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 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三色荧光标记技术检测40例冠心病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小板膜CD62p和PAC 1的阳性百分率。结果 冠心病组血小板CD62p[ (27. 6±14. 0)% ]与PAC 1[ (31. 8±16. 7)% ]阳性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3. 1±1. 5)%, (7. 0±1. 8)%,P均<0. 01]。结论 CD62p和PAC 1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和特异指标,全血流式细胞术测血小板功能可用于冠心病的监测和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监测治疗干预的效果和预测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CD62p及GpⅡb/Ⅲa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静懿  李培成 《检验医学》2005,20(3):189-191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三色荧光标记技术检测40例冠心病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小板膜CD62p和PAC-1的阳性百分率.结果 冠心病组血小板CD62p[(27.6±14.0)%]与PAC-1[(31.8±16.7)%]阳性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1±1.5)%,(7.0±1.8)%,P均<0.01].结论 CD62p和PAC-1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和特异指标,全血流式细胞术测血小板功能可用于冠心病的监测和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监测治疗干预的效果和预测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 2P ,GPⅡb/Ⅲa的表达。结果 冠心病患者治疗前CD6 2P(4 8 3± 15 .2 ) % ,GPⅡb/Ⅲa(80 4± 10 .3) %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治疗后CD6 2P(2 4 2± 12 .4 ) % ,GPⅡb/Ⅲa(4 8.8± 8.4 ) %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 <0 0 1)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结论 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微颗粒(PMP)数量的变化,研究其与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CD62P GPIIb/IIIa活化比率的关系,探讨其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栓性脑血管疾病组进行测定,分析各组血小板微颗粒表达状况,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CD62P、GPIIb/IIIa活化比率。结果血栓性脑血管疾病组治疗前PMP213±53/104Plt CD62P51.19±12.07%GPIIb/IIIa76.95±l3.82%;治疗后PMP134±17/104PltCD62P30.12±16.40%GPIIb/IIIa40.01±11.38%;两者PMP、CD62P、GPIIb/IIIa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PMP66±17/104PltCD62P4.27±2.17%、GPIIb/IIIa10.23±3.44%有显著性升高(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血小板微颗粒数量与CD62P、GPIIb/IIIa活化比率存在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与CD62Pr=0.69(P<0.01)与GPIIb/IIIar=0.86(P<0.01)结论血小板微颗粒在血栓性脑血管疾病中与CD62P、GPIIb/IIIa活化比率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可作为血栓性脑血管疾病血小板体内活化的特异性指标。本文研究结果为临床症状缓解后患者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正常妊娠早期、中期、晚期妇女血小板活化状态、血小板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对妊高征患者血栓前状态的临床预测及诊治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2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71例正常妊娠妇女(妊娠早期组24例、妊娠中期组23例、妊娠晚期组24例)和22例正常体检妇女(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流式细胞仪、血细胞分析仪、血凝仪观察各组血小板上CD62P、CD63的表达及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宽度(PDW)、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等含量。结果妊高征组CD62P含量明显上调,与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和妊娠晚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1、P0.05);妊高征组CD63表达量也高于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及妊娠晚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组CD62P表达量明显高于妊娠早期组及妊娠中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晚期组的PLT含量显著高于妊娠早期和妊娠中期组的孕妇(分别P0.01、P0.05)。妊高征组PLT含量减少,与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及妊娠晚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与CD62P呈负相关(r=-0.256,P0.05);PLT与CD63呈负相关(r=-0.336,P0.01)。CD62P与CD63呈正相关(r=0.303,P0.01)。CD62P、CD63、PLT、MPV、PCT、PDW、PT、Fbg指标在妊娠晚期组、妊高征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晚期组MPV、PDW、PT、Fbg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T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高征组CD62P、CD63、PDW、Fbg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PCT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高征组CD62P与妊娠晚期组相比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PCT、PT、Fbg指标与妊娠晚期组相比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CD62P和CD63诊断妊高征敏感性为77.3%,特异性为67.6%,假阳性率为32.4%,假阴性率为22.7%,阳性预测值为42.5%,阴性预测值为90.6%。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CD62P、CD63比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指标更能反映血栓形成倾向,对妊高征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变化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5例2型糖尿病有血管病变患者、32例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患者及31例健康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CD62p的表达.结果2型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CD62p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P<0.001),无血管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CD41、CD61在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CD62p对判断糖尿病病人的血小板活化及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CD41、CD61、CD62p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变化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5例2型糖尿病有血管病变患者、32例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患者及31例健康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CD62p的表达。结果2型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CD62p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P<0.001),无血管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CD41、CD61在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CD62p对判断糖尿病病人的血小板活化及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中血小板CD6 2P、CD6 3、SCD6 2P水平变化的情况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CD6 2P、CD6 3,ELISA测定SCD6 2P ,血球技术仪CD170 0测定血小板数量。随着放射治疗的延长CD6 2P、CD6 3、SCD6 2P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血小板数量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 ,放射治疗能使血小板CD6 2P、CD6 3高度活化 ,最终导致血小板数量下降。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血小板CD62P、CD63及血浆CD62P的检测@唐中$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637000 @杨明辉$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63700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试验条件下流式细胞仪测定CD62P的影响因索。方法 采用不同的试管收集静脉血.在采血后不同时间检测CD62P,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 枸橼酸钠抗凝管采血后10min内与30min内测定、1h内测定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采血后2h测定与10min内测定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EDTA抗凝管与枸橼酸钠抗凝管在10min内测定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30min内测定,1h内测定。2h内测定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由于存在血小板体外活化。试验条件的不同对CD62P的测定可产生明显影响.临床检验的新鲜血液标本宜用枸橼酸钠抗凝,应严格控制在1h内检测完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试验条件下流式细胞仪测定CD62P的标本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不同的试管收集静脉血,在采血后不同时间检测CD62P,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枸橼酸钠抗凝管采血后10min内、30min内和1h内测定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采血后2h测定与10min内测定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EDTA抗凝管与枸橼酸钠抗凝管在10min内测定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30min内,1h内和2h内测定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液标本宜用枸橼酸钠抗凝,严格控制在1h内检测完毕。时间延长CD62P的测定结果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卵巢癌患者血小板粘附分子的表达和血小板激活状态,探讨血小板功能异常与肿瘤发展的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0例健康人和164例卵巢癌患者血小板表而抗原CD62、CD63的表达进行检测,对比正常人与卵巢癌患者血小板粘附分子表达和血小板激活状态的异同.结果卵巢癌与正常人相比,CD62、CD63阳性的血小板比例明显增加,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卵巢癌随着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高,CD62、CD63阳性的血小板比例明显增加.结论卵巢癌患者尤其是中晚期者血小板活化分子表达和释放增加,处于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血小板膜表面CD62P,CD63的含量,研究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病(UCAD)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探讨UCAD检测的新途径。方法病例来源于2001-10/2002-12在我院心血管门诊和心内科住院的65例UCAD患者。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A组)50例;非Q波性心肌梗死(NQMI,B组)15例。正常健康对照组(C组)59例。入选者性别、年龄大致相同。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分别测定U-CAD中UA、NQMI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血小板膜活化CD62P、CD63的含量。各组数据均用均数±标准(x珔±s)表示。成组设计的两样本比较采用u检验。结果65例UCAD中A组患者CD62P,CD63含量分别为21.92±18.74和3.49±3.19;B组含量分别为21.24±13.36和3.76±2.20;C组的含量分别为4.16±1.59和1.64±0.82。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两组血小板膜上CD62P,CD63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B两组之间CD62P、CD63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结论UCAD患者中不论是A组、还是B组均存在血小板活性增高。采用FCM检测CD62P、CD63可为临床上评价UCAD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的高低提供早期、特异诊断指标,亦可能是对UCAD疾病诊断、治疗方案选择、预后判断检测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血栓性疾病发展的基础。目前通过使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测定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来反映血小板活化水平已应用于心血管病、糖尿病等诸多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临床治疗。近年来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处于高活化状态,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试验条件下流式细胞仪测定CD62P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不同的试管收集静脉血,在采血后不同时间检测CD62P,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 枸橼酸钠抗凝管采血后10min内与30min内测定、1h内测定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采血后2h测定与10min内测定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EDTA抗凝管与枸橼酸钠抗凝管在10min内测定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30min内测定,1h内测定,2h内测定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由于存在血小板体外活化,试验条件的不同对CD62P的测定可产生明显影响,临床检验的新鲜血液标本宜用枸橼酸钠抗凝,应严格控制在1h内检测完毕.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活化过程中膜糖蛋白Ⅱb/Ⅲa构象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血小板活化过程中膜糖蛋白( G P) Ⅱb/ Ⅲa 构象变化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分别用供体荧光( F I T C) 与受体荧光( T R) 标记识别 G PⅡb/ Ⅲa 上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抗。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活化血小板在530 nm 处的荧光强度值,并计算荧光供受体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值( F R E T V) 。结果 不论何种单抗作为荧光供体,静息态血小板均可被测得一低而稳定的 F R E T V( 平均5 .5 % ) 。血小板被激活时 F R E T V 会有显著升高,表明 G PⅡb/ Ⅲa 内的亚单位间发生了位置或( 和) 方向上的变化,该变化也可因胞外钙离子的清除而发生,但不依赖于纤维蛋白原与其受体的结合。结论 血小板活化时 F R E T V 的升高可定性反映出荧光标记单抗所结合的 G PⅡb/ Ⅲa 内部亚单位间所发生的重新排列,这种构象的改变可最终导致纤维蛋白原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发病及病程中CD62P、CD63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过测定活化血小板的表面分子标志物CD6 2P(血小板α 颗粒膜糖蛋白 )、CD6 3(血小板溶酶体膜糖蛋白 )的阳性表达率 ,观察在急性脑梗死发病及病程中活化血小板的变化 ,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病例组 :2 0例 ,其中男 1 2例 ,女 8例 ,中位年龄 58岁 ,经全面神经系统检查、CT及核磁共振检查确诊 ,均为急性脑梗死患者 ,无糖尿病、心肌梗死、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对照组 :1 1名 ,其中男 7名 ,女 4名 ,中位年龄 54岁 ,无明显动脉硬化症及上述疾病。病例组及对照组在采血前 2周均未服阿斯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2 试剂与仪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的方法学和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参考美国CLSI系列文件,用FCM检测75例冠心病患者血清P-selectin,对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分析灵敏度、分析测量范围等进行评价,并与ELISA法比较。以80例健康人为对照,观察本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P-selectin含量在39.1和10 000.0 ng/L时,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4.2%和9.0%,批间CV分别为4.6%和11.0%,准确度相对偏倚分别为2.7% 和5.3%;检测灵敏度为7.9 ng/L,分析测量范围为7.9 ng/L~103 928.0 ng/L,结果与ELISA法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P<0.05。根据ROC曲线,以9 855.2 ng/L为cut off值,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5.3%,特异性为83.8%,阳性似然比为5.3,阴性似然比为0.18,阳性预测值为85.9%,阴性预测值为97.1%,Youden指数为0.691。检测结果有助于冠心病患者分层。 结论 FCM检测血清P-selectin的分析性能良好,其水平对冠心病的诊断和分层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狼疮性肾炎中P选择素及GPⅡb/Ⅲa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化链菌素亲生物素蛋白-生物素酶标(LSAB)法检测34例狼疮性肾炎 (LN)患者肾组织中P选择素及GPⅡb/Ⅲ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两者在LN肾组织中表达部位一 致,且在IV型和V型肾小球中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Ⅱ型和Ⅲ型,而它们在肾小管、间质的表达水 平与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提示肾组织中P选择素及GPⅡb/Ⅲa表达水平可能成为判断 LN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的功能变化,为临床输注成分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4年1月于日照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30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样为研究对象.男性献血者为21例,女性为9例;年龄为19~42岁,平均为25.2岁.所有献血者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所有血液的采集均获得献血者知情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一栏签字后献血.通过白细胞过滤方法制备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于(22±2)℃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中振荡保存,并分别于保存前以及保存后第1,3,5及7天检测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膜表面CD62P(P选择素)的表达率和血栓弹力图(TEG),进而评价随保存时间延长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保存前白细胞残余量为(5.9±2.1)×105/袋,保存至第5和7天,白细胞残余量相对于保存前明显减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残余量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减少.②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保存前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较低,仅为(10.3±2.3)%,保存后第3,5及7天与保存前比较,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均显著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保存时间延长,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逐渐增加.③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保存后第1,3,5及7天R值较保存前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值随保存时间延长呈明显增加趋势.而K值和α角在保存期内与保存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后第5,7天MA值较保存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存在明显的血小板损耗,但对其凝血功能影响不大,保存5d内的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仍是比较理想的成分血.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急症,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同为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最常见的三大原因之一[1],在脑血管疾病中,脑缺血约占60%左右,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与血小板活化及活化循环血小板增高有密切关系[2]。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小板微颗粒(PMPs)、CD62P、GPIIb/IIIa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1.1入选标准(1)脑梗塞的诊断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3],临床诊断为脑梗塞,并经CT或MRI证实;(2)首次发病;(3)25~70岁住院患者,性别不限:发病在24小时以内。1.1.2一般资料本研究中患者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