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个新的心脏工作模型.方法采用Matlab/Simulink系统软件,建立心脏搏动间歇流模型,并整合血管网络的8个腔室.结果在改变心率的条件下,对主动脉压力、左心室压力、左心室容积和左心室驱动压的变化进行仿真,得出了主要的特征数据和波形.结论仿真模型构造清晰,具有可扩充性,可以作为动物实验的预研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交错内痔套扎、弧形切扎外痔保留齿线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行交错内痔套扎、弧形切扎外痔保留齿线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疗效、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2天、7天肛门疼痛程度,并对比两组术后3个月肛门口径、控便功能及感觉功能。结果 两组手术总有效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天、7天,观察组肛门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肛门口径、控便功能及感觉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交错内痔套扎、弧形切扎外痔保留齿线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创伤小、创面愈合快等优点,可有效减轻术后肛门疼痛程度,改善肛门状态,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行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收治的采用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治疗的64例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采用外后侧入路在胫前肌、腘肌和比目鱼肌两个间隙分别显露胫骨前外侧髁及后外侧髁,在直视下复位骨折,分别用“高尔夫”与“T”形锁定钢板固定胫骨平台前外侧和后外侧骨折。手术治疗后按照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胫骨平台骨折修复情况,在按照HSS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无明显的塌陷。6~14周后骨折全部愈合,Rasmussen评分为6~18分,其中优28例,良30例,可6例,优良率高达90.62%;HSS评分为57~92分,其中优22例,良3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7.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行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手术进行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安全度高、创伤小,而且有助于骨折复位,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优化门诊输液中心的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方法对某医院门诊输液中心的工作流程进行调查,运用Med Model专业软件建立该院门诊输液中心流程的仿真模型,分别模拟现行的工作流程和改进方案。结果行的工作流程模式下,病人的平均候诊时间较长。通过优化输液流程,患者的平均候诊时间和最大候诊时间可分别从9.97 min和17.34 min缩短为6.01 min和12.32 min。结论仿真结果显示优化后的输液流程在病人候诊时间和服务质量方面比较合理,是目前门诊输液中心较好的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5.
陈兴国 《系统医学》2022,(6):130-133+141
目的 探讨对Pilon骨折患者采用踝前区弧形切口+MIPO疗法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8例Pilon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选择切开内固定法治疗)和研究组(选择踝前区弧形切口+MIPO疗法治疗),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患侧与健侧差值(冠状位角度差、宽度差、矢状位角度差)、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以及骨折解剖复位率。结果 研究组平均失血量(50.59±2.71)m L、平均手术时间(38.12±3.09)min优于常规组平均失血量(59.26±2.65)mL、平均手术时间(47.26±3.2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37、11.807,P<0.05);治疗前,研究组冠状位角度差(1.85±0.35)°、宽度差(0.69±0.09)mm、矢状位角度差(0.99±0.25)°同常规组冠状位角度差(1.86±0.39)°、宽度差(0.72±0.12)mm、矢状位角度差(0.97±0.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1、1.166、0.316,P>0.05);治疗后,研究组冠状位角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国护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研究热点,为后期开展护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CiteSpace 5.8.R3可视化软件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收录的护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239篇,2007-2021年我国关于护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作者之间的合作仅限于所属机构内部,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虚拟仿真和教学方法的探讨上,护理教学、实训教学、网络、教育、情景教学、模拟教学和教学改革等是该研究领域的重点关注内容。结论 我国护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关注度日益增加,但其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需重视护理学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加强系统的研发和改进,以促进区域共享,实现护理教育的融合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虚拟现实的女性盆腔可视化及手术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实现基于虚拟现实的女性盆腔可视化及手术仿真.方法 选取中国可视人体数据集的盆腔部分作为数据源,对盆腔中的重要器官进行分割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VRML的盆腔可视化以及基于Dextrobeam系统的虚拟手术仿真研究.结果 成功构建了基于虚拟现实的女性盆腔网络化模型和手术模型,可清晰显示各盆腔器官结构,并进行手术仿真操作.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可有效地推动解剖教学与手术设计,为医学教育与培训提供逼真的模拟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NoteExpress文献计量法对我国高仿真模拟人在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方法 利用NoteExpress软件的在线检索功能,分别利用中国知网(CNKI)、超星期刊、万方数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维普资讯对中国作者发表的中英文文献进行检索,发表时间为2011至2021年,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文献类型、年份、标题、作者、关键词、来源等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 截至2021年12月,共纳入符合题目的文献161篇,其中英文文献23篇。研究的高频关键词有:高仿真模拟人、护理、心肺复苏、模拟教学、护理教育、仿真、实验教学、护生、高仿真模拟教学、内科护理学等。2014年为发文量高峰年,并形成了核心作者研究团队,主要来自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和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结论 高仿真模拟人在我国护理教学领域研究范围广泛,已获得一定教学成效;选择信效度高的教学质量测评工具、打造护理各课程综合实训项目评价体系、提高护生参与意愿、减少不利于教学的影响因素以及加强教师课程管理是今后进一步努力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二氧化碳CO_2作为造影介质进行小肠CT仿真内镜检查(CTVE)的可行性。方法取新鲜猪空肠标本30段,于每段空肠标本内壁模拟制作同等直径、高度分别为5、10和15 mm大小的模拟占位各3枚。随机把30段空肠模型分为CO_2组、空气组和充水组3组,每组各10段,模拟占位各30枚,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工作站进行成像,比较应用不同造影介质的充盈方法对猪空肠占位性病变的检出情况、占位性病变的显示效果评分。结果 CO_2组、空气组和充水组CTVE对猪空肠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90.00%、86.67%和76.67%,CO_2组与空气组效果相当(P0.05),与充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模拟占位高度为5和10 mm时,CO_2组和空气组评分均优于充水组(P0.01);模拟占位高度为15 mm时,CO_2组、空气组评分与充水组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离体猪空肠实验提示CO_2可替代空气作为小肠CTVE的新型造影介质,临床实际应用有待进一步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大黄贴敷配合腹部穴位按摩对于胸腰椎骨折后便秘的预防疗效。[方法]将60例胸腰椎骨折便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如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行大黄贴敷配合腹部穴位按摩。[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黄贴敷配合腹部穴位按摩对于预防胸腰椎骨折后便秘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结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股骨骨折术后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101例股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和对照组49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大承气汤结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对照组采用开塞露药物导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患者为67.3%,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承气汤结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股骨骨折术后患者便秘效果优于采用开塞露药物导泻法,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神阙穴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8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入院24h内行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神阙穴,对照组行中药贴敷神阙穴,比较两组患者便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为10%,对照组便秘发生率为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神阙穴能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便秘,不良反应少,通便作用缓和。  相似文献   

14.
秦慷  陈璇  陶艳  张旋  刘苏 《护理学报》2013,(10):5-6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糖尿病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34例糖尿病便秘患者在进行糖尿病治疗、饮食和便秘健康教育指导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用75%乙醇将大黄、芒硝、当归、黄芪、冰片五味药粉调成药饼,并贴敷于神阙穴,每日晨起贴敷,贴敷时间≤6 h,10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中药穴位贴敷疗法能明显改善便秘症状,大大增加排便次数,总有效率达85.3%,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及水泡等.结论本中药方通过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便秘疗效好,不良反应不影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秦慷  陈璇  陶艳  张旋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3):69-70,73
目的探讨温度对中药穴位贴敷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60例糖尿病合并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治疗、饮食和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患者使用单纯中药穴位贴敷,观察组患者采用取暖贴结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便秘症状的改善情况、首次排便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为(4.5±1.2)h,观察组患者为(3.6±1.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皮肤发红者5例,皮肤瘙痒者3例,出现小水疱者1例;观察组患者皮肤发红者8例,皮肤瘙痒者2例。结论温度能影响中药穴位贴敷的疗效,暖宝宝贴结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合并便秘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腹部按摩预防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黄秀凤  杨衬 《护理学报》2002,9(4):10-11
目的 探讨腹部按摩对预防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便秘的效果。方法 将 10 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在相同的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 ,观察组 5 3例给予腹部按摩 ,自病人右下腹沿结肠走向 ,用食、中、无名指从右至左环形按摩腹部 ,2 0~ 2 5次 /min ,5min/次 ,2次 /d。对照组 5 0例则只按常规护理。结果 采用腹部按摩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腹部按摩能有效预防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便秘 ,但冬天按摩时需注意保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加耳穴贴压对鼻窦炎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3月在本院因鼻窦炎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80例,术后分别进行冰敷、穴位按摩、穴位按摩联合耳穴贴压的护理干预,并于下列时间点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术后1 h、4 h、手术当天睡前、术后24 h、48 h,其中术后1 h、4 h还在干预前进行评分。结果术后1 h和4 h,穴位按摩组和穴位按摩+耳穴贴压组患者干预后较干预前疼痛明显缓解(P0.05)。干预后,穴位按摩+耳穴贴压组患者在术后1 h和4 h疼痛程度较其余两组均明显减轻,在术后当天睡前、术后24 h和48 h则仅与冰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窦炎术后患者实施穴位按摩联合耳穴贴压,较单独采取冰敷或穴位按摩能及时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及小茴香腹部热熨对下肢骨折病人术后便秘的影响。[方法]将132例下肢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穴位按摩及小茴香腹部热熨,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排便时间比对照组少,排便次数比对照组多,且排便症状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病人在手术后容易出现便秘,使用穴位按摩及小茴香腹部热熨能够缓解便秘情况。  相似文献   

19.
南春菊 《护理研究》2007,21(9):755-757
从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指导养成良好排便习惯等方面综述了便秘的预防;从灌肠及腹部按摩、神厥穴贴敷等方面综述了便秘的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联合口服益生菌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FC)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FC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儿分为单纯推拿组、口服益生菌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0例。三组分别施以相应治疗并比较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三组Bristol粪便分型积分均有所升高,Wexner便秘评分和便秘症状积分均有所降低(P<0.05);治疗第28天,联合治疗组Bristol粪便分型积分高于单纯推拿组和口服益生菌组,Wexner便秘评分和便秘症状积分低于单纯推拿组和口服益生菌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推拿组和口服益生菌组(P<0.05)。结论小儿推拿联合口服益生菌治疗儿童FC的效果优于单纯推拿或口服益生菌组,治疗方法简便,患儿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