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小板活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COPD患者40例,按超声心动图测定的肺动脉压的结果分为COPD肺动脉高压组(A组)20例,COPD肺动脉压正常组(B组)20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者(C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标记法检测3组微量全血血小板活化特异性分子标志物GPⅡb/Ⅲa复合物(PAC-1)、P选择素(CD62P)在血小板表面的阳性表达的百分率。结果:3组的PAC-1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0.95±4.54)%、(4.84±1.70)%、(3.95±0.39)%,A组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显著高于C组(P<0.05)。3组的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2.91±4.32)%、(6.55±2.48)%、(3.69±0.77)%,A组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显著高于C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在A组,血小板PAC-1阳性表达率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关系(r=0.75,P<0.05),同时血小板CD62P阳性表达率与肺动脉压也呈正相关关系(r=0.79,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与COPD肺动脉高压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各组间差异及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10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3组.入院时均查血小板活化指标PAC-1、CD62p和血小板聚集率(分别由AA或ADP诱导的),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按病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PCI治疗及其他常规治疗,治疗10d后重复检查上述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变化及治疗后各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程度.结果:入院时冠心病各组的PAC-1、CD62p阳性率、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而AMI组最为显著.治疗10d后各组CHD患者上述指标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除SAP组患者CD62p对比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其余各组CD62p及各组PAC-1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AC-1、CD62p、血小板聚集率可作为早期发现冠心病、观察病情变化、实现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的活性和功能状态。方法检测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P选择素及血栓素B2(TXB2)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PAF、P选择素及TXB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危险分层越高,升高越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小板活性显著升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老年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3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2例健康对照(HC)者的血小板及红细胞胞膜、胞浆PKC活性。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小板胞膜中PKC活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小板胞浆中PKC活性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胞膜中PKC活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略高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浆中PKC活性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略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P>0.05)。结论PKC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 P表达及血粘度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单克隆抗体技术测定 82例冠心病患者 (稳定型心绞痛 2 6例A组 ;不稳定型心绞痛 2 8例B组 ;急性心肌梗死2 8例C组和 2 8例健康人D组 )的CD62 P活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A组、B组、C组和D组的CD62 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 6 2± 1 2 4 %、5 2 6± 1 4 9%、6 0 8± 1 75 %和 2 4 6± 0 81%。A组、B组和C组与健康人D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值均 <0 0 5 )。以上各组的血浆粘度分别为 1 31± 0 30、1 6 4± 0 2 2、2 19±0 35及 1 30± 0 18。B组、C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值均 <0 0 5 ) ,CD62 P与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呈正相关 (r =0 872 ,P <0 0 5 ;r =0 793,P <0 0 5 )。结论 CD62 P及血浆粘度均可能成为判断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AC-1)、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CD62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76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3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8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PAC-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2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恢复期、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PAC-1、CD62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AC-1、CD62P的表达大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小梗死灶组,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AC-1、CD62P的表达重型>中型>轻型,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高血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血小板活化;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化与病情及梗死灶大小有关,PAC-1、CD62P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血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血小板活化功能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活化的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PAC-1),P选择素(CD62P)作为分子标志物,FCM荧光分析NEC高危患儿组、早期患儿组、典型患儿组和对照组的微量全血PAC-1、CD62P血小板表面阳性表达百分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高危患儿组PAC-1、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9±8.65)%,(5.45±1.31)%;(24.27±11.30)%,(3.02±3.33)%;NEC早期患儿组与典型患儿组PAC-1、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80±12.10)%,(7.86±2.85)%;(50.30±11.96)%,(50.95±7.90)%,与对照组及高危患儿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患儿和典型患儿CD62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C-1、CD62P能为NEC患儿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数据,特别是CD62P对判断病变的进展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PAC-1、CD62P水平在肺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病例来自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呼吸科确诊的COPD患者60例,按有无肺心病分为肺心病组30例,单纯COPD组30例,另设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活化血小板标记物PAC-1、CD62P的水平,以及与肺动脉压、血氧分压关系的分析。结果单纯COPD组,肺心病组PAC-1、CD62P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心病组PAC-1C、D62P表达水平又高于单纯COPD组(P0.01)。PAC-1、CD62P的表达水平重度肺动脉高压组(45 mmHg)轻度肺动脉高压组(45mmHg)(P0.01)。PAC-1、CD62P的表达水平重度缺氧组(60 mmHg)轻度缺氧组(60 mmHg)(P0.01)。结论 COPD患者尤为合并肺心病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PAC-1、CD62P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性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LE患者外周血血小板PAC-1和CD62 P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SLE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PAC-1和CD62P的表达率,对40例SLE患者进行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与PAC-1、 CD62P与SLEDA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LE患者PAC-1和CD62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其中狼疮活动组比狼疮非活动组明显升高( P﹤0.01)。 SLE患者PAC-1、 CD62P的阳性表达率与SLEDAI呈正相关(r分别为0.503,0.583, P均<0.05)。 SLE患者狼疮性肾炎组与非狼疮性肾炎组的PAC-1和CD62P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C-1和CD62P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标志,在SLE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并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表明血小板活化水平能反映狼疮病情活动,可作为狼疮活动监测指标;血小板活化可能在狼疮活动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UAP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PAC-1、CD40L、CD62p水平,分析UAP患者血清PAC-1、CD40L、CD62p水平与UAP严重程度分级(Braunwald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PAC-1、CD40L、CD62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unwald分级Ⅲ级患者血清PAC-1、CD40L、CD62p水平明显高于Ⅰ级、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unwald分级Ⅱ级患者血清PAC-1、CD40L、CD62p水平明显高于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C-1、CD40L、CD62p水平与Braunwald分级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UAP患者血清PAC-1、CD40L、CD62p表达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全血血小板活化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研究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CHD)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16例急性心肌梗死(AM I组)患者的外周血中血小板糖蛋白(CD 62P)、溶酶体膜糖蛋白(CD 63)的阳性表达,并与20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的90例病例中70例为阳性,CD 62P表达率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非冠心病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冠脉二支以上病变与无病变及一支病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D 63阳性表达率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其余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二支病变与无病变及一支病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体内血小板活化程度明显增高,血小板活化状态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比索洛尔对冠心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对冠心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治疗组(A组)、病例对照组(B组) ,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结果 A、B组较C组明显升高(P <0 .0 1) ,A组服用比索洛尔后血浆CRP水平明显降低(P <0 .0 5 )。结论 比索洛尔明显降低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CRP浓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介入手术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CI)的早发冠心病患者95例,平均年龄(50.52±3.14)岁,男65例,女30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通过比较三组病例的基本资料来阐明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在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抽取入选患者血清观察hs-CRP浓度变化。结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多于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吸烟史方面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术前,急性心肌梗死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术后24h含量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其他两组与术前比较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旧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术后24h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三组CRP均有所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组hs-CRP浓度降低幅度大于其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陈旧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4.
成人急性白血病血小板活化和活化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用流式细胞术(FCM)微量全血法检测血小板活化状态和血小板活化功能,探讨其与成人急性白血病出血、浸润的关系,利用FCM检测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初诊期、缓解期(CR1)和持续长期缓解期(CCR)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PAC-1的表达变化,并以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表明:与健康组比较ADP激活前,AL组CD62P、PAC1表达高于对照组(P<0.001)。ADP激活后,AL组CD62P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PAC1表达低于对照组(P<0.001);CR1组PAC1表达仍低于对照组(P<0.001),CD62P无差异;CCR组PAC1、CD62P无差异。无巨核细胞恶性病变组AL与伴有巨核细胞恶性病变组AL比较,血小板ADP激活前两组CD62P和PAC1无显著性差异;激活后伴有巨核细胞恶性病变组PAC1表达低于无巨核细胞恶性病变组(P<0.001)。结论:①AL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存在较高水平的活化,提示血小板活化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可能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广泛的浸润、出血的原因之一。②AL初发时血小板减少,同时伴有血小板活化功能异常,这种异常可能是骨髓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导致骨髓巨核细胞生成减少或功能异常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PAC-1、CD62P水平在肺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病例来自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呼吸科确诊的COPD患者60例,按有无肺心病分为肺心病组30例,单纯COPD组30例,另设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活化血小板标记物PAC-1、CD62P的水平,以及与肺动脉压、血氧分压关系的分析。结果单纯COPD组,肺心病组PAC-1、CD62P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心病组PAC-1C、D62P表达水平又高于单纯COPD组(P〈0.01)。PAC-1、CD62P的表达水平重度肺动脉高压组(〉45 mmHg)〉轻度肺动脉高压组(〈45mmHg)(P〈0.01)。PAC-1、CD62P的表达水平重度缺氧组(〈60 mmHg)〉轻度缺氧组(〉60 mmHg)(P〈0.01)。结论 COPD患者尤为合并肺心病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PAC-1、CD62P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性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郑邈  郑凯 《中国康复》2012,27(5):330-332
目的:探讨血小板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P-选择素(CD62P)表达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为脑梗死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脑梗死患者62例(A组),脑梗死高危患者56例(B组),健康体检者40例(C组),A组在发病第3~5天药物治疗前,B、C组于清晨空腹采血2ml,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周围血中FIBR、CD62P的表达;A组患者再进行颈部超声检测,观察血管有无斑块形成。结果:经检测,A、B组FIBR和CD62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C组(P<0.01),且A组更高于B组(P<0.05)。A组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FIBR、CD62P水平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结论:血小板膜蛋白FIBR、CD62P有望成为预测高危患者发生脑梗死和指导脑梗死抗血小板治疗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CD62p及GpⅡb/Ⅲa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静懿  李培成 《检验医学》2005,20(3):189-191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三色荧光标记技术检测40例冠心病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小板膜CD62p和PAC-1的阳性百分率.结果 冠心病组血小板CD62p[(27.6±14.0)%]与PAC-1[(31.8±16.7)%]阳性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1±1.5)%,(7.0±1.8)%,P均<0.01].结论 CD62p和PAC-1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和特异指标,全血流式细胞术测血小板功能可用于冠心病的监测和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监测治疗干预的效果和预测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PAC-1、CD62P)和血栓前体蛋白(TpP)在严蘑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前瞻性地选取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急诊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符合严重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入选严重脓毒症组(Ⅲ组).按照严重脓毒症治疗指南进行治疗,并根据28 d内是否存活分为生存亚组和死亡亚组,存在感染但未发生脓毒症同期患者设为一般感染组(Ⅱ组),同期门诊体检者或健康自愿者设为正常对照组(Ⅰ组).病例的选取均遵循随机的原则,三组的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急性脑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者、恶性肿瘤、白血病、原发肝、肾、造血系统疾病者.长期卧床者、孕妇、近期使用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者均除外.Ⅰ组和Ⅱ组均在入院第1天清晨空腹,Ⅲ组在入院第1、3,5天清晨空腹取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测定血栓前体蛋白(TpP),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 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CD62P),并对Ⅲ组进行Mar-shall评分.应用SPSS 12.0软件包处理数据,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采用Levene's法,方差齐性时采用LSD法,相关分析采用Bivariate法,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共有20例纳入Ⅰ组,20例纳入Ⅱ组,30例纳入Ⅲ组,其中生存亚组19例,死亡亚组11例.入院第1天,PAC-1、CD62P、TpP在Ⅰ组与Ⅱ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之间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1、CD62D、TpP在生存亚组的表达均随着病程显著下降而趋于正常,而在死亡亚组仍持续保持高值甚至显著升高,第1天时CD62P、TpP在亚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3天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89±1.48)%vs.(5.04±2.57)%,P<0.01和(5.24±2.22)mg/L vs.(9.20±1.93)mg/L(P<0.01);而PAC-1在入院第1天亚组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3.15±0.42)%vs.(5.30±0.48)%.两组的Marshall评分也呈类似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PAC-1、CD62P、TpP与Marshall评分呈明显正相关. 结论 严重脓毒症的早期就存在血小板活化和微血栓形成,两者共同参与了早期的高凝状态,在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动态监测CD62P和TpP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PAC-1具有危险分层效应,早期高表达者预后差,可尝试作为严重脓毒症的独立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联合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14例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疾病类型选择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A组,7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B组,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C组;再选择同期本院住院的无冠心病患者18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Hcy、LPa、LP-PLA2水平,并进行比较;对比单项指标与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同时比较各组血清Hcy、LPa、LP-PLA2指标测定值范围。结果 A、B、C组单纯血清Hcy、LPa、LP-PLA2检测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单纯血清Hcy、LPa、LP-PLA2检测及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血清Hcy、LPa、LP-PLA2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纯血清Hcy、LPa、LP-PLA2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Hcy水平高于B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LPa、LP-PL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LPa水平存在明显界线,B、C组的LP-PLA2水平存在明显界线。结论 血清Hcy、LPa、LP-PLA2水平联合检测对冠心病诊断具有应用价值,其中LPa和LP-PLA2水平可有效区分冠心病类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PMP)及其表面功能蛋白CD62p、PAC-1、CD42b和CD40L表达水平与UA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10例UA患者为UA组,按Braunwald分级分为Ⅰ级(35例)、Ⅱ级(37例)和Ⅲ级(38例)3个亚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MP及其表面膜功能蛋白CD62p、PAC-1、CD42b、CD40L表达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UA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UA组外周血PMP[220.35(128.39,374.76)个/μL]及其表面CD62p[37.22(30.29,46.62)%]、PAC-1[19.30(2.27,8.42)%]、CD40L[(15.61(7.37,24.0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8.21(29.00,115.18)个/μL、24.06(16.00,26.79)%、0.82(0.88,5.89)%、3.75(1.06,8.05)%](P0.01);Ⅲ级组外周血PMP[302.76(268.05,445.02)个/μL)及其表面CD62p[47.20(35.35,56.43)%]表达水平高于Ⅰ、Ⅱ级组[107.86(135.60,320.52)个/μL、37.22(28.84,41.02)%,196.06(159.62,330.98)个/μL、33.04(28.81,46.23)%](P0.01),Ⅱ、Ⅲ级组PAC-1[5.34(2.36,8.10)%、7.93(2.46,10.85)%]、CD40L[19.40(8.92,24.35)%、22.60(12.23,37.22)%]表达明显高于Ⅰ级组[2.44(1.98,4.33)%、10.00(6.22,17.3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MP(OR=1.004,95%CI:-0.006~-0.001,P=0.011)及其表面CD62p(OR=1.046,95%CI:-0.087~-0.004,P=0.034)、PAC-1(OR=1.038,95%CI:-0.071~-0.004,P=0.030)、CD40L(OR=1.065,95%CI:-0.101~-0.025,P=0.001)表达水平升高是UA严重程度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UA患者外周血PMP及其表面功能蛋白CD62p、PAC-1、CD40L表达水平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高相关;PMP的黏附、聚集、促炎症反应作用参与UA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