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时间对其胃肠功能恢复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行根治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在术后 24 -48h 内给予患者肠内营养,观察组在术后 12h 内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初次排便时间、初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 24 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提高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对食道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食道癌切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部分营养指标、免疫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第8天血清前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体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术后第8天血清前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EC切除术后早期营养治疗并结合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同时可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经鼻肠管肠内营养(TPN)支持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我科2006年3月。2006年8月收治的12例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支持,对营养液的输人、并发症的观察及相应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肠内营养治疗顺利,无护理并发症出现。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接受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优化护理干预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及胃肠道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8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并给予常规外科术后护理,包括检查鼻、胃管固定,肠内营养护理、心理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研究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细节优化护理干预,包括置管前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口腔护理、体位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固定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等。结果术后7 d,研究组在体质量、血红蛋白、白蛋白、清蛋白及尿素氮等方面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肠鸣音、排便时间等胃肠道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给予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细节优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手术安全性,全面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和能量,尽早改善机体的免疫力及营养状态,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机体高代谢状态,促进肌力恢复及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前口服番泻叶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243例。随机分为三组:不服用番泻叶组,服用5%番泻叶组、服用10%番泻叶组。比较三组术后每分钟肠鸣音次数、首次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三组患者术后每分钟肠鸣音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服用番泻叶可一定程度缩短术后恢复排气排便时间,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浓度番泻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服用番泻叶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浓度番泻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前口服番泻叶可以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第1天即行肠内营养制剂灌注,观察患者耐受性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结论:十二指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及其相应护理能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减少了胃肠外营养的用量及医疗费用,同时也缩短了住院时间,患者及家属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的影响.方法对4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早期肠内营养、延迟肠内营养,检测术后三头肌皮褶厚度、白蛋白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组患者营养均有所改善,早期肠内营养组与延迟肠内营养组比较,术后白蛋白变化p<0.05,三头肌皮褶厚度变化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50例食管癌病人早期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方法。结果:术后发生导管脱出5例,其中3例胃镜下重置导管成功,2例改肠外营养;导管不通23例,经注入可乐等含碳酸饮料通管成功。34例出现轻度腹痛或腹泻,经暂停营养液输注或控制输注速度后得到缓解;6例出现严重腹痛、腹泻,给予暂停输注营养液并经肠内营养管注入止泻药(易蒙停)后症状得到控制。术后平均2~4 d恢复肠道功能,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一种简单、安全且经济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早期营养液的输注对病人肠功能的恢复和营养的改善明显提高。加强护理,预防和减少鼻饲管管理中的并发症是保证肠内营养正常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朱儒红 《护理研究》2006,20(3):671-672
介绍了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置管、实施方法及肠内营养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105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和对照组。EN组术中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常规静脉补液支持治疗外,早期予以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常规静脉补液支持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7天测两组患者的体质量、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同时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出现并发症等。结果术前、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体质量下降、白细胞总数、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无明显差异,第7天差异明显;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肺部感染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空肠造瘘给予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55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给予肠内营养,并掌意控制营养液滴注速度、温度,保持管道通畅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等。结果以上措施保证了患者手术效果,减少了术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康复。结论早期、严格护理的肠内营养,能有效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葆华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0):924-925
营养支持是现代外科的重大进展,对于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危重病人的存活率,改善手术的疗效都有重要作用。食管癌患者因吞咽困难和癌肿本身的消耗,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上手术、麻醉的严重打击,对手术的过度应激反应,使术后营养不良加重。而营养不良使患者易发生吻合口瘘、切口裂开、免疫功能低下等。以往对食管癌术后病人禁食期间采取全胃肠外营养(TPN),除费用昂贵外,且由于静脉置管易引起感染;长时间的TPN,由于胃肠道缺乏谷胺(Glutamin),易致肠黏膜萎缩,细菌移位,消化道血液流量减少[1],影响伤口愈合。自2000年我科对食管…  相似文献   

13.
张茜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15):2327-2330
目的探究肠内营养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肠胃道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食管癌切除术住院治疗的59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干预,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转铁蛋白(TF)水平,身体质量指数(BMI),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lb、PA、TF、R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M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有利于患者营养状态改善,加快肠胃道功能恢复,可作为营养支持方式的优先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食管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传统的完全胃肠外营养组,每组15例。肠内营养组为术中给患者置入鼻肠管,术后24~48h经鼻肠管道通过输液泵滴注(百普力)营养液,5~7d后过渡到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为传统治疗方法,术后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给肠内营养。观察两种方法患者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肠外营养组提前10~14h,输液量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日,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和护理经验.方法 对我科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76例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 患者对营养管均能忍耐,15例出现消化道症状,经处理后症状缓解,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易于掌握,使用时遵循肠内营养的基本原则,注意观察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对比肠内免疫营养和普通肠内营养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不同作用.方法 4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伴有营养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在手术后第2~8天给予等热卡[125.1 kJ/(kg·d)]营养支持;在术前1 d、术后1 d和术后9 d检测血清IgG、IgM、IgA、CD3+、CD4+、CD8+、CD4+/CD8+.结果 经过7 d营养支持,与普通肠内营养组相比肠内免疫营养组的IgG、IgM、CD3+显著增加(P<0.05),IgA、CD4+、CD4+/CD8+比值显著增加(P<0.01);肠内免疫营养组IgM、CD3+术后9 d与术前1 d差值显著高于普通肠内营养组(P<0.05),IgA、CD4+、CD4+/CD8+比值显著高于普通肠内营养组(P<0.01).结论 早期肠内免疫营养较普通肠内营养能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减少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2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1月~2000年1月,我科对25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给予我科备制的肠内营养,保证了手术效果,减少了术后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120例行胃肠道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多项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专科护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例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认为对行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给予多项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食管癌患者应激反应、营养状况及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N组(42例,EN)和PN组(42例,PN)。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的应激指标、营养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7 d,PN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均高于术前及EN组(P<0.05);两组血清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水平均升高,且EN组高于PN组(P<0.05)。EN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予以早期EN较PN更利于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营养状况并可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手术及刨伤病人的营养支持尤其是肠内营养支持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必要性得到广泛认同。本研究以肠内营养作为营养源。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的影响,并与肠外营养作对比研究,旨在了解食管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疗效.对于胃及食管疾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可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学基础.并可推广应用于所有需禁食的胃肠道疾病。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或避免因胃肠功能不良所至的各种并发症(营养不良、感染、吻合口瘘及切口愈合不良等)。减少病人的痛苦,减少胃肠道营养药物的应用,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极其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