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华凤  季光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31-2033
1 脂肪肝的病因病机当代诸多医家对脂肪肝病因病机的认识 ,基本上秉承了历代医家对“胁痛”、“积聚”等相关疾病的辨治经验。究其病因病机主要为两方面。肝脾失调 脂肪肝的起因多为饮食失节 ,过食肥甘醇酒 ,或感受湿热疫毒 ,或情志不畅。其病变主要涉及肝、脾两脏。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湿热内蕴 ,痰浊郁结 ,瘀血阻滞 ,最终形成湿浊痰瘀互结 ,痹阻肝脉而成。《金匮要略心典》中言“食积太阴 ,敦阜之气抑遏肝气 ,故病在胁下” ,亦强调了本病与饮食的密切关系。本病的病机关键在肝脾失调 ,肝失条达 ,脾失健运 ,气机郁滞 ,血脉瘀阻 ,痰浊内…  相似文献   

2.
中医没有脂肪肝病名 ,多数学者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积聚”、“胁痛”、“痰浊”等范畴。大多数学者认为 ,本病主要涉及肝、脾二脏 ,以肝为主 ;病理产物为痰、浊、瘀、湿 ;病因病机可归为酒食不节 ,或感受湿邪 ,或嗜食肥甘等而致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痰浊内生 ,气机郁滞 ,血脉瘀阻 ,气、血、痰、浊互相搏结而形成。周琴花认为 ,本病的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 ,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湿滞中焦 ;肾气亏虚而致气血痰瘀互结胁下形成本病。〔1〕谢敏卿等认为 ,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 ,疏泄失常以致气机阻滞 ,横逆犯胃 ,气病及血 ,血流不畅 ;肝病传…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发展,非酒精性脂肪肝现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病症。陈文慧教授从病因病机分析,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位虽在肝,但与脾胃相关。本病病理因素广泛,多因肝失调达,横乘脾土;或脾失健运湿壅木郁为主要病机,治疗上从肝与脾胃入手,以健脾除湿、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治则,临床上可取得治疗效果较佳,通过整理导师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临床辨证思路,探讨导师的学术思想及诊疗经验。  相似文献   

4.
1异位性皮炎的病因病机异位性皮炎(Atop ic Derm atitis,简称AD),又称异位性湿疹,中医称四弯风。如《医宗金鉴》所载:“四弯风生在两腿弯、脚弯,每月一发,形如风癣,局风邪袭入腠理而成。其痒无度,搔破津水,形如湿癣”。其病因病机复杂。先天禀赋不足,禀性不耐,脾失健运,易生内湿,为发病基础。饮食不当,如进食腥发海味、奶蛋类及辛辣之品,助湿化热,促使内蕴湿热外发肌肤或因风湿热邪侵袭及其他物质刺激,内外合邪,浸淫肌肤而发病[1]。80年代导入中国现代中医理论,认为本病主要因先天禀赋不足,脾失健运,湿热内生,更感风湿热邪,郁于腠理而发病…  相似文献   

5.
罗军  李晓平 《国医论坛》1999,14(6):42-42
1慢性肝病与脾的关系1.1慢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在我国较为多发,中医认为湿热挟毒是其致病的主要原因。叶天士日:“吾吴湿邪害人最广。”笔者认为,该病病因乃邪毒内侵,病机特点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肝脾同病。肝为刚脏,内寄相火,乃风木之脏,喜润而恶燥.最忌热邪燔灼,湿热之邪蕴郁于肝,使其失去舒展升发之性,以致疏机不利,郁滞横逆.乘海脾胃,终致脾气亏虚,即《金匾要略}}中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牌”是也。同时,脾乃中土,喜燥而恶湿,湿为阴邪.易损阳气,湿邪羁留体内,脾之阳气亦受其害。脾王运化,升清降浊,得阳…  相似文献   

6.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典籍中虽没有脂肪肝病名,但根据其发病特点和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认为本病可属于中医的“积证”、“积聚”、“胁痛”、“痰浊”、“肥气”、“臌胀”、“肝癖”等范畴。多数中医学者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饮食不节,嗜食肥甘或饮酒无度,在内则责于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湿热蕴积脾胃,痰浊(湿)内  相似文献   

7.
李渊泉老中医治疗慢性乙肝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渊泉老中医为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分院副主任医生,佛山市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41年,擅长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肾结石等专科疾病,现总结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如下:1证型分析李老中医认为慢性乙肝病位在肝,与脾、胃相关。病因病机是正气不足,感受湿热疫毒之邪,而致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横乘脾胃,加上湿困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受纳,气血生化乏源,导致肝失血养,其气不得条达;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建平  徐凯 《陕西中医》2008,29(1):121-123
1病因病机胰腺癌多由于内外因素影响而发病,与肝胆脾胃相关,脾胃失调是关键.即内伤饮食,情志失调,外感湿邪,致肝脾受损,气滞痰湿瘀毒结于胰腺,久而发为癌瘤.如王氏认为其病因病机多由于七情郁结,或饮食失调,久而肝脾受损,脏腑失和,脾运受阻,湿热内蕴,瘀毒内结所致[1].周氏认为胰腺癌的病因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暴饮暴食.如膏梁厚味,损伤脾胃,积滞于中;(2)肝气横逆.如情志忧郁,肝失疏泄,横逆犯脾,使脾胃升降失调;(3)湿热郁结.如湿热内阻,中焦运化失调,邪热郁蒸肝胆,胆汁外溢,浸渍肌肤而成黄疸.暴饮暴食、肝郁及湿热等致病因素皆能引起胰腺功能失调(如胰液排泄障碍、胰腺水肿、腺泡破裂等慢性炎症),逐步形成癌瘤[2].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脂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脂症是体内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导致血脂水平异常增高的一种病证,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脂水平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途径。目前多数降脂西药存在肝肾损害、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而中药在降脂方面多无不良反应,且已取得一定成效,现将近几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的研究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张吉正等[1]认为本病为脏腑功能失司、膏脂生成、输化失常所致,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表现为脾肾阳气亏损,或肝肾阴血不足,标实主要为湿浊内蕴,久则兼挟瘀血,导致痰瘀互结为患,脏腑涉及肝肾脾胃,后期病久及血,血行瘀滞,则病及于心。昌炳如[2]认为本病发病原因为饮食不当,或年高脏衰,或它病引发导致脾肾肝三脏失常或使脂质不能正常运转,或多余脂质排泄不及,成为脂浊,阻于脉道,气血不畅,机体脏器失养。寇辉[3]认为脾肾亏虚而致湿盛痰瘀,或由于肝气郁结而致气滞血瘀,日久化热,以脾肾亏虚,肝脾不调为根本,而湿盛、痰阻、血瘀是其病变之标。伊柱汉[4]认为本病发生以脏腑功能失调为主,主要病机为脾失健运,痰湿阻滞,认为本病病因诸医家看法较一致,外因是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聚而成痰湿,内因肝脾肾三脏虚损,导...  相似文献   

10.
张有明 《河南中医》2008,28(12):15-15
甲型肝炎又称急性黄疸型肝炎,属中医阳黄范畴.中医认为是湿热邪毒(疫毒)所致,当湿热邪毒侵入人体,阻于肝胆之络,胆汁不循常道,以致外溢、浸渍于肌肤,发为黄疸[1].其病位虽在肝,而病机转归与脾胃相关.脾主运化,湿热熏蒸而脾胃受损,湿热阻于中州,大多肝炎患者多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乏力,口干口苦,粘腻等脾胃湿热之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