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炎支原体肺炎新生儿心肌酶谱动态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新生儿心肌酶谱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普通细菌感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分别54、40例,在发病后第5天、第10天及2周进行急性期血清心肌酶谱测定,与36例正常健康新生儿进行对比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发病后第5天MP组、N-MP组患儿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N-MP组心肌酶谱均高于M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0天MP组、N-MP组心肌酶谱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MP组高于N-M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N-MP组心肌酶谱基本降至正常,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P组心肌酶谱仍明显高于N-MP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升高出现迟、程度重、恢复慢;对新生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高度重视心肌损伤方面的监测,常规不同时段反复检测心肌酶谱,以了解其心肌损害情况,以便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2.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皓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2):2818-2818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心肌酶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MPP患儿(MP组)15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nMP组)165例,进行急性期心肌酶值测定,观察其心肌损害情况。结果:肺炎急性期MP组心肌酶(LDH、HDBH、CK、CK-MB)均高于nMP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患儿有明显的心肌损害且程度重于细菌性肺炎患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80例非肺炎患儿作为对照。对86例MPP患儿及52例细菌性肺炎患儿进行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并在入院2周后对MPP忠儿组进行复查。结果MPP患儿组及细菌性肺炎患儿组心肌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MPP患儿组心肌酶水平高于细菌性肺炎患儿(P〈0.05)。入院治疗一周后MPP患儿心肌酶活性异常率降低。结论部分MPP患儿存在心肌损害。心肌酶可作为诊断依据和观察病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检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抗体和血清总IgE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614例住院肺炎患儿及50例非肺炎患儿,进行血清MP抗体和总IgE检测,并以MP抗体结果将肺炎患儿分为阴性组、低滴度组和高滴度组,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炎患儿各组及对照组总IgE阳性率和检测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肺炎患儿各组总IgE阳性率和检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肺炎患儿各组总IgE阳性率和检测水平随着MP抗体滴度的增高而增高,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肺炎患儿MP 抗体滴度与血清总 IgE 阳性率和检测水平均呈高度正相关(R2=0.957,R2=0.918,P 均<0.01)。结论血清MP抗体和总IgE联合检测能为临床MP肺炎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中的阳性率及相关性。方法选择10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观察组,90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比较两组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及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结果观察组肺炎支原体IsM抗体阳性率为35.8%(38/106),对照组是14.4%(13/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5—12岁组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较1~5岁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肺炎支原体感染容易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两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2015年桂林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15年桂林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对2015年儿科门诊及儿科病区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1704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出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2015年桂林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的MP总阳性率为18.19%,女性患儿MP阳性率(22.48%)高于男性患儿(1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岁、1~<3岁、3~<6岁、6~14岁患儿MP阳性率分别为6.25%、18.59%、25.56%、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夏季、秋季、冬季MP阳性率分别为21.56%、15.29%、16.52%、18.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是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其感染具有性别和年龄差异。主要流行季节为春冬季节,6~14岁儿童为MP感染高危人群,应着重做好MP感染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病情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心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患儿62例,采用ROSS心功能分级标准,将患儿分为无心衰组14例,轻度心衰组19例,中度心衰组20例,重度心衰组9例。分别检查4组患儿的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左心射血分数(LVEFE/E)。结果轻度心衰组患儿 NT-ProBNP较无心衰组出现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心衰组患儿cTnI、hs-CRP较无心衰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NT-ProBNP较无心衰组、轻度心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心衰组患儿cTnI、CK-MB较无心衰组、轻度心衰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较无心衰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较无心衰组、轻度心衰组、中度心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心衰组患儿LVEF、E/E′较无心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心衰组患儿LVEF较无心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较无心衰组、轻度心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心衰组患儿较无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E/E′较无心衰组、轻度心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较cTnI、CK-MB、hs-CRP、LVEF+E/E′对诊断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心衰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论 N-末端脑钠素原检测有助于MP感染并心肌损害患儿心衰早期发现与诊断,并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特点。方法将112例小儿MP肺炎患儿按年龄分为2组:学龄前组(3-6岁)61例,学龄组(〉6岁)51例。对2组患儿临床表现、辅助检查(X线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等)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组患儿入院时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间质浸润和扇形浸润的影像学表现学龄前组高于学龄组(P〈0.05),节段或大叶型表现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心肌酶以及肝功能变化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治愈56例,治愈率为91.8%;学龄组治愈47例,治愈率92.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住院时间(12.1±3.39)d,学龄组住院时间为(14.7±3.4)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MP肺炎起病急,肺外器官损害多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对6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组),43例正常新生儿进行肝功能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心肌酶与对照组心肌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酶的升高与黄疸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心肌酶与对照组心肌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升高,且与黄疸程度相关,随着高胆红素血症的治愈心肌酶逐渐降至正常,心肌酶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时的监测指标,但不一定造成患儿心肌细胞的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10.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0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丹  王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2):2929-2930
目的:通过对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心肌酶变化的研究,探讨MP肺炎患儿心肌损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MP肺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MP肺炎致心肌受累16例,其中2例确诊为心肌炎。本组经积极治疗均痊愈。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易合并心肌受损,且以心肌酶谱升高,尤其CK-MB升高为主要表现,应密切注意患儿的症状及体征,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IL-10和IFN-γ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中的变化情况,据此探讨支原体肺炎的细胞免疫发生机制及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方法47例已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急性期患儿根据心肌酶谱的测定结果,分为心肌损伤组和无心肌损伤组。另选2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别采取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IL-10和IFN-γ的水平。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组血清IL-10和IFN-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心肌损伤组和无心肌损伤组急性期血清IL-10和IFN-γ水平比较,同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存在Th2和Th2免疫应答失衡的现象,并且血清IL-10和IFN-γ水平的高低与机体受感染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随机分成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天分别予小剂量(10mg/kg)和常规剂量(30mg/kg)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治疗,10d为一疗程,对两组的临床表现、医技检查结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发热消退时间(t=1.0642,P〉0.05)、咳嗽缓解时间(t=0.8451,P〉0.05)、哕音消失时间(t=0.6721,P〉0.05)、血白细胞恢复时间(t=0.8723,P〉0.05)及治疗10d后X线胸片阴影消散率(χ2=2.085,P〉0.05)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穿刺局部疼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0,P〉0.05),但恶心(χ2=33.38,P〈0.05)、呕吐(χ2=52.23,P〈0.05)、食欲缺乏(χ2=54.37,P〈0.05)等胃肠道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周后复查丙氨酸转氨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78.13,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谱测定对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90例及对照组20例于入院后1~7d内测定血清水平。结果: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入院后血清心肌酶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尸〈0.05),治疗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清心肌酶谱对心肌损害诊断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窒息后因脏器的缺氧可致心肌损害,心肌酶活性增高为新生患儿吸入综合征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的指标,并与2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结果治疗前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心肌酶谱改变更为明显,病情越重心肌酶值越高,心肌酶谱含量与患儿病情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心肌酶谱测定有助于判断新生患儿吸入综合征窒息程度和心肌损害情况。心肌酶谱活动改变可作为早期预测病情的严重程度及作为愈后评价的手段之一。心肌酶谱变化特征对于指导诊断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NF-γ)浓度,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Th1/Th2细胞免疫应答的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4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实验组)和35名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儿童血清中TNF-α、IL-4及INF-γ浓度。结果治疗前实验组患儿血清中TNF-α和IL-4浓度分别为(0.61±0.13)ng/L和(5.85±2.88)ng/L,明显高于对照组(0.46±0.16)ng/L和(3.35±2.5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72、3.959,P均〈0.05);而INF-γ实验组(9.80±3.92)ng/L与对照组(8.71±3.60)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57,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血清中TNF-α和IL-4浓度分别为(0.49±0.08)ng/L和(4.21±1.54)ng/L,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87、3.896,P均〈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TNF-α、IL-4和IFN-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4、1.49、1.32,P均〉0.05)。结论MPP患儿存在Th1/Th2失衡,Th2反应占优势。因此,对MPP患儿血清IL-4及INF-γ浓度的检测有助于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并对今后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DNA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FQ-PCR对该院742例儿科住院患儿的血清、痰液、胸腔积液、支气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临床标本进行MPDNA的定量检测。结果742例患儿中MPDNA检测总阳性率为40.3%(299/742);男、女性患儿MPDNA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7岁、7~〈10岁、10~〈13岁、13~16岁组,MPDNA阳性率均高于0~〈4岁组(P〈O.05);不同种类标本的阳性率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支气管灌洗液(96.5%)、肺泡灌洗液(83.7%)、痰液(71.7%)、胸腔积液(38.9%)、血清(6.1%)。结论4岁及4岁以上儿童易感染肺炎支原体,且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率逐渐增高;支气管灌洗液标本的MPDNA阳性率较高;FQ-PCR法检测MP DNA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血清检测方法。方法选取在黄冈市进行血液MP检测的呼吸道感染患儿400例,对其采取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聚合酶链反应(MP-DNA-PCR)和血清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抗体(抗MP-IgM),并根据不同季节、年龄段的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MP-DNA-PCR法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抗MP-IgM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12岁儿童检测的阳性率比其他年龄段儿童更高,各个年龄段患儿MP-DNA-PCR法阳性率均高于抗MP-IgM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季度以及第四季度阳性率明显高于第二、三季度,各个季度MP-DNA-PCR法阳性率均高于抗MP-IgM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DNA-PCR法优于血清抗MP-IgM法,可作为标准检测方法为临床诊断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合并肺不张患儿转归、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时机及NP肺炎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发病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305例住院治疗的MP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合并肺不张。出院后1.0~1.5年25例获随访,复查胸部高分辨CT(HRCT)及肺功能。结果(1)住院患儿中MP肺炎合并肺不张的发病率9.50%(29/305)。(2)随访时,25例肺不张患儿胸部HRCT检测仍异常者15例,占60%(15/25)。临床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6例,占24%(6/25)。17例患儿行肺功能检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9例。(3)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患儿病程〈14d与≥14d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9,P〈0.05)。结论MP肺炎住院患儿合并肺不张的发病率9.50%;远期随访发现MP肺炎后肺部后遗症主要为支气管扩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可减少肺部后遗症的发生;MP感染后部分患儿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儿童中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情况,比较肺炎支原体核酸(MP—DNA)和抗体(MP—Ab)检测结果。方法收集2011年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及住院呼吸道感染患者2781例,利用实时荧光PCR和颗粒凝集法分别检测MP—DNA和MP—Ab。利用McNemarg和Kappa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利用妒检验比较不同季节和年龄段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结果①MP—Ab阳性率(19.17%)明显高于MP—DNA(5.57%)(χ2=257.0,P〈0.001),两法间的一致性较差(kappa=0.115;95%CI,0.076~0.154);②MP—Ab滴度为〈1:40、1:40、1:80、1:160及≥1:320组中MP—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2%、6.2%、9.2%、10.0%及22.2%,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99.48,P〈0.001);③儿童MP冬季的感染率(31.01%)明显高于其它三季(P〈0.001)。④不同年龄段患儿MP感染率存在差异(χ2=378.209,P〈0.001),〉16岁年龄段最高(59.66%)。结论①MP—Ab检测MP感染的阳性率高于MP—DNA,MP—DNA的阳性率随抗体滴度的增高而增加;②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季节性及年龄段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和14例健康儿童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8^+、CD3^-CD19^+、CD3^-CD(16+56)^+)。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CD3^+细胞明显降低(P〈0.01)、CD3^+CD8^+细胞降低(P〈0.05)、CD3^-CD19^+细胞升高(P〈0.01),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3^+CD4^+、CD4^+/CD8^+、CD3^-CD(16+56)^+细胞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失调,主要表现为CD3^+、CD3^+CD8^+细胞降低,CD3^-CD19^+细胞升高。  相似文献   

20.
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并发心肌损害及早期干预治疗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为MP肺炎并心肌损害60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有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心动过速、早搏等症状、体征者,血清心肌酶谱增高,心电图有部分改变,但无明显心律失常。结论:MP肺炎部分可引起心肌损害,存在血清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异常,临床医师要认真检查,以早期进行护心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