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骨水泥联合螺钉修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1—3月,采用骨水泥联合螺钉修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54~78岁,中位数69岁。膝骨关节炎14例,创伤性膝关节炎4例。所有患者膝关节均出现内翻畸形和胫骨平台内侧非包容型骨缺损。术后随访观察膝关节功能、活动度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中位数7年。1例骨水泥螺钉松动,其余患者均未见切口感染、螺钉松动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41.6±7.4)分升至(92.5±9.6)分,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67.5°±8.1°升至105.2°±7.6°。结论:采用骨水泥联合螺钉修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能够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是老年患者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骨结构性植骨联合骨髓移植,在初次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修复Rand C型胫骨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13例(20膝)合并有胫骨侧骨缺损Rand C型的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在初次TKA中用自体骨结构性植骨联合浓缩骨髓移植的方法进行骨缺损修复的病例资料。男3例(4膝),女10例(16膝);年龄58~78岁,平均(68.0±7.2)岁;膝关节内翻角度为15°~30°,平均25.2°±3.4°。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4.0±5.6)个月。记录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复查膝关节KSS评分,定期拍片复查观察植骨块愈合情况、假体松动及下沉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门诊或信息平台的随访。术前KSS功能评分为(24.1±6.2)分,临床评分为(26.7±5.3)分,至末次随访时膝关节KSS功能评分为(88.3±5.4)分,临床评分为(87.2±6.8)分,均高于术前K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全长X线片提示:膝关节内翻角度为5°~8°,平均为6.5°±2.3°。结构性植骨块在半年后拍片复查时均已达到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未见切口愈合不良,末次随访时未见骨吸收、骨不愈合,未见假体松动、下沉,未见关节功能障碍。结论: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Rand C型胫骨侧骨缺损的初次TKA中,采用自体骨结构性植骨后并在其周围注射浓缩骨髓液移植修复骨缺损,可促进植骨后早期愈合,在保留最大骨量的同时重建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钉和骨水泥修复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采用螺钉和骨水泥修复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20例,男5例、女15例。年龄60~76岁,中位数65岁。左侧11例,右侧9例。膝骨关节炎19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单膝置换15例,双膝置换5例。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中位数2.4年。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关节僵硬、假体及螺钉松动、移位或断裂,骨水泥界面无透亮区。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术前为(43.2±3.5)分,末次随访时为(91.2±4.3)分。结论:螺钉和骨水泥修复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具有固定强度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研究三种不同微创术式治疗内侧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对膝关节力线的影响。方法:按采用的术式将纳入的176例内侧型KOA患者分为腓骨近端截骨术组(A组)59例、腓骨近端截骨术+关节镜清理术组(B组)49例和关节镜清理术组(C组)68例,比较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膝活动度(ROM)、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生活质量评分(SF-36)、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胫骨平台内翻角、内外间隙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89年(2.0~5.9年)。术后3个月B,C组ROM,VAS,HSS,SF-36评分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胫骨平台内翻角、内外间隙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组和B组ROM,VAS,HSS,SF-36评分较术前改善,且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平台内翻角、内外间隙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A组和B组ROM,VAS,HSS,SF-36评分较术前改善,且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平台内翻角、内外间隙比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7例出现局部肿胀,经对症处理后在1个月内消退;A组和B组各出现4例和3例足背麻木感和感觉减退,给予对症治疗3~6个月后恢复。结论:关节镜清理术和关节镜清理术+膝关节近端截骨术治疗内侧型KOA早期疗效显著;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腓骨近端截骨术+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较单纯关节镜清理在早期、中期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腓骨截骨术还能部分调整膝关节力线,减轻患者膝关节内侧疼痛感,改善膝关节功能,得到较好的中期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病情不同阶段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翻修型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伴有骨缺损的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12例(12髋),其中伴骨缺损3例。男3例,女9例,年龄71~87岁,平均80.25岁。骨质疏松按Singh指数分级:Ⅳ级3例,Ⅲ级5例,Ⅱ级4例。内固定失效原因:骨质疏松5例,内固定方式选择不当2例,骨折复位不良3例,过早负重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翻修型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伴有骨缺损者采用自体或同种异体颗粒骨移植各1例,同种异体骨块结构性植骨1例,以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随访时X线片复查示假体位置良好,未发生松动、下沉及断裂等并发症,骨缺损区植骨后出现骨质重建。末次随访Harris总分为(91.37±5.4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获优10例,良2例。结论:对于内固定失效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翻修型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挽救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屈曲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对40例(45膝)膝屈曲内翻患者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采用膝关节内侧入路,切除骨赘,松解内侧副韧带,行股骨及胫骨截骨,安装合适膝关节后稳定假体。术后进行平均12.4个月的间歇性门诊随访,并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HSS)对膝关节术前、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的膝屈曲内翻畸形均得到有效矫正,下肢力线平均内翻由术前的19.2°恢复至5.6°,同时H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5.1分恢复至术后91.1分。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作为膝屈曲内翻畸形患者改善内翻畸形的一种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腓骨上1/3部分截骨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30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行腓骨截骨术。其中男性6例,女性24例;年龄48~80岁,中位数62岁。均单侧发病,左侧17例,右侧1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疼痛等症状以内侧为重,不同程度膝关节内翻畸形,X线间内侧间隙狭窄,胫骨平台-骨干角85°,下肢生理力线距髌骨中心内侧偏移1cm.统计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胫骨平台-骨干角,内外侧间隙及功能AKS评分。结果:住院时间10~15d,中位数12d.30例患者手术切口均I/甲级愈合。其中3例患者出现腓浅神经损伤症状,3月后均好转。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个月,中位数4个月。术后1个月后连续2次随访膝关节疼痛评估、AKS评分、膝关节内外间隙、胫骨平台-骨干角结果无明显变化后,确定评分结果并记录。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8±2)分降为术后(3±2)分。功能较术前改善,AKS由(88.47±13.25)分增加到(156.70±10.26)分,内翻角较术前略纠正,胫骨平台-骨干角由术前70°~85°提高为术后80°~93°,内侧间隙较术前增加(0.25±0.10)cm,外侧间隙较术前减小(0.20±0.08)cm.结论:腓骨截骨术对患者创伤小、花费少、手术难度小,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6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行手术治疗(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纳入本研究。男性29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65±2.5)岁。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股骨胫骨角(FTA)。结果:60例患者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HSS膝关节评分、股骨胫骨角(FTA)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及两种人工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的方法,分析比较五种植骨材料的成骨效应及免疫原性.方法:通过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问行植骨手术的125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平台下骨质塌陷缺损的病例,分别填充入上述5种骨移植物,并采用相应的钢板固定达到坚强内固定.对5组骨移植物病例,通过术后并发症、伤口愈合时间、骨愈合时间、术后平台高度丢失情况及X线表现进行比较.结果:仅从临床X线片上五种植骨材料的骨愈合时间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只是X线表现不同.自体髂骨植骨的主要并发症是供骨区的不适和疼痛,同种异体骨、异种骨出现持续伤口渗液,金骨威植骨出现胫骨平台高度丢失的病例较多.结论:骨移植是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重要步骤之一,掌握好它的适应证和方法对胫骨平台骨折的预后至关重要.自体骨是标准的骨移植物,同种异体骨、异种骨有一定的免疫排斥反应,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和诱导成骨活性,无排斥反应.是良好的骨移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4月至2015年11月,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9~83岁,中位数42岁。骨折AO/ASIF分型均为C型。左侧10例,右侧6例,双侧1例。合并股骨颈骨折2例、胫骨干骨折2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2例。术中骨折复位后,外侧植入1块股骨髁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内侧植入1块股骨远端重建锁定钢板固定。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3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4个月X线检查示骨折愈合15例(16膝),术后9个月X线检查示骨折延迟愈合1例(1膝)、骨缺损骨折不愈合1例(1膝)。骨折延迟愈合的1例(1膝),行经皮富血小板血浆注入术,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骨折不愈合的1例,术后1年半再次进行植骨,半年后骨折愈合。术后4个月,膝关节伸直0°~5°、屈曲90°~130°,下肢短缩1 cm,膝关节活动时无明显疼痛;参照Kolmert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14例(15膝)、良2例(2膝)、差1例(1膝)。疗效差的1例,为股骨外侧钢板植入位置偏前,顶住了髂胫束及髌骨外侧缘,导致膝关节屈曲时疼痛,活动度60°,术后1年拆除内固定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至良。均无内固定断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好,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临床疗效.方法:对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23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得到随访,41例疗效良好,其中4例出现与锁骨钩钢板直接相关的并发症有肩痛、脱钩.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但正确手术和内固定置入及合理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锁骨骨折是最常见的产伤性骨折,此病诊断不断,但是却很容易漏诊.虽然预后佳,绝大多数无后遗症.但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否则新生儿洗澡、翻身等均能加重骨折错位或引起新生儿疼痛哭闹,加重软组织肿帐或引起上肢活动不良等.  相似文献   

13.
薛延  李东  王芊 《中国药学杂志》2002,37(4):272-27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阿仑磷酸钠(ALN)对卵巢切除大鼠骨密度和骨质量的影响。方法 3月龄Wistar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组(OVX)及OVX大鼠给予低剂量(AL)(1mg.kg^-1.d^-1)和高剂量(AH)(10mg.kg^-1.d^-1)的ALN灌胃。7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骨密度、血清生化、生物力学以及形态计量等参数。结果 给予不同剂量的ALN治疗后,使OVX大鼠的骨吸收受到抑制。骨小梁体积增大。骨量和骨强度增高。但低剂量ALN组血钙、磷水平降低,高剂量的ALN组血钙水平升高。结论 ALN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剂量依赖性增加骨密度抑制卵巢切除大鼠骨吸收和骨转换的作用,并较好的改善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和骨结构。但高剂量的ALN有引起血钙浓度升高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切开复位后按左右侧选择不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及韧带修补技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32例.结果:32例均获随访,时间2~24个月.根据Karlsson疗效标准,优28例,良4例.结论: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锁骨钩状钢板治疗锁骨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应用锁骨钩状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28例,术后三角巾悬吊2~3周,1周后开始功能练习.结果:本组28例经过10~20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获得良好复位和固定,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内固定取出后无再脱位及再骨折现象.结论:应用锁骨钩状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腕骨和踝关节骨折CT检查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方式分析相关的16例腕骨、踝骨骨折病例的CT资料.结果:全部病例CT检查全部阳性,典型表现为骨皮质掀起,有骨质中断现象.结论:CT在诊断腕骨、踝骨骨折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平  李晶  王惠明 《天津中医药》2007,24(4):315-317
[目的]以去势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的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探讨"益肾养肝口服液"主药山茱萸的主要有效成分——山茱萸总苷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机制。[方法]将5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山茱萸总苷高剂量组、山茱萸总苷中剂量组及山茱萸总苷低剂量组。造模后,山茱萸总苷组依剂量每天灌胃给药。以上各组处理60d,第61天取血,检测血钙(Ca)、血磷(P)、雌二醇(E2)。各组大鼠在灌胃满3个月后取股骨,进行骨密度实验。[结果]山茱萸总苷各剂量组雌二醇(E2)相对于模型组均明显提高,各组的血钙(Ca)、血磷(P)无明显差异。山茱萸总苷各剂量组骨密度明显优于模型组。[结论]山茱萸总苷对去势后大鼠的骨代谢和骨密度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帕米膦酸二钠 (搏宁 )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3 8例恶性肿瘤患者静点搏宁 60~ 90 m g/次 ,部分病例联合静脉化疗 (n=16)。结果 :搏宁对骨痛治疗的有效率为78.95 % ,联合化疗的疗效 (有效率 87.5 % )优于单用搏宁 (有效率 72 .7% )。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为84.4% ,9例血钙增高患者经治疗后血钙复常率为 77.78%。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全身酸痛等。结论 :搏宁能有效地缓解骨转移疼痛及改善活动功能障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与化疗联用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9.
塞隆骨与虎骨中矿物质元素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索有瑞  张宝琛  汪汉卿 《中草药》2004,35(4):445-448
目的对比分析国家一类动物药塞隆骨和禁用传统中药材虎骨中的19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方法骨骼样品经灰化或消解处理后,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催化极谱法等分析方法测定矿物质元素.结果两种动物骨骼中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塞隆骨11种元素高于虎骨,特别是Cu、Zn、Fe、Mn、Se等生命活动必需微量元素塞隆骨极为显著地高于虎骨,而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Ca、P则为虎骨高于塞隆骨.矿物质元素在头骨、脊梁骨和腿骨中分布非常不平衡,多数元素以头骨中分布最为丰富,而5种常量元素Ca,P,Na,Mg,K的含量为腿骨>头骨>脊梁骨.骨骼中主要成分Ca和P的存在形式主要为羟磷灰石Ca10(PO4)6(OH)2.结论塞隆骨骨骼中的矿物质元素与虎骨有可比性,必需微量元素塞隆骨明显优于虎骨.  相似文献   

20.
鹿骨多肽对地塞米松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骨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鹿骨多肽对地塞米松诱导的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im地塞米松诱导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P)模型。同时ig不同剂量(250、125、62.5 mg/kg)的鹿骨多肽,连续75 d。检测血清生化指标;采用micro CT方法对胫骨近端骨小梁结构进行三维分析;HE染色观察股骨远端组织病理形态。结果鹿骨多肽可以增加GIOP模型大鼠血清Ca~(2+)、骨钙素(BGP)水平,使血清P3+、碱性磷酸酶(ALP)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下降。鹿骨多肽虽有降低GIOP模型大鼠血清降钙素(CT)的趋势,但与模型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GIOP大鼠骨小梁变细,中断、游离端增多,数量减少,间隙增宽,空间结构破坏增加,而鹿骨多肽的干预能明显改善上述骨显微结构指标。结论鹿骨多肽能够抑制地塞米松诱导的钙磷代谢失衡,降低ALP,升高BGP,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并且改善GIOP大鼠病理学改变和显微结构,对骨质疏松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