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浅论透脓与排脓黑龙江省阿城市骨伤医院张绍峰,黄日一(150300)外科疮疡的治疗,初期宜消肿散结,中期宣透脓、排脓,其中透脓与排脓的概念不能混淆。透脓是透发脓液,使毒邪移深就没,早日液化成脓,并使扩散的肿胀趋于限局化,而邪盛者不致脓毒分审深清,正成者...  相似文献   

2.
顾红  陈红锦 《吉林中医药》2013,33(3):283-285
透脓散作为中医外科常用的托毒排脓之剂,在临床上,具有重要而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对透脓散及其组成药物的实验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发现,透脓散与机体免疫功能、血液循环及物质代谢、抗菌和抗炎存在联系.实验研究结果为透脓散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也有助于透脓散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关靖 《四川中医》2008,26(6):2-3
疮疡指发生于人体体表的各种急、慢性感染性或化脓性的疾病,中医分为三个阶段:肿疡期、脓疡期、溃疡期.陈教授治疗疮疡疾病三十余年,强调整体治疗,重视辨证,倡内外兼治从不偏废.内治法之肿疡期首分阴阳;脓肿期是以聚毒排脓为第一要义,分清补托与透托是关键;溃疡期总以扶正生肌为主,兼清余邪为辅.外治法肿疡期外用药不宜过寒,总宜清热散结、化瘀止痛为主;脓疡期总以排脓泄毒为第一要义;溃疡期外治初期以祛腐为先,待脓腐基本已净时,方可用生肌之品.  相似文献   

4.
火针排脓治疗化脓性乳房炎130例临床小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化脓性乳房炎属于中医“乳痈”的范畴,患者多是哺乳期1个月左右的初产妇,由于乳汁淤积,邪毒乘虚而入致病。本病的特点是:来势猛,成脓快。因此,排脓是当务之急。笔者采用火针排脓的方法治疗本病,易操作,引流好,愈合快,愈后疤痕小,不影响乳房美容,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徐羽  车文生  洪素兰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0,(6):1092-1092,1094
目的:总结洪素兰教授治疗瘰疬的经验。方法:从该病的病因病机着手,辨证分型论治,硬结型(早期):给予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之法;脓肿期(中期):正气未衰,毒邪亦盛者,以托里透脓。正虚邪实者,宜扶正托毒;破溃期(后期)用扶正托透,祛除余邪之法;术后久不敛口,用渗湿健脾、益气养阴、活血生肌之法。结果与结论:采用辨证分型内外治法结合治疗瘰疬,效果显著,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邵荣世 《中医杂志》1991,32(8):14-15
《外科启玄》说:“托者,起也,上也。”补托法是应用补益托毒的方药,扶助正气,使邪毒移深就浅,由扩大而局限,托毒外出,以免邪毒内陷。《外科精义》云:“脓未成者使脓早成,脓已溃者使新肉早生,气血虚者托里补之,阴阳不和托里调之”。补托法体现了祖国  相似文献   

7.
治脓八法     
外痈、内痈为临床常见疾病,若治疗得当,则脓没症平而愈。反之,脓浸破溃,变症蜂起,甚者危及生命。本文就治脓“八法”,简述如下: 一、辛凉透脓适于耶毒初感而有成脓之势。临床常见于化脓性感染初期,白细胞轻度  相似文献   

8.
鼻渊属现代医学鼻窦炎范畴。多因外感风热 ,或风寒邪气郁久化热 ,肺受其邪 ,清肃失常 ,循经上炎 ,灼伤鼻窦而成。笔者自拟清窦排脓汤治疗鼻渊 ,结合临床辨证加减用药 ,疗效较好。清窦排脓汤药物组成 :黄芩、苍耳子、桔梗、辛夷、白芷各10 g ,浙贝母、细辛各 15 g ,五味子、甘草各 6g。全方功能宣肺通窍、化痰排脓。加减 :风热型加桑叶、菊花、薄荷 ;胆热型加柴胡、藿香、龙胆草 ;湿热型加车前子、猪苓、泽泻 ;虚寒型加白术、黄芪、白芍 ;脓涕多者加天花粉、天丁等。方中黄芩、金银花、甘草清热解毒、清肺热 ;浙贝母、桔梗祛痰排脓、宣肺…  相似文献   

9.
廖秋源 《新中医》1995,27(4):60-61
透脓散加减治疗细菌性肝脓疡的体会廖秋源透脓散乃是《外科正宗·卷之三·肿疡主治方》专门主治一切痈疮内已成脓,无力外溃之方。张秉成曰:“夫痈毒之成脓也,必由正气充旺,方得变化而成。倘或气血衰弱,则不能郁蒸为热,而脓之成也无期。即既成脓矣,亦须赖正气以托之...  相似文献   

10.
张健萍 《光明中医》2004,19(2):46-47
外科常用的消痈排脓药物有许多 ,今特选择常用的中药进行简述 ,以利于临床应用。1 消痈1 1 消痈散结 连翘 :透热解毒 ,清火散结 ,散诸经血结气聚 ,能消痈毒 ,消肿排脓止痛 ,治疮疡瘿瘤结核有神 ,为疮家圣药 ,治瘿瘤、瘰疬、痈疽疮毒。蒲公英 :长于清热解毒 ,溃坚散结消肿 ,专治乳痈疔毒 ,消恶肿结核疔肿有奇功 ,治痈疽、疔毒、乳痈、肺痈、肠痈。蚤休 :苦泄凉血 ,清解郁热 ,解毒消肿 ,专理痈毒 ,治一切疔疮肿毒、痈疽、痄腮、癌肿、毒蛇咬伤。芒硝 :禀天地寒水之气以结晶 ,沉降善消 ,咸以软坚 ,水能胜火 ,寒能胜热 ,为折治火邪药 ,解毒消…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医对痈肿的治疗,除有消、托、补等内治法外,还常配合使用“刺脓”的外治法,以便引脓外出,使毒随脓泄。早在二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曾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排脓刀具——九针中的锋针和铍针,并谓其“末如锋,以取大脓”,“刃三隅,以发痼疾”。在  相似文献   

12.
浅论托法及现代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荐  潘立群 《光明中医》2004,19(5):20-21
托法是传统中医外科疮疡疾病中最具有特色的内治方法。关于托法的含义 ,一般认为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 ,扶助正气 ,托毒外出 ,以免毒邪内陷的治疗方法。适应于外疡中期 ,正虚毒盛 ,不能托毒外出 ,疮形平塌 ,根脚散漫 ,难溃难腐的虚证。历代医家对托法的论述很多 ,代表性的有 :元代齐德之《外科精义》认为疮疡“经久不除 ,气血渐衰 ,肌寒肉冷 ,脓汁清稀 ,毒不出 ,疮口不合 ,成聚肿不赤 ,结核无脓 ,外证不明者 ,并宜托里。”以达到“脓未成者 ,使脓早成 ;脓已溃者 ,使新肉早生”的目的。明代李《医学入门》谓“毒因外感发者 ,内无便溺阻…  相似文献   

13.
补托法是祖国医学疮疡内治“消、托、补”三大法则中的主要治法之一。疮疡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按不同时期,不同病情,在消、托、补三法中选方用药始能收到预期效果。疮疡初起须用消法,即用消散的药物使初起的肿疡得以及早消散,免受化脓和开刀之苦。中期疮形已成,脓毒不易外达或溃后脓水清稀,而坚硬不消者,可用托法。如正虚邪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脚散漫,难溃难腐者,用“透托”法,如透脓散,促其早日脓出毒泄,肿消痛减,以免脓毒旁窜深溃或毒邪内陷。疮疡后期,毒势已去,精神衰疲,元气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宜用“补法”大补元  相似文献   

14.
总结周凌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经验。其认为儿童慢性鼻窦炎多因患儿饮食不节或久病体虚,复感邪毒,肺卫不固,清阳不升致浊涕积聚。周凌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以益气通窍排脓为治法,内服汤药侧重补益肺脾之气,予以益气通窍饮;外治法侧重通窍排脓,以鱼腥草注射液行鼻腔负压置换为治疗手段,及时排脓,并以面部揿针为辅通经活络开鼻窍。内外兼施,标本兼治,可减轻患儿疾病痛苦,治疗效果甚佳。附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5.
介绍陈小宁教授治疗脓耳的临床经验.陈教授认为,湿邪是脓耳发病的核心因素,脏腑功能失调是根本病因.其根据脓液的量、色、质、味结合病时进行辨证,主要分为肝胆湿热、脾虚湿蕴、肾虚邪恋三种证型,分别治以清肝泻火、化湿排脓,健脾渗湿、益气排脓,培补肾元、化湿祛腐.用药考虑伴随症状以及证候之间的转变,灵活变通,同时注重病后防复.  相似文献   

16.
放射线属于"火热毒邪"的范畴。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经过射线照射后,热毒直中肺脏,以致热毒内伏。治疗应遵循"火郁发之"原则,透法是"火郁发之"指导下的一种治法,因此采用透法透达邪热,通其郁闭,宣其气机,使邪毒由深出浅、向外透达。新加升降散为治疗放射性损伤的主方。  相似文献   

17.
黄芪作为一味主要补气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近年来由于对黄芪药理作用的深人研究各地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和剂型改革的有益探索。本文就常见心肺疾患病员应用以黄芪为主的组方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临床体会整理如下。1益气养阴、托毒排脓治疗肺痈肺痈初期主要因风热犯肺、清肃失司,首先出现肺卫受邪、痰热壅滞的肺经实热证,病程初期,用药以通为主,不宜过早投以补益药,以免邪滞于内不易宣泄。一旦痰热壅结成痛,腐溃后咳腥臭脓痰,身热乏力,或兼有咯血,治疗应为清化痰热与托毒排脓并重。肺痛后期迁延日久,邪毒内恋,势必耗伤气…  相似文献   

18.
刘磊  张弘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11):688-688
透脓散出自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功用为补益气血、托毒溃脓,适用于痈疽诸毒,内脓已成而不溃,切之不宜者.笔者根据其益气活血、通透消散的特点治疗多种顽症痼疾效果较好,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竹管疗法是祖国医学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自古以来民间常用的传统治病方法。从祖国医学来理解,竹管疗法,有温经放寒,活血通络的作用。如毒邪郁结,瘀滞之症,或脓未成,均可将毒邪拔出,以行气活血,消散瘀阻;若已成脓,则尚可托毒排脓,以达去腐生  相似文献   

20.
透脓散出自《外科正宗》一书,由生黄芪、当归、穿山甲、皂角刺、川芎组成,具有托毒溃脓的功效。前人多用于痈疡肿痛,正虚不能托毒等症。自2003年以来,我们根据“以通为顺”的辨证论治原则,应用透脓散加味治疗郁滞性乳腺炎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