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早期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生命体征平稳48h,神经学体征无进展就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病情稳定后进入恢复期锻炼,肢体功能采用Brumn storm评定和Barthel指数评定评定。治疗前后两组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实验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期功能锻炼能提高肢体康复率,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2.
3.
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康复医疗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是脑血管受损的一组疾病,其发病死亡和致残率逐年增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1991年1月至1993年12月我们对48例术后患者在床边进行早期康复,并采用Brunnstrom分级法对治疗前后偏瘫肢体的功能进行评测,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及分组 48例患者,男43例,女5例;年龄17~67岁.分为治疗组25例,平均年龄45.76岁;脑溢血术后15例,脑外伤术后10例;术后开始实施康复医疗平均时间为7.85±3.44d.对照组23例,平均年龄47.62岁,脑溢血术后16例,脑外伤术后7例,接受药物治疗.2组患者均采用Brunnstrom分级标准,对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进行 相似文献
4.
5.
卒中偏瘫病人往往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致残率高,恢复却较慢。因此,卒中偏瘫病人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是降低病死率与致残率的重要环节,康复护理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我院收
治脑卒中偏瘫患者 78 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数字随机表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39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
理;研究组采用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四肢肌力、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护理
前的上肢与下肢肌力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上肢与下肢肌力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护理前,
两组上肢 FMA、下肢 FMA 与 ADL 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上肢 FMA、下肢 FMA 与 ADL 评分均
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与社会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
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能促进患者四肢肌力、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
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脑卒中导致偏瘫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干预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状况,采用Fegl—Mevye积分”。评定患者肢体功能情况,同时分析疗效及后遗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干预组Barther指数和Fegl—Mevyer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后遗症如肩手综合征和足外翻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其神经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等,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治疗的时间,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脑梗塞引起的偏瘫,因许多患者不能保持功能位置及早期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造成了肢体的关节变形,影响了功能的恢复。我们自2000年1月~2004年7月收治的偏瘫患者162例,其中84例及早予以肢体功能锻炼,取得理想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急性脑出血且神志清醒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护理干预组(简称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只按一般护理,在恢复期进行功能锻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早期进行心理康复指导及急性期护理干预,两组治疗4周后进行肌力比较。结果干预组肌力明显比对照组提高(X^2=12.15,P〈0.01)。结论脑出血偏瘫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手术后偏瘫肢体早期康复干预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出血手术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偏瘫患61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按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术后病情稳定即开始肢体功能康复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两组在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28天测定肌力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术后第28天康复组肌力、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具有显性差异P<0.01。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每天进行2次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每天进行1次常规康复训练及1次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周治疗5d,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用Fugl-Meyer(上肢部分,FMA-UE)、改良日常生活能力(MBI)、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评价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和MBI评估均有明显提高(P0.05),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组的FMA-UE和肩关节前屈、水平内收、水平外展主动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促进胫骨平台骨折病人手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32例,干预组32例,两组病人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干预.术后6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对两组病人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病人在患肢疼痛、肿胀、关节活动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病人术后早期有计划地进行康复干预有助于肢体功能早日恢复,减少肢体残疾的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早期(生命体征平稳0~24 h)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超早期康复功能训练,检测入院时、干预4周和12周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状况,分析其Barthel指数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后,其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干预4周、12周后,患者Berthel评分和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入院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促进胫骨平台骨折病人手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32例,干预组32例,两组病人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干预.术后6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对两组病人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病人在患肢疼痛、肿胀、关节活动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病人术后早期有计划地进行康复干预有助于肢体功能早日恢复,减少肢体残疾的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早期床上康复操对偏瘫病人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床上康复操的临床介入对中轻度偏瘫病人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2例中轻度脑梗死病人分为实验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接受一般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并在3天内将病人肢体进行功能位置摆放,以防关节强直。实验组在7天内生命体征平稳后同时接受床上康复操训练,观察两组病人的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训练2个月后进行下肢步行能力评价,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床上康复操训练有助于明显改善脑梗死病人下肢步行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偏瘫患者应用多功能康复仪辅助上肢机器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36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8例。对照组行上肢机器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多功能康复仪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MBI、UEFI及FMA-UE评分。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06%、83.82%,P<0.05)。治疗后1及3个月时,2组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且各时间点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2组UEFI及FMA-U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偏瘫患者应用多功能康复仪辅助上肢机器人治疗,可有效增强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主动性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在两所二级医院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脑卒中患者61例 ,分为康复组37例 ,对照组24例。比较发病4周后两组的下肢功能。结果 :初次评测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 ;末次评测下肢瘫痪程度(用FMA的下肢评分表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68±8.92和11.42±8.20 ,P值为0.000。步行功能恢复和上下楼梯的功能 ,康复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早期主动性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品管圈(QCC)活动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锻炼自主参与率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3—12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QCC活动,比较两组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的康复锻炼情况。结果研究组院内、外康复锻炼自主参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价法(FM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QCC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院内康复锻炼自主参与率,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促进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功能康复评估及运动反馈训练系统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偏瘫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常规训练组20例,运动反馈训练组38例。2组患者分别于训练前、训练后即刻和训练6周后进行对比。观察评定指标:①前臂旋转活动度;②腕背伸活动度等。结果:①前臂旋转活动度:患者的平均前臂活动度由治疗前的141.33°±19.31°(旋前+旋后),训练后即刻提高到161.00°±17.09°,训练6周后增加到175.83°±12.83°,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腕背伸活动度:训练前患者的平均活动度0.71°±20.36°,训练后即刻增加到27.43°±25.07°,训练6周后增加到43.29°±19.2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运动反馈训练组和常规训练组在训练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训练6周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集康复训练与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康复评估及运动反馈训练系统,让患者在不同类型的游戏作业中接受功能训练,吸引患者的主动参与,提高患者的注意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因脑卒中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偏瘫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对两组患者不同阶段的神经功能障碍评价(MESSS)得分及QL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3个月与出院后1个月与入院时MESSS得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入院后3个月与出院后1个月MESS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数(QLI)评分显著高于入院2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家庭支持外,出院后观察组的QL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生命质量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