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ong,IP)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供肝冷保存时间150min,无肝期14min左右。80只大鼠,配成40对,配对大鼠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实验组(IP组),每组20对。对照组获取供肝前仅以4℃肝素生理盐水灌注,后获取供肝并放入4℃生理盐水中保存;IP组获取供肝前先夹闭门静脉及肝动脉,使供肝缺血10 min,再松开血管夹,恢复供肝血供10min,然后以与对照组相同的方法灌注、获取及保存供肝。各组受体的一半(n=10)用于肝移植术后采集标本:另一半(n=10)用于观察肝移植术后生存期。结果IP组大鼠肝移植术后一周生存率、胆汁分泌量高于对照组,血清AST、ALT、LDH、肝组织细胞凋亡及TNF-α低于对照组。结论缺血预处理能降低移植肝组织中TNF-α水平,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移植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对缺血缺氧甚为敏感,在缺血一定时间后肝脏的结构功能必然受到损害,当血流恢复后,肝损伤会更为严重,即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IRI)。肝脏的IRI是肝外科手术后常见的肝损伤过程.其损伤的程度对治疗效果影响甚大,因此对肝IRI的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已变得越来越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肝脏/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P-选择素、肝脏组织MPO和NF-κB活性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脏、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再灌注后肝脏、肾脏功能,光镜下观察肝脏、肾脏病理学变化,和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肾脏组织中P-选择素的表达情况,肝脏组织MPO和NF-κB活性表达的情况。结果川芎嗪处理后肝、肾功能不全程度明显减轻,且肝肾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减少(P0.05),肝脏组织MPO和NF-κB活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肝脏/肾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P-选择素、肝脏组织MPO和NF-κB活性表达的增高,是通过介导中性细胞向肝、肾组织中浸润聚集而在肝脏/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川芎嗪可以减轻肝脏/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肝肾组织中P-选择素、肝脏组织MPO和NF-κB活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地氟醚预处理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研究其对多种炎症因子,肝脏氧自由基(reac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和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并探讨其产生肝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择择期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行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地氟醚预处理组(干预组)和无地氟醚预处理组(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予静脉顺序诱导后气管插管,外科切皮前开始吸入地氟醚1.0MAC,持续30min后予洗脱10min,其后予异丙酚静脉维持麻醉。对照组予静脉顺序诱导后气管插管,整个手术过程仅由异丙酚静脉维持麻醉。2组患者均在进行肝部分切除时阻断肝门血流15~20min,然后再恢复肝血流。肝脏再灌注后1h获取对侧肝脏组织,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检测肝组织丙二醛水平。分别在诱导后切皮前、阻断肝门血流10min、恢复肝血流后20min、恢复肝血流后1h及术后第1、第3、第5天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谷氨酰转肽酶(-/一GT)水平。结果:2组患者术后第1、第3、第5天ALT、AsT、TB、cB及rGT水平均较术前呈上升趋势;经地氟醚干预后,干预组ALT、AST、TB、CB及rGT水平上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肝组织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地氟醚预处理可以减轻肝切除手术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及炎症细胞对肝组织的浸润,并能减少肝ROS的生成,对肝脏的缺血再灌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常温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 3组 ,假手术组 (S组 )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 ,预处理组 (PC组 )。于再灌注 2 4h取血、尿及肾组织标本 ,行血肌酐 (Scr)、尿素氮(BUN)、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一氧化氮 (NO)、尿微量白蛋白 (UALB)、尿α1 微球蛋白 (U α1 M)测定及形态学检查。结果 :(1 )血Scr、BUN、MDA、尿UALB、Uα1 M :PC组明显低于IR组 (P <0 .0 5 )。 (2 )血SOD、NO :PC组明显高于IR组 (P <0 .0 5 )。 (3)形态学 :IR组可见大量肾小管坏死 ,超微结构多呈不可逆性改变。PC组肾小管坏死较少 ,超微结构多为可逆性改变。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常温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内毒素(LPS)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方法:小剂量内毒素预处理组于术前24h给予LPS,分别于复灌后60min,90min,120min国中肝功能酶性及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前列腺素E1(PEG)含量,并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结果:LPS预处理组在各采亲时点肝功能酶活性组织TNFα含量均低于I/R组,而组织中PGE含量则明显高于I/R组。结论:小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缺血预处理对肝组织的保护作用及适宜的缺血预处理时间。方法建立大鼠局部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缺血再灌注、10min缺血预处理、20min缺血预处理4组,后两组分别以缺血前短暂缺血再灌注各10min和20min作预处理。测谷丙转胺酶(ALT)、谷草转胺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肝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10min缺血预处理组ALT、AST、LDH明显降低,还原型GSH明显增加,而AI则明显下降,光镜下肝组织损伤程度亦明显减轻;20min缺血预处理组则变化不明显。结论10min缺血预处理可通过上调还原型GSH以增强抗氧自由基能力而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中肝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保护肝脏;而20min缺血预处理则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组生长激素(rGH)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设立实验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实验组术前连续7天皮下注射rGH,1U/Kg/d,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予阻断第一肛门40分钟后恢复再灌注。假手术组仅作开关腹手术。分别在恢复再灌注后2小时和24小时后检测各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及肝组织匀浆MDA、SOD含量。同时电镜下观察各组肝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应用TUNEL染色方法比较各组间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实验组TNF-α水平在再灌注后2小时和24小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IL-1β水平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MDA水平实验组在再灌注后2小时和24小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OD水平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肝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电镜观察发现对照组肝细胞线粒体结构紊乱,嵴消失,细胞核染色质出现断裂,染色体碎片外溢,凋亡小体形成等现象,而实验组没有发现上述征象。结论重组生长激素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亚砷酸钠预处理对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亚砷酸钠(SA)预处理对大鼠常温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estern blot分析SA预处理诱导大鼠肝脏合成热休克蛋白(HSP),复制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SA组缺血前18小时以6mg/kg静注SA,动态观察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乳本脱氢酶(LDH)、肝组织ATP及能荷(EC)、血浆内皮素(ET)和肝组织学变化及生存率。结果:SA预处理可诱导大鼠肝脏合成HS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单抗)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上观察了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P选择素的变化,并用P选择素单抗对其进行阻断治疗。结果:缺血再灌注大鼠肝细胞发生水肿及空泡变性,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但再灌注前5分钟经静脉注射P选择素单抗,则肝组织与正常组相近,肝细胞未见空泡变性,血清酶水平明显减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发现,再灌注后血清ICAM1和血浆P选择素水平显著升高,经P选择素单抗处理的大鼠血ICAM1和P选择素明显下降。结论:ICAM1和P选择素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P选择素单抗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缺血-再灌注组(IR)和血预处理后血-再灌注组(IPC)。光镜下观察并行肾小管评分,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中不同灌注时间的3种NOS的变化。结果:不同缺血-再灌注时间点病理组织学肾小管评分IPC组均低于IR组,而IPC组和CON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诱导型NOS在IR组中的表达明显  相似文献   

12.
优降糖对KATP通道介导缺血预适应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优降糖在完整大鼠心脏模型中 ,对 ATP敏感钾通道 (KATP)介导心肌缺血预适应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 4 4只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心肌缺血预适应组 (IPC组 )、优降糖组 (GL I组 )、优降糖 IPC组 (G P组 )和对照组 (C组 )。心肌缺血预适应由 3次 10分钟缺血和 10分钟再灌注组成。所有大鼠均接受 30分钟缺血和 6 0分钟再灌注。梗死范围由饱和曲利本蓝和红四氮唑蓝染色判定 ,并以坏死区占缺血区的百分比表示。 导联记录心脏室性心律失常。结果 :IPC能显著缩小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梗死范围 ,且这种作用能被 KATP通道阻滞剂优降糖完全取消。 IPC可减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但这种保护作用不能被优降糖所阻断。结论 :优降糖对 KATP介导 IPC的心肌保护作用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N-去硫酸肝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 N去硫酸肝素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 N 去硫酸肝素治疗及非治疗组。观察大鼠治疗前后肾组织中 P 选择素表达、组织病理学与肾功能的改变 ,以及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 (PT)和部分激活凝血时间 (KPTT)〕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肾脏 P 选择素表达增高 ,出现明显组织病理学改变 ,血清尿素氮 (BUN)、肌酐(Cr)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 (14.5 4± 0 .6 7) mm ol/ L 和 (10 2 .12± 4.76 ) μmol/ L〕;N 去硫酸肝素治疗组肾脏组织中 P选择素表达受抑 (未出现棕黄色颗粒 ) ,病理学改变与肾功能损害减轻 ,且对 PT和 KPTT无明显影响。结论 :N去硫酸肝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且对凝血指标 PT和 KPTT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DMI/R组)、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NDMI/R组)、糖尿病缺血预处理组(DMIPC组)及非糖尿病缺血预处理组(NDMIPC组)。应用2%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后第10周建立离体心脏灌注模型。检测各组大鼠复灌后冠脉流出液肌酸激酶含量、心肌含水率变化及心排血量、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的恢复率,并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及磷酸化AM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复灌后冠脉肌酸激酶含量及心肌含水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大鼠(P0.05),左室功能恢复率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AMPK及磷酸化AMPK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大鼠缺血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上述各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肌缺血预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不明显,可能与糖尿病大鼠心肌AMPK信号通路受抑有关。  相似文献   

15.
蛋白酶抑制剂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蛋白酶抑制剂及中性粒细胞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手术对照组(A组),肝缺血90分钟组(B组),肝缺血90分钟,再灌注120分钟组(C组),肝缺血90分钟,再灌注120分钟加缺血前30分钟静注乌司他丁组(D组),观察动物肝组织病理切片;分别测定血浆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浓度,测定肝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结果:光镜下B,C2组与A组比较,肝小叶结构紊乱,肝血窦和中央静脉有程度不同的淤血,有的肝血窦变窄,内皮细胞及肝细胞普遍水肿变性;C组肝细胞坏死较B组明显;D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血浆中肝功能酶学指标显著升高(B,C组与A组比较,P均<0.05),肝组织中MPO活性升高,以再灌注120分钟组为著(C组与A组比较,P<0.01),D组血浆中ALT,AST,LDH和MPO含量均较C组明显下降,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时,聚集,黏附在肝组织中的大量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蛋白酶造成肝损伤,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能明显减轻这种损伤,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2(UCP2)在心肌缺血预适应(IPC)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采取结扎左冠状动脉的方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IPC组行3次缺血5min,再灌注10min的预处理。缺血再灌注(IR)组与IPC组行30min缺血及120min再灌注;对照组不结扎左冠状动脉。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据Rainio评分标准进行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程度的半定量分析,随机选取20个低倍视野,计算平均心肌细胞凋亡数。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中UCP2的表达。结果:IPC组Rainio评分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均低于IR组(氏0.05),IPC组的UCP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IR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IPC可减轻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程度和减少细胞凋亡。IPC可诱导UCP2表达,提示UCP2可能参与了IPC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超速起搏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超速起搏预适应早期及延迟保护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害过程中血中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48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超速起搏预适应组(PP组)和延迟保护作用组(DP组)。观察超速起搏(500min^-1)后缺血-再灌注期冠状窦血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动态变化。结果:PP组和DP组较IR组冠状窦血NO含量在缺血-再灌注期间明显增高,而SOD和MDA含量明显减低。结论:PP和DP能减轻急性缺血-再灌注期自由基对心肌的损害,NO参与了PP与DP的心肌保护作用,在DP的发生中占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