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将2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12例和对照组110例,干预组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给予系统的相关知识教育,为期1年;对照组给予随机教育。结果:乙肝患者的QOL与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呈正相关关系,干预组生活质量量表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是一种适合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可调动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普及乙肝的防治知识,达到预防乙肝的感染、最大限度地提高乙肝患者QOL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的特征。[方法]收集就诊病历中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569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AMA、SMA、LSP等自身抗体;采用酶免疫条带技术检测ANA谱。[结果]569例血清中ANA阳性245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肝癌患者A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2.1%(90/214)、38.2%(108/283)、65.3%(47/72)。A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肝癌患者滴度分布情况,以低滴度(1:100)为主。抗核抗体(ANA)的核型有多种,3组中均以颗粒型为主,但抗核仁型抗体的比例随着病情的衍变显著升高,分别为4.4%(4/90)、18.5%(20/108)、19.1%(9/47)。以酶免疫条带技术检测ANA谱,发现45例ANA阳性(滴度≥1:320)3组病人中仅2例肝硬化患者dsDNA阳性,1例肝硬化患者SSA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自身抗体。以ANA常见;3组患者中ANA未见特定的荧光模型;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相关疾病患者中ANA靶抗原与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靶抗原不同,其中除一部分是目前已鉴定外,大部分有待于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而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在慢乙肝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1]。慢性丙型肝炎(慢丙肝)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为探讨细胞免疫在慢丙肝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程度,我们对75例慢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与20例正常人及73例慢乙肝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选自近3年我院住院病人。诊断按1990年第六次全国肝炎学术会议(上海)标准诊断为慢丙肝和慢乙肝的病人,排除重叠和混合感染,检测前没有应用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住院乙型肝炎孕产妇病人的心理卫生状况及特点。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5例住院孕产妇自愿接受调查的乙肝孕产妇进行评定。按量表因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调查的乙肝孕产妇病人各项因子分大多高于常模式,特别是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敌意等因子上具有精神病性一个因子得分在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是症状自评量表因子系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接受调查的孕产妇(乙肝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乙肝患者血清sICAM-1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0例正常人和67例HBV感染患者血清sICAM-1。结果:轻、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CH)患者及重型乙型肝炎(SH)早、中、晚期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CH患者肝功能越差、其血清sICAM-1水平越高;SH患者肝衰竭越重,其血清sICAM-1水平反而越低。HBeAg阳性或HBV DNA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HBeAg阴性和HBV DNA阴性的乙肝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CH和SH早期,乙肝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随着患者肝损害的加重而升高。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随着患者肝衰竭的加重而降低,故sICAM-1可作为临床乙肝炎性活动和肝损害程度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乙肝健片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乙肝健片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方法:采用乙肝健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0例(其中对照组39例),观察其肝炎恢复情况及对乙肝病毒的抑制情况。结果:乙肝健片对慢性乙型肝炎常见症状有明显效果.对乏力、纳差、恶心、腹胀的改善率分别为88.90%、93.30%、93.30%、92.50%。对慢性肝炎的显效率轻度为65.79%(50/76),中度为:57.14%(8/14),而对照组织的显效率66.67%(6/39),治疗组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阴转率分别为:HBsAg为4.44%(4/90)、HBeAg为38.89%(35/90)、HBV—DNA为56.67%(51/9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05)。结论:乙肝健片清补结合、可改善症状,无明显不良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定对住院的乙型肝炎(乙肝)病人进行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以了解其免疫功能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病人组:36例,男用树,女8例,年龄19~72岁,对照组:正常人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23~65岁。1.2方法中国科学院血液届研究所免疫组提供隼克隆抗体(McAb)致敏SPA花环试剂进行检测.2结果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见附表。3讨论检测结果显示:乙肝病人总T细胞(CD3)正常,辅助性T细胞(CO4)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抑制性T细胞(CD4)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CD4/CD8…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乙型肝炎患者病程中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18水平变化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作一初步研究,以探讨它们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法检测血清IL-4、IL-18。常规方法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GGT)浓度。慢性大,小三阳乙肝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各40例,分别编为A,B,C组。结果:慢性大。小三阳乙肝患者组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L-18水平A组最高,B组次之,两组有差异(p〈0.05);IL-4水平2组病人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3组病人无明显差异。血清IL-4、IL-18与ALT、AST、TbiL呈正相关.与GGT无相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程中血清IL-4、IL-18的变化与肝脏慢性炎性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我科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联合香菇菌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照全国第五届传染病寄生虫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选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均阳性,ALT异常的117例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两组:Ara—Amp与香菇菌多糖组72例,干扰素对照组45例。各组在年龄、病程、血清丙酮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胆红素(TBIL)均值上经统计学处理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0.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阿德福韦酯(贺维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每3个月检测HBV DNA水平及肝功能,乙肝三对等指标。结果:治疗12个月HBVDNA小于10^3 copies/ml,肝功接近正常者14例,达58.9%。结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阿德福韦酯是安全方便且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胡祎  刘忆菁 《上海护理》2009,9(4):22-24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并针对其心理特点探讨护理对策及心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医学应对问卷(MCMQ)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慢性乙肝患者在领悟性社会支持量表及两个分量表中得分差异有显著意义。不同慢性乙肝患者在医学应对问卷各因子得分面对和屈服因子得分差异显著,回避因子得分差异不显著。结论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阴性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及相关肝病患者临床和病毒学特点。方法:对421例慢性乙型肝炎及相关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HBeAg阴性和阳性的乙肝患者流行病学、病例构成、肝功能、HBV-DNA载量及乙肝前S1抗体(PreS1Ag)等指标的差异。结果:HBeAg阴性组发病率高,占57.96%,高于HBeAg阳性组,其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构成及肝功能损害指标高于HBeAg阳性组,HBV-DNA载量、PreS1Ag阳性率低于HBeAg阳性组。结论: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及相关肝病发病率高,进展快,预后差,是今后防治慢性乙型肝炎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评价苦参素注射液(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临床疗效,应用苦参素治疗慢乙肝患者86例,进行临床综合分析,观察其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本科门诊和住院的慢乙肝患者共159例,男性139例,女性20例,均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阳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ELISA法分别检测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血清甲胎蛋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五项标志物检测。结果: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87例乙肝五项标志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总感染率为96.7%。乙型肝炎病毒总出现率:HBsAg(+)为92.2%,HBeAg(+)为17.8%,HBsAb(+)为4.4%,HBeAb(+)为57.8%,HBcAb(+)为65.5%;5项指标全为阴性者占3.3%,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7.5%(19/40)(P〈0.01)和乙型肝炎病毒总感染率(52.5%)(P〈0.01)。肝癌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感染模式,以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模式多见,为40%。表明该模式的乙肝患者为原发性肝癌的高危人群。结论: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之间的关系非常明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仅是肝癌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而且表明肝癌患者常伴有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活跃。因此,积极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是减少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CER、PAB、TRF测定在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观察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前清蛋白(PAB)转铁蛋白(TRF)铜蓝蛋白(CER)的变化。方法:采用散射比浊仪及配套试剂测定。结果: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PAB、TRF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肝硬化组比乙肝组降低更为明显。乙肝CER低于正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则高于乙肝组及正常组。结论:检测乙肝和肝硬化患者PAB、TRF、CER对肝细胞损伤及临床诊断提供了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18例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血清脂蛋白变化与肝脏损伤程度及预后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分析如下。l材料和方法1.至病例选择:118例住院肝炎病人(男63例,女55例)平均年龄35岁;急性肝炎69例(甲肝13例,乙肝41例,非甲非乙型肝炎12例,甲乙混合感染3例),其中急性期40例,恢复期29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26例,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8例,肝硬化12例(代偿期7例、失代偿期5例),重症乙型肝炎3例。诊断符合卫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上海会议标准,所有病人均未合并糖尿病、肾病及冠心病。3O例健康成人为正常对照(男18例,女12例)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乙肝两对半)的应用价值。方法225例疑似乙肝患者分别采用ELISA与274例Q—PCR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LISA的检出率为88.9%,Q—PCR的检出率为94.2%,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LISA与Q—PCR检测乙肝两对半的符合率高,结果基本一致,但是Q—PCR法快速简单,更适合于急诊检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7—02/2008—04收住院的慢乙肝患者127例,按病情分为慢性轻度,慢性中度,慢性重度,肝硬化四组。MMP-1检测采用双抗体夹ABCELISA法(试剂盒由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结果:随着肝脏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血清MMP-1的值越来越降低,慢中组与慢轻组比较,慢重组与慢中组比较,肝硬化组与慢重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1对评价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2月~2004年3月,我院对乙肝患者住院后所面临的各种压力源进行评估,以寻求缓解乙肝患者的心理压力的对策,提高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96例,女2例,16~69岁,平均33.95±9.78岁,其中急性乙肝20例,慢性乙型肝炎55例,重症乙型肝炎19例,淤胆型肝炎4例。1.2方法患者入院后7~10d开始对其进行调查与评估。采用问卷调查法,若患者不能理解调查的内容,研究者向其解释清楚,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①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疾病类型等。②压力评估表:由37个测试项组…  相似文献   

20.
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 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 LHBs) 、乙肝前SI、HBVDNA以及ALT,探讨LHBs用于乙肝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LHBs以及乙肝前st,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患者HBVDNA进行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结果]1.相同乙肝模式患者血清LHBs与HBVDNA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2.HBeAg阳性患者血清中LHBs与HBV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差异显著(P〈0.05);3.相同乙肝模式患者血清乙肝前S1的检出低于HBVDNA的检出,两者差异显著(P〈0.05);4.LHBs阳性患者的ALT明显高于LHBs阴性患者。[结论]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可以弥补由于乙肝病毒变异引起的HBeAg检测的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乙肝患者肝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