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009-05-2010-05我科为120例肿瘤患者采用PICC置管进行化疗药物输入,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5例,女55例,年龄40~75岁。行贵要静脉置管78例,行肘正中静脉置管30例,行头静脉置管12例。1.2 PICC置管方法和注意事项(1)静脉的选择首选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在上述静脉条件不理想或穿刺失败的情况下,可视情况选择锁骨下静脉。(2)穿刺点定位:肘关节下2~3 cm,血管粗大,平直,无分支,无静脉窦为宜,于穿刺点上10 cm处测量臂围。1.3置管的护理1.3.1导管的固定和敷料的更换PICC置管的第1个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MST)行肘上PICC置管时重要环节的控制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68例超声引导行肘上PICC置管患者的资料,总结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置管并发症的方法.结果 超声引导行肘上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为100%.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350例,锁骨下静脉打折3例,颈内静脉15例,经调整后导管走向正常,局部损伤引起的渗血、渗液明显减少.结论 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过程中,控制穿刺角度、扩皮和送管方法、置管长度等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肿瘤放化疗、免疫治疗、长期输液病人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准确输入,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方法经病人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锁骨下静脉行大剂量化疗、免疫治疗。结果34例病人全部置管成功,输注各种药物后无一例发生药物外渗及导管并发症,保证了各种治疗的顺利完成。结论肿瘤病人早期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而有效、正确的导管护理,则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对79例贵要静脉显露差或贵要静脉经过穿刺后不能再次行PICC置管的患儿,通过头静脉和正中静脉行PICC置管。按照头静脉和正中静脉的血管解剖及儿童静脉细等特点,在穿刺时采取了小儿导管测量法、非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术前术中持续镇静、横向单次切皮法、送管时上肢下垂等方法。79例患儿均成功从头静脉和正中静脉置入PICC导管,总异位率为5.06%。  相似文献   

5.
PICC导管在肿瘤大剂量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10,自引:5,他引:105  
目的 为肿瘤化疗病人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准确输入,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 方法 经病人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大剂量化疗。结果 19例病人全部置管成功,行大剂量化疗后无一例发生药物外渗及导管并发症,保证化疗顺利完成。结论 化疗早期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痛苦;而有效的、正确的导管护理,则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PICC置管时导管异位的原因和纠正方法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分析354例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时32例导管异位发生的相关因素,在未拔导丝前予以正位。结果导管异位发生在年龄〉60岁者较≤60岁者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33,P〈0.05);87.5%发生于置管侧静脉中;左上肢置管的异位率较右上肢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52,P〈0.01);头静脉置管者异位率为15.79%,而肘正中静脉和贵要静脉置管者分别为8.89%和8.12%。导管异位率与患者的性别、穿刺方法及病变部位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异位者正位均获成功。结论娴熟的技术是置管成功的保证,对高龄患者置管要谨慎,尽量选择右上肢静脉置管,以贵要静脉为首选,次之为肘正中静脉。带导丝立即在X线下视导管异位的具体情况,变动患者体位并随其吸气不失时机地正位。  相似文献   

7.
2008年9月~2010年3月,我们对30例神经内科患者实施PICC置管,即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1].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们对17例PICC置管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男10例,女7例.均确诊为肿瘤患者,置管35~185 d,平均78 d.均行PICC置管术,穿刺首选右侧贵要静脉,其次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管长度40~43 cm.其中静脉炎5例,导管堵塞4例,感染2例,导管漂移或脱出2例,穿刺点渗血、渗液2例,导管破裂或断裂1例.  相似文献   

9.
PICC置管术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和术后化疗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避免高渗液及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及组织坏死。方法经患者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静脉输液。结果40例患者全部置管成功,输注各种药物后无1例出现药物外渗及严重导管并发症,保证了各种治疗顺利完成。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而有效、正确的导管护理,则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也有学者译为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或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PICC于1986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带管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置管时常见并发症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12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4Fr)穿刺置管,选择贵要静脉48例,正中静脉45例,头静脉19例。结果 PICC穿刺置管时常见并发症有:首次穿刺失败5例(4.46%),导管推进困难4例(3.57%),导管异位5例(4.46%),二次穿刺失败2例(1.79%),穿刺处渗血、血肿3例(2.68%)。结论 PICC穿刺置管时并发症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或避免其发生,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经颞浅静脉与贵要静脉留置PICC导管效果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新生儿经颞浅静脉与贵要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方法19例经颞浅静脉、72例经贵要静脉留置PICC导管新生儿,观察置管过程患儿心率、呼吸、氧饱和度情况,比较两组导管到达上腔静脉的到位率、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置管过程患儿生命体征平稳;颞浅静脉组上腔静脉到位率74%,贵要静脉组94%,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无差异。结论新生儿经贵要静脉留置PICC导管优于经颞浅静脉置管,在贵要静脉显露不清晰或穿刺不成功时,可首选颞浅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系统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MST)选择肱静脉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临床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超声引导下经上臂贵要静脉和经肱静脉穿刺行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穿刺途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的差异,并试图找出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种置管途径在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非1次成功置管和非恶性肿瘤患者是PICC并发症发生特别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可以避开血管内的不良因素,避开静脉瓣,从肘上较粗的肱静脉穿刺置管,减少了肘部运动时导管对血管壁的刺激以及导管在血管内外的进出,从而减少了血管相关性感染、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尤其可以直接选择深静脉——肱静脉行PICC置管,既提高了PICC置管成功率,也保障了置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PICC插管技术在早产儿及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方法对在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及危重新生儿130例,使用PICC插管技术,经贵要静脉穿刺80例,腋静脉40例,肘正中静脉5例,头静脉3例,窝静脉2例。结果置管成功129例,失败1例。平均留置时间为18 d。发生机械性静脉炎5例,堵管13例,因堵管拔管1例。意外拔管1例,导管尖端异位5例。结论 PICC置管为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可靠安全的中长期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及营养的供给,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疼痛刺激,是有效抢救极低体重儿、超低体重儿不可缺少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PICC置管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以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方法 观察200例PICC患者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1.00%.不同年龄、性别及穿刺体位患者导管异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静脉导管异位发生率明显高于贵要静脉(P<0.01)和正中静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贵要静脉与头静脉行PICC的效果比较。方法对24例经贵要静脉穿刺置管组和11例经头静脉穿刺置管组从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术后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路径行PICC置管者在这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经贵要静脉行PICC置管者在穿刺一次成功率、留置时间、术后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优于经头静脉穿刺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在大面积疑难烧伤病例中的作用及其使用情况。方法分析2016年7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烧伤科收治1例大面积深度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施行PICC置管的过程。结果由于该患者全身大面积瘢痕增生及手术部位限制无法建立外周静脉通道或中心静脉通道(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遂在超声引导赛丁格穿刺下成功置入PICC导管,留置52d,并顺利完成了相关治疗后拔管。结论该案例PICC的成功实施,拓宽了其在烧伤及疑难置管病例中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下,经上肢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与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选择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给药,采用传统穿刺置管方法无法实施或穿刺失败的患者197例,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跟踪引导下,选择上肢最合适穿刺静脉,确立最佳穿刺点及穿刺角度进行穿刺置管,将静脉导管置入中心静脉内,要求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处.结果 本组197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穿刺血管的选择:左上肢静脉95例,右上肢静脉102例;选择贵要静脉150例,肱静脉24例,头静脉14例,肘正中静脉9例;穿刺时间为20 s~22 min;仅有5例出现穿刺局部血肿,无神经损伤等其他并发症发生;超声对导管尖端定位的准确性达96.95%(191/197).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上肢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的方法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明显缩短穿刺间,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We evaluated the feasibility and optimal technique for placing peripheral tunnell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Fourteen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 were placed using a 2-3 cm subcutaneous tunnel created in the upper arm. An additional 29 PICC lines containing a cuff were placed, using a slight modification of the same technique. Indications for placement were the same as those for a conventional PICC line. All catheters were placed successfully. There were no procedural complications. The upper arm basilic vein was used in all cases. Catheters remained in place for 1-70 days. Catheters in place for only a short period of time were removed at the bedside, longer-term catheters required a minimal amount of blunt dissection for removal of the cuff portion. We conclude that tunnelled catheters can be safely placed in the upper arm with a reliable technique. The ease of placement and lack of procedural complications, suggests that follow-up studies are warranted, to determine if these catheters can be used for applications currently requiring tunnelled subclavian or internal jugular catheters.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比较超声引导下和盲穿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贵要静脉置PICC导管,在乳腺癌患者(单侧)术后化疗中的效果与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140例单侧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贵要静脉后置PICC导管,对照组使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在肘上肱二头肌腱内侧盲穿贵要静脉置入PICC导管,由PICC置管专科护士进行为期两周的临床跟踪观察,置管后第1周每日观察,第2周仅第14天观察。主要观察内容:置入PICC管后的导管头端位置、渗血、皮下瘀血、静脉血栓、机械性静脉炎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将结果归纳分类并记录在自制的表格中。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68例,成功率97.14%;对照组穿刺成功59例,成功率84.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机械性静脉炎第7天与第14天的观察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皮下淤血第7天的观察结果显示,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渗血、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两周内观察结果,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贵要静脉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