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头颈肿瘤放射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80例接受常规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进入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干预组:放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十心理干预;对照组放疗期间仅给予常规护理.采用Zung抑郁、焦虑测评量表(SDS、SAS)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口咽炎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治疗后SDS、SAS评分分别为(41.65±5.81)和(40.12±4.62),与对照组(57.58±7.56)和(56.61±6.57)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急性放射性口咽炎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放射性治疗患者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在预防和减轻放射性皮炎的症状方面护理干预所起到的作用。方法对我科256例接受放射性治疗的癌症患者进行住院期间全程心理护理、放疗前护理、放疗期间护理及出现放射性皮炎后护理,观察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本组28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规范化放射治疗,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概率明显减少,出现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对接受放射治疗的癌症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发生放射性皮炎的概率以及发生放射性皮炎时的严重程度,有助癌症顺利完成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胃癌术后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中选择64例,均接受放射治疗。按照随机原则对64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含有32例患者的研究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基础护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比较经过不同模式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结果从护理效果来看,严重组中共有30例患者实现不同程度的护理效果,有2例护理无效,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中实现不同程度护理效果的共有24例患者,8例患者护理无效,总有效率75.00%,进行组间数据比较,P0.05,差异明显;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进行统计对比,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30.1±10.2)分、(35.2±8.8)分,对照组分别为(36.2±10.9)分,(47.8±9.9)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胃癌术后放疗患者予以心理护理,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有显著提升,同时焦虑和抑郁程度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放疗病人的皮肤保护及放射性皮炎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对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在开始放射治疗前进行有关照射野皮肤的保护及护理常识宣教,对预防和减轻放射性皮炎的作用。方法对126例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病人在放疗前进行照射野内皮肤保护及放射性皮炎的防治知识宣教;在放射治疗期间对患者的放射性皮炎进行密切的观察和治疗。结果经过放疗前健康教育,明显增加了患者对放疗相关健康常识和放射性皮炎防治知识的认知,降低了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论对患者进行放疗前皮肤保护及放射性皮炎防治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放疗顺利完成,能够降低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精神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63)和对照组(n=57),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和一般护理,疗程3个月。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前对照组SAS(50.33±6.90)分、SDS(53.92±7.50)分和QOL(60.84±11.05)分,与观察组护理前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SAS(40.58±5.64)分、SDS(42.65±5.92)分明显下降,和QOL(77.83±12.51)明显上升,2组护理后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早期康复训练、加强营养和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重性精神病患者亲属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并建议相应改善措施.方法 对253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一级亲属照料者和253例相匹配的对照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亲属应激量表(RSS)进行测评,比较SAS、SDS粗分,RSS总分及因子分.结果 重性精神病患者亲属SAS、SDS、RSS评分及RSS各因子分[SAS:(37.9±6.21)分,SDS:(39.3±7.09)分,RSS:(13.4±3.79)分,个人压力因子分:(4.1±1.81)分,生活被干扰(6.0±2.2)分,负性情绪(3.3±1.2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对应的分值分别是:(32.5±5.62)分,(33.3±5.89)分,(3.7±2.43)分,(1.3±0.95)分,(1.7±1.21)分,(0.7±0.74)分],男女之间、文化程度不同的亲属组之间差别不明显,与患者的关系不同,不同年龄,不同病人来源及病程不同或发病次数不同的组别之间比较均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 重性精神患者亲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抑郁及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ITP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及综合干预组各48例,常规护理组在治疗基础上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综合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行为指导、健康教育指导及社会支持,观察治疗前及干预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SDS、SA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DS评分:常规护理组(54±9)分比(59±12)分,综合干预组(49±9)分比(59±12)分;SAS评分:常规护理组(50±6)分比(53±7)分,综合干预组(45±5)分比(52±8)分,均P<0.05;干预后综合干预组SDS、SAS评分较常规护理组下降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的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抑郁焦虑状况,提出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50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其抑郁焦虑状况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50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SDS和SAS总分均值高于国内常模标准分(P<0.05)。不同性别及年龄间SDS和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间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间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情感障碍。学历越低者心理负担越重,抑郁评分越高。积极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褥期不良心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与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0例患者于产后第三天进行问卷调查,然后给予相应护理对策,再进行复查。结果:产褥期产妇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焦虑与抑郁,经过适当治疗干预,SAS与SDS评分分别由(49.45±8.89)分和(53.45±9.32)分降为(35.34±7.12)分和(43.09±7.52)分(P<0.05或0.01),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分别由48.57%与45.71%降为21.42%与15.71%(P<0.01)。结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相应的对策,可帮助产妇顺利应付产褥期出现的心理生理变化,有利于产妇产后身体的恢复,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增强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宫外孕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4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观察对比SAS、SD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SAS评分为(42.32±3.14)分,SDS评分为(41.83±5.76)分;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56.46±8.32)分,SDS评分为(54.37±7.02)分;两组研究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宫外孕围手术期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可加速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刘仕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6):1908-1909
目的:通过对颅脑损伤危重患者家属的心理认知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进入NICU 1周内的颅脑外伤患者家属作为调查对象,采用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独立样本t检验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SDS平均T分为52.9分,T分≥50分者占76.1%;SAS平均T分为51.2分,T分≥50分者占47.3%;SAS和SDS T分同时≥50分者占27.9%。男性家属抑郁明显,而女性家属和文化程度较低者焦虑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颅脑损伤的危重患者家属普遍存在较为明显的焦虑及抑郁,在层级护理中工作人员应尽可能地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缓解家属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吴雪梅  王莉梅  李秀文 《海南医学》2016,(23):3953-3954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室内产生焦虑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1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在患者入院时和患者在手术室开始手术前两个阶段分别向患者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调查用抑郁自测量表(SDS),根据调查表所得结果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析患者焦虑的原因.结果 所有患者刚入院时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51.14±11.23)分和(50.16±9.74)分,均明显高于手术前的(39.14±5.42)分和(38.37±5.0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5岁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44.69±11.28)分和(45.78±10.23)分,均明显高于年龄≥45岁患者的(35.27±11.12)分和(34.25±10.9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34.45±11.26)分和(36.23±10.17)分,均明显低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的(43.56±10.34)分和(48.35±11.5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济条件一般及其以下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50.13±11.24)分和(49.12±10.23)分,均明显高于经济条件较好患者的(38.75±11.06)分和(37.26±10.1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前出现的焦虑情绪与SAS、SDS的评定结果以及年龄、文化程度等密切相关,有效的护理对策,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并能加快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关健红  郭翠娇 《中外医疗》2008,27(30):90-91
目的 通过对骨伤科手术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与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Zung自评焦虑量表和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50名骨伤科手术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150名家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所得标准分为(43.08±10.27)分;担心手术、麻醉和预后,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医疗费用,环境因素等四项是导致家属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角色家属焦虑状况不同,配偶平均焦虑分为(56.43±5.64)分,子女平均焦虑分为(51.48±5.15)分,兄弟姐妹平均焦虑分为(50.49±5.05)分,其他角色平均焦虑分为(39.60±3.96)分.结论 通过我们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使患家属的焦虑情绪得到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门诊个体化护理对妇科急腹症患者疼痛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急诊就诊的妇科急腹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35例,护理组给予门诊个体化护理干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疼痛缓解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14%,明显高于常规组,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护理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32.64±6.22)分和(30.28±5.18)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急腹症患者实施门诊个体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疼痛程度和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对患者入院后的后续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焦虑状况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9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评后,均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焦虑状况,采用随机方式分组,观察组46例患者根据患者情况采取个性化干预方法,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护理干预对焦虑状况的影响.结果 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分别是(57.26±5.28)与(57.13±5.93),均存在焦虑状况,经治疗及护理干预后两组焦虑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为(39.93±5.21),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普遍存在焦虑等负性情绪,护理干预通过心理疏导,使患者克服危机感,再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焦虑情绪明显缓解,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再出血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玉茹  史金艳 《四川医学》2007,28(3):336-337
目的了解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的焦虑状况,并进行心理干预及效果评估。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86例肝硬化伴腹水住院患者进行问卷测评,再采用抛币法随机分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根据观察组调查存在的问题实施为期2周的心理干预,然后对两组再次测评SAS 1次,并与心理干预前及组间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经过心理干预后,其观察组SAS评分由(39.71±3.63)分降为(37.19±2.97)分(P<0.01),观察组患者与干预前比较症状明显缓解(P<0.05)。结论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干预可缓解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的焦虑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产妇焦虑和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就诊且接受分娩的36例产妇,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产妇焦虑情况和分娩质量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两组产妇在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产时出血等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前SAS评分为(55.9±3.4)分,对照组护理前SAS评分为(55.9±3.4)分,两组产妇护理前SA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为(40.8±5.7)分,对照组护理后SAS评分为(53.0±4.2)分,两组产妇护理后SAS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产妇焦虑状况,保证分娩质量,促进产妇顺利分娩,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时出血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同期临床对照试验将11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4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仅实施电话随访等常规出院护理,干预组予以个体化延伸护理服务。两组患者均干预随访6个月,分别在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延伸护理实施后第6个月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9.2±11.31)分和(45.31±12.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33±8.35)分和(50.12±10.46)分,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能有效减轻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隆胸患者予以个性化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收集我院63例隆胸患者,将其随机分2组,对照组32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则加行个性化心理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变化状况和满意度。结果:入院时,两组SAS评分对比无明显性差异(p0.05);但护理后,观察组麻醉前SAS为(43.58±3.04)分、术后1d为(36.41±5.11)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8.13%。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隆胸患者的焦虑心理,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同时还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侧肾切除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总结相应的护理体会.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行一侧肾切除患者共268例,采用自制心理状况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了解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干预和出院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和疾病恢复的影响.结果 一侧肾切除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失去肾脏引起的精神焦虑、对对侧健存肾脏过度关注、对未来生活及劳动能力的担忧和对肾功能参数异常的过度担忧,发生率分别为95.5%、72.4%、63.1%和36.2%.术前3天、术后7天及术后30天SAS评分分别为(51.6±5.1)、(41.3±7.2)和(36.4±4.7);SDS评分分别为(58.7±10.2)、(47.9±8.6)和(43.1±5.8),与术前比较,SAS和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应重视一侧肾切除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