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CUTS)解剖、病理改变、嵌压部位和临床分型及神经电生理表现,为临床诊断、手术及术后恢复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CuTS患者资料。①尺神经腕-肘下、肘下5cm-肘上5cm-10cm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检测;②感觉诱发电位(SEP)的测定;③小指展肌、第一骨间肌、尺侧腕屈肌的肌电图(EMG)。结果:轻度肘段异常MCV〉40m/s,肘上-肘下与肘下-腕MCV差〉10m/s;中度肘段异常MCV(30~40)m/s,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较健侧下降≥50%,EMG(+);重度肘段异常MCV〈30m/s,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SNAP测不出,EMG(+)。结论:轻度肘段异常只有肘段MCV改变,属于脱髓鞘改变,保守治疗效果好;中度肘段异常患者尺神经肘段轴突损伤并脱髓鞘改变,及早手术预后较好;对于肘上5cm-肘下5cm检查MCV正常而症状支持尺神经损伤者,刺激点上移到肘上10cm再行测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分析正中神经指-腕、指-掌、腕-肘感觉神经节段法在腕管综合征(CT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2021年3月至2021年11月符合CTS诊断标准的患者46例作为CTS组,其中女39例,男7例,年龄29~83岁;单侧病变6例,双侧病变40例,共86例侧。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33例(共63例侧)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及肌电图检测,其中正中神经采用4种节段性感觉传导检测。观察电生理结果,并比较两组正中神经四种感觉检测方法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和SCV。结果:CTS组中,86例侧正中神经中指-腕、环指-腕SCV减慢或SNAP波幅未引出,异常率为100%;36例侧正中神经中指-掌SCV减慢或SNAP波幅未引出,异常率为41.9%(36/86例侧);正中神经腕-肘SCV和SNAP均正常。对照组和CTS组中指-腕、环指-腕和中指-掌三种节段法SCV和SNAP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仅在中度和重度CTS中异常,异常率为69.8%(60/86例侧)。中度和重度CTS针极EM...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诊断及与相关疾病鉴别中的意义。方法:对23例27侧肢体经临床初步诊断为肘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测及分析。结果:23例27侧肢体,尺神经运动CMAP波幅下降17条、未引出7条,尺神经肘段MCV减慢15条、未引出9条,前臂段MCV减慢3条、未引出9条,尺神经SNAP波幅下降17条、未引出7条。小指感觉SCV减慢11条、未引出11条,针极检测27侧肢体尺神经支配的小指展肌和第1骨间肌共40块出现自发电活动,尺侧腕屈肌3块出现自发电活动。募集相小指展肌减弱19块、未引出3块。第1骨间肌募集相减弱18块、未引出3块。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是诊断肘管综合征的可靠手段,可早期确诊及准确定位受损部位及损伤程度、判断愈后,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在肘管综合征(CuTS)诊断中的作用及微移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参照汤晓芙推荐的CuTS电生理诊断标准.总结29例CuTS患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资料,与标准对照组电生理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在29例CuTS患者中,尺神经运动神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较对照组标准均减慢;末端潜伏期(DML)延长;跨肘段MCV明显减慢;跨肘段MCV与肘-腕段减慢差值为(20.6±12.90)m/s,明显大于对照组标准(>10 m/s);微移技术潜伏期(Lat)差值为O.72 ms,大于对照组相应值的O.6 ms标准;跨肘段每隔1 cm两点间(尺神经发生嵌压处)的动作电位波幅差为64.3%,远大于对照组相应值的20%标准;尺神经嵌压于肘下段者16例,占55%;嵌压于肘上段者11例,占38%;尺神经跨肘段内嵌压发生2处以上者18例,占总病例的62%.肌电图检测患肢第1骨间肌、小指外展肌静息时出现自发电位较多,此两处同时出现自发电位者19例.8例合并腕管综合征.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是CuTS诊断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起到早期诊断作用,而且其中的微移技术可以为手术治疗提供准确定位,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肘管综合征(CuTS)早期尺神经损伤患者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Cu TS患者的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常规MCV、SCV检测,如尺神经发现异常随即加做尺神经节段检查和尺神经肘部节段检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0例CuTS患者患侧手与健侧手对照比较发现均存在尺神经损伤,为进一步对尺神经损伤定位,加做尺神经MCV节段及尺神经MCV肘部节段寸进法检测,发现肘段潜伏期差延长,尤以肘下3cm至肘上2cm节段潜伏期差延长较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例CuTS患者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伤。3.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是影响CuTS患者肌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采用跨肘上、肘下分段刺激尺神经可获得更高的尺神经损伤阳性率,能早期发现尺神经沟局部的异常传导,使CuTS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2.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肘管综合征患者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腕管综合征(CTS)患者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改变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对47例临床症状、体征均符合CTS患者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各55条分别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其结果与正常参考值作比较;对拇短展肌和某些病例的掌长肌作针极肌电图(EMG),观察失神经电位以作鉴别诊断。结果:本组正中神经肘-腕MCV有6条未引出动作电位,41条正常,8条减慢,平均MCV较正常参考值减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DML)异常率为96%,平均DML较正常参考值延长,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尺神经肘-腕MCV均在正常范围,其DML异常率为2%,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中神经SCV异常率为98%;尺神经SCV异常率为2%;47例共55块拇短展肌EMG有49%见失神经电位。结论:结合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改变特点,可对CTS作出明确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肘管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对早期肘管综合征(cubitaltunnelsyndrome,CUTS)的诊断价值。方法:①对42例早期CuTS患者的肘部上、下各5cm(共10cm)运动诱发动作电位传导时间、波幅进行测定,计算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并与30例正常对照者的检测结果比较,确认肘管内嵌压部位;②对尺神经进行顺向感觉传导速度(SCV)测定;③对前臂肌与手内肌进行针电极肌电图检测,帮助判定尺神经损害。结果:CuTS患者肘管运动诱发动作电位传导时间、波幅及NCV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采用微移法逐点测定,均能找到具体嵌压部位;尺神经SCV明显减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针电极肌电图检测前臂肌与手内肌,提示尺神经受损而不累及其他神经。结论:肘管NCV测定对早期CuTS患者的诊断快捷、简便,可提供客观依据,为CuTS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肘管综合征(CuT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CuT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因进行分析,并作神经传导和肌电图(EMG)检测.结果:25例患者尺神经感觉传导波形消失9例,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及波幅降低16例,异常率为100%;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检测肘下-肘上波幅降低25例,速度减慢18例,异常率为100%;尺神经支配肌共检测75块肌肉,可见失神经电位59块,异常率为78%.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在CuTS的定位、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肌电图检测方法对诊断早期肘管综合征的敏感性,分析对早期肘管综合征诊断较敏感的肌电图检测方法,提高精准诊治率。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早期肘管综合征的患者126例,分别进行不同方法的肌电图检测,并通过检测各种方法的异常率指标,寻找对早期肘管综合征敏感性较高的电生理检查方法。结果 以尺神经肘上-肘下段MCV减慢敏感性最高,异常率高达91.6%,其次为腕-小指段SNAP波幅降低、SCV减慢,异常率分别为83.8%、72.7%,以尺侧腕屈肌异常敏感性最低。结论 不同的肌电图检测方法对早期肘管综合征的敏感性不同,以尺神经肘上-肘下段MCV减慢敏感性最高,以尺侧腕屈肌异常敏感性最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间后神经(PIN)受员的临床及肌电图诊断方法。方法:对44例临床疑PIN受损患者作详细的临床检查和肌电图研究。结果:在肱桡肌、桡侧伸腕长肌肌电图及运动神经经传导速度(MCV)均正常。伸指总肌、食指固有伸肌肌电图均有不同程度异常;MCV测定分别有24例(54%)及34例(77%)异常。桡神经浅支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可引出动作电位,其中7例传导速度轻度减慢。结论:肱桡肌、桡侧伸腕长肌无异常,其余前臂伸肌的肌电图改变。部分病例MCV异常,桡神经浅支SCV正常,即可诊断PNI受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临床评分和神经传导检测(NCS)评估类固醇腕管局部注射对腕管综合征(CTS)的疗效。方法: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间就诊的CTS患者共66例,符合纳入标准者41例(64只腕)。进行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功能状态评分(FSS)以及常规NCS,记录腕-拇短展肌末端运动潜伏期(DML)、拇短展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腕-食指/环指感觉传导速度(SCV)、正中/尺神经感觉潜伏期差(△DSL)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嘱患者改变生活方式且行夜间腕部夹板,2周后症状无好转者行类固醇腕管局部注射。紧挨掌长肌腱尺侧、腕皱褶近侧,用25号针头以30。角朝向腕管进针,注射利多卡因1ml(20mg)和甲基强的松龙1ml(40mg)。注射前、注射(3.23±0.56)个月后分别进行临床评分和NCS。结果:①18例(28只腕)进行了注射,12例(19只腕)完成随访。与注射前比较,注射后SSS和FSS减少、DML缩短、△DSL减小、腕-环指SCV增快、SNAPCMAP波幅增高。注射前、注射后SSS分别为(2.31±0.45)、(1.89±0.46)(t=5.82,P=0.000:FSS为(2.29±0.64)、(1.79±0.59)(t=5.21,P=0.000);DML(ms)为(5.08±1.58)、(4.66±1.76)(t=2.81,P=0.012);△DSL(ms)为(1.25±40.67)、(0.93±0.67)(t=3.90,P=0.002);SCV(m/s)为(40.55±11.48)、(44.70±13.66)(t=-2.55,P=0.029);SNAP波幅(uV)为(12.72±10.83)、(15.07±11.00)(t=-2.17,P=0.048);CMAP波幅(mV)为(5.31±3.37)、(6.13±3.04)(t=-2.42,P=0.026);3例(4只腕、21%)注射后临床评分无改善。②SSS、FSS与NCS各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CTS患者类固醇腕管局部注射治疗至少在短期内有效;临床评分与NCS无相关性,两者共同评估疗效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高频超声和神经电生理方法来评估以上肢的麻木不适伴疼痛、肌无力、肌萎缩等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价值。方法:对具有上肢不适的患者37例(共74只上肢)(病例组)和健康志愿者26例(共52只上肢)(对照组)进行高频高分辨力超声和神经电生理的检查,超声重点测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上臂以及正中神经在腕管内的横截面积,电生理主要测定这三条神经的传导速度(NCV)。结果:病例组正中神经在上臂及腕管内的横截面积分别为上臂11.66(7.1~19.3)mm^2,桡尺关节平面处为11.94(5.3~18.2)mm^2,豌豆骨平面处为10.75(4.4~14.1)mm^2,钩骨钩平面处为12.51(6.2~18.9)mm^2,均大于对照组,(P〈0.01);尺神经在肘管上缘的横截面积为7.85(3.3~22.8)mm^2,桡神经在上臂的横截面积为5.71(4.0~10.2)m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超声和电生理检测得单纯正中神经损害率分别为62%和50%;正中神经、尺神经联合损害率分别为24%和19%;单纯尺神经的损害率分别为5.4%和8%,桡神经损害最少。正中神经损害最常见部位在腕管,但有35%的患者合并正中神经在上臂的增粗。尺神经最常损害部位在肘管。结论:高频超声和电生理检测都有助于明确上肢周围神经病变。出现上肢症状者正中神经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正中神经尺神经联合病变,单独的尺神经异常不是太多,涉及桡神经的病变发生率最低。正中神经腕管内损害合并上臂的增粗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健康的日本人和韩国人的末梢神经传导以研究不同国家的国民之间的传导差异,进而探讨各国民族生活习惯对末梢神经传导指标的影响。方法:以40名日本志愿者和30名韩国志愿者为对象,检测正中、尺、胫及腓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和F波,比较日本人和韩国人的神经传导检测结果。结果:经比较,正中、尺、胫及腓神经CMAP的远端波幅(DAmp)平均值,日本组高于韩国组(P〈0.05);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日本组快于韩国组;F波最短潜伏期(F-Lat)日韩两组均有延长现象。腓神经D—Lat和F-Lat,日本组较韩国组延长;日本组中,腓神经DLat大于(x±s)的神经组的DAmp和F-Lat低下或延长。结论:正中、尺、胫及腓神经CMAP的DAmp,日本组高于韩国组;提示日韩两组均有腕肘部潜在性尺神经损伤;日本组中,可观察到踝前部的潜在性腓神经损伤。推测日常生活中的频繁而反复的轻微外伤以及日本人的正坐习惯是导致腕肘部及踝前部的潜在性神经损伤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小指对掌肌腱弓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健  路来金 《解剖学报》2006,37(6):698-699
目的探讨Guyon管以远尺神经深支卡压征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例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腕部进行显微解剖,肉眼及镜下观测腕部尺神经分支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尺神经穿出Guyon管后进入小指对掌肌浅、深两头和钩骨钩之间的间隙,该间隙可分为顶、底和桡侧壁,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暂称其为小指对掌肌间隙。小指对掌肌浅头腱性起点的近侧缘锐利,呈腱弓样,存在率100%,暂称其为小指对掌肌腱弓。结论小指对掌肌腱弓可以卡压尺神经深支,引起除小鱼际肌以外的尺神经支配的所有手内在肌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肯尼迪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提高对此病电生理的认识。方法:对经基因确诊的3例肯尼迪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进行总结分析。3例患者均行神经传导和肌电图(EMG)检测。神经传导检查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和腓肠神经。检测项目包括运动神经潜伏期(Lat)、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潜伏期(lat)、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EMG:检查双侧舌肌、胸锁乳突肌、三角肌、第一骨间肌、胸椎旁肌、股四头肌、胫前肌。检测项目包括静止时的自发电位,轻收缩时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P)的时限、波幅,重收缩时的募集相。结果:第1例患者运动神经传导正常,感觉神经SNAP波幅低和SCV正常。第2例患者双正中神经运动Lat延长、CMAP下降,NCV减慢,双正中神经感觉未测及SNAP波幅,合并腕管综合征;其余运动神经传导正常,感觉神经SNAP波幅和SCV均低。第3例运动神经传导正常,感觉SNAP波幅低和SCV下降。本组3例患者EMG多块肌肉静息时出现2处以上的纤颤波、正尖波,轻收缩时MUP时限增宽,波幅增高,部分呈巨大电位,重收缩时呈单纯相或单纯混合相。结论:KD患者EMG呈广泛神经源性改变,可累及感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诊断早期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指标,比较其敏感性。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早期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4.5ms的患者50例60侧,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潜伏期差值,正中神经、桡神经拇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以及正中神经节段检查两点间潜伏期差值,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58侧,达96.6%;正中神经、桡神经拇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40侧,达80%;正中神经节段检查两点间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25侧,达41.6%。结论: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是早期腕管综合征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运动神经元病(MND)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分别对50例MND患者进行4个区域的共8块肌肉肌电图(EMG)分析,四肢的磁运动诱发电位(MEP),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F波检查,在双侧腓肠肌记录H波,四肢神经传导速度(NCV)被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MND组中EMG失神经电位65.0%,轻力时限增宽62.5%,振幅增高52.8%,大力单纯或单混相60.0%; 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71.5%;F波出波率下降24.7%,F波增高26.0%;H波增高25.0%;复合运动神经动作电位(CMAP)降低27.3%,运动神经传导(MCV)减慢2.5%,感觉神经传导(SCV)减慢0.6%,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降低2.0%.结论:EMG对MND患者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有定位诊断价值;MEP对MND患者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有诊断价值;F波、H波对MND患者上下神经元神经损害定位有补充诊断价值,可作为损伤程度的评价标准;NCV测定帮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