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儿 ,女 ,3m o,因反复紫癜 2 .5 m o入院。生后 15 d出现面部及双下肢紫癜 ,血小板最低 6 8× 10 9/L,输新鲜血浆后血小板数可暂回升 ,紫癜消退。查体 :面部及双下肢可见散在瘀点 ,不高起皮肤 ,压之不褪色 ,非对称分布 ;足背及胫前瘀斑 3个 ,达 1.5 cm× 1.5 cm;肝肋下 2 cm,脾肋下未触及。血RBC3.32× 10 1 2 /L,Hb10 6 g/L,WBC7.5× 10 9/L,N0 .2 5 4,L0 .746 ,PL T6 7× 10 9/L,血小板巨大 ,可达 10 μm,2 .5~ 8μm者约占 30 % ,散在或聚集存在。血块退缩不良 ;BT5 m in13s,CT6 min(试管法 ) ,PCT13s,KPTT5 8s,STGT18s, :… 相似文献
2.
3.
5.
目的分析儿童重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VWD)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方法回顾分析2例VWD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活性。采集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分析F7、F8、F9、F11、VWF基因全部外显子编码区和剪接区的变异情况。采用PCR结合Sanger测序的方法,分析VWF基因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 2例男性患儿,分别为1岁和2岁,临床表现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VWF:Act)分别为5.0%及2.8%。例1血浆因子Ⅷ凝血活性(FⅧ:C)1.9%、血浆因子ⅩⅡ凝血活性(FⅩⅡ:C)43.2%;例2 FⅧ:C 23%。例1 VWF基因检测到c.813CG(p.Tyr271Ter)纯合变异;父母均为杂合变异。例2 VWF基因检测到c.55GA(p.Gly19 Arg)和c.1200 CA(Asp400Glu)杂合变异,分别来自其父亲、母亲。c.813CG(p.Tyr271Ter)变异与3型VWD相关;c.55GA(p.Gly19 Arg)变异率极低,与1型VWD相关;c.1200 CA(Asp400Glu)变异未见报道,SIFT、Polyphen和MutationTaster均预测其有致病性。2例患儿经止血及替代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结论经基因检测确诊重型1型和3型VWD各1例,并发现VWF基因c.1200 CA(Asp400Glu)新发变异。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7岁,汉族。因发热、咳嗽6天,反复鼻觑。1天,呕血、黑便1天于1995年11月30日人院。患儿自生后11个月开始因外伤,预防注射后皮肤、粘膜反复出血,表现为口腔粘膜出血、鼻姐、皮肤瘀斑及皮下血肿。1989年5月2日住自治区人民医院检查血Hb108g/L,WBC19.8X10’/L,BPC102~228X10’/L。经凝血因子检查排除因子刀、V、Vll、X、XI缺乏症。1993年9月8日因再次鼻咽前往兰州军区总医院检查,试管法凝血时间15min(正常对照11ruin),PTll.6esc(正常对照12see),凝血酶元消耗时间22.Zsec(正常对照14.Zsec),凝血活酶纠… 相似文献
7.
8.
9.
杨跃煌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1997,(1)
血管性假血友病,亦称VonWi!lebrandDisease(简写vW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首先由WillebrandE。V于1926年描述’‘’,临床上很难与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异常性出血疾病鉴别,对VWD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较棘手的难题。近几年对yWD在分型、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分于生物学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综述于下:一、VWD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分型vWD的病因是VonWillebrand因于(VWF)异常,有的类型同时伴有因子W促凝活性(皿:C)血浆水平的降低,导致临床上皮肤,粘膜出血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VWD应注意同血友病甲区别。… 相似文献
10.
11.
血管性假血友病(Vou WillebrandDisease,VWD)是一种具有复杂的止血功能缺陷的出血性疾病。其主要缺陷为血小板不能正常粘附于损伤的血管壁和血栓形成障碍。现已明确,VWD患者的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和因子Ⅷ促凝活性(Ⅷ:C)的降低是由于Von Wi-llebrand因子(VWF)的量或质的异常所致。VWF是由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它存在于皮下并储藏在血小板的α颗粒和血小板膜中。在血浆中它和Ⅷ:C以非 相似文献
12.
例1 男,10岁。住院号340454。因头痛、头晕2个月伴抽搐4次入院。体检:血压21.3~29.3/13.3~24kPa,双下肢较双上肢收缩压低4~5.33kPa。辅助检查:ESR108mm/h,OKT_348.5%、OKT_428%、OKT_826%、T_4/T_8=1.08。卧位醛固酮287.27pmol/L。外周血肾素活性(PRA)2.542mol·L~(-1)/h,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假血友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性假血友病是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生机制是由于血浆中von Willebrand因子的缺乏或结构与功能异常。随着对von Willebrand蛋白结构与功能的了解,以及其基因的定位,克隆,基因缺陷的检出,人们已从分子水平对该病的发生、诊断、治疗都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本文综述血管性假血友病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刘建秋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5)
患儿男,2天,第1胎,足月分娩。因窒息后呻吟半小时住院。Apgar评分:1分钟5分,5分钟8分。生后2分钟出现呼吸,此后呻吟不止。体检:体温不升,脉搏158/min,呼吸60/min,反应差,面色发青,前囟平坦,口唇紫绀,心肺腹无异常。外周血白细胞2...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很血友病是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生机制是由于血浆中vonWillebrand因子的缺乏或结构与功能异常。随着对vonWillebrand蛋白结构与功能的了解,以及其基因的定位、克隆、基因缺陷的检出,人们已从分子水平对该病的发生、诊断、治疗都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本文综述血管性假血友病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友病A的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6年2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11例新生儿血友病A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新生儿血友病患儿均为男性,3例有明确血友病家族史。2例无出血表现,2例仅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7例有出血表现。出血部位包括硬膜下、颅内、皮下、消化道。11例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延长,均为凝血因子Ⅷ缺乏,中间型9例,重型和轻型各1例。5例行基因检测者证实FⅧ基因突变,缺失2例,点突变3例。血友病A确诊后予静脉输注Ⅷ因子。随访至2019年6月9~10日,1例失访,4例无出血表现,1例有踝关节自发出血表现,5例表现为外伤后皮肤瘀点/皮下血肿。结论新生儿期多次凝血功能异常,以APTT延长为主,特别是延长3倍者有或无出血表现均应考虑血友病可能,应行凝血因子活性水平测定及基因检测及早确诊,早期诊断和预防性输注凝血因子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友病A的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6年2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11例新生儿血友病A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新生儿血友病患儿均为男性,3例有明确血友病家族史。2例无出血表现,2例仅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7例有出血表现。出血部位包括硬膜下、颅内、皮下、消化道。11例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延长,均为凝血因子Ⅷ缺乏,中间型9例,重型和轻型各1例。5例行基因检测者证实FⅧ基因突变,缺失2例,点突变3例。血友病A确诊后予静脉输注Ⅷ因子。随访至2019年6月9~10日,1例失访,4例无出血表现,1例有踝关节自发出血表现,5例表现为外伤后皮肤瘀点/皮下血肿。结论 新生儿期多次凝血功能异常,以APTT延长为主,特别是延长>3倍者有或无出血表现均应考虑血友病可能,应行凝血因子活性水平测定及基因检测及早确诊,早期诊断和预防性输注凝血因子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婴儿假性白血病贫血又称雅克什综合征(Jaksch's syndrome)。本文收集了1975年6月至1987年5月在我院住院确诊的婴儿假性白血病贫血3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年龄<6个月者2例,6~12个月21例,1~2岁9例。男19例,女13例。母乳喂养28例。人工喂养4例。至发病单纯母乳喂养未加辅食者22例,6个月后加辅食及辅食质和量不足者10例。既往均有反复感染的病史。住院时多有感染存在,其中肺炎占21/32,其余有婴儿腹泻、败血症、尿路感染和肺 相似文献
19.
20.
钠络酮治愈假性肠梗阻2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例1女,14岁。1984年10月8日出生,生后间断呕吐,行钡餐检查示幽门梗阻伴肠回转不全,于1985年12月在我院行幽门成型、ladder’s手术及阑尾切除术。术后1月持续呕吐,腹平片显示机械性肠梗阻,遂行肠粘连松解术。患儿第2次术后反复出现呕吐症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