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晓雪  王育林 《中医学报》2019,34(9):1821-1824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文献通考·经籍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我国古代较为重要的目录书,可反映图书的存佚、流传情况以及学术的发展演变。在著录医籍的数量方面,到了《文献通考·经籍考》开始大幅增加。在诊断方面的医书上,自《隋书·经籍志》开始著录,以辨脉象为主。经方类医书以《隋书·经籍志》著录的数量最多,多是小型方书。《文献通考·经籍考》则收载了规模较大的方书,如《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针灸方面,《汉书·艺文志》无记载,《隋书·经籍志》收载的书目最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与其他三部目录书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医案、医论、综合性医书数量的大大增加。这四部目录书所著录的医籍数量、著录内容逐步增多,医籍分类、编纂体例越来越细化、精密,可清晰反映一段历史时期内医书的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报》2019,(9):1821-1824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文献通考·经籍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我国古代较为重要的目录书,可反映图书的存佚、流传情况以及学术的发展演变。在著录医籍的数量方面,到了《文献通考·经籍考》开始大幅增加。在诊断方面的医书上,自《隋书·经籍志》开始著录,以辨脉象为主。经方类医书以《隋书·经籍志》著录的数量最多,多是小型方书。《文献通考·经籍考》则收载了规模较大的方书,如《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针灸方面,《汉书·艺文志》无记载,《隋书·经籍志》收载的书目最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与其他三部目录书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医案、医论、综合性医书数量的大大增加。这四部目录书所著录的医籍数量、著录内容逐步增多,医籍分类、编纂体例越来越细化、精密,可清晰反映一段历史时期内医书的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3.
自杨氏创始“循经取穴”编纂体例和针刺原则以后,后世医家多沿其例,至今此法仍为医家采用。此书之出现,推动了明堂学术之发展。公元752年(天宝12年),王焘(约公元670~755年)《外台秘要》成,卷39据《甲乙经》大量引用《黄帝明堂经》原文,并称此经为明堂学之正经。而在王焘前,甄权(约公元540~643)曾修《明堂图》,孙思邈(公元581~682)《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屡引《明堂》之说,可见《明堂》之学在唐初的发展盛况。至王焘又将《明堂》列为专卷详加论述,尤可见明堂学影响之巨大。唐代明堂类著作,不限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所…  相似文献   

4.
杨上善《黄帝内经明堂类成》(残卷)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上善著述颇丰,医术类除《黄帝内经太素》三十卷外,尚有《黄帝内经明堂类成》(下简称《明堂》)十三卷。《明堂序》云:“《太素》陈其宗旨,《明堂》表其形见,是犹天一地二,亦渐通其妙物焉。”二者相为表里,相辅相成,注文互补,为姊妹篇。1《太素》《明堂》姊妹篇《明堂》是我国古代关于针灸理论、经脉理论、针灸宜忌等集经脉理论与针灸实践于一体的医学经典著作。医学何以谓之明堂?明堂一词,释义纷纷。大别有二,儒家谓天子发布政令之宫室(宫室建制失传);医家在采用“天子发布政令之宫室”说之同时,又称鼻或目为“明堂”。医经所以称为《明堂…  相似文献   

5.
《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的子部·医方类皆列有《桐君药录》三卷。但俱未言及桐君为何时人,其书又出于何时,从而引出了种种歧说。日人时惟宗俊《医家千字文》之“呼各  相似文献   

6.
《千金方》约成书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历史悠久,版本较多,流传很广。《千金方》30卷,后经宋·林亿校刊始有93卷,这在《中国医籍考》中有载:“原书三十卷,析为九十三”。从历代经籍艺文志及私家书目也可粗知其版本情况。《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有孙思邈千金方30卷;明《徐氏家藏书目》有千金方93卷;清《四库全书总目》有千金方93卷,两淮马裕家藏本;《经籍访古志》有备急千金要方30卷目录1卷,宋刊本日·米泽侯藏,第四卷缺,以元版补之。千金翼方30卷目录1卷元版韦修堂藏。另有《真  相似文献   

7.
首先从《甲乙经》序《、汉书.艺文志》著录以及仲景自序《、古本康平伤寒论》等史料推求《伤寒论》渊源;其次旁引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文字与方药,证明其与仲景书有亲缘关系,皆源于古《伊尹汤液经》;又通过分析《伤寒》与《内经》的内容,结合伤寒原序,认为"仲景写成《伤寒论》不过数年之功",没有"成熟的方书"作为参照是不可能的,说明《伤寒》的确源于《汤液经》等古经方,而并非依据《内经》理论自造。  相似文献   

8.
《本草品汇精要》成于弘治十八年(1505),迄1936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文字部分,431年间未曾付梓,虽然康熙三十九年(1700)王道纯等奉敕增辑续集,仍然藏之大内、罕为人知。《明史艺文志》《国史经籍志》、《明书经籍志》、《续文献通考经籍志》、《钦定续文猷通考经籍考》以及《四库  相似文献   

9.
首先从《甲乙经》序、《汉书·艺文志》著录以及仲景自序、《古本康平伤寒论》等史料推求《伤寒论》渊源;其次旁引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文字与方药,证明其与仲景书有亲缘关系,皆源于古《伊尹汤液经》;又通过分析《伤寒》与《内经》的内容,结合伤寒原序,认为“仲景写成《伤寒论》不过数年之功”,没有“成熟的方书”作为参照是不可能的,说明《伤寒》的确源于《汤液经》等古经方,而并非依据《内经》理论自造。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古籍分类有着悠久的历史。《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通志·艺文略》、《国史·经籍志》等古代综合性书目对中医古籍的归类和分类方法各不相同,反映了编者对古代医籍内容属性的不同认识。中医药学著作的现代分类方法,仍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回顾曾经使用过的医籍归类和分类方法,可以为今后的中医药图书文献整理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正史及相关史料,实现对汉唐时期《黄帝内经》古籍的各种传本、校刊本、注释本进行系统收集、整理、识别、归纳,完成《内经》古籍数据库中汉唐时期传本建设.方法:依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等史籍中所收载的医经目录为基础,收集历代学者对《内经》版本考证研究成果,辑录汉唐时期《内经》不同版本,并对不同传本按照[书名]、[作者]、[时同]、[版本]、[卷数]、[出典]、[自序]、[沿革]、[摘要]、[全文]、[备要]、[后记]进行著录研究,将汉唐时期《内经》不同版本转换为PDF格式,录入予数据库,建立汉唐时期《内经》传本系统.结果:历史上汉唐时期流传过《内经》古籍不同传本31种,现存《内经》古籍不同传本仅11种,分别录入《内经》古籍数据库中的通行本、注释本和校勘本分类中.结论:利用现代数据库技术,通过系统收集、归纳和整理,建立《内经》古籍数据库,是保存汉唐时期《内经》珍稀善本原貌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1979年,香港中外出版社出版了《华佗神方》一书,共22卷,301页,落款:“汉·谯县华佗元化撰,唐·华原孙思邈编集。”开卷还有“徐(大椿)序”、“沈(骧)序”,尤其“徐序”似更令人足信。此书销路甚广,不仅港澳,而且国内不少图书馆也纷纷订购,不少读者也怀着好奇的心情急欲看看这部所谓“始得复出于世”的华佗“秘籍”。 果真它是已被湮没一千七百多年的华佗“秘籍”?查阅《隋书·经籍志》,《通志·艺文略》、《本草纲目》皆载《华佗方》10卷。《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载《华佗药方》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华佗药方》一卷。而这些书,早已佚了。《中国医籍考》云!“《华佗方》,《隋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知识仓库建库管理系统平台(TPI),实现对汉唐时期《黄帝内经》古籍的各种传本、校刊本、注释本进行系统收集、整理、识别、归纳,完成《内经》古籍数据库中汉唐时期的古籍资料建设.方法:依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等史籍中所收载的医经目录为基础,收集历代学者对《内经》版本考证研究成果,辑录汉唐时期《内经》不同版本,将汉唐时期《内经》不同版本转换为PDF格式,录入于数据库,建立汉唐时期《内经》传本系统.结果:完成汉唐时期《内经》古籍著录四十七本,收录《内经》各种古籍版本12种,分别进入《内经》古籍数据库中的通行本、注释本和校勘本类别中.结论:从西汉到唐中叶是《内经》各种古籍版本流传最早、最丰富的鼎盛时期,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汉唐时期的《内经》古籍多数散亡,少部分流失于海外.利用现代先进数据库技术,通过系统收集、归纳和整理,建立《内经》古籍数据库,为保存汉唐时期《内经》珍稀善本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使《内经》知识的载体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4.
杨上善是我国隋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为《黄帝内经太素》和《黄帝内经明堂类成》撰注,对发展我国的医学作出了贡献。然而杨上善正史无传,关于杨上善与《太素》的一些问题,至今存在着不同意见。此文略就杨上善注《太素》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查阅相关文献,从《灸经图》《新集备急灸经》《明堂五脏论》《脉经》《吐蕃藏文针灸图》《吐蕃藏文灸法残卷》《灸经明堂》《黄帝明堂经》及其他残卷9个方面对目前已挖掘的敦煌石窟中的针灸文献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敦煌医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献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全婴方论》又称《全婴方》,系宋代医学家郑端友所著。《宋史艺文志》未载,至《明书经籍志》始有“《全婴方》四册。”之记载。  相似文献   

17.
敦煌《灸经图》是一部绘有腧穴图、普及灸法治疗的针灸古籍,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灸法专著,也是存世最古的明堂图之一。这部明堂图现存于英国伦敦博物院图书馆,编号为S.6168与S.6262,为两残段。我国有文字可考、年代最早的明堂图见于唐代《千金要方》与《外台秘要》所引用的《明堂三人图》,该图系唐代针灸家甄权所作。隋唐医籍,传世甚少,而明堂图谱,更为罕见。敦煌《灸经图》写绘于唐代,诚可弥补这一阙如,诠释针灸疑难。 《灸经图》中有手通孔、脚五舟、手小指头、足小  相似文献   

18.
《注解伤寒论》书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无已,金·聊摄人,首次全文逐条注解《伤寒论》,开《伤寒论》注释之先河,尚有《伤寒明理论》三卷,《伤寒药方论》一卷等著作。成氏注《伤寒论》一书,古今书目及引书著录多不同,究其原因,或许成氏注本,原来可能只名《伤寒论》,其他冠词及辍语,或系后人所知,故历代著录名称极多。现聊述如下:1 古今书目及引书著录成无已注《伤寒论》之书名古今书目及引书著录成无己注《伤寒论》之书名名目繁多,约有以下几种称谓:1 .1 《成无己伤寒论》 《宋史·艺文志》著录:“《成无己伤寒论》一卷。”《文渊阁书目》著录:“《成无己伤寒论》,一部二册。…  相似文献   

19.
《简易普济良方》为明代彭用光所编集,其中与医学相关的大部分内容主要是对《证类本草》的重新辑编。卷五所附"痈疽神妙灸经",是在《痈疽神秘灸经》的基础上加以按评而成。该书现存主要版本为明嘉靖四十年辛酉(1561年)南阳胡慥刻本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费增校刊本。前者缺卷一,挖改卷六为卷一,实为五卷,现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后者在大陆已不见,故鲜有著录,但台湾"国家图书馆"有藏。不少藏书志、书目对于该书作者及版本等相关信息的著录等多有舛误,文章就此进行了考证与厘正。  相似文献   

20.
1.《名医别录》的产生《名医別录》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题陶氏撰。《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亦载《名医别录》书名,但未题著者。宋代郑樵《通志艺文略》载《名医别录》由陶隐居集。宋代王应麟《玉海》仍题陶氏撰。自此以后,言《名医別录》的作者,皆从郑樵之说,题陶弘景撰。但是郑樵在他的《校仇略·书有名亡实不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