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由于PICC形成的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可引起患侧肢体疼痛、肿胀,严重者甚至发生肢体坏死、栓子脱落,有可能导致脑栓塞、肺栓塞等后果,危及生命。因此,如何避免DVT的发生日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为此,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  相似文献   

2.
肿瘤患者置入PICC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肿瘤化学治疗的发展,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它为患者提供了无痛性的静脉治疗通路,在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应用中具有明显优势.但在置管及保留期间因患者胃肠道反应重和疲乏无力等原因,尤其是老年患者,大部分时间卧床,自主活动减少,同时担心导管会滑出,置管侧手臂随意性的自主活动受限,使血液流速缓慢,血液淤滞,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机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及影响下一步治疗.赣州市章贡区市立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选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PICC置管(型号358,长度45 cm,流速36 mL·min-1),对160例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其中3例患者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现将对其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深静脉血栓是脑卒中后常见的血管性疾病,脑卒中患者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极易发生深静脉血栓,PICC置管术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为提高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本文综述了包括基本预防、药物预防和物理预防的预防方法。认为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预防意识,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护理措施,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因其操作简单、避免患者静脉反复穿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内给药、肠外营养、长期抗生素治疗等的患者中[1-2].  相似文献   

5.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患者于化疗前行PICC置管,并给予观察与护理。结果 544例患者中3例发生静脉血栓,经溶栓、抗凝治疗后,2-7d症状逐渐缓解。结论 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是不容忽视的并发症,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防止静脉血栓的发生。应在抗凝和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出血倾向及栓子脱落导致其他部位栓塞的征象。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糖尿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静脉血栓的存在给患者生活造成很大威胁,它随时可能变成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早期发现,及时给予合理治疗和护理,贵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患者于化疗前行PICC置管,并给予观察与护理。结果544例患者中3例发生静脉血栓,经溶栓、抗凝治疗后,2~7d症状逐渐缓解。结论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是不容忽视的并发症,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防止静脉血栓的发生。应在抗凝和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出血倾向及栓子脱落导致其他部位栓塞的征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1例直肠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探讨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从中总结对患者的发生血栓的原因、治疗方法和护理心得。结果:通过溶栓治疗后,血栓完全消失。结论:PICC并发血栓形成要重在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科学护理,确保PICC留置的安全性,延长留置时间,减少患者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因素并制订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58例糖尿病患者行双下肢99mTc—MAA深静脉显像和,或超声检查,同期获取空腹血糖、血胆固醇、血三酰甘油等实验室资料及年龄、病程、下肢症状(肿胀、静脉曲张和糖尿病足)、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等临床资料。对各单因素的DVT发生率进行卡方检验,分析各因素与DVT发生的关系。结果28例糖尿病患者(48.3%)并发DVT;不同年龄、病程、血糖、血胆固醇、血三酰甘油水平、下肢症状、急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患者间下肢DVT发病率有显著差异;不同血压水平、体重指数、糖尿病类型的患者间DVT发病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高龄、长病程、高血糖、高血胆固醇、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综合作用易致下肢DVT,应尽早干预、综合治疗、加强护理,以减少DVT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因素并制订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58例糖尿病患者行双下肢99mTc-MAA深静脉显像和/或超声检查,同期获取空腹血糖、血胆固醇、血三酰甘油等实验室资料及年龄、病程、下肢症状(肿胀、静脉曲张和糖尿病足)、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等临床资料.对各单因素的DVT发生率进行卡方检验,分析各因素与DVT发生的关系.结果 28例糖尿病患者(48.3%)并发DVT;不同年龄、病程、血糖、血胆固醇、血三酰甘油水平、下肢症状、急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患者间下肢DVT发病率有显著差异;不同血压水平、体重指数、糖尿病类型的患者间DVT发病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高龄、长病程、高血糖、高血胆固醇、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综合作用易致下肢DVT,应尽早干预、综合治疗、加强护理,以减少DVT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成芳  刘为红  鲍爱琴  闻曲 《护理学报》2010,17(12):65-66
对348例PICC患者中的9例静脉血栓形成者进行原因分析。9例患者中,7例在置管后2周内血栓形成,另2例分别在置管后第45、第90天发现血栓形成。原因分析:2例由导管异位到颈静脉所致,1例与锁骨下淋巴结放射治疗有关,其余与患者处于肿瘤晚期、PICC置管前血小板计数高有关。对策:如PICC带管患者出现颈部不适,及时行血管B超探查,以便发现是否有早期血栓及导管异位发生;置管时选择静脉应避开放射治疗侧肢体,对置管后出现静脉炎症状者,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鉴别是否为血栓;PICC置管前血小板计数升高者,征得医生同意采取预防性抗凝处理。  相似文献   

12.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使肿瘤患者免受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还有效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内膜的刺激和损伤。但是PICC也存在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其中静脉血栓给肿瘤患者增加了痛苦和治疗费用,甚至可能危及生命『1』。我院发生一例经PICC置管7天后,患者发生严重的腋静脉血栓和锁骨下静脉血栓,经多方合作、缜密考虑处理方案后,于发生血栓后第20天顺利拔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肿瘤患者置入PICC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近年来,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术在肿瘤的化疗、静脉高营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但置管及  相似文献   

14.
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患者于化疗当日行PICC置管,并给予观察与护理。结果416例患者中14例发生静脉血栓,发生率3.4%;经溶栓、抗凝治疗后,13例2~10d症状逐渐缓解,1例溶栓治疗中发生栓子脱落引起脑栓塞。结论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是不容忽视的并发症;应给予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应在抗凝和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出血倾向及栓子脱落导致其他部位栓塞的征象。  相似文献   

15.
张雪翠  邬闻文  刘丽  谢小玲 《全科护理》2013,(29):2776-2778
总结了颅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病人的年龄、高血压、手术创伤、体位、留置导管、卧床时间、药物的影响、肢体功能障碍、术中麻醉作用、解剖、生理上的特殊性以及病人知识缺乏等。在此基础上综述了颅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对策,即在综合评估、病情观察的基础上加强肢体功能锻炼,用温水给病人泡脚,做肌肉挤压、按摩,及时检查并采用药物预防,给予患肢合适的体位,维持患肢适宜温度;此外,还应做好输液及溶栓的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注意饮食护理,降低血液黏稠度,并给予病人心理护理、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6.
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葛利越  叶海瑛  李娟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60-1962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的相关感染因素,探索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将2007年7月~2009年12月期间110例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按时间先后分组(P0.05),其中后入院的小组应用改进后的护理措施进行置管与维护。结果改进护理措施后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通过改进PICC在置管与维护过程中的环节护理,可明显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探索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护理措施,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为专科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调查我科2002~2005年收治的脑血管病人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1例病人的发病原因,采取预见性护理及针对性的护理。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壁损伤。结论:对脑血管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以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给予PICC置管的160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评估置管中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结果:本研究PICC置管患者160例,发生血栓形成者22例(13. 8%),其中血栓Ⅰ级者13例,Ⅱ级者8例,Ⅲ级者1例。12例患者在置管14~30 d出现静脉血栓,血栓形成后上臂围有1~3 cm的显著增粗,其中8例患者出现患肢上侧显著疼痛、自体肿胀、颜色发绀、皮肤温度升高,其他2例患者出现肌肉疼痛、酸胀、轻微肿胀,经检测均确诊为血栓形成。肿瘤患者PICC导管血栓形成与年龄、血红蛋白水平、既往血栓病史、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导管部位、活动时间、置入静脉、肥胖、肿瘤分期等因素密切相关(P 0. 01)。结论:肿瘤患者PICC导管血栓形成与患者的年龄、血红蛋白水平、既往血栓病史、APTT水平较低、导管部位、活动时间短、置入静脉、肥胖、肿瘤分期等因素密切相关,需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 thrombosis,DVT)是骨科矫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DVT一旦形成,将因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肢体肿胀影响术后康复,严重者可因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我院骨科自1998年1月-2003年1月,共为285例患者实施矫形手术,有32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20.
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下肢骨折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下肢骨折病人,患肢制动活动量减少,在静脉血流缓慢的基础上,由于穿刺、感染等使血管壁发生损伤局部有血小板凝集和释放反应形成血栓。同时血液还原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增高也是形成DVT的因素之一。为使病人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