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来香  谢建璞  冯丽明 《全科护理》2012,10(15):1368-1369
[目的]探讨导管固定贴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病人,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缝线方法固定,实验组采用导管固定贴固定,比较两组固定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人穿刺点红肿、不适感、导管脱出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固定贴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点,便于局部皮肤消毒,减少局部皮肤的感染,同时减少因缝线牵拉皮肤引起病人的疼痛和不适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缝线固定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法在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8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CVC)后的32例患儿行缝线固定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4月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行无缝线固定的28例患儿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固定效果。[结果]试验组导管穿刺口渗血率、更换敷料频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和皮肤炎症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平均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脱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线固定可减少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延长导管安全留置时间,同时减少因缝线牵拉皮肤引起患儿的疼痛和不适感。  相似文献   

3.
潘莉  操静  伍友春  陈宛婷  王爱红  王兰 《护理研究》2011,25(20):1833-1835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固定方法。[方法]将226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颈内静脉置管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的固定方法,比较两组颈内静脉置管时间、透明敷贴每小时更换次数、护理用时、护理费用、局部皮肤机械性损伤、导管感染、导管脱出情况及病人颈内静脉置管护理舒适度。[结果]两组颈内静脉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敷贴每小时更换次数、护理用时、护理费用、局部皮肤机械性损伤、导管感染、导管脱出情况及病人对颈内静脉置管护理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进固定法减少了局部皮肤机械性损伤、导管感染、导管脱出的机会和护理费用,减轻了置管期间的护理工作量,提高了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透明敷料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中的效果及成本的消耗。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6月入住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科和重症监护室行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75例患者,按穿刺编号分为实验组38例(单号),对照组37例(双号),置管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边框型透明敷料、普通透明敷料固定导管,正常每周更换1次敷料,如出现穿刺部位不良反应和敷料固定不良及时更换敷料。了解患者置管后非计划性拔管、穿刺部位不良反应和敷料固定不良情况和更换敷料的成本,两组患者置管后共观察28d。结果实验组患者敷料松动卷边和穿刺部位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因更换敷料产生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总成本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中采用边框型透明敷料,可提高导管固定效果和降低护理人力成本及医疗成本消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银离子抗菌敷料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80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银离子抗菌敷料覆盖穿刺点,对照组患者采用无菌透明薄膜覆盖穿刺点,两组患者均配合相应的置管护理,并严格无菌操作,观察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CVC-RI)发生率及周围皮肤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无一例发生CVC-RI,穿刺点周围皮肤阳性率为7.50%,对照组CVC-RI发生率为12.50%,周围皮肤阳性率为25.00%,观察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置管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离子抗菌敷料应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配合严格的置管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降低周围皮肤阳性率,且敷料更换次数少,节省部分治疗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赖孝兰 《当代护士》2006,(12):71-72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PICC)导管在肿瘤病人和长期输液病人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采用2种固定导管法,缝线固定导骨和医用粘贴敷料固定导管。结果本组37例,置管成功35例,失败2例,成功率达94.5%,缝线固定2例,局部感染1例,医用粘贴敷料固定导管33例,局部感染0例,置管留置期间,导管堵塞1例。结论PICC导管的应用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为患者提供中长期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通道,有效地保护了病人血管,提高了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减少了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螺旋缠绕法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对436例胸部手术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将选择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实验组采用螺旋缠绕法固定,穿刺点采用带小棉垫的透明贴膜覆盖,比较两组固定方法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导管局部红肿、不适感、导管成角、导管部分脱出及导管脱落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用带小棉垫的透明贴膜覆盖穿刺点可降低局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导管自穿刺点部分脱出及导管脱落的发生率.结论 螺旋缠绕法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点,采用带小棉垫的透明贴膜覆盖穿刺点可降低局部感染率,减少导管脱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叶菁 《全科护理》2012,10(21):1922-1923
[目的]比较两种固定方式在锁骨下静脉置管和颈内静脉置管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12例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置管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新方法组,传统组使用悬吊固定法,新方法组使用顺势弧形法,观察两组病人导管固定效果、局部感染发生率、敷料更换频率。[结果]新方法组出现贴膜卷边、导管半脱落等固定不良情况明显减少,局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结论]新方法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特别是感染的发生率,导管固定效果好,病人的不适感减少,敷料的更换频率下降,继而降低了病人的医疗费用、减少了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缠绕法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436例胸部手术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将选择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实验组采用螺旋缠绕法固定,穿刺点采用带小棉垫的透明贴膜覆盖,比较两组固定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导管局部红肿、不适感、导管成角、导管部分脱出及导管脱落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用带小棉垫的透明贴膜覆盖穿刺点可降低局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导管自穿刺点部分脱出及导管脱落的发生率。结论:螺旋缠绕法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点,采用带小棉垫的透明贴膜覆盖穿刺点可降低局部感染率,减少导管脱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杨萌  钟玉杰  段明娟 《护理研究》2007,21(8):719-719
[目的]比较两种敷料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后使用效果。[方法]将14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后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3M伤口敷料和3M透明敷料,观察两组更换敷料间隔时间、穿刺点周围红肿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穿刺点周围皮肤红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3M伤口敷料更换间隔时间长,固定性好,伤口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敷料在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中心置管术后使用效果。方法:将133例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中心置管术后病人分为A、B组,A组使用3 M普通透明敷料(6 cm×7 cm),B组采用高通透导管固定敷料IV3000(6 cm×7 cm)。观察两组病人固定处皮肤情况、敷料使用后效果、导管固定情况、更换敷料间隔时间。结果:B组敷料固定处皮肤红肿等异常情况、导管脱位发生率低于A组,敷料使用后效果优于A组。结论:使用高通透导管固定敷料IV3000皮肤红肿少,固定性好,敷料使用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敷料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后使用效果。[方法]将14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后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3M伤口敷料和3M透明敷料,观察两组更换敷料间隔时间、穿刺点周围红肿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穿刺点周围皮肤红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3M伤口敷料更换间隔时间长,固定性好,伤口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贴膜的非计划性更换原因,改善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固定方法,降低贴膜更换率。方法选择709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61)和对照组(n=348),实验组采用"C"型固定,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固定法,观察导管固定的效果及贴膜更换情况。结果锁骨下静脉置管"C"型固定方法实施后,导管固定效果好,减少了不良反应,实验组贴膜非计划性更换率为24.65%,对照组贴膜非计划性更换率为58.05%(P0.05)。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C"型固定方法对于贴膜非计划性的更换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减轻患者不适,保证管道护理的安全,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不同部位中心静脉置管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02月-2014年02月收治的75例气管切开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锁骨下静脉置管组(A组)、颈内静脉置管组(B组)、股静脉置管组(C组),每组25例。分别对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渗液、导管堵管、脱出、导管相关感染、敷料更换频率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各组之间差异。结果各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A组显著低于B、C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患者导管更易脱出,与A、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具有较低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且便于护理治疗,应作为首选置管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改良后锁骨下深静脉导管固定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4月住院,肿瘤晚期并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患者60例,分为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各30例.传统方法组采用缝线、固定夹、贴膜三重固定,改良方法组采用输液贴、3M胶布、贴膜三重固定.比较两组导管滑脱发生率、皮肤损伤程度和穿刺处皮肤细菌检出率.结果2种固定方式下导管均无脱落情况,改良方法固定锁骨下深静脉导管对患者皮肤损伤小,穿刺处皮肤细菌检出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改良锁骨下深静脉导管固定方法固定效果好,减少患者皮肤损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有效预防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新方法,应用肩扣式病号服,探讨该新技术的优势,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制作肩扣式病号服,选取从2014年9月至2015年月中2留置中心静脉置管术(CVC)的病例200例,随机分为肩式病号服组和对照组,各100例,通过观察两组患者CVC导管的敷料开裂情况、CVC导管固定缝线局部皮肤的炎症反应情况以及敷料更换的次数,评估CVC导管可能存在的移位或脱落,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应用统计学配对 t检验和χ2检验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敷料开裂程度、皮肤炎症反应、敷料更换次数、导管移位脱管、非计划性拔管、患者满意度与医生满意度的差异,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CVC留置后第1、3、5、7天,肩式病号服组患者CVC导管的敷料开裂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肩式病号服组患者CVC导管固定缝线局部皮肤的皮肤炎症反应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肩式病号服组患者敷料更换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肩式病号服组导管移位脱管的发生率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肩式病号服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肩式病号服组医生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肩扣式病号服在CVC护理中应用效果良好,降低了置管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结论肩扣式病号服能有效减少和预防因中心静脉置管护理意外而引发的非计划性拔管。该新技术操作简单、实用,能很好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导管脱出已成为其常见并发症。目前导管固定多采用缝线法,临床发现缝线虽未脱落,但导管仍可从穿刺处脱出,需重新置管,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我院2006年开始使用无缝线固定中心静脉导管法,经临床应用后发现该方法简单易行,不仅解除患者因缝线造成的痛苦,而且导管成功固定率达100%,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透明敷料在Power PICC管固定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某三甲医院应用Power PICC置管的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实验组选用型号为3M TegadermTM1686的透明敷料,对照组选用型号为3M TegadermTM9546 HP的透明敷料,比较Power PICC在导管移位、粘附导管及穿刺点感染情况在两种敷料中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导管移位发生率为16.0%,对照组导管移位发生率4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粘附导管发生率4.0%,对照组粘附导管发生率高达89.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导管穿刺点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MTegadermTM1686透明敷料能有效避免粘附导管,减少脱管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郑晓倩  郑海燕  虞晓珍   《护理与康复》2017,16(6):605-607
目的观察应用水胶体透明敷料护理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效果。方法将153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74例,对照组应用3M HP Tegaderm TM敷料固定导管,观察组用水胶体透明敷料固定导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和换药总费用及换药工作量。结果观察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换药频率和换药总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次换药时间、换药总费用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水胶体透明敷料能更好地维护锁骨下静脉置管,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ICC导管在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应用于癌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市某2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置管的癌症患者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采用PICC导管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置管,对照组采用CVC导管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2组患者置管操作时间、穿刺点感染率、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率、导管脱出率、导管堵塞率和非计划拔管率。结果 观察组置管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且穿刺点感染率、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率、导管脱出率、导管堵塞率、非计划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PICC导管用于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置管,可缩短置管操作时间,降低穿刺点感染率、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率、导管脱出率、导管堵塞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