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GC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复习一例乳腺GCT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细胞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此例GCT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特殊性,但是镜下结构及生长方式特殊,细胞核很小,无异型性,胞质呈嗜酸性、细颗粒状,红染,呈假浸润状生长。免疫组化结果:S-100阳性,CK阴性,ER阴性,PR阴性。结论:乳腺颗粒细胞瘤很少见,临床、细胞学及冰冻检查很容易误诊为恶性,因此,要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尤其是在病理冰冻检查中,以减少不必要的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87岁,主因左乳腺肿物伴疼痛1月入院。住院查体:心、肺(-),左乳中下方距乳晕3cm处及一直径约2cm的肿物,活动度好,边界较清。术中: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于乳腺腺叶内见一2.0cm×2.0cm×1.8cm的卵圆形肿物,质硬,边界较清,无明显包膜,予以切除。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乳腺颗粒细胞瘤细胞胞质丰富,胞质内充满嗜酸性颗粒,呈浸润性生长,未见包膜。结论乳腺颗粒细胞瘤大部分为良性,临床及辅助检查易误诊为恶性,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报告2例术中作快速诊断的乳腺颗粒细胞瘤,阐述了该瘤在冰冻切片及细胞印片上的组织学及细胞学特征,对该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了讨论,2例分别作了免疫组化标记,支持该瘤为神经源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乳腺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症状、体征、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无包膜,切面为灰白色,肉眼形状与浸润性乳腺癌非常相似。镜下肿瘤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包浆丰富,有许多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化ER(-),PR(-)。结论乳腺颗粒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在临床诊断及冰冻切片时易与乳腺癌混淆,其诊断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7.
8.
9.
病人,女,45岁。于8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下胸壁肿块,约黄豆大小,肿块较软,元疼痛,局部元红肿,因肿块局部皮肤常瘙痒难忍,致患者常对肿块反复抓挠,肿块进行性增大,1月前肿块增大至半个山核桃大小,且肿块中心部位皮肤溃烂,伴有清亮黄色分泌物溢出。门诊予换药治疗,肿块局部溃烂无好转,遂住院拟行手术治疗。查体:右下胸壁可见一半球形肿块,直径约2cm,肿块局部皮温不高,中央可见溃烂。肿块质地韧,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基底可推动。  相似文献   

10.
颗粒细胞瘤(GCT)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原发于皮肤者少有报道,尤其是头颈部皮肤的,我院自1998年1月~2006年12月间诊治耳后颗粒细胞瘤患者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 病理资料 患者,女性,37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盆腔肿物于1999年11月19日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双侧卵巢颗粒细胞瘤,术后化疗。2001年1月发现肺部阴影,肺门淋巴结肿大,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倾向转移性低分化腺癌。2002年2月以头痛、恶心、呕  相似文献   

12.
刘秀兰  黄金华  陈世杰 《海南医学》2010,21(15):102-104
目的探讨弥漫型颗粒细胞瘤的组织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误诊原因和预防。方法报道1例弥漫型颗粒细胞瘤,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弥漫型颗粒细胞瘤组织病理检查兼具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肿瘤的特点,需与恶性卵泡膜瘤、富于细胞的卵泡膜瘤、富于细胞的纤维瘤及纤维肉瘤等鉴别,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结论弥漫型颗粒细胞瘤少见,易被误诊为恶性卵泡膜瘤,需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Foot网织纤维染色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3.
卵巢颗粒细胞瘤现在被认为是一咱恶性或低度恶性的肿瘤。因为它的特点是晚期复发,所以人们对其预的的判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罗为困难。本文将我院近20年来16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与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可做为判断预后的标准,并有利于指导人们制定适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3,(5):421-422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2岁,农民,因反复纳差、乏力、腹胀两月入院,患者近两月来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食欲下降,进食后腹胀明显伴活动后乏力,有上腹部嘈杂感,无进食梗咽,无明显反酸、嗳气、烧心,无恶心、呕吐,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查体:神志清楚,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无黄染,睑结膜不苍白,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64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不亢,  相似文献   

16.
髓外浆细胞瘤(EMP)是指原发于骨髓造血组织以外的浆细胞单克隆增殖而形成的恶性肿瘤。乳腺髓外浆细胞瘤临床少见,乳腺原发髓外浆细胞瘤更罕见。本文报道1例22岁女性因左乳包块切除术后伤口反复溃烂不愈4年,最后诊断为乳腺原发髓外浆细胞瘤,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发现疑似左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经放射治疗同步化学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7.
颗粒细胞瘤2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组织形态学表现在鉴别良性、恶性颗粒细胞瘤中的价值。方法:颗粒细胞瘤2例(良性1例,恶性1例),其外科切除标本均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4μm,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例为66岁女性,肿瘤发生于胸部真皮并累及皮下组织,肿瘤直径1cm,肿瘤细胞为多角形,片状排列,丰富的嗜酸性颗粒样胞浆,细胞核小,偏心位,偶见空泡状核及核仁,核分裂像1/50HPF。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Vimentin( ),。Kpl( ),S-100( ),NSE( )。该例诊断为良性颗粒细胞瘤。另一例为47岁女性,肿瘤发生于乳腺内上象限,肿瘤直径5cm,细胞形态、组织结构及免疫组化与良性者相同,但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2/50HPF,细胞坏死明显,部分细胞核大、空泡状并有明显核仁,并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该例诊断为恶性颗粒细胞瘤。结论:尽管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是恶性颗粒细胞瘤的唯一诊断依据,但根据细胞形态学表现,结合临床特征,对某些病例可以做出恶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0岁,因左锁骨上方肿物发现一年余来院就诊。肿物初始如花生粒大小,近半年肿物渐增大至鸡蛋黄大。入院前在本院门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颗粒细胞瘤”。患者高血压病史10余年,子宫切除术后9年。  相似文献   

19.
傅丽玲  王瑜  李喜梅 《海南医学》2014,(23):3550-3552
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uvenile granulose cell tumor,JGCT)是性索间质肿瘤组织学分型中较罕见的一种,国内报道较少,尤其是超声表现方面。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JGCT患者的超声表现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16岁,2013年6月18日以"发现下腹部包块3周"为主诉入院,平素月经不规则。查体:阴蒂增大增粗如小阴茎,盆腔可扪及一巨大肿物,上界达脐上三横指。  相似文献   

20.
卵巢颗粒细胞瘤3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核分型相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总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9%和90.4%,Ⅰ期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均为100.0%,Ⅱ期分别为100.0%,51.8%;Ⅲ期和Ⅳ期均为0;5年和10年的生存率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病理分级越高生存率越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核分裂相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