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胺碘酮为一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广泛用于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其不利作用如角膜微沉淀、光敏感以及甲状腺和肝功能的变化已被充分证实,神经系统异常包括周围神经病是少见的副作用。本文报道2例在用胺碘酮治疗期间发生肺纤维化。例1:61岁,因急性下后侧壁心肌梗塞住院。2个月后以室性心动过速心率200次/分再次入院。在用利多卡因消除心律失常后,继以口服慢心律,随后用慢释放硫酸奎尼丁,但两者均未能控制心律失常,因而加用胺碘酮200毫克每日三次口服,动态监护证实室性心动过速被抑制,2个月后胺碘酮剂量减为400毫克/日。在开始用胺碘酮后4个月,患者发生呼吸困难、干咳、不适和体重减退。胸片示两上肺浸润。血沉90毫米/小时,血清丙种球蛋白增加,但嗜伊红细胞未增多。一氧化碳转换因子(TLCO)显著减少到6.5毫升/分/毫米汞柱(原为17毫升/分/  相似文献   

2.
胺碘酮的临床副作用及其防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复习近年国外文献,综述胺碘酮对肺、心脏、甲状腺、肝脏、神经系统、眼等脏器的毒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很有效,因副作用使其使用受到些限制。本药对老年人的副作用未见专门报导,本文报告了61例长期服用胺碘酮的老年患者的非心脏副作用。胺碘酮的副作用各家报导不一,在10~86%,有人认为老年人较多见。本药结构类似甲状腺素,其苯环上有二个碘分子,200mg中含碘75mg,而推荐的碘容  相似文献   

4.
胺碘酮是控制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但由于它的副作用较大,一般在应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时使用。该药结构类似甲状腺素,它的苯环含2个碘分子,1片200mg的胺碘酮含碘75mg,而每天碘允许量为150μg。胺碘酮吸收后大量与蛋白结合,广泛分布全身,生物半寿期长达26~107天。因为该药的独特药物动力学,开始应使用大剂量,以后逐渐减至较小的维持量。胺碘酮的副作用生发率各家报道不同,约为  相似文献   

5.
乙胺碘呋酮在欧洲用于治疗心绞痛已近20年,然用于抗心律失常仅10年.随着本药的广泛应用,发现了一些副作用.本文报告5年来对140例病人全面观察其副作用的结果.140例中男95例,女45例,平均年龄52岁,平均服药2年,随访最长达5年.其中69例为包括WPW的原发性心律失常,15例缺血性心脏病,48例心肌病(28例肥厚型与20例充血型)伴心律失常,5例瓣膜病,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房间隔缺损.剂量为100~1200毫克/日,  相似文献   

6.
测定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心肌浓度将增进对该药作用机制及电生理作用的了解。以前有过二篇报道记述了右心房活检标本的胺碘酮浓度。本文报告从四个心腔取得心肌标本,测定胺碘酮及去乙基胺碘酮的浓度。许多心脏活性药物的心肌浓度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7.
我们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20例,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1.适用症:本组20例多为60岁以上老年人,经3年多临床观察,胺碘酮不仅对持续性心房颤动(5例)有较高转复率,而且对阵发性心房颤动(7例)、房性早博(3例)、室性早搏(3例)亦有显著防治效用。  相似文献   

8.
作者分析顽固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口服胺碘酮的复律效果及其预报因子。方法:经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双异苯丙胺治疗无效的症状性房颤患者68(男37、女31)例,平均年龄59(25~75)岁,包括冠心病15例、风心病13例、高血压症12例、孤立性房颤9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例、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6例、二尖瓣替换术后3例及肥厚性心肌病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病变各2例。胺碘酮口服剂量:初次为800mg/day,一周后减至400mg/day。根据药效及不良作用,维持剂量为200~400mg/day,使血药浓度保持在1.0~2.5mg/L。治疗4~6周后,28例未恢复正常窦性心律,接受电复律术。胺碘酮治疗4周以上且血药浓度≥1.0mg/L,方可评价疗效。治疗有效的标准为:心房颤动停止发作;或者临床复发率减少75%以上且发作可自行终止,症状能耐受。阵发性房颤或房颤持续时间不足1年者(54例)为组Ⅰ,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年者(14例)为组Ⅱ。服胺碘酮后随访3~56(平均21)个月。结果:54例长期口服胺碘酮治疗有效,总有效  相似文献   

9.
自从1967年Vastesaeger等采用乙胺碘呋酮治疗心绞痛以来,该药的使用范围日趋扩大。许多作者认为它是一种对抗多种快速心律失常最理想的药物。然而近年来有作者认为对该药的评价有必要作进一步推敲。Fogoros等通过对96例反复发作的耐药性心律失常病人予以乙胺碘呋酮治疗,发现其有效率远不如以前报道的那样高,而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却较以往高,甚有导致死亡者。Ward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比索洛尔和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1—2006年心内科门诊确诊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17例[男85例,女32例,年龄(65±15)岁],随机分为比索洛尔组(A组)、胺碘酮组(B组)两组。分别应用比索洛尔(5~10mg/d,n=61)和胺碘酮(200400mg/d,n=56),治疗4周,疗效达到即可。未达到疗效者剂量加倍,再治疗4周即结束。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和B组转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0%VS21.4%,P〉0.05)。A组心室率控制率明显大于B组(62.3%VS35.7%,P〈0.01)。A组治疗无效率明显低于B组(19.7%VS42.9%,P〈0.01)。A组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B组(96.7%VS35.7%,P〈0.01)。非心脏不良反应B组明显多于A组。结论比索洛尔优于胺碘酮,可作为治疗房颤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1.
比索洛尔和胺碘酮治疗房颤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比较比索洛尔和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1-2006年心内科门诊确诊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17例[男85例,女32例,年龄(65±15)岁],随机分为比索洛尔组(A组)、胺碘酮组(B组)两组.分别应用比索洛尔(5~10 mg/d,n=61)和胺碘酮(200~400 mg/d,n=56),治疗4周,疗效达到即可.未达到疗效者剂量加倍,再治疗4周即结束.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转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0% vs 21.4%,P>0.05).A组心室率控制率明显大于B组(62.3% vs 35.7%,P<0.01).A组治疗无效率明显低于B组(19.7% vs 42.9%,P<0.01).A组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B组(96.7% vs 35.7%,P<0.01).非心脏不良反应B组明显多于A组.结论 比索洛尔优于胺碘酮,可作为治疗房颤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2.
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再评价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它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心力衰竭和中风等严重的并发症,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是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房颤一直是临床心律失常治疗关注的焦点之一。其治疗的主要目标是:(1)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2)控制心室率;(3)抗凝,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目前,房颤的转复治疗主要有药物和非药物两种手段,尽管非药物手段在近年来有了很大进展,但是药物治疗仍是最常用的有效手段。本文着重讨论胺碘酮(amiodarone)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7岁,因持续性心前区疼痛40分钟急诊入院。心电图表现:V_(1~5)均有宽大Q波出现,ST段均呈弓背向上抬高>0.3mV。入院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塞”。 入院后给予吸氧,肌注度冷丁、非那根,静点硝酸甘油、能量极化液。2小时后胸痛完全缓解。于入院第  相似文献   

14.
胺碘酮(amiodarone)是用于治疗室性心律不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和心房扑动的有效药物。后来进一步应用于心肌梗死后的治疗以便减少复合心室异位性心律和与之有关并发症的死亡率。胺碘酮提高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病人存活率的疗效还未得到肯定。我们报道1例46岁妇女在服用胺碘酮时发生急性胰腺炎。病例 入院前一个月病人一般状况好,当时由于风湿性心脏病伴二尖瓣狭窄继发心房颤动,每日服地高辛025mg。入院前8天,尽管当时洋地黄血浓度在正常范围,但由于明显的厌食,持续的恶心和时有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而停用地高辛。改…  相似文献   

15.
16.
<正> 乙胺碘呋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均有较好疗效。但由于它的副作用特别是对心血管的副作用,因而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认识与掌握乙胺碘呋酮的心血管副作用,对于正确合理选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其加重心力衰竭;诱发低血压;致心律失常作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胺碘酮与其代谢物去乙基胺碘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健康受试者单剂和连续口服胺碘酮后原形药物和活性代谢物去乙基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  36例健康男性受试者分两组。单剂量组 2 0例 ,服药 80 0mg/次 ;多剂量组 1 6例 ,服药 60 0~ 80 0mg/d ,连续服药至停药标准。采用反相HPLC方法同时测定受试者胺碘酮和去乙基胺碘酮血药浓度 ,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1 )单剂量组 :胺碘酮和去乙基胺碘酮的达峰时间 (Tmax)分别为 (5 2± 1 5)h和 (8 6± 3 2 )h ,峰浓度 (Cmax)分别为 (0 764± 0 383)mg/L和 (0 1 2 6± 0 0 71 )mg/L ,0至 48h取样的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0 4 8)分别为 (1 0 593± 4 977)mg·h·L- 1 和 (3 936± 1 2 88)mg·h·L- 1 ;(2 )多剂量组 :胺碘酮和去乙基胺碘酮间Tmax和末端消除速率常数 (Ke)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其余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Tmax、AUC0 4 8等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口服两种负荷剂量后 ,代谢物的各药代动力学参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无论是单剂或短期连续口服胺碘酮 ,其原形药物、去乙基胺碘酮均存在滞后作用 ,临床给药时应考虑原形药物及其代谢物累积药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口服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长期口服小剂量胺磺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方法80例患者口服维持剂量胺磺酮0.2g/d,平均随访36个月。结果共1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其中心脏毒性3例,肺毒性1例,甲状腺毒性5例,肝功能异常2例,皮疹1例。结论长期口服小剂量胺碘酮可引起一定的不良反应,服药期间监测各项指标,预防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胺碘酮应用于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抛硬币法分成对照组和胺碘酮组,各64例,对照组予普罗帕酮治疗,胺碘酮组予胺碘酮治疗,治疗5周后将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胺碘酮组治疗总有效率92.19%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与对照组的6.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或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都是安全有效的,但胺碘酮比普罗帕酮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有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老年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014年确诊为老年性心律失常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0.0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7.50%,同时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胺碘酮配合治疗后疗效显著,可以为患者减轻病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