其各自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片段弓技术压低上前牙对深覆矫治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5例前牙深覆患者,采用直丝固定矫治器结合改良片段弓技术打开其咬合,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患者矫治前、后前牙深覆的改变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上前牙获得垂直向压入,前牙咬合打开,深覆得到矫治,后牙垂直向及矢状向无明显变化。结论:改良片段弓技术能压低前牙段,同时控制后牙段的伸长,有利于深覆特别是高角、露龈笑或成年深覆患者的矫治;其压低辅弓适宜的初始加载力值为50g左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深覆[牙合]的特点和临床矫治要点,为临床矫治成人深覆[牙合]提供参考。方法:对18例青年重度深覆[牙合]患者,用固定平面导板打开咬合,方丝“T”型曲压低上前牙并控制转矩,对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测量结果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矫治结束后咬合关系良好,前牙覆[牙合]、覆盖基本正常。矫治前后骨面型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矫治前后上下前牙的唇倾度、牙槽高度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平面导板加方丝“T”型曲在成人深覆牙合矫治中主要是通过下前牙的唇倾、上下前牙的压低来改善深覆[牙合],对成人深覆[牙合]的矫治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2×4"矫治器配合活动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前牙反或深覆盖的体会,探讨简单、适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来我科就诊的替牙期前牙反患者21例,前牙深覆盖18例。前牙反采用"2×4"矫治器配合垫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前牙深覆盖采用"2×4"矫治器配合斜导式活动矫治器治疗。结果:取得预期治疗效果,矫治结束时前牙反患者其前牙反得以解除,前牙有正常的覆、覆盖关系,前牙深覆盖患者其覆、覆盖关系有明显改善,完成时间2.5~6个月。结论:对替牙期前牙反覆较深的或下颌后缩型深覆盖患者采用"2×4"矫治器配合活动矫治器治疗,操作简单、疗程短、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9.
上前牙区牙槽骨矢状发育不足导致的前牙反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错畸形,这种患者除前牙反外还多伴有上前牙区的拥挤和上唇后缩凹陷畸形。对于此类患者,如使用通常的舌簧垫式活动矫正器,由于矫正力量不足,无法有效地拓展间隙,所以难以排齐牙列,解除反,面型的畸形也  相似文献   

20.
李晋  李永明  林杨  郭煜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2):1785-1787
目的:观察Tip-Edge矫治技术Ⅰ期矫治成人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20例成人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Tip-Edge矫治技术进行治疗,Ⅰ期矫治结束后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的头影测量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患者Ⅰ期矫治平均疗程为4.6个月。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患者咬合打开前后,U1-NA、U1-SN分别减小13.68°(P〈0.01)和12.25°(P〈0.01),UIC-PP减小1.32mm(P〈0.05),U1-NA减小4.16mm(P〈0.01),LI-MP减小2.82mm(P〈0.05),LIC-MP减小2.08mm(P〈0.05),覆[牙合]、覆盖分别减小3.94mm(P〈0.01)和2.03mm(P〈0.01),其他各项测量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成人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Tip-Edge技术可以通过快速压低上、下颌前牙,改善上下颌前牙的倾斜度矫正深覆[牙合]、深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