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手消毒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观察调查病区护士手消毒执行状况,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手消毒依从性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改进实施对策,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小组活动6个月后,晨、晚间护理护士手消毒依从性从活动前79.17%(95/120)提高至活动后93.33%(11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5,P〈0.01);连续操作护理护士手消毒依从性从活动前83.33%(100/120)提高至活动后95.00%(114/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P〈0.01);操作前护理护士手消毒依从性从活动前88.18%(97/110)提高至活动后97.27%(107/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P〈0.01);使用手套后护理护士手消毒依从性从活动前78.33%(47/60)提高至活动后95.00%(5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P〈0.01);操作后护理护士手消毒依从性从活动前89.00%(89/100)提升至活动后98.00%(9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P〈0.01);其他护理护士手消毒依从性从活动前80.00%(24/30)提升至活动后100.00%(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1)。结论采取品管圈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可有效提高护士手消毒依从性,保证医疗质量,维护医护工作者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于心脏内科护理对护理质量、护理时间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根据护理人员不同的技术职称、资历、能力水平将病区护士分为3组,各组采取分层级管理的模式,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合格率、健康教育效果、直接护理时间及医生、护士、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责任制护理小组后,护理质量合格率为100.00%高于实施前的9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2,P〈0.05);实施后患者对所患疾病、用药、可能突发情况了解人数比分别为97.50%,97.50%,92.50%,均高于实施前的85.00%,85.00%,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3.914,3.914,4.501;P〈0.05);实施后护士直接护理时间为(367.96±12.54)min高于实施前的(329.12±20.9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4,P〈0.05);实施后患者、医生、护士满意度分别为100.00%,100.00%,96.67%,分别高于实施前的91.11%,80.95%,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186,4.421,4.043;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模式结合了分层级管理、责任制小组护理以及原有功能制护理的优点,为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提供系统的、连续的、整体的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的同时,增进护患问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最终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智萍 《护理与康复》2011,10(4):347-348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对活动前糖尿病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估,选定降低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的活动主题,开展相关质量改进.经品管圈活动,病房胰岛素保管合格率从83.9%提高到96.8%,全院护士末梢血糖测定操作合格率从92.9%提高到99.6%,全院护士糖尿病知识考核优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讨论品管圈活动是否可提高全院抢救车管理质量。方法成立“急救保障”品管圈,通过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查及巩固措施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全院45个护理单元抢救车内药品、器材进行管理。评价品管圈活动前后有形成果及无形成果。结果护士在品管圈活动后交接抢救车用时从(5.0±1.3) min下降至(2.0±0.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32,P<0.01);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对使用抢救车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00,P<0.01);活动后抢救车内药品、器材管理检查平均得分由(95.8±1.8)分上升至(98.2±2.1)分,抢救药品器材完好率从92%上升到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分别为-5.821,6.380;P<0.05)。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品管圈手法运用、团队精神、沟通协调、活动信心、参与感、向心力6个方面评分均高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分别为-28.7,-9.5,-11.2,-29.8,-55.9,-15.5;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护士交接抢救车的用时,提高护士使用抢救车的满意度及抢救药品器材完好率,而且大大提高了全院抢救车管理质量及圈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克罗恩病住院患者饮食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活动前克罗恩病住院患者饮食知晓率低的原因进行解析找到真因,针对真因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且组织实施,进行效果评价,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克罗恩病患者饮食知晓率的变化。结果经过品管圈小组6个月的实践,克罗恩病患者饮食知晓率由65. 7%提高到90. 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护士对饮食知识的掌握合格率由51. 9%提高到96. 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克罗恩病患者饮食知晓率,同时也可提高护士对饮食知识的掌握合格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活动在提高肿瘤出院患儿PICC维护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展QCC活动对97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出院患儿实施护理,包括确立活动主题、进行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实施,比较QCC活动前后出院患儿PICC维护合格率的差异。结果QCC活动后患儿PICC维护合格率为71.7%高于Qcc活动前的44.4%,活动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一17.63,P〈0.01)。结论QCC活动可提高出院患儿PICC维护合格率,并且提高了护士集体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以"促进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分析影响科室护理质量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对精神科的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相关指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3.66%下降至0.93%,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1.43%下降0.31%,住院患者冲动发生率由4.78%下降至2.64%,住院患者保护约束率由8.28%下降至5.13%,护士服务综合满意度由90.56%升至97.78%,护士对腕带识别依从率82.78%提高到98.89%,与实施护理措施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是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医嘱护理级别与分级依据符合率中的作用.方法 开展医护一体品管圈组织,对活动前泌尿外科医嘱护理级别与分级依据不符的原因进行解析,针对真因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且组织实施,进行效果评价,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医护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合格率以及护理级别与分级依据符合率的变化.结果 经过品管圈小组7个月的实践,医生和护士对护理分级相关知识的掌握合格率分别提高到88.8%和100.0%,医嘱护理级别与分级依据符合率由54.6%提高到8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开展医护一体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医嘱护理级别与分级依据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减少住院患儿家属询问病情频次及改善护士烦躁、倦怠情绪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6例住院患儿及其1名直系陪护家属为研究对象,根据儿科住院病房品管圈活动开展时间(2014年7月)将其分为研究组(A组)66例和对照组(B组)60例。 B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措施,A组患儿则采用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比对两组患儿家属在患儿住院期间反复询问病情频次、不良情绪评分差异,记录护士在患儿住院期间护理质量评分、烦躁情绪评分情况,分析其护理满意度、护理投诉率及职业倦怠综合征( Burnout综合征)发生率差异。结果①A组患儿家属在患儿住院期内反复询问病情频次显著低于B组( P<0.05);B组患儿家属HAMD及HAMA等不良情绪评分显著高于A组( P<0.05);②品管圈活动推行后,18名受试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均较推行前显著提高,MSSNS评分及Burnout综合征发生率则较推行前显著降低(P<0.05);③品管圈活动推行后,护理满意度为90.9%,显著高于推行前的81.7%( P<0.05);护理投诉率为1.5%,显著低于推行前的10.0%( P<0.05)。结论对住院患儿予以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儿家属及护士的不良情绪,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减少护理投诉率、降低护士Burnout综合征发生风险、和谐护患关系等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曲彦博  李红 《当代护士》2014,(8):168-17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减少用药护理风险的作用。方法2013年1月~2013年8月,我院以”降低用药护理风险”为主题,开展为期8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分析比较活动前后用药护理差错事故的因素以及无形成果。结果患者发生给药错误由活动前的16.33%,降低至活动后的4.00%,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由活动前的5.47%,降低至活动后的0.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用药护理风险,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全体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患儿红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5年在该院新生儿科实施品管圈活动,组成新生患儿护理品管圈小组,6个月后,通过圈员的评价对比品管圈活动应用前后新生患儿的生命体征、睡眠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新生患儿红臀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实施前(1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新生患儿体温变化波动幅度明显低于实施前,血氧饱和度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实施后新生患儿身高、体质量、头围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实施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达98.74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活动实施前的满意度(79.63%)。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新生患儿护理中,可以保持新生患儿各项体征稳定、内环境平衡,有利于新生患儿的治疗效果及生长发育,并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预约和检查准点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无锡市人民医院妇科A区2014年3~4月行影像学检查的95例患者作为品管圈活动前研究对象;2014年5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选取2014年9~10月行影像学检查的96例患者作为品管圈活动后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患者预约和检查准点率及获得的无形成果情况。结果①QCC活动后患者预约和检查的准点执行率由活动前6.25%降低为活动后的0.5%,超出了预期目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91, P<0.01)。②QCC活动实施后,六个项目的无形成果得分均高于活动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不仅提高了妇科住院患者预约和检查的准点率,同时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能力,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急性高热患儿父母候诊期间不良情绪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高热患儿父母15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候诊期间进行常规候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实际候诊时间与心理候诊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心理候诊时间较实际候诊时间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7.33%,对照组满意率为8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候诊期间对急诊高热患儿父母应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负性情绪,缩短患儿父母心理候诊时间,提高其满意度及配合度,有利于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生化分析仪等仪器设备前的灭菌操作规范及灭菌过程中问题的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8~9月该院800次生化分析仪等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生化分析仪等仪器设备使用前的灭菌规范及灭菌过程中问题的处理方法及处理效果。结果规范后仪器设备服务达标率为90.00%,灭菌达标率为92.50%,仪器设备管理达标率为90.00%,显著高于规范前的62.50%、67.50%、7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化消毒供应中心对仪器设备灭菌满意率为95.00%,显著高于规范前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分析仪等仪器设备使用前灭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应该严格按照灭菌操作规范进行处理,提高仪器设备的灭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舒适护理在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围术期护理中的价值予以研究,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外科2014年1~4月收治的小儿疝气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排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单号患儿为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式予以护理;双号患儿为观察组,按照舒适护理予以护理。就疗效、呼吸、心率、心理状态、疼痛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高于对照组90.7%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性( P>0.05);观察组心率、血压、呼吸异常发生率、心理状态、疼痛发生率、重度疼痛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7.3%,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舒适护理用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围术期的护理中能够提高疗效,降低患儿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异常率,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疼痛度,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护理工作中运用肢体语言沟通技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接受治疗的100例患儿,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技巧。分析2组患儿在接受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情况、患儿及其家长在护理结束后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依从性(94.00%)与对照组(62.00%)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家长及患儿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98.00%)与对照组(66.00%)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肢体语言沟通技巧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其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较大程度地增加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单娟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0):1315-1319
目的:探究妊娠高血压(妊高征)产妇引入整体护理模式对其疾病控制程度及胎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于2012年8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90例妊高征产妇,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整体护理模式。记录两组产妇妊高征心脏病、轻度先兆子痫、重度先兆子痫、分娩方式及胎儿结局转归,并对比两组产妇在分娩前及分娩后的SAS和SDS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发生妊高征心脏病、轻度先兆子痫及重度先兆子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发生胎盘早剥及剖宫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产妇在分娩前的SAS和SD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产妇在分娩后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妊高征产妇,能有效控制疾病转归,且能促进胎儿分娩,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置管溶栓联合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术期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围术期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焦虑与抑郁情绪、疼痛程度,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2.5±0.7)显著低于对照组(4.7±1.1),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54.6±3.2)分、SAS评分(53.5±4.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准备工作的完善,术中的有效护理及术后对病情保持密切监测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置管溶栓联合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住院患者入院宣教知识知晓率。方法开展以“提高住院患者入院宣教知识知晓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圈活动程序,针对住院患者入院宣教知识知晓率低进行根源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患者对病区环境、安全知识、规章制度、患者权利义务(含科室主要人员)和病房设施使用的知晓率显著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施后知晓率提高幅度为51.76%(57.28%~86.93%),目标达成率为100.00%,圈员的6项能力自我评价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显著提高住院患者入院宣教知识知晓率,使患者尽快熟悉陌生环境,与护士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圈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