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讨论分析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法舒地尔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缓解,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并发症,其中观察组发生率为18.18%,对照组发生率为46.88%,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良好、副作用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60例,采取随机指标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ND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下降具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明显提升(P0.05)。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柴永萍  刘斅淑  辛静萍 《全科护理》2016,(29):3074-3076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6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随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血管痉挛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管痉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动脉瘤术后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性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性昏迷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脑性昏迷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功能障碍评分(DRS)及苏醒情况。结果观察组苏醒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DR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性昏迷患者采用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能提高苏醒意识,促进脑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术后除常规治疗外,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0例除常规治疗外,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两组均以疗效标准判断疗效并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得分.结果 盐酸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出血痉挛的治疗有积极疗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具有安全可靠和有效性,无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是一种新型抗脑血管痉挛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水平。方法 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作〈72 h、1 w、2 w血浆vWF的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vWF含量。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vW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脑血管痉挛患者vWF高于脑卒中组。结论 vWF水平的检测可以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诊断的一个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使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明显,P 0. 05。结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按序贯实验分成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20例)给予盐酸法舒地尔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2次.d-1,连用14 d;对照组(20例)给予尼莫地平10 mg加入生理盐水50 mL中静脉微泵输入,2次.d-1,连用14 d。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除1例低血压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脑血管痉挛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法舒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两组GCS昏迷评分及GOS预后评分、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情况及CT示Fisher评分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GCS昏迷评分、MCA血流速度及Fisher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GCS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CA血流速度及Fisher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GOS预后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可有效改善患者MCA血流速度、Fisher评分、GCS昏迷评分,在疾病转归过程中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方式在重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18例重型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术后患者作为观察组,2012年12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93例重型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早期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责任制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包括成立医护一体化协作小组、组织专科护理培训、开展医护一体化查房和术后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患者满意度及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下降(P0.01);平均住院日缩短(P0.05);护士专科知识及技能提高(P0.01);患者满意度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提高(P0.05)。结论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能够降低重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提高护士专科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脑损伤的程度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量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于入院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根据CT扫描进行改良Fisher分级,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脑血管痉挛,观察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脑损伤的程度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量的关系。结果本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40%,随着入院后伤病情逐渐加重,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逐渐升高;随着改良Fisher分级的增加,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脑损伤的程度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尼莫地平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并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7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采用奥扎格雷钠 尼莫地平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对照组37例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用14 d.治疗后第3、7、14 d经颅多普勒(TCD)连续监测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及观察发病30 d内的病死率、DCVS发生率和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DCVS发生率及SAH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出血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应用奥扎格雷钠与尼莫地平可有效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优于单用尼莫地平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采取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9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重点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65.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的20.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病死率为2.04%,低于对照组的8.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采取尼莫地平治疗疗效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28例给予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8例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结果:两组之间疗效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是一种新型抗脑血管痉挛药物,此药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显微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对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77例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夹闭组79例和栓塞组9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脑血管痉挛情况。结果:栓塞组预后良好明显高于夹闭组,致死率、致残率明显低于夹闭组(P<0.05);夹闭组轻度、中度、重度血管痉挛发生率均高于栓塞组(P<0.05)。结论:介入栓塞手术治疗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致残率、致死率,减轻术后脑血管痉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帕伐他汀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对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8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采取尼莫地平联合帕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ET-1、NO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7、14 d时ET-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帕伐他汀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天麻熄风汤与尼莫地平联合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02-01—2018-02-10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患者4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实施天麻熄风汤与尼莫地平联合防治以及常规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80.11±35.11)U/L、肌酸激酶(CK)(1 670.25±1 015.70)U/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天麻熄风汤与尼莫地平联合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出血诱因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出血诱因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出血诱因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脊液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的收治的10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52例,两组均栓塞术后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动脉瘤栓塞基础上,给予早期脑脊液置换方案。结果两组患者头痛、颈强直、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及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日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早期行脑脊液置换治疗,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缩短平均住院日,辅以精心细致的护理可大大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行夹闭术后脑脊液引流对脑血流参数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由同一组医师行动脉瘤夹闭术,观察组术后接受脑脊液引流,对照组术后直接缝合硬脑膜,观察两组术后7d手术侧脑血流参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7 d,观察组术侧脑动脉收缩期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峰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动脉瘤夹闭后行脑脊液引流,能够明显降低脑动脉血流速度,减少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可能是改善脑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