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晓仙  陈玉婷 《临床医学》2005,25(12):93-94
目的探讨继发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动态血压监测中的昼夜节律变化规律的不同。方法对住院或门诊病人中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和原发性高血压1级、2级、3级患者各38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继发性高血压者中肾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患者其夜间收缩压与舒张压负荷值均较原发性高血压明显增高(P<0.05),而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曲线呈杓形者占23.5%,非杓形者占76.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呈杓形占74%,非杓形者占26%。结论继发性高血压者大多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原发性高血压者(1级、2级、3级)大多存在昼夜节律,而该特点可能有助于鉴别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2.
血压负荷与老年高血压病并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动态血压 (ABPM)监测方法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的血压负荷变化与靶器官受损的关系。方法 :对 86例老年 (EH)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根据检测结果随机分为杓型组或非杓型组 ,并分析血压负荷与高血压所致的靶器官损害 (心房纤颤、室性心律失常 ,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 )进行比较。结果 :2 4h动态平均收缩压 (SBP)和平均舒张压(DBP)与上述各项事件有明显差异 (P <0 .0 1) ,脑血管意外发生与夜间平均SBP、DBP有显著差异 (P <0 .0 1)。而动态血压中有杓型变化与无杓型变化者比较 ,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血压负荷值 >35 %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信号。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2 4h总体SBP水平及SBP、DBP负荷值是导致老年高血压并心脑在管疾病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杨彩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4000-4001
目的 总结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方法 18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结果 所有患者中,正常血压节律者占19.58%(37/189),异常血压节律者占80.42%(152/189).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血压昼夜节律的监测,选用合理的降压药物及给药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酒精相关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方法 对35例酒精相关性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检测.观察24 h平均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率、脉压、脉压差和昼夜节律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BP、DBP夜间血压下降率、杓型血压比率及平均心率、24 h平均舒张压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脉压和平均脉压差均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动态血压检测能很好的反应酒精相关性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特点.  相似文献   

5.
糖代谢异常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糖代谢异常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 根据糖代谢情况,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糖耐量减低(IGT)和2型糖尿病(T2DM)三组.结果 T2DM组非杓形血压发生率最高,IGT组非杓形血压发生率最低.在T2DM组患者中35%的患者血压呈现节律性夜间增高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IGT组的24 h舒张压负荷、24 h舒张压和夜间舒张压均显著低于NGT组和T2DM组(P<0.01),且脉压增大.结论 糖代谢异常的高血压患者其24 h血压的昼夜节律紊乱,其中IGT患者的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与餐后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水平有关;T2DM患者的夜间血压增高,与其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超声改变的关系。方法对180例高血压患者行24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杓型76例,非杓型104例,并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后作组间比较;选取6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患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斑块检出率分别为59.21%和75.96%(P<0.05);杓型组较对照组血管阻力指数明显增高,舒张末血流速度明显降低(P<0.05);非杓型组较杓型组血流速度减低,血管阻力增高,颈总动脉管径增大,IMT增厚,斑块检出率增高(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增高,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较杓型者为重,血压昼夜节律是颈动脉病变损害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模式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跃  杨平  曾立中 《临床医学》2008,28(12):24-2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两种不同血压昼夜模式对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187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其分为血压昼夜节律正常(杓型)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非杓型)两组,并将他们同期所做的动态心电图HRV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获取两组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反应的实验数据。结果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杓型组)相比,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非杓型组)三个时段多项心率变异性指标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两种不同血压昼夜模式对HRV指标的影响有明显差别,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更加严重,可能更易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8.
陈效畅  邝健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1):1250-125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杓型与非杓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及临床意义。方法: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杓型组52例,非杓型组60例,42例正常人作对照组。对3组的血压均值和血压变异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血压组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差异均高于对照组,杓型组与非杓型组的24h—SBP、24h—DBP、d—SBP、d—DBP差异无显著意义,而夜间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异明显。杓型组与非杓型组的24h—SSD、24h—DSD、d—DSD差异有显著意义,非杓型组低于杓型组。结论:血压变异性与血压均值水平应同时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8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杓型组,<10%为非杓型组。全部病例均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非杓型组24h收缩压、24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均比杓型组明显增高,非杓型组QT离散度、校正后的QT离散度、最长QT间期、最短QT间期、QT间期、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均明显大于杓型组。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导致QT离散度增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病理生理变化特征,探讨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9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测定。结果93例高血压患者按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非杓型组,在非杓型组中,TXA2、NPY明显增高(TXA2:P<0.01,NPY:P<0.05),PGI2,CGRP明显降低(P均<0.001);且夜间血压下降与TXA2、NPY呈负相关(TXA2:SBP:r=-0.254,P<0.05,DBP:r=-0.229,P<0.05;NPY:SBP:r=-0.277,P<0.01,DBP:r=-0.245,P<0.05),与PGI2,CGRP正相关(PGI2:SBP:r=0.302,P<0.005,DBP:r=0.324,P<0.005;CGRP:SBP:r=0.289,P<0.01,DBP:r=0.332,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XA2,PGI2,NPY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直线相关(F=7.554,P<0.001),TXA2,PGI2,CGRP与夜间舒张压下降直线相关(F=7.242,P<0.001)。结论高血压患者TXA2,PGI2,NPY,CGRP可能参与血压昼夜节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动态脉压(pulse pressure,PP)、脉压指数(pulse pressure index,PPI)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12月入选的1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PWV检测。测量并计算24 h收缩压(24 h SBP)、24 h舒张压(24 h DBP)、PP及PWV。结果:根据PWV,将198例患者分为:动脉僵硬度正常组(PWV20%预测值)、轻度动脉硬化组(20%预测值≤PWV30%预测值)、中度动脉硬化组(30%预测值≤PWV50%预测值)及重度动脉硬化组(PWV≥50%预测值)。4组患者的PP、PPI有明显差异(P0.05);随着动脉硬化程度加重,动态脉压(PP)、脉压指数(PPI)增大。结论:PP、PPI可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情况。动态血压检测获得的PP、PPI对于临床高血压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PPI)、胰岛素抵抗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对2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空腹血糖(FSG)、空腹血胰岛素浓度(INS)及血压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脉压指数(PPI)。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LVH组收缩压(SBP)、PPI、INS、年龄、高血压病程高于非LVH组,舒张压(DBP)、ISI低于非LVH组(均P〈0.05)。高PPI组LVMI、INS高于低PPI组,ISI低于低PPI组(均P〈0.05)。高胰岛素组LVMI高于正常胰岛素组,ISI低于正常胰岛素组(均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示LVMI与PP、PPI、INS、年龄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PPI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最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PPI、胰岛素抵抗与LVH密切相关,PPI、ISI可作为LVH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及64例单纯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率、24hSBP、NSBP、24hPP、NPP、NMBP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正常的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消失较明显,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的脉压指数(PPI)与血浆内皮素一1(ET一1)的相互关系。方法:146例EH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PPI值,根据PPI值分为三组,PPI〈0.35为A组,PP10.35~0.45为B组,PPI〉0.45为C组。正常体检者64例为对照组(D组)。四组研究对象均抽血化验血浆ET一1。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血浆ET一1明显增加(P〈0.05)。而EH患者随着PPI的增加,ET—1增加更明显(P〈0.05),相关分析显示PPI与ET—1呈正相关(P〈0.01)。结论:EH患者PPI和血浆ET一1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的(HRT)关系。方法将7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高血压糖耐量正常组(EH+NGT)30例,糖耐量异常组(EH+IGT)20例和2型糖尿病组(EH+T2DM)20例,再进行24小时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计算HRT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对TO、TS与24 h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EVD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H+T2DM组TO、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高于EH+IGT组、EH组(P<0.05),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组内,HOMA-IR与TO、TS、SDNN、LEVDD有相关性(r=0.487,P=0.010;r=-0.187,P=0.040;r=-0.608,P=0.010;r=-0.236,P=0.043)。结论在老年高血压人群,糖代谢紊乱影响窦性心律震荡,可能为胰岛素抵抗加重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所致。  相似文献   

16.
高建辉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446-144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与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的相关性。【方法】对拟诊冠心病(CHD)的164例高血压病患者以标准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造影结果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合并冠心病)和非冠心病组(未合并冠心病)。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QCA)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计算其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AS)。标准台式水银血压计测定外周肱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计算PP(PP—SBP—DBP)与PPI(PPI—PP/SBP)。【结果】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的CAS积分、PP及PPI均较非冠心病组显著增高(66.5±28.8 vs 8.6±6.7;51.8±12.7 vs 38.7±14.2;0.47±0.12 vs 0.33±0.08,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患者的CAS与PP及PPI显著相关。【结论】PP及PPI是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2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研究组共32例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1共30例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2共30例采用坎地沙坦进行治疗,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8周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24 h平均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白天及夜间平均DBP和SBP、心率(HR)等指标,分析并比较各组的降压效果及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和8周24 h平均DBP和SBP、白天及夜间平均DBP和SB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8%(30/32)与对照组1的总有效率76.7%(23/30)、对照组2的总有效率70.0%(21/30)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与对照组2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且具有用药剂量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理想的联合降压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非杓型高血压与心率变异性(HRV)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上海市同济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PCI术的高血压患者106例,根据PCI术后1周内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非杓型高血压组和杓型高血压组,每组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昼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夜间血压下降率,分析HRV指标,评价HRV指标选择表示时域指标的24h全部NN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min时段NN间期的均值和标准差(SDANN)以及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平方根(RMSSD),记录随访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结果非杓型高血压组夜间SBP、DBP及MAP明显高于杓型高血压组(P<0.05),杓型高血压组夜间SBP、DBP及MAP明显低于昼间,与杓型高血压组比较,非杓型高血压组SBP、DBP、MAP夜间下降率明显降低(P<0.01)。非杓型高血压组SDNN、SDANN、RMSSD较杓型高血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杓型高血压组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明显高于杓型高血压组(P<0.05)。结论PCI术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易发生HRV降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2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24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监测,根据ABPM有无MBPS现象分为晨峰组71例和非晨峰组132例,比较2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Gensini总积分,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晨峰组24h、白昼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3支病变发生率以及Gensini总积分均高于非晨峰组(P〈0.01),而单支病变发生率低于非晨峰组(P〈0.01);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4h收缩压及MBPS为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BPS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晨峰血压对减少靶器官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