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连续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探讨其在AM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46例AMI患者在发病后30 min、1h、2h、4h、6h及12 h血浆H-FABP水平,同时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水平,比较三种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AMI的准确率。结果 AMI发病时间≤6 h,H-FABP诊断AMI的准确率[95.7% (44/46)]明显高于cTnⅠ[65.2%(30/46)]和CK-MB [41.3%(1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在AMI发病后4h即显著升高,cTnⅠ在AMI发病后6h显著升高,CK-MB在AMI发病后12h显著升高。结论 H-FABP在AMI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AMI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60例疑似AMI患者H-FABP、心肌肌钙蛋白(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按发病时间分为<6h、6~12h两个时段,计算各项指标诊断AMI的灵敏度,同时测定15例非AMI疑似患者及45例健康体检者的H-FABP、cTnT、CK-MB水平,计算各项指标诊断AMI的特异度.结果 H-FABP在发病<6 h诊断AMI的灵敏度为94%,明显优于cTnT的50%、CK-MB的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6~12 h,H-FABP诊断AMI的灵敏度为100%、cTnT为92%、CK-MB为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项指标诊断AMI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FABP对AMI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适用于胸痛患者的筛查及早期诊断AMI.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90例早期胸痛患者分别进行H-FABP检测和常规实验室方法测cTnI和CK-MB,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H-FABP检测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常规的检测(P<0.05)。结论 H-FABP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作为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2017,(10):1545-1548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胸痛发作3h以内就诊的患者150例,分别于胸痛发作0~3h、3~6h和6~12h检测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y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CK-MB)和肌红蛋白(myoglobin,MYO)的水平变化,并比较4种心肌标志物诊断早期AM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同时比较胸痛患者发作≤8h时不同心肌标志物联合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MI患者在胸痛发作3个时间段内血清H-FAB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AMI组和对照组(P<0.05),非AMI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患者发作0~3 h内H-FABP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比cTnI、CKMB和MYO高(P<0.05);3~6 h内H-FABP的敏感性、特异性在4者当中最高(P<0.05)。胸痛发作≤8 h,HFABP+cTnI+MYO联合检测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最高(94.1%)。结论 H-FABP对于诊断早期AMI具有较高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在早期AMI诊断方面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化心肌标志物。胸痛发作≤8 h时,HFABP+cTnI+MYO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优于传统的cTnI+CK-MB+MYO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5.
心肌梗死后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至心肌透壁性坏死大约为6h ,在该时间窗内使冠状动脉再通,可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1 ] 。有1/3以上AMI患者缺乏典型症状,而传统的心电图诊断敏感性仅约46%。1999年ESC和ACC联合建议将检测到心肌标志物的异常变化作为诊断MI急性发病的必要条件[2 ] 。近年来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 -FABP)因较好地符合IFCC心肌损伤标志物标准化委员会规定的理想标志物所应具备的四个条件而倍受关注[3 ] 。本文通过H -FABP与肌红蛋白(Myo globin ,Mb)、CK -MB、cTNI等传统标记物相比较,论述该指标在AMI早期诊断中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7月东南医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时间分为0~3 h组、3~6 h组和6 h以上组,选择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进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浓度水平检测,并结合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3 h组、3~6 h组和6 h以上组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3~6 h组和6 h以上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有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0~3 h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浓度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分析阳性检出率发现,0~3 h组和3~6 h组患者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阳性检出率(82.76%和84.62%)显著高于对照组,两两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6 h以上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可以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良好指标,对出现早期心肌缺血患者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部分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为预防及早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自贡市某医院进行治疗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并以在同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无心血管疾病人群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发病后不同时间点和对照组人群H-FABP及主要心功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24例AMI病例及124名无心血管疾病的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2组人群男、女分别为69、55例,平均年龄和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后不同时间点(2、4、8、12、24 h)病例组H-FABP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ABP在8 h前逐渐上升,于8 h达到最大值,其后逐渐降低。病例组在各时间点的H-FAB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病例组发病后8 h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未期内径(LVEDd)、血管舒张功能(FMD)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内皮细胞微粒(EMCs)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1)。Killip分级为Ⅱ、Ⅲ、Ⅳ级分别有43、39、42例,分别占34.7%、31.5%、33.9%。分级越高,H-FABP、LVEDd、EMCs检测值越高,LVEF和 FMD检测值越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H-FABP水平与LVEF、FMD 水平呈负相关(b=-2.764、-2.846),与EMCs、LVEDd水平呈正相关(b=2.294、2.495)。结论 H-FABP与AMI患者心功能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早期评价心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某院自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伴有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一时期的无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观察组患者在发病后30 min、1.0 h、4h、6h、12 h血浆中H-FABP水平,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 (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水平,比较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观察组多支血管病变例数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支血管病变比例和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AMI发病6h内,H-FABP诊断率为93.33% (28/30)高于cTnI和CK-MB诊断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在糖尿病AMI发病后4.0 h显著升高,改善预后和溶栓治疗成功率提高30%.结论 H-FABP对糖尿病AMI患者不仅具有早期的诊断价值,还可以作为判断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治中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086-5087
目的 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急性胸痛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IMA、H-FABP,根据AMI诊断标准分为AMI患者、非AMI患者,计算IMA、H-FABP及IMA+H-FABP对AMI诊断的诊断性试验评价指标.结果 AMI患者血清IMA、H-FABP明显高于非AMI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 0.01);IMA、H-FABP、IMA+H-FABP诊断AMI的敏感度分别为:89.5、93.7、100.特异度分别为:73.8、80.9、71.4.阴性预期值分别为:86.1、91.8、100.阳性预期值分别为:79.6、84.9、80.结论 IMA、H-FABP是诊断AMI的敏感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对AMI诊断价值更优.  相似文献   

10.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 -FABP)是存在于心肌细胞胞浆内的可溶性低分子蛋白(分子量14kD~16kD) ,正常血浆和尿中不含H -FABP或极少存在。当心肌受损时,H -FABP从心肌细胞释放,快速进入血循环,从而引起血浆中浓度升高,因其在心肌受损后出现时间早、特异性高、敏感性高,近来年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生化标志物而引起重视[1 ] 。它主要经过肾脏排泄[2 ] ,当心肌细胞受损时,尿中H -FABP也明显高于正常,故尿H -FABP对AMI的早期诊断也有意义。目前对血H -FABP的研究较多,而对尿H -FABP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对尿H -FABP对早期AMI的诊断价值进行综述。1 尿H -FABP与血H -FABP的比较H -FABP是低分子可溶性蛋白,在心肌细胞受损时可快速释放入血和尿中[3 ] ,血H -FABP主要从肾脏排出的。在Sohmia等[4] 对狗进行缺血-再灌注的实验研究中,发现血浆H -FABP到达峰值的时间仅为2 0~40min ,尿H -FABP达到峰值时间为45~75min ,而在人心脏手术中,再灌注后半小时,血浆中浓度明显增高,1h后达到峰值[4] ,王太重等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变化,探讨检测h-FABP的价值。【方法】对59例新生儿HIE发病24~48h和治疗10~14d后血清h-FABP和CK—MB值进行两次检测。并与30例无窒息新生儿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病48h内与对照组比较,新生儿HIE血清h-FABP及CK-MB值显著上升(P〈0.01)。治疗后,HIE患儿血清h-FABP和CK—MB值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HIE患儿血清hFABP检出率为44.1%,CK—MB检出率为23.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5.446,P〈0.05)。血清h-FABP和CK—MB识别HIE患儿发生意外的敏感性分别为100%和76.5%,阴性预测值为100%和91.1%。【结论】h—FABP定量测定可作为判断新生儿HIE病情轻重、评价学出意外的一项客观指标.且比CK—MB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免疫浊度法的建立及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建立免疫浊度法反应体系;应用本研究所建立的免浊度法疫观察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0~6 h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变化情况,并与Sandwich-ELISA法进行比较;比较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T/I用于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免疫浊度法具有与Sandwich-ELISA法相似的检测效果,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966);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组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具有较好的精密度、较高回收率和不易受其他因素干扰;与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T/I相比,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与ELISA法相比,免疫浊度法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建立免疫浊度法反应体系;应用本研究所建立的免浊度法疫观察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0~6 h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变化情况,并与Sandwich-ELISA法进行比较;比较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T/I用于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免疫浊度法具有与Sandwich-ELISA法相似的检测效果,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966);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组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具有较好的精密度、较高回收率和不易受其他因素干扰;与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T/I相比,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 与ELISA法相比,免疫浊度法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肠屏障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5例发病7d内入院的SAP病人,评价病人的疾病严重程度、胃肠功能障碍程度,并在相应时间点检测病人血清I-FABP、C-反应蛋白(CRP)和瓜氨酸浓度。结果:病人入院时,血清I-FABP浓度升高,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和血清CRP水平高于正常值,血清瓜氨酸水平下降。I-FABP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血清CRP呈显著正相关,与瓜氨酸呈负相关。结论:I-FABP可用于评价SAP病人的胃肠功能障碍程度和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急性心肌损伤早期监测的生化标志物,诊断时间窗早、特异度高的特性,使其在黄金时间窗内较经典心肌损伤标志物对诊断和治疗更具优越性。H-FABP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目前多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研制出的定性试剂盒进行检测。H-FABP不仅可用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检测、梗死面积评估,尤其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及其对再通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月急诊连续收入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146例,分为四组:急性心肌梗死未于预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未开通组22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绀30例,急诊溶栓开通组38例。测量入院或干预后90min内的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其浓度。结果四个研究组中急性心肌梗死与溶栓后未开通组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与急诊溶栓开通组的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余各组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诊断准确率为84.44%。结论随着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的再通,心肌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中脂肪酸结合蛋白明显增高;以脂肪酸结合蛋白为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的指标准确性较好,有望成为判断再通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心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揭示H-FABP在心肌代谢异常中的作用. [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和5个实验组(、A1,A2,A3,A4和A5分别为心肌缺血1,2,4,6 h和12 h);应用HE染色观察各实验组心肌缺血后病理形态学改变,用RT-PCR和Western Blot 的方法检测心肌H-FABP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用一步提取比色法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 [结果](1)缺血2、4 h组心肌细胞明显肿胀,有部分形成了"收缩带";缺血6 h和12 h心肌细胞边界不清,局灶性凝集坏死,缺血12 h组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2)RT-PCR结果显示:A2、A3、A4、A5组与sham组比较心肌H-FABP基因明显下降(P<0.05),尤其A3、A4组降低分别约29%,30%(P<0.01). (3)Westem Blot检测:A2、A3、A4、A5组与sham组比较心肌H-FABP蛋白均表达下降,尤其A4组降低约41%(P<0.01). (4)FFA测定:A2、A3、A4、A5组与sham组比较大鼠血清的FF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以缺血2、4 h组为甚(P<0.01),分别升高约2.01倍和2.72倍. [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后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可能参与心肌细胞代谢紊乱,是导致局部心肌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周建光  杨梅 《医疗装备》2011,24(5):31-33
近年来由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血液中出现早,特异性高,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早期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存在于心肌细胞浆内的可溶性蛋白质,在心肌中的含量比  相似文献   

19.
检测178例急性中毒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心肌酶谱水平。结果显示,重度中毒组血清H-FABP和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轻度、中度中毒组(P0.05);血清H-FABP联合CK和CK-MB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4,其敏感度为83.1%,特异性为86%。提示急性中毒患者血清H-FABP随中毒严重程度分级提高而升高,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对急性中毒患者早期心肌损伤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胡志红  吴萍  王庭  卢娟  唐剑  涂红坚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3972-3974,3980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不同时间段血浆和尿液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价值。[方法]应用结扎兔心脏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心肌缺血不同时间段血浆和尿液中H-FABP的浓度。[结果]在兔心肌缺血15min时,血浆和尿液中H-FABP含量即有升高,并且随着心肌缺血时间延长,血浆和尿液中H-FABP含量皆逐渐增高,血浆中H-FABP浓度在缺血3h达最高,而尿液中H-FABP的浓度在缺血4h达最高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浆和尿液中H-FABP含量检测对早期心肌缺血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