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曾秀容  钟莉  刘珺 《当代护士》2021,28(7):76-79
目的 评估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血液肿瘤PICC带管患者中医用黏胶相关皮肤损伤(MARSI)的临床效果,为提高PICC置管患者耐受性、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7月—12月在本科行PICC置管维护的370例患者以及改良后2019年1月—6月行PICC置管维护的32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医用黏胶相关皮肤损伤发生率,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对照组PICC置管患者MARSI发生率为8.38%,干预组PICC置管患者MARSI发生率为2.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从91%上升到98%.结论 在血液肿瘤PICC带管患者中实施集束化护理,有利降低医用黏胶相关皮肤损伤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大范围内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集束化策略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 PICC)置管预防相关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未实施集束化策略;观察组患者实施集束化策略。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集束化策略可显著降低肿瘤患者PICC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风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肿瘤患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肿瘤患儿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置管期间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置管期间应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期间意外风险事件及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PICC置管依从性、满意率、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PICC导管滑脱率、导管堵塞率、护理纠纷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肢体肿胀缓解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提高小儿肿瘤化疗PICC导管置管安全性,降低PICC置管风险,提高患儿置管依从性,能有效预防静脉炎发生,有利于提高患儿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队列对照设计,选取2013-2014年行PICC置管的115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8例和干预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局部渗血、皮肤过敏、感染、导管脱落及堵管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为10.53%(6/57),低于对照组的31.03%(1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集束化管理预防肿瘤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效果。[方法]将肿瘤科的183例PICC置管病人按置管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实行集束化管理,比较两组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2.13%,低于对照组的10.11%,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可有效预防肿瘤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病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中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血液病房PICC导管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2组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率和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率和非计划性拔管率对照组分别为17.5%(8/40)和27.0%(11/40),观察组为5.0%(2/40)和10.0%(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天数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控制血液病房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风险,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输液中心2016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76例恶性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为预防PICC并发症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生存质量卡氏评分(KPS)。结果:观察组置管后的渗血程度及肢体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3个疗程后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减少肿瘤化疗患者PICC术后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集束化护理在脑炎颅内高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2例脑炎颅内高压需要PICC导管维护的病人进行集束化护理作为观察组,将28例PICC导管维护的脑炎颅内高压病人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问卷调查及使用统一PICC导管维护单记录分析导管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形成、穿刺局部皮肤过敏等并发症发生影响。[结果]PICC置管脑炎颅内高压病人接受集束化护理后导管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形成、穿刺局部皮肤过敏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集束化组对护理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PICC置管脑炎颅内高压病人维护中有显著优势,降低导管感染及导管堵塞、血栓形成、穿刺局部皮肤过敏的发生率,增加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降低低出生体质量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PICC置管的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集束化干预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置管常规护理,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PICC集束化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堵管发生率、导管滑脱率、絮状物产生等并发症情况。结果集束化干预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堵管发生率及需溶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置管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在降低神经外科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异位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置管异位情况、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置管异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高于对照组的82%(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患者接受PICC置管期间,对患者施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置管异位,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还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改善其生活质量,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在神经外科ICU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6月30日收治的147例神经外科ICU行PICC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择2019年7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11例神经外科ICU行PICC置管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策略。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PICC内置长度、外露长度、臂/腿围、对侧臂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可提高神经外科ICU行PICC置管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使患者最大限度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小儿外科营养支持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儿中的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25例PICC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113)及对照组(n=112),对照组置管期间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置管期间应用集束化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儿护理期间意外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依从性、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PICC导管滑脱率、导管堵塞、护理纠纷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堵塞、导管断裂、血栓、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肢体肿胀缓解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小儿外科营养PICC导管置管安全性,降低PICC置管风险,提高患儿置管依从性,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提高患儿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练慧萍  刁淑华  谢乙明 《全科护理》2016,(29):3057-3059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留置PICC的病人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实施集束化护理,对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静脉穿刺次数、制动时间及PICC置管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D-二聚体(DD)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血栓(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ICC置管病人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管理能够减少VT发生,延长PICC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预防多发性骨髓瘤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PICC置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集束化管理干预;比较两组PICC用时结果、住院时间、导管利用率、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结果:观察组导管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导管利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WHOQOL-BREF中心理功能、社会关系、环境领域、总体感觉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多发性骨髓瘤PICC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管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导管利用率,延长导管寿命,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戴娟  高洁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2):1721-1723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方法并观察其效果,以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方法对本院肿瘤科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就诊的200名肿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全部成功,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穿刺部位渗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PICC护理,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疗小组在肿瘤晚期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肿瘤晚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静疗小组指导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PICC置管情况、置管并发症、意外事件发生率、自我效能、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PICC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PICC置管并发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PICC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疗小组在肿瘤晚期患者PICC置管中的护理干预效果良好,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黏胶祛除剂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皮肤医用黏胶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8月本院肿瘤PICC带管未使用黏胶祛除剂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7年9月—2018年2月本院换药过程中使用黏胶祛除剂的PICC肿瘤带管患者50例为观察组,观察2组PICC置管皮肤医用黏胶剂相关性损伤(MARSI)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肿瘤PICC带管患者置管皮肤MARSI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PICC导管换药过程中使用黏胶祛除剂,能有效降低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从而提升PICC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行PICC置管患者采用PDCA护理模式对患者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肿瘤PICC置管患者共计10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留置时间、PICC导管维护效果、PICC对日常生活影响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置管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PICC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效果、护理满意度评分、日常生活的影响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肿瘤PICC置管患者,采用PDCA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患者置管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楠  翁莉 《全科护理》2014,(14):1261-1262
[目的]观察集束化干预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效果。[方法]将85例行PICC置管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置管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集束化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发症、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异位率、堵管、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导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能有效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延长患儿置管时间、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采用颈内静脉置管的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预防导管感染。比较两组导管感染的发生情况、置管舒适度、置管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导管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14 d时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置管舒适度,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