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比较珂立苏雾化吸入和固尔苏气管注入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将47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珂立苏雾化吸入组22例,固尔苏气管注入组25例,观察两组患儿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动脉血气分析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珂立苏雾化吸入治愈13例,占59.18%;好转3例,占13.6%;死亡5例,占27.3%。固尔苏气管注入治愈18例,占72.00%;好转2例,占8.00%;死亡5例,占20.00%。两组比较,固尔苏气管注入组疗效高于珂立苏雾化吸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P>0.05),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05)。结论:珂立苏雾化吸入组和固尔苏气管注入组治疗NRDS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等10家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NRDS早产儿148例,在给予相同基础治疗措施的情况下,分别采用珂立苏及固尔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30 min、2 h、24 h后的机械通气参数与血气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儿血压、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浓度、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2 h治疗,固尔苏组Sa O2优于珂立苏组,但至24 h珂立苏组Sa O2与固尔苏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 h固尔苏组Fi O2低于珂立苏组,但30 min、24 h珂立苏组Fi O2与固尔苏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 h、24 h PCO2、呼吸频率、收缩压两组患儿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治疗前、2 h及24 h PCO2、Fi O2、呼吸频率、Sa O2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收缩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珂立苏组较固尔苏组费用少(P<0.05)。结论:珂立苏、固尔苏治疗NRDS早期两者血气指标略有差异;而治疗24 h后血气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住院花费方面珂立苏治疗NRDS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珂立苏与固尔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长春市妇产医院出生的171例早产儿RDS的患者,随机分为珂立苏组、固尔苏组及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机械持续正压通气方法,珂立苏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气管内滴入珂立苏50~100 mg/kg,固尔苏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气管内滴入固尔苏100~200 mg/kg,比较3组患儿用药前后的呼吸频率(RR),血气指标p H,Pa O_2,Pa CO_2,疗程及氧疗时间。结果珂立苏组和固尔苏组在用药前后的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珂立苏组与对照组比较,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珂立苏组与固尔苏组治疗前后血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能够有效改善呼吸症状,明显缩短疗程,费用方面珂立苏组偏少。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9,(3):341-342
目的对比固尔苏、珂立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RDS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予以珂立苏治疗,观察组(42例)予以固尔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pH、 PaCO2、 PaO2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4 h,观察组的氧合指数、平均气道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4 h、 48 h,两组的氧合指数、平均气道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固尔苏、珂立苏治疗早产儿RDS均有显著效果,且在改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氧合指数方面的效果相当。与珂立苏相比,固尔苏起效更为迅速,临床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珂立苏(Calsurf)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2例患儿在给予相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分为两组:治疗组(珂立苏)及对照组(不用珂立苏),比较两组NRDS临床呼吸机通气参数、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变化。结果:治疗组呼吸机通气参数、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用药后,抽血气分析监测pH、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其较用药前均显著性改善(P〈0.05)。肺炎、肺出血、颅内出血并发症没有明显增加。结论:珂立苏能够显著提高NRDS疗效,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首剂量固尔苏治疗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0月在该院住院需要补充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NRDS患儿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A组给予固尔苏200 mg/kg,B组给予固尔苏100 mg/kg。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气指标、胸片、机械通气发生率以及第2、第3次使用固尔苏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3 h、24 h血气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气指标改善幅度均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机械通气发生率及第2、第3次固尔苏使用率均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A组胸片分期改善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200 mg/kg为首剂量治疗NRDS明显优于其他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郝明 《中国妇幼保健》2014,(27):4436-4438
目的:探讨固尔苏与珂立苏联合鼻塞型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25例,45例采用固尔苏联合鼻塞型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固尔苏组),40例采用珂立苏联合鼻塞型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珂立苏组),40例单纯采用鼻塞型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对照组),比较3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后,全部患儿血气指标(PaO2、PaCO2、PaO2/FiO2)、氧合指数(OI)、平均气道压(MAP)、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氧疗时间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固尔苏组、珂立苏组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固尔苏和珂立苏组的肺出血、肺炎、气胸、颅内出血及动脉导管未闭等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尔苏或珂立苏联合鼻塞型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和安全性相近,且均明显优于单纯鼻塞型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陈光蓉  陈华  段钧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215-3216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诊治中心2008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35例NRDS患儿,分析并比较珂立苏使用前,使用后1、6、12 h血气指标、呼吸机参数、胸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35例患儿用药前后血气指标及呼吸机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高吸气末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平均气道压(MAP)及FiO2(吸入氧浓度)在使用珂立苏治疗后均呈下降趋势(P<0.05),NRDS患儿pH及PO2明显升高,PCO2明显降低(P<0.05)。使用珂立苏后发生肺出血4例,占2.36%;气胸6例,占4.24%。结论:珂立苏可明显改善肺的氧合情况,迅速改善新生儿缺氧及酸中毒。  相似文献   

9.
固尔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国盛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578-4579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主要由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引起,多发生在早产儿,是造成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固尔苏是从猪肺中分离出来的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萎缩的功能。我院2004年开始应用进口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Curosurf)治疗早产儿呼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双相正压通气(Bi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独使用BiPAP治疗;观察组: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BiPAP治疗。结果治疗6 h、治疗24 h,观察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动脉血氧分压/吸氧分数比值(PaO_2/FiO_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 3%,对照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77,P0. 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肺炎5例,肺气肿6例,气漏3例,肺出血1例,总计15例,占33. 3%。观察组患者发生肺炎2例,肺气肿3例,气漏1例,肺出血0例,总计6例,占13. 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患者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 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BiPAP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氧疗时间及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效果,为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州市两家三甲医院,选取91例早产儿预防性使用牛肺磷脂针(珂立苏),9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开展干预研究。调查两组早产儿干预前后不同时段的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早产儿性别、母亲基础疾病和新生儿疾病等因素分布均衡,干预前PO2、PCO2和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珂立苏1、6、12、24h后干预组的PO2、PC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NRDS的发生率(20%)亦显著低于对照组(60%),干预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早产儿使用牛肺磷脂针1、6、12、24h后的PO2均显著高于用药前,PCO2均显著低于用药前。30周以上早产儿预防性使用牛肺磷脂针后SPO2和PCO2改善更好。结论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改善肺通气情况和氧合能力,降低NRDS的发生率,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对30周以后的早产儿预防使用珂立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病房1998-2012年来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的早产儿病例, 总结在治疗措施方面的进展。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1998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34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病例, 记录母孕期情况和围产期情况, 出生史和采用呼吸支持方式(有创或无创呼吸支持), 是否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PS), 用药剂量以及患儿的合并症和结局。结果 自1998年1月-2004年12月为A组, 63例;2005年1月-2012年12月病例为B组, 151例。B组患儿出生体重[(1 284.50±252.15)g]明显低于A组[(1 424.27±329.44)g](t=3.292, P<0.001), 分娩前应用激素促进肺成熟的病例数明显增加(B组139例, 92.1%;A组44例, 69.8%;χ2=17.704, P<0.001);B组应用PS总量为(195.00±59.87) mg, A组中应用PS总量为(169.66±57.97)mg,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计算PS与体重比值, B组为(147.71±42.09)mg/kg, A组为(115.86±37.11)mg/kg, 差异显著(P<0.01)。B组85(70.8%)应用有创呼吸支持, 较A组39例(90.7%), 显著降低(χ2=6.86, P<0.01)。B组33例(27.5%)诊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 较A组4例(9.3%)显著增高(χ2=5.97, P=0.02)。住院天数、NICU住院天数、氧疗天数都是B组显著长于A组。A组12例死亡, 病死率27.9%, 而B组14例死亡, 病死率11.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 P=0.01)。结论 在过去十余年来, 随着分娩前应用激素促肺成熟及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引入, 采用适宜的呼吸支持方式, 使越来越多的RDS早产儿得以存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陕西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的诊治现状,探讨本地区RDS诊疗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回顾性调查陕西省内12家医院新生儿病房于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所有诊断为RDS的患儿,收集全部病例的基本情况、围产期、临床表现及治疗、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并且按医疗机构所在地分为以省会城市西安组及其他地市组进行比较。结果参与调查的12家医院2011年新生儿科共收治患儿9994例,RDS患儿366例,占新生儿收治总数的3.7%。常见的围产期高危因素依次为:低Apgar评分23.5%,多胎20.5%,妊娠期高血压17.8%,胎膜早破14.8%,胎盘早剥3.6%,妊娠期糖尿病2.2%。西安组的产前激素使用率(9.2%)低于地市组(10.0%),χ2=42.899,P <0.05;剖宫产率(71.1%)高于地市组(41.7%),χ2=37.843,P<0.05;西安组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早(u=4.104,P<0.05)、INSURE技术及辅助通气使用率高(χ2值分别为9.206、6.461,均P<0.05)、辅助通气时间短(u=1.965,P<0.05),地市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西安组(u=3.732,P<0.05)。常见并发症依次为:脑室内出血10.7%、肺出血3.4%、导管未闭3.2%、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1%、脑室旁白质软化2.1%、肺气漏0.9%。 RDS患儿总病死率为8.2%(30/366)。结论陕西省RDS的救治应继续规范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降低剖宫产率预防RDS发生,与省会城市相比其他地区PS使用仍不足,出生后尽早、足量使用PS及INSURE技术是本省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胎龄<3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的早产儿138例,根据是否发生BP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 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西电集团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44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3组,均予国产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首剂大剂量组100mg/kg为15例,中剂量组70mg/kg为14例,小剂量组40mg/kg为15例。比较3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用药后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肺部X线改变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3组患儿治疗前一般情况无差异,应用PS治疗1h后,PaO2、P( A-a) O2较使用前明显好转,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752、7.184,均P<0.05);用药6h后,各组血气分析指标均出现显著改变,大剂量组PaCO2和OI均低于中、小剂量组(F值分别为6.215、8.341,均P<0.05);用药12h及24h后X线评分,大剂量组亦明显优于中、小剂量组(F值分别为8.233、6.865,均P<0.05)。应用PS次数、氧疗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325;F值分别为8.295、4.598、7.155;χ2=5.126,均P<0.05)。各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用PS治疗NRDS时,尽可能满足首剂≥70mg/kg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出生后早期以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为载体气管内滴入布地奈德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改善早产儿短期呼吸系统合并症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1 h内收治的胎龄26~32周、生后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诊断为RDS的早产儿为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联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至12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住的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且出生6h内需要无创呼吸支持的79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DuoPAP组(39例)应用InSurE策略后给予DuoPAP治疗;NCPAP组(40例)应用InSurE策略后给予NCPAP治疗.记录所有患儿治疗后的血气变化及氧合指数(OI),以及患儿72h内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等的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DuoPAP组的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pH在2h(t值分别为5.721、6.175、2.188)、12h(t值分别为3.370、2.010、2.090)均高于NCPAP组(均P<0.05).DuoPAP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2h(t=-3.092)、12h(t=-2.868)、24h(t=-4.427)均低于NCPAP组(均P<0.05),在48h和72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uoPAP组总无创呼吸支持时间(t=8.437)、72h内再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χ2=5.785)、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比率(χ2=5.785)、总住院时间(t=2.258)、总住院费用(t=5.507)均低于NCPAP组(均P<0.05).DuoPAP组与NCPAP组的并发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uoPAP组与NCPAP组在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体重增长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uoPAP联合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RDS能更好地改善气体交换,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有创通气,从而减少了住院时间及上机时间,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DuoPAP与InSurE技术联合应用能更大限度地发挥PS的作用,减少患儿对额外PS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Silverman Anderson(SA)评分在早期处理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时的应用价值。 方法 按照呼吸支持开始前SA评分分值将130例RDS患儿分为轻度(3~5分)、中度(6~7分)和重度(8~10分)三组,将三组患儿的呼吸支持治疗前、治疗初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1)轻、中和重度RDS三组之间心率(F=17.792)、呼吸次数(F=8.990)、平均动脉压(F=8.677)、吸入氧浓度(F=69.187)和氧合指数(F=50.807)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之间数值两两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呼吸次数和吸入氧浓度变化呈增加趋势,平均动脉压和氧合指数变化呈降低趋势;2)轻度组和中度组之间NCPAP压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216,P=0.000),中度组的压力显著增高;3)轻、中、重度RDS三组间胸部X线片RDS分级(χ2=33.24)、NCPAP治疗成功例数及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例数(χ2=62.6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0);4)NCPAP治疗成功与失败的SA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04,P=0.001)。 结论 SA 评分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RDS患儿的呼吸窘迫程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利于临床医师在床边客观快速评估患儿病情,及时作出正确的处理措施,提高RDS的救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过程中联合不同通气方式对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5月收集65例符合纳入标准RDS早产儿,其中手动通气组32例,高频通气组3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气管内注入PS经皮氧分压(tcPO2)和二氧化碳分压(tcPCO2)变化、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胸部X线改善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PS给药时两组均出现短暂tcPO2降低、tcPCO2升高,给药后tcPO2快速升高、tcPCO2降低,手动通气组比高频通气组变化显著且持续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15 min时二者达到稳定状态,高频通气组先于手动通气组; 1 h时高频通气组OI、RI均低于手动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通气组PS后X线表现显著改善,且机械通气时间低于手动通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脑室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气漏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下气管内注入PS可更显著减少tcPO2、tcPCO2波动;更有效改善重症RDS新生儿肺顺应性和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