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霞  姚永忠 《铁道医学》2014,(5):561-562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移性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甲状腺转移性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甲状腺转移癌术前明确诊断的最好方法是针刺活检,但明确诊断率低;该病多预后不良,患者最终死于广泛播散。结论:甲状腺转移性宫颈小细胞癌罕见,甲状腺转移癌确诊的最好方法是针刺活检,治疗应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转移灶大小、原发肿瘤是否控制、是否合并其他转移灶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甲状腺转移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肾细胞癌甲状腺转移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肾细胞癌甲状腺转移为临床罕见病,发病隐匿,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诊断极其困难,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等。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内的局灶性病变,形态不规则,分界清楚,呈实性低回声,无囊状结构,无包膜结构及强回声钙化斑,肿块内血流信号丰富。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及颈内静脉癌栓。结论肾细胞癌甲状腺转移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点,但无明显特异性征象,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如果甲状腺是唯一的转移部位,必须进行甲状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肾透明细胞癌是由细胞质透明或者嗜酸性的肿瘤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肿瘤向周围临近组织浸润和淋巴管转移,同时血行转移极为常见,常见转移部位为肺,其次为骨、肝、脑,但甲状腺转移较为罕见。收集我院2例肾透明细胞癌甲状腺转移病例,结合2000年以来国内外文献报道的22例资料,对甲状腺肾透明细胞癌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预后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嗜酸细胞腺瘤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凯  毕书戈  张健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6,8(2):152-152,173
甲状腺嗜酸细胞腺瘤(Hurthle cell adenoma of thyroid gland,HCA)为独立的肿瘤,以细胞内含有嗜酸性颗粒为特征.此肿瘤从首次报道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但临床较少见,自1998年至今我院共收治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原发性乳头状癌合并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原发性乳头状癌(PC)合并鳞状细胞癌(SCC)的病理形态特点、组织发生、病因、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行HE染色和EnV 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染色,并应用EBER-1-D ig探针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结果:光镜下见甲状腺肿块内同时存在乳头状癌和鳞状细胞癌两种成分。免疫组化染色示乳头状癌表达AE3(+),AE1(++),TTF-1(+++),TG(+++),CK19(+++),Ki-67(+),p53(-);鳞状细胞癌表达AE3(+++),AE1(+),TTF-1(+),TG(-),CK19(+++),Ki-67(+++),p53(-)。原位杂交见乳头状癌及鳞状细胞癌表达EB病毒(+),均定位于癌细胞核。结论:甲状腺内存在乳头状癌和鳞状细胞癌两种成分,鳞状细胞癌可能由胚胎发育期残留于甲状腺的鳞状上皮或甲状腺滤泡上皮鳞状化生恶变而来。EB病毒感染可能与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髓样癌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或C细胞的恶性肿瘤,与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其他甲状腺恶性肿瘤有显著的区别。据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national cancer database,NCBD)的统计甲状腺髓样癌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4%,其中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占甲状腺髓样癌的75%,因此甲状腺髓样癌中大多数为遗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AE1、AE3、PCNA、CEA在甲状腺滤泡癌中的表达及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取16例临床病理确诊的甲状腺滤泡癌,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细胞角蛋白AE1、AE3和PCNA、CEA的表达,并与5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8例甲状腺腺瘤比较.结果 AE1、AE3和PCNA在甲状腺滤泡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75%、100%和81.25%且多为强阳性表达,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基本不表达或仅弱阳性表达,CEA均无阳性表达.结论 AE1、AE3、PCNA阳性表达对甲状腺滤泡癌诊断有一定价值,而CEA对滤泡癌的诊断价值则有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瘦素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0ng/ml(空白对照组).10ng/ml.50ng/ml.100ng/ml.125ng/ml,5组不同浓度的瘦素处理人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瘦素处理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MTT实验检测结果显示,瘦素对K1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P>0.05);不同浓度的瘦素处理K1细胞后24h后划痕实验迁移率分别为:40.201%.47.383%.59.950%.68.732%.79.306%;48h后划痕实验迁移率分别为:49.398%.74.192%.86.733%.87.795%.90.005%。随瘦素浓度增加与处理时间延长,划痕内面面积缩小,迁移率增加(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穿出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数依次增多(P<0.05)。结论 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瘦素浓度的增加,人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增殖能力不受影响,K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嗜酸性细胞肿瘤(Hurthle cell thyroid tumor,HCT)以细胞内含有嗜酸性颗粒为特征,临床少见,因其具有较为难测的生物学行为,故对其治疗方法仍需探讨。我院自2000年8月-2006年10月共收治甲状腺嗜酸性细胞肿瘤8例,随访21月~7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少见,约占甲状腺癌的1%左右,而具有甲状腺腺癌和鳞癌成分的甲状腺腺鳞癌则更为罕见。本病自Ross首次报告,至今国外文献仅报告22例。我科自1972年以来共收治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4例(其中单纯鳞癌3例、腺鳞癌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4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为48~66岁,2例既往有甲状腺肿大病史。1.2 临床表现(见附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在中国知网检索到的1981-2011年间报道的294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Kaplan-Meieri法进行Log-rank生存分布检验,比较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中位生存期7个月,仅有27.1%的患者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手术组1年生存率低于手术加放疗组,但3年生存率手术组高于手术加放疗组,整体上放疗组生存率高于未放疗组。结论: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预后差,手术是综合治疗的基础,术后放疗有助于获得短期的生存改善。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透明细胞癌非常少见,我院于1999年3月31日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鳞状细胞癌与其他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区别。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4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结合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确诊2例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为腺鳞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高、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中Tg(-)、CK/L(-)、CK/H(+)、EMA(+)和CgA(-);腺鳞癌中Tg(+)、CK/L(+)、CK/H(+)、EMA(+)和CgA(-)。患者中位生存期3个月,3例患者均于术后1~7月内,因呼吸道梗阻及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随访13个月死亡。结论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临床呈高度恶性,Tg、CK/L和CK/H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可用于其临床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及前列腺存在有较多临床上不易查找的小型癌(small carcinoma),通常将其称为微小癌(minute carcinoma or microcarcinoma)。在大多数情况下微小癌的预后都非常好。因微小癌的发现途径有所不同,所以不同的研究机构或学者对其称谓不同。根据转移灶的癌组织结构及细胞特征最终发现的甲状腺原发癌灶(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称之为隐匿性癌(occult carcinoma);从其他甲状腺疾病的手术标本组织或尸体解剖的甲状腺组织内偶然发现的甲状腺原发癌称之为潜伏性癌(1atent carcinoma),因为是偶然发现的缘故也有人将其称之为偶发癌(accidental carcinoma)。虽然称谓不尽相同,一般特指小于10mm的甲状腺小型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细胞转位基因3(BTg-3)在甲状腺滤泡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甲状腺滤泡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阐明BTg-3在甲状腺滤泡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35例肾细胞癌,均做了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本文详细描述了肾细胞癌的CT表现,并总结肾细胞癌的诊断依据,指出CT在肾细胞癌分析中所起的作用及鉴别诊断的要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通过测定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外周血中CD3+CD56+NKT细胞及其亚型CD3+CD56+CD4+NKT、CD3+CD56+CD8+NKT细胞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甲状腺肿瘤中的免疾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5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及37例健康对照组外周静脉血中NKT细胞以及两种亚型的表达.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外周静脉血中NKT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4+NKT细胞表达率也高于对照组(P<0.01),而CD8+NKT细胞表达率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TNM分期中,三种细胞的表达率在I、II、III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KT细胞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高表达提示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免疫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而发挥这一作用的主要为CD4+NKT细胞;NKT细胞及其两种亚型的测定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分期的辅助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8.
万辉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1):2665-2666
目的: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甲状腺髓样癌的进一步认识,减少甲状腺髓样癌的误诊。方法:对我院1995-2009年间手术标本经病理诊断的24例甲状腺髓样癌形态学结果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髓样癌来自甲状腺的C细胞,最大特点是其间质均是淀粉样物沉积。结论:甲状腺髓样癌与普通甲状腺恶性肿瘤相比:甲状腺髓样癌类型多,且不同类型有不同的形态特点,但其共同点是肿瘤间质均可见淀粉样物沉积,而普通甲状腺恶性肿瘤则不具备此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他甲状腺疾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乳头状癌与其他甲状腺疾病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 用试剂CK19做免疫组化标记甲状腺乳头状癌32例、甲状腺滤泡性癌1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20例,对照其表达.结果 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结论 提示CK19在甲状腺乳头癌与其他疾病相鉴别时具有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nX1及hTERT的表达,探讨PinX1、hTERT在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13例基底细胞癌、22例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nX1、hTERT mRNA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inX1蛋白和hTERT蛋白在30例基底细胞癌、46例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nX1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TERT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inX1蛋白在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hTERT蛋白在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nX1蛋白和hTERT蛋白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460,P<0.05).结论 PinX1和hTERT参与了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二者在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方面可能存在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