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后路融合术的手术方法、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采用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行下腰椎后路融合术的患者60例,观察临床疗效及腰椎磁共振所示的多裂肌萎缩和脂肪沉积情况。结果随访6~18月,平均12.2月,按Nakai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42例,良1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6.7%。术前、术后多裂肌面积无明显萎缩,脂肪沉积少。结论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操作学习曲线短,可减少对多裂肌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椎旁肌间隙入路配合微型拉钩等简单手术器械相对于微创扩张管道更容易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骶棘肌腰方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07年6月,我们对12例胸腰段结核实施了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1~52岁,平均34.5岁;病变累及部位:L1结核4例,L2结核3例,L3结核2例,T12结核2例,T12~L1结核1例,无跳跃型结核病例.手术前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2例,E级8例;手术前4联抗痨药应用2~3周,采用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4.5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手术,手术中显露较好,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2~3 h,手术中出血300-800 mL,未出现胸膜破裂、瘫痪加重等手术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期内无结核复发及瘫痪加重,末次随访时术前有神经症的4例中1例C级恢复为D级,1例C级和2例D级均恢复为E级.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植骨愈合良好,愈合时间为4~8个月.平均为6.5个月.结论: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具有入路简捷,损伤小,出血少,能够最大限度进行椎管内病灶的彻底清除和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避免加重脊髓损伤和胸膜破裂等并发症发生,植骨和内固定操作方便等优点,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较好的入路.  相似文献   

3.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是处理各种脊柱紊乱、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标准术式之一。但是传统PLIF术需要大范围剥离椎旁肌,破坏棘上、棘间韧带,造成腰椎迟发的脊柱不稳以及部分患者术后残留顽固性腰背痛[1,2]。本次研究采用腰椎双侧旁正中切口,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PLIF治疗28例腰椎退行性疾患,获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上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多裂肌间隙入路行腰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LIF)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多裂肌间隙入路行TLIF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50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对比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以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95.6±12.7)min,平均手术出血量(388.5±104.6)ml,住院时间(12.5±3.8)d,患者末次随访时腰腿痛平均VAS指数,ODI指数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隙坚强融合49例(98.0%),融合效果不明确1例(2.0%),无不融合病例。结论小切口多裂肌间隙入路行TLIF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疗效确切,安全可行,患者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椎旁肌间隙入路进行脊柱后路手术,减少对正常脊柱的生理特性的损害。方法用电刀围绕关节突,在多裂肌的外侧,显露出准备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入点,即"人字脊",入路确认后,就可进行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内固定操作。结果无1例发生骨折复位消失,内固定物的松动断裂,所有病例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感染,无明显腰背疼痛,活动、工作自如。结论只要适应证把握准确,解剖知识扎实,操作清晰,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脊柱外科后路手术中与传统入路相比,优势明显,是值得临床应用的一种实用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竖脊肌、多裂肌间隙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腿痛的临床效果,以便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以收治的70例退变性腰腿痛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后路正中椎体融合术,观察组则予以经竖脊肌、多裂肌间隙入路融合术,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术后多裂肌MRI信号分级上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竖脊肌、多裂肌间隙入路融合术可减轻脊柱后部肌肉损伤,加快恢复,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选取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50例,应用微创多裂肌间隙入路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经过微创手术治疗,患者脊髓神经功能、X线测量结果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术中平均出血量67.3ml,手术时间平均为63min,无并发症。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应用微创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效果良好,骨折块复位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背景:应用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可减少手术对椎旁肌的损伤,但目前对于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解剖位置的确定仍无精确的标准。目的:通过对国人尸体解剖和腰椎MRI影像的观察测量,熟悉椎旁肌间隙入路的局部结构特点,确定腰椎不同节段椎旁肌间隙的具体位置,为此入路的临床应用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采用10具经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寻找并钝性分离双侧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测量L2和L4棘突水平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距后正中线距离。采用400例患者腰椎MRI的影像资料进行观察,测量L2/L3-L5/S1各椎间盘水平双侧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至后正中线距离,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0具尸体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表面均未见重要血管、神经分布,间隙底部可见上关节突及横突根部,L2棘突水平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距后正中线距离为(2.3±0.3)cm,L4棘突水平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距后正中线距离为(3.4±0.6)cm。400例患者腰椎MRI影像资料中,L2/L3-L5/S1椎间盘水平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至后正中线距离依次为(19.71±1.93)mm、(23.49±2.49)mm、(27.49±2.84)mm和(31.36±3.15)mm,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实验为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在进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之前常规进行MRI测量,减少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必要性及适应证。方法:2002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后路器械固定、融合结合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脊柱结核17例。病变位于胸椎3例,胸腰段2例,腰椎4例,腰骶椎8例;累及2个节段7例,3个节段7例,4个节段3例;有3例伴窦道形成;9例伴不同程度的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术前后凸成角10°-72°,平均31°。所有患者均一期手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1年,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后凸成角7°-58°,平均16°,椎间植骨平均在5个月融合,植骨融合率95.6%,优良率达89.6%,无一例复发。结论:后路器械固定结合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脊柱结核主要适用于多个节段受累、腰骶段及伴窦道者,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腋下垂直小切口开胸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81例行胸部疾病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保留胸壁肌肉的腋下垂直小切口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后外侧开胸切口进行手术.对2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离床时间、止痛剂使用量、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曲马多用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及胸管留置时间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均无呼吸衰竭、手术死亡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中出现大出血1例、切口皮瓣下血肿1例;术后发生肺炎、盘状肺不张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26%.对照组术中发生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1例;术后发生肺炎、肺不张6例,迟发性支气管胸膜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选择腋下垂直小切口能减少胸部手术的创伤,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并评价前入路、后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3种不同手术入路在治疗西藏高原地区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共62例。其中采取前入路的28例(前路组),前后入路联合11例(前后路联合组),后入路23例(后路组)。记录和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Cobb角度、矫形率、角度丢失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 结果随访5~96个月,平均(10±5)个月。手术时间上,后路组[(213.5±42.3)min]明显短于前路组[(260.9±58.1)min]及前后联合组[(292.7±45.2)min],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在失血量上,后路组[(802.2±218.6)ml]明显少于前后路联合组[(981.8±221.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前路组[(885.7±321.7)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上,3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在矫正效率方面,前路组[(45.2±16.8)%]明显弱于后路组[(72.5±13.4)%]和前后联合组[(73.4±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术后4、7个月再次形成脓肿,前路组和前后路联合组各1例。术中胸膜破裂至血气胸5例,前路组3例、前后路组2例,腹膜破裂2例,均为前后路联合组。 结论对于胸腰椎结核,前入路矫正效果差,并发症高;虽然前后联合入路临床效果不错,考虑到其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等因素,需要严格把握指征;对后入路,疗效可靠,且创伤小、并发症少、时间短、出血少,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比较小切口前外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随机抓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前外侧入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arris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偏心距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均可获取一定效果,但对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小切口前外侧入路更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可手术切除小细胞肺癌以外科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外科治疗82例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与生存资料,根据综合治疗方案中手术与化疗的先后顺序将本组患者分为新辅助化疗组(NAC组)与直接手术组。结果 NAC组53例,术前经1~2周期EP方案(足叶乙甙、顺铂)新辅助化疗,有效率81.1%(43/53),3例组织学完全缓解;直接手术组29例。NAC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8%、49.1%、28.3%,显著高于直接手术组的79.3%、31.0%、10.3%(P均<0.0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6个月、25个月。结论可手术切除小细胞肺癌应采取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策略,术前确诊并采用NAC能够进一步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7例脊髓夹持型颈椎病患者.男11例、女6例;所有患者均行前路椎间盘摘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果:15例患者获得随访,所有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恢复的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根据JOA评分标准,术后功能改善优良率达87%。结论: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是治疗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减压彻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不但使治疗周期大大缩短,复发率明显减少,而且可使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症状得到彻底缓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切口外侧入路与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远期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者手术时间稍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也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半年以及一年时Harris评分和H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改善关节功能,且手术时间与常规切口手术相当,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拟行下腹手术老年患者8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成连续硬膜外阻滞(CE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每组40例。记录麻醉后1 h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观察起效时间、麻醉平面、麻醉完善时间、麻醉效果,术后随访有无头痛等副作用。结果两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EA组血压下降、心动过缓明显少于CEA组(P<0.05),术后均无头痛。CSEA组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短于CEA组(P<0.01),CSEA组麻醉效果优良者100%,CEA组麻醉效果优良者80%,CSEA组效果优良者明显高于CEA组(P<0.05),两组麻醉最高平面均在T8以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安全、有效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采用右腋下Denis Browne微创小切口径路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6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按切口径路不同分为正中切口径路组和右腋下Denis Browne微创小切口径路组,每组各32例。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在麻醉诱导后(T1)、关胸前(T2)、术后30 min(T3)、1 h(T4)、2 h(T5)5个时间点监测静态肺顺应性(Cs)和动态肺顺应性(Cd)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两组患者Cs、Cd在关胸前(T2)比麻醉诱导后(T1)水平降低(P〈0.05),术后30 min(T3)到达最低,直至术后2 h(T5)尚未恢复术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右腋下Denis Browne微创小切口径路组从关胸前(T2)开始均低于正中切口径路组(P〈0.05)。结论采用右腋下DenisBrowne微创小切口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胸肺顺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延续护理对腰椎结核患者术后焦虑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187例腰椎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3例和研究组94例.对照组按照一般的标准护理流程进行护理,研究组则进行延续性护理.于术后3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等级,采用SF-36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SAS评分示无焦虑26例、轻度焦虑43例、中度焦虑18例、重度焦虑7例,对照组无焦虑18例、轻度焦虑25例、中度焦虑39例、重度焦虑11例,两组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48,P<0.05).研究组患者SF-36问卷总分为(67.52±18.61)分,对照组为(43.68±12.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65,P<0.05),且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各方面研究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86.17%(81/94),对照组为69.89% (6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227,P<0.05).结论 延续护理可以缓解腰椎结核患者术后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ILF)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4例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2例.A组患者行MIS-TILF,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