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姚勇  邹季  胡庆奎 《中医正骨》2020,(4):63-67,74
目的:探讨前外侧联合内后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3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前外侧联合内后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3型Pilon骨折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9~70岁,中位数40岁。均为闭合型骨折,均合并腓骨远端骨折,AO/OTA分型均为C3型。受伤至手术时间1~3周,中位数10 d。术中先通过前外侧入路固定腓骨远端骨折,再通过内后侧入路固定胫骨远端骨折。随访观察切口和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2个月。切口甲级愈合12例;术中部分缝合切口2例,经负压吸引、延期缝合后切口愈合;术后并发前外侧切口皮缘坏死1例,但未出现内固定物外露,经皮瓣移植覆盖后切口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48周,中位数24周。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本组AOFAS评分80~100分,中位数90分;优12例,良3例。术后早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腓浅神经压迫症状,未行特殊处理,14例症状改善或消失;并发前外侧切口皮缘坏死的1例,腓浅神经压迫症状无改善。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前外侧联合内后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3型Pilon骨折,显露充分,固定可靠,切口和骨折愈合好,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对采用该入路治疗的21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有关标准评定,优良率达85.7%.结论: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接前侧入路(DAA)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青壮年患者42例病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直接前侧入路组20例采用直接前侧入路直视下复位骨折,经皮空心钉内固定;闭合复位组22例采用传统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闭合复位组在手术时间((75.05±7.280) min)和出血量((55.35±15.989) mL)方面优于直接前侧入路组(分别为(102.41±17.866) min和(123.50±35.525) mL)(P<0.001)。术后Garden复位指数直接前侧入路组优于闭合复位组(P=0.033);术后3个月和12个月Harris评分优良率闭合复位组低于直接前侧入路组(P=0.030,P=0.031)。2年内直接前侧入路组股骨头坏死率低于闭合复位组(P=0.028),两组骨折不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9)。结论:股骨颈骨折采用直接前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在直视下完成骨折复位,术中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后内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1~68岁,中位数45.5岁;均有踝关节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骨折分型为KlammerⅡ型18例、KlammerⅢ型22例,KlammerⅡ型者Die-punch骨块直径均≥2 mm;均合并外踝骨折。观察骨折复位和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9个月,中位数16.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3~25周,中位数18.5周。术后6个月CT检查示关节面解剖复位31例、功能复位4例、移位>2 mm 5例。关节面复位较差的5例中,2例出现足趾屈趾畸形,采用肌腱延长术治疗后好转;其余3例未做特殊处理。均无皮肤坏死、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参照Tornetta等提出的Pilon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23例、良12例、差5例。结论:对于Die-punch骨块直径≥2 mm的KlammerⅡ型和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采用后内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复位、愈合较好,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3例,26足跟骨骨折病人,其中Sanders II型骨折12足,III型11足,IV型3足,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固定,必要时自体骨移植治疗,术中侧位C臂监测Bhler角,术后定期复查。所有病例随访12日~24月。结果采用AOFAS评分标准,评测足部功能,优17足,良6足,可3足,优良率88%。早期并发症,其中切口皮缘坏死3足,腓肠神经损伤2足,远期并发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2例。结论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临床治疗中开展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应用价值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 影响。方法:选取 2016 年 10 月至 2021 年 4 月廉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 60 例,根据治疗方案差异性分 两组,开展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 30 例(记作观察组),实施复位石膏外固定 30 例(记作对照组),对治疗优 良率、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率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更高,且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 间均较对照组短,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矫形足踝协会 (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AOFAS 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恢复情况 较对照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取得显著疗效,固定效果佳,术后恢复快,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 尽早恢复,且有效控制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疗效及安全性兼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杂型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复杂型髋臼骨折53例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其中"T"型骨折9例,横形伴后壁骨折17例,后柱伴后壁骨折11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3例,双柱骨折13例.手术入路:采用髂腹股沟入路18例,采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16例,扩展髂股入路4例,联合入路(髂腹股沟+Kocher-Lan-genbeck)15例.结果:按Matta关节评分标准,本组优20例,良2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78.7%.结论:手术治疗复杂型髋臼骨折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正确分析骨折移位和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是确保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复位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多见者,易发生于中年男性。由于跟骨骨折可严重地破坏跟距关节,引起粘连和僵硬,以及骨刺形成和跟骨畸形愈合等,可遗留患足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故跟骨骨折治疗时除了明确骨折类型外,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许多学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跟骨骨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术后伤口及其周围并发症始终困扰着许多学者。  相似文献   

9.
Pilon骨折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复杂、难治创伤之一,出现早期感染及晚期的关节活动障碍及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概率很高。我们采用延期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32例Pilon骨折,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Pilon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的优良率为90.6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Pilon骨折疗效更为确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三踝骨折,观察其临床治疗优势及效果。方法:62例三踝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和外洗等治疗;统计与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疼痛发生率、并发症、术后踝-后足评分。结果:观察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27±1.26)d明显短于对照组(12.10±2.71)d(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8%(3/31)、6.45%(2/31),明显低于对照组38.71%(12/31)、29.03%(9/31)(P<0.05)。观察组踝-后足术后愈合优良率为83.87%(26/31),明显高于对照组67.74%(21/31)(P<0.05)。结论:三踝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及外洗等治疗,其可加速患者骨折愈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补阳还五汤配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所有入选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每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对症处理后行手术切开复位,然后采用钢板及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组于术后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口服,对照组术后口服伤科接骨片。两组疗程均为8周,并随访3个月。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平均肿痛消失时间及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程度评分在第4周、6周和8周时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服补阳还五汤配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肿痛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活血止痛散熏洗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活血止痛散熏洗,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对2组患者术后治疗10天、20天、30天、40天疼痛程度及足部肿胀程度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3.65%,对照组7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足部肿胀程度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观察组术后第20天、30天、40天VAS评分及足部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止痛散熏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缓解患者关节周围组织水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联系生物力学研究探讨髋臼后壁骨折内固定方式的选择,以提高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效果,减少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的机制。方法髋臼后壁骨折30例(全部为单髋)。男19例,女11例,其中Ⅰ型(13例)、Ⅱ型(11例)、Ⅲ型(6例)。均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重建钢板固定18例,其中钛板固定16例;皮质骨螺钉固定5例,其中普通螺钉2例,AO拉力螺钉2例,可吸收螺钉1例;重建钢板加皮质骨螺钉7例,其中钢板加AO拉力螺钉4例,钢板加普通螺钉1例,钢板加可吸收螺钉2例。结果术后随访6~40个月,平均31个月,所有骨折均获愈合。患者术后平均卧床时间为2.5个月,每月复查X线片,根据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本组优20例(66.7%),良8例(26.7%),一般2例(6.6%)在结果优良的28例中发生股头坏死3例(10%),均合并有股骨头脱位。异位骨化2例(6.7%),创伤性关节炎4例(13.3%),2例坐骨神经损伤均获得恢复。结论髋臼后壁骨折单用螺钉固定不够坚强,理想的内固定是用重建钢板,在钢板之外再加两枚螺钉并不能显著增加内固定的稳定性,除因髋臼后壁骨折固定需要,人为加用螺钉固定必将增加手术时间,对患者无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8例。结果8例患者均得到8个月至3年的随访,优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7.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80例跟骨骨折患者,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撬拨复位克氏针外固定(A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B组)治疗。A组40例50足,按照Sanders分型,Ⅱ型28足,Ⅲ型14足,Ⅳ8足,B组40例48足,Ⅱ型30足,Ⅲ型11足,Ⅳ7足,均为闭合骨折。对术后随访超过12个月的患者进行评估,评估项目包括测量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术前后跟骨高度、宽度情况。手术前、后的CT扫描及Broden位判断复位情况。结果:两组中Ⅱ、Ⅲ型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中Ⅳ型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可获得相似的治疗效果,对于SandersⅡ型、Ⅲ型患者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尽量采用闭合穿针。而对于SandersⅣ型骨折,原则上我们优先考虑跟骨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分别行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口愈合率及伤椎Cobb’s角、前缘高度、椎管占位术后矫正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口愈合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伤椎Cobb’s角、前缘高度、椎管占位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伤椎固定组在伤椎Cobb’s角、前缘高度、椎管占位矫正情况均优于单纯后路固定组(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较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更好的矫正伤椎畸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842-1844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在第五掌骨颈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1例第五掌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开放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给予闭合髓内针内固定术,两组患者术后均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给予相应中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预后。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率为93.5%,术后第五掌骨头干角为(17.9±3.2)°,骨折愈合后为(15.7±2.5)°,切口愈合甲级27例,对照组骨折复位率为76.7%,术后第五掌骨头干角为(33.1±2.8)°,骨折愈合后为(24.2±3.4)°,切口愈合甲级20例,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MCP)为(91.6±1.4)°,骨折Ⅰ级愈合患者23例,对照组术后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MCP)为(75.2±1.6)°,骨折Ⅰ级愈合患者15例,两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能显著提高第五掌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并发症发病率和患肩功能的恢复程度,并对PHILOS或LPHP板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6月间因肱骨近端骨折而手术治疗的根据Neer分型划分为2、3或4级的111例患者,通过电话及门诊复查随访1年并进行牛津肩关节评分(OSS)、疼痛程度VAS评分评估及记录相关的并发症及相关处理。结果:92例患者完成术后0.5~1年的随访(83%,92/111),平均年龄为68岁(20~97岁),其中男女比例1:5(18:74),平均的牛津大学肩评分为16.37分(范围:11~54分),0~10的VAS评分测定的疼痛程度平均得分为3.1分。并发症发生率为41.3%(38/92):出血(1.1%)、肱骨头/大结节对合不良(3.3%);慢性疼痛(6.5%),肱骨头缺血性坏死(AVN)(0%);复位丢失和螺钉切出(4.3%);钢板断裂(3.3%);肩峰下撞击(11.9%);肩周炎(4.3%);肩袖撕裂(1.1%);感染(1.1%)。24例患者因上述并发症而行2次手术。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可靠,虽然其并发症和再手术率较高,但二者的发生率仍稍低于现有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