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 (DGM )及胃泌素 (GAS)关系的研究 ,探讨Hp导致十二指肠溃疡 (DU)的发病机制。 方法 检测了 12 1例患者内镜、病理、Hp感染及DGM情况。同时测定了其中 6 6例患者的血清GAS浓度。结果 球部有溃疡者 ,胃及球部Hp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球部无溃疡者 (P <0 .0 0 1) ;但球部Hp检出率在DU与CU、GU与CG之间无差别 (P >0 .0 5 ) ;球部有溃疡者DGM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球部无溃疡者 (P <0 .0 0 1) ,且前者的DGM程度更重 (P <0 .0 0 1) ,但在DU与CU、GU与CG之间无差别 (P >0 .0 5 ) ;胃部Hp阳性者DGM的发生率 (73.0 % )显著高于胃部Hp阴性者 (37.5 % ,P <0 .0 0 1) ,DGM( )及以上者在Hp阳性组发生率 (47.2 % )也高于Hp阴性组 (2 1.9% ,P <0 .0 5 ) ;Hp阳性者血清GAS浓度显著高于Hp阴性者 (P <0 .0 1) ,但血清GAS浓度在Hp阳性的DU、CU、GU与CG之间无差别(P >0 .0 5 ) ;有DGM者血清GAS浓度也显著高于无DGM者 (P <0 .0 1) ,且随着DGM程度的加重 ,血清GAS浓度早递增趋势 ,两者呈正相关 (rs=0 .4 2 ,P <0 .0 1)。结论 Hp感染特别是十二指肠Hp定植及DGM是影响DU发生、发展的两大危险因素。Hp可影响DGM的发生与发展 ,其中部分可能通过增加血清GAS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玉生 《华西医学》2003,18(2):209-210
目的 :了解霜斑样病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方法 :比较胃镜下十二指肠溃疡、霜斑样病变、十二指肠炎、正常球粘膜的炎症、胃化生程度及其胃窦幽门螺杆菌密度 ;把接受胃镜复查的霜斑样病变随机分为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与抑酸治疗两组 ,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十二指肠球部不同病变的组织学炎症程度各不相同 (P <0 0 5 ) ,以霜斑样病变最重 ;胃化生程度及胃窦Hp密度均以十二指肠溃疡与霜斑样病变为高 ,但后二者间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4 2例霜斑样病变患者中 4周治疗后内镜复查 2 6例 ,抗Hp治疗组 1 2例均恢复正常 ,单纯抑酸治疗组 1 4例仍有 5例霜斑样病变且 1例伴发溃疡 (P <0 0 4 2 5 )。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度活动性十二指肠炎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基础 ,霜斑样病变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前驱病变  相似文献   

3.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12 2例肝硬化患者和 5 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和Hp检测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伴有和不伴有PHG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Hp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不同程度的PHG患者Hp感染率差异亦无显著性 ( P >0 0 5 )。门脉高压患者的Hp感染率显著低于慢性胃炎组(P <0 0 1)。但门脉高压患者的慢性活动性胃炎的发生与Hp的感染密切相关 ,活动性胃炎的Hp感染率比非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Hp感染率降低 ,可能与肝硬化患者胃内环境不适合Hp的生存有关。门脉高压患者胃粘膜的活动性炎症 ,可能是由Hp感染引起 ,与肝硬化门脉高压关系不大。PHG如果Hp感染者 ,鉴别是否有活动性炎症 ,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残胃病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残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的检测分析,探讨残胃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0 -2003年间3 479例残胃患者(残胃组)和3 400例同期患者(对照组)的胃镜及病理检查、Hp检测情况,对两组Hp感染率进行比较,同时对残胃组的不同年龄、性别、术后随访时间、手术方式、有否胆汁返流及各种残胃病变的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残胃组Hp感染率为26.56%,明显低于对照组58.26%(P<0.01)。(2)残胃患者年龄越大.Hp感染率越低(P <0.01),而不同性别Hp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3)术后胃镜随访时间<6个月、6个月-5年、6-10年、11-20年、>20年,残胃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40.74%、32.93%、26.22%、10.89%、1.85%,各时间段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4)Billroth Ⅰ式Hp感染率(37.62%)高于BillrothⅡ式和Roux-en-Y胃肠重建术式Hp感染率(19.12%、29.24%),3种术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5)残胃炎、残胃溃疡、残胃癌变的Hp感染率分别为22.58%、61.12%、65.03%,前者与后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6)残胃伴及不伴胆汁返流者Hp感染率分别为7.49%、31.59%,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残胃患者Hp感染率低,且与年龄、手术术式、术后生存时间等相关,而与性别无关。残胃患者应定期行胃镜及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elicobaterpylori,Hp)所致胃肠道不同部位的病变与其机体免疫反应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和间接ELISA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Hp -CagAIgG抗体和Hp -IgE抗体含量。结果 :在 350例Hp感染患者血清中Hp -CagA抗体阳性率为 80 .2 8%明显高于Hp -IgE58.57% ,P <0 .0 1 ;不同病变部位的阳性率 ,Hp -CagAIgG含量 :慢性活动性胃炎 (ACG)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明显高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 (NACG)、胃溃疡 (GU)、胃癌 (GCa)及溃疡性结肠炎 (UC) ,P <0 .0 1 ;Hp -IgE含量 :ACG明显高于其它被测的任何一组。结论 :在Hp感染过程中 ,Hp -CagAIgG抗体和IgE抗体参与了炎症反应 ,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慢性活动性胃炎的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探讨Hp菌株cagA、picB基因表达与胃粘膜IL - 8分泌 ,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离培养技术行Hp培养 ;PCR扩增技术检测cagA、picB基因表达 ,ELISA法检测胃窦部IL - 8表达水平。结果 :消化性溃疡患者胃窦部粘膜IL - 8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胃炎患者 (t=15 .5 2 ,P <0 .0 1) ;消化性溃疡患者中cagA / picB 菌株感染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患者 (χ2 =9.99,P <0 .0 1) ;cagA / picB 菌株感染者胃窦粘膜IL - 8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agA-/ picB-菌株感染者 (t=5 .43,P <0 .0 1)。结论 :IL - 8在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中起重要作用 ;cagA / picB 菌株感染可能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化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以及内镜下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6例明确诊断为MALT淋巴瘤的患者。结果消化道MALT淋巴瘤的好发部位以胃体为主,胃体部10例(62.50%),其次为胃部多部位受累3例(18.75%),胃窦部1例(6.25%),食管1例(6.25%),直肠1例(6.25%)。病变内镜下表现类型以溃疡型多见(8例,50.00%),其次为隆起型(4例,25.00%),平坦糜烂型(3例,18.75%),凹陷型最为少见(1例,6.25%)。幽门螺杆菌(Hp)感染阳性率为75.00%(12/16)。结论消化道MALT淋巴瘤内镜下表现多样。胃MALT淋巴瘤与Hp感染密切相关。溃疡型及隆起型易在内镜检查时发现,但平坦糜烂型及凹陷型由于与其他炎症性疾病难鉴别,很难早期发现,故早期诊断率较低。在临床工作中需提高对年轻患者及早期MALT淋巴瘤患者的重视,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内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内镜及病理特点 ,分析不同术式对病变的影响。方法 将因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患者按BillrothⅠ式、BillrothⅡ式进行分组 ,对临床、内镜、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残胃及吻合口炎者占 6 3.6 4 % (BillrothⅠ式、Ⅱ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镜下见胆汁反流者 5 6 .82 % ;残胃及吻合口溃疡 9.4 7% ;不典型增生 12 .88% ;残胃肠化 14 .0 2 % (BillrothⅠ式、Ⅱ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残胃癌 8.33% ,其中胃溃疡术后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更容易发生残胃癌 (χ2 =12 .84 ,P <0 .0 0 1) ,BillrothⅡ式术后残胃癌发生率 (9.2 2 % )明显高于BillrothⅠ式术后 (4.2 6 % ) ,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要严格掌握胃切除指征 ,且手术后应定期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类固醇激素 (简称激素 )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患儿引起胃与十二指肠病变特点并探索防治措施。方法  37例PNS患儿根据治疗用药情况不同随机分为三组 ,采用富士超细型小儿纤维胃镜观察胃与十二指肠粘膜病变情况并作Hp检测。结果 A组 :单用激素 13例中有 92 31%存在明显的消化道病变 ,其中慢性胃炎 8例 ,合并或胃幽门窦部溃疡 2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例 ;B组 :激素加西咪替丁的 12例PNS患儿无 1例病变 ,C组 :初次发病未用激素 12例病变率为 8 33% ,三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χ2 =2 6 19,P <0 0 1)。三组患儿胃液PH D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5 3 85 % ,16 6 7% ,7 6 9% (P <0 0 5 )。结论 单用激素治疗儿童肾病诱发胃与十二指肠粘病变率高 ,这类病人具有做胃镜检查的指征 ,早期加用西咪替丁及胃粘膜保护剂治疗 ,可有效地预防激素所致消化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胃底贲门癌的临床内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胃底贲门癌的临床内镜病理特征。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61例胃底贲门癌患者的首发症状、内镜表现,病理类型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进行研究及分析。结果:隆起溃疡型(52.46%)、溃疡型(22.95%)、隆起型(18.03%)、糜烂型(4.91%)、黏膜集中型(1.64%)的发生率依次降低;直径>2cm病灶的发生率(73.77%)显著高于直径<2cm病灶的发生率(26.23%),Hp(-)的发生率(80.33%)显著高于Hp( )的发生率(19.67%)。结论:胃底贲门癌患者中隆起溃疡型发生率最高,直径>2cm病灶多见,且较少受到Hp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照是否存在粘膜糜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7例和研究组43例。对上述患者进行全面内镜检查与Hp监测。结果对照组患者Hp阳性感染率(57.4%)显著高于研究组(32.6%),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病程超过1年感染率、年龄超过60岁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粘膜糜烂严重性增加,Hp感染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黏膜糜烂发病率与Hp感染存在密切关系,糜烂程度越强,Hp感染越低。  相似文献   

12.
胃泰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理想药物和方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将 166例Hp阳性的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分为 4组 :A组 ( 4 2例 )为洛赛克或雷尼替丁 +阿莫仙 +胃泰胶囊 ;B组( 4 2例 )为丽珠得乐 +阿莫仙 +胃泰胶囊 ;C组 ( 4 1例 )为洛赛克或雷尼替丁 +胃泰胶囊 ;D组 ( 4 1例 )为对照组 ,洛赛克 +阿莫仙 +灭滴灵。结果  ( 1) 4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 85 .71%、83 .3 3 %、5 1.2 2 %和 85 .3 7% ,A、B、D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 2 )A、B、C三组治疗后胃粘膜内慢性炎症程度明显减轻 (P <0 .0 1) ,而D组慢性炎症无明显改善 (P >0 .0 5 ) ;( 3 )A、B、C、D各组治疗后胃粘膜炎症活动性程度均明显减轻 (P <0 .0 1) ;( 4 )A、B、C三组中仅 1例 ( 0 .8% )出现副作用 ,而D组有 4例 ( 8.9% )出现副作用 ,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 1)胃泰三联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对Hp的根除作用相似 ;( 2 )胃泰二、三联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一样可显著减轻胃粘膜的活动性炎症 ;( 3 )含胃泰的二、三联疗法可显著减轻胃粘膜的慢性炎症 ,而标准三联疗法无此作用 ;( 4 )胃泰三联疗法的副作用显著低于标准三联疗法 ,且患者的依从好。因此 ,胃泰三联疗法可作为治疗Hp相关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小儿不同类型慢性胃炎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我院 2 0 0 0年—2 0 0 2年 14 0 4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 ,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的患儿进行胃黏膜活检 ,分别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改良Giemsa染色找Hp ,同时患儿行血清抗HpIgG检测和 (或 ) 13 碳 尿素呼气试验 (13 C UBT)和 (或 )粪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 (Helicobacterpyloristoolantigen ,HpSA)。 结果 :14 0 4例慢性胃炎患儿中 ,Hp感染率为 4 5 .3%。各种不同类型慢性胃炎中 ,以胃镜下结节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伴慢性胃炎的患儿Hp感染率为最高 ,分别为 71.2 %和 6 8.0 % ,明显高于其他胃炎组 (P <0 .0 1)。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 ,Hp感染组引起的黏膜炎症程度较重 ,淋巴滤泡形成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 (P <0 .0 1)。结论 :小儿时期Hp感染率已较高 ,随年龄增长Hp感染率增高。并且与小儿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密切 ,其中与胃镜下结节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伴慢性胃炎最为密切。胃黏膜组织炎症程度越重 ,Hp感染阳性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联合使用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活动期胃溃疡患者病灶区黏膜部位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溃疡愈合率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04例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在使用抗生素基础上服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则选择第1周服用奥美拉唑,随后2周服用雷尼替丁的方式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学指标(炎性细胞浸润度、炎症活动性、胃黏膜厚度评分),溃疡黏膜EGF、VEGF表达阳性率变化。记录2组治疗后4周时Hp清除率和溃疡愈合疗效。统计2组随访6、12个月Hp再感染率和溃疡复发率。结果治疗后4周,2组胃黏膜组织中阳性细胞浸润程度、炎症活动度及胃黏膜厚度评分均显著下降,胃溃疡黏膜EGF和VEGF表达阳性率显著提高(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3项胃黏膜组织学指标评分下降更显著,胃溃疡黏膜EGF和VEGF表达阳性率更高,溃疡临床总有效率及Hp清除率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6、12个月Hp再感染率及溃疡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联用治疗Hp阳性活动期胃溃疡可促进溃疡黏膜EGF、VEGF的表达,提高胃黏膜组织愈合质量,预防Hp再感染,降低胃溃疡短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各种胃肠疾病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情况及其与胃黏膜白细胞介素 8(IL 8)含量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10 2例Hp感染与非感染患者胃黏膜匀浆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 8含量 ,其中胃镜下黏膜正常者 5例 ,单纯性慢性胃炎 (CG) 2 5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 36例 ,胃溃疡 (GU) 15例 ,胃癌(Gca) 2 1例。结果  10 2例中有 6 0例感染了Hp(5 8.8% ) ,其中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Hp感染率最高 (88.9% ) ,明显高于其他组 (均P <0 .0 5 ) ,Hp感染者胃黏膜IL 8含量明显高于非Hp感染者 (P <0 .0 1) ;GU、Gca、DU、CG组胃黏膜IL 8含量均明显高于黏膜正常组 (均P <0 .0 5 ) ,GU、Gca、DU组又明显高于CG组 (均P <0 .0 5 ) ,而GU、Gca、DU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5 ) ;同时发现中度胃炎黏膜IL 8含量明显高于轻度胃炎 ,活动性胃炎又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胃炎 (均P <0 .0 5 )。结论 Hp感染者与非感染者胃黏膜IL 8含量存在差异 ,疾病组胃黏膜IL 8含量明显高于正常黏膜 ,并与胃炎炎症程度和活动性有一定相关性 ,推测IL 8可能参与了Hp相关性胃炎胃黏膜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胃炎患者80例,均行Hp和胃镜检查。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组(58例,其中胃窦胃体均萎缩患者18例,仅胃窦萎缩患者40例)和非慢性萎缩性胃炎组(22例)。观察两组Hp检查阳性率。分析Hp感染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率(70.69%)明显高于非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0.91%),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胃窦胃体均萎缩患者Hp阳性率(88.89%)明显高于仅胃窦萎缩患者(62.50%),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炎症程度、活动性、肠化分级和萎缩程度分级升高,Hp阳性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 Hp感染与慢性胃炎患者炎症程度、活动性、肠化分级和萎缩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残胃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情况.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改良的Giemsa染色法分别对49例残胃组病人及同期55例做胃镜的消化科病人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测,比较两者间及各残胃疾病间Hp感染情况.结果残胃组Hp总感染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illroth-I式术后Hp感染率显著高于Billroth-Ⅱ和Roux-en-Y式(P<0.05).残胃吻合 口溃疡组Hp检出率显著高于残胃炎组(P<0.05).残胃癌组Hp检出率较残胃炎组低,但两者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残胃病人Hp感染率降低.不同手术吻合方式、不同残胃病变间Hp感染率不同.Billroth-Ⅰ式术后经药物治疗Hp感染与胆汁因反流未好转者可考虑改行Roux-en-Y术;低 Hp检出率残胃、有恶变倾向尤疑有活检不当所致假阴性者仍需抗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95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9)。观察组患者采用莫西沙星、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的三联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的三联疗法。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 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 7%(P 0. 05)。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为93. 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 4%(P 0. 05)。观察组耐药率为22. 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 7%(P 0. 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 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 3%(P 0. 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296例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博罗县人民医院 1992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 2 96例上消化道出血老年人患者 ,符合入选标准 ,按时期分为前 6年和后 6年分别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出血的原因为急性胃粘膜病变 (10 2 /2 96 ,34.4 6 % ) ,胃溃疡 (78/2 96 ,2 6 .35 % ) ,十二指肠溃疡 (49/2 96 ,16 .5 5 % ) ,复合性溃疡(11/2 96 ,3.72 %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16 /2 96 ,5 .4 1% ) ,胃恶性肿瘤 (12 /2 96 ,4 .0 5 % ) ,胃息肉 (4/2 96 ,1.35 % )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 (6 /2 96 ,2 .0 3% ) ,不明原因 (18/2 96 ,6 .0 8% ) ;引起出血的病因中 ,后 6年急性胃粘膜病变和胃溃疡均高于前 6年 ,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急性胃粘膜病变和胃溃疡的出血与长期小剂量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或短期大剂量服用NSAID有关。结论 :急性胃粘膜病变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是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对患有冠心病 ,脑血管疾病需要服用NSAID的患者 ,应重视对胃粘膜的保护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不同制酸剂对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 1998年 1月至2 0 0 4年 6月共 79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 4 5例 ,女 34例 ,年龄 6 0~ 85岁 ,平均 6 7 6岁 ,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洛赛克和法莫替丁治疗。统计治疗 3天的总有效率和引起出血的原发疾病百分比。结果 :引起出血的原发疾病中 ,胃、十二指肠溃疡 30例 (38 0 %) ,胃黏膜病变 2 8例 (35 4 %) ,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14例 (17 7%) ,上消化道肿瘤 5例 (6 3%) ,其他 2例 (2 5 %)。洛赛克组总有效率 95 2 %,法莫替丁组总有效率 78 4 %(P <0 0 5 )。结论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由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黏膜病变引起。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