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99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33%,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34%。产后出血主要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疑血功能障碍等。危险因素有妊娠并发症及引产流产史、瘢痕子宫、未进行孕期保健等。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最危急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加强孕前宣教及围产期保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护人员助产技术,加强产后观察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及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产后出血的剖宫产产妇和100例产后正常的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条件 Logistic 回归进行分析。结果胎儿体质量(OR =4.554,95% CI :1.455~6.534);多胎妊娠(OR =1.942,95% CI :1.234~2.442),胎盘粘连(OR =2.245,95% CI :1.545~5.342);前置胎盘(OR =3.53,95% CI :1.534~5.534)是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应当加强对具有发生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产妇的产后护理,以便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可能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5月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59例,选取同期进行分娩未发生产后出血的118名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存在的高危因素。结果59例产后出血患者中子宫收缩乏力占49.2%,胎盘因素占40.7%,软产道裂伤占11.9%,凝血功能障碍占5.1%;流产史、分娩前血红蛋白<110 g/L、产程延长、第三产程>10 min、妊娠合并高血压、妊娠合并糖尿病、剖宫产、剖宫产史、临产后使用镇静剂以及低置胎盘,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OR值分别为3.25,3.84,7.75,7.22,2.11,2.93,1.61,2.07,6.01,2.51;P<0.05)。结论加强孕期保健、产前宣教及计划生育宣传,提高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识别和预测能力,降低剖宫产率,可以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寻求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91例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流产史、分娩次数、胎儿体重、分娩方式、产程时间、胎盘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妇心理因素是引起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分析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充分认识引起产后出血的各种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使产后出血率尽可能降低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18~2021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分娩的120名产妇的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产后出血情况将其分为出血组(50例)和未出血组(70例)。收集2组产妇的临床资料,经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合分析结果提出防治产后出血的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产妇的年龄、产次、流产史、妊娠合并疾病、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分娩方式、胎盘因素和胎儿因素均存在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流产史≥2次、有妊娠合并疾病、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有凝血功能障碍、分娩方式为剖宫产、胎盘异常和胎儿异常均为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年龄≥35岁、流产史≥2次、有妊娠合并疾病、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有凝血功能障碍、分娩方式为剖宫产、胎盘因素异常和胎儿因素异常均为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针对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预防产后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降低产妇死亡率。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8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6%,发生在2h内为84.2%;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危险性因素包括未进行孕期保健、有妊娠并发症及孕产史、剖宫产、产程延长、多胎、巨大儿、羊水过多、无早接触及早吸吮等。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最危急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加强产后观察等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分析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选取收治的187例产后出血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分娩年龄、孕次、孕周、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和相关危险因素。187例产后出血产妇中宫缩乏力105(56.15%)例,胎盘因素71(37.97%)例,软产道损伤10(5.35%)例,凝血功能障碍1(0.53%)例;年龄35岁的产后出血率(32.09%)比≤35岁(32.09%)高,孕次3次的产后出血率(66.31%)比1~3次(33.69%)高,孕(29~40)w的产后出血率(82.35%)比孕40w(17.65%)高,剖宫产的产后出血率(89.30%)比自然分娩(10.70%)高,新生儿体重4000g的产后出血率(67.91%)比≤4000g(32.09%)高,以上因素的产后出血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的原因较多,且其影响因素也较为复杂,需加强孕期保健和婚前教育知识的普及,以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方法对1804例产妇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产后出血51例,占2.8%:产后出血原因为宫缩乏力(66.7%)、胎盘因素(27.4%)、软产道损伤(4.0%)及凝血功能障碍(1.9%);相关因素中有流产史、分娩史、及妊娠并发症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无上述情况者,双胎显著高于单胎,胎儿体重>4000g显著高于2500~4000g者(p<0.05,p<0.01).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并发症,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与护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护理对策.方法 以2010-2012年住院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268例为病例组,未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13 97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危险因素的相对危险度.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宫缩乏力及未早接触早吸吮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go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5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按OR值大小依次排列为前置胎盘、宫缩乏力、胎盘早期剥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早接触早吸吮,其中早接触早吸吮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避免产前非意愿妊娠以减少前置胎盘和胎盘早期剥离、及时处理子宫收缩乏力、提倡产后早接触早吸吮是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妇严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分娩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阴道分娩的严重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严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子宫收缩乏力24例(60%);胎盘因素(包括胎盘滞留、植入或粘连)5例(12.50%);产道损伤10例(25%);凝血机制障碍1例(2.50%)。40例产妇产后出血量:1000 mL以上34例(85%);1500 mL以上6例(15%)。经过积极抢救1例切除子宫,3例行介入手术,其余治愈出院,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严重产后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严密观察是前提,早期识别是重点,果断正确处理是关键;迅速查明出血原因,针对性的抢救,及时止血有效恢复血容量是产后出血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而建立健全抢救制度,综合护理干预、多科室协作也可保证抢救的顺利进行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2001-01~2003-12我站发生产后出血126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59%。对其出血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对降低产后出血率的临床意义。对1842例分娩产妇实施产后出血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分析,对每位入院孕妇评估其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方法针对孕妇在的不同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在产前进行必要的检查及相应处理,及时纠正并发症。结果产时严密观察和处理3个产程产妇子宫开全时常规给予建立静脉通路,对潜在产后宫缩乏力者,在其胎儿娩出后应用缩宫素及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产后2h内准确测量出血量,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量等。结论根据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对入院孕妇进行高危因素评估,并积极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产后出血的有关影响因素并探索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用群组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采用容积法辅以面积法对全院2000年1月1日~2000年12月31日分娩的孕产妇有关资料进行收集.结果全年分娩数为2260例,其中产后出血73例,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3.23%.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季节、孕妇的城乡差别、分娩方式、胎儿体重以及第一产程等.结论要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必须做好产程的观察和及时正确的处理,重视群体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患者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与最佳护理对策,以便于运用恰当的措施护理不同原因导致的甲状腺术后出血患者,降低出血导致的不良后果,使病人尽早康复。方法:对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104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出血原因及相应的最佳护理对策。结果:1048例甲状腺手术中发生术后出血8例,发生率0.76%,因血管结扎线脱落出血3例,占术后出血病例的37.5%创面渗血4例,占50%;因漏扎出血血管至出血1例,占12.5%。其诱因为术后过度咳嗽、呕吐,颈部活动频繁,血压过高等。对于因血管结扎线脱落引起的活动性出血的病例,敞开引流术止血;对于创面渗血出血的病例进行压迫止血;所有病例经对症治疗或加强护理均一期愈合,康复出院。结论:创面渗血、血管结扎线脱落、术后患者过度咳嗽、呕吐,颈部活动频繁,血压过高是甲状腺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的出血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及护理对策,并严密观察,精心护理,这样方可将术后出血的危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护理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方法 将154例产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的产妇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154例产后出血量小于300 ml的产妇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产妇在孕产史、剖宫产、巨大儿、双胎、疤痕子宫、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实施护理干预,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产后出血临床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在本院产科分娩并发产后出血的11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研究与产后出血相关的各种高危因素。结果产后出血与胎次、胎儿体重、分娩方式及妊娠合并症有密切关系,随着胎次的增加,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分娩胎儿体重3500g以上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也明显升高,阴道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顺产,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最低。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有:≥2次人流及刮宫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双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妊娠合并肝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第二产程延长、急产、阴道助产。结论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胚盘因素。识别高危因素,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正确处理分娩过程,是避免产后出血的重要环节,及时正确的处理可减少出血量和改善产妇预后,而合理的组织分工是抢救此类病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早期出血原因及危险因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后出血(PPH)患者10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各危险因素与患者术后出血的关系。结果103例患者出血量529~3700ml,平均816.33ml;67.92%发生于产后<1h,其中发生周围循环衰竭16例占15.53%。其中既往病史、胎盘植入、胎盘早剥等是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宫缩无力是PPH构成中最多见因素。结论严密和及时针对各种产前危险因素的评估是避免产后出血的重要环节。进行产前预防,孕前及孕期保健,产前评估和筛选对预防产后出血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妇女从妊娠到分娩是一次强烈的生理应激过程及情感经历,由于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易引起妇女出现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精神和行为失调症状,是最常见的产褥期精神综合征[1]。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但隐匿性强。近年来对产后抑郁的研究日渐重视,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将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及护理进行综述。1产后抑郁的临床特点及危害性产后抑郁患病率高,影响人群多,姜岩等[2]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从而进行有效的防治。方法:对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的分娩产妇进行回顾性调查,记录产后出血病例,分析病因和影响因素。结果:33 531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756例,其发生率为2.25%(756/33 531)。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居首位,占58.07%,胎盘因素占21.30%,软产道损伤因素占13.89%,凝血功能障碍因素占0.26%。流产次数、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第三产程时间以及有无妊娠合并症对产后出血有影响(P均<0.05)。结论: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最主要的原因;产后出血受流产次数、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第三产程时间以及有无妊娠合并症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103例产后出血患者,收集其产后出血相关资料,分析产后出血原因,总结在产后出血期间的护理措施.结果 产后出血的治愈率为99.1%,经精心治疗护理后出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及时实施临床妇幼保健干预,可以减少产后出血,提高产后出血治愈率,降低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