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理论知识掌握及培训需求情况,为实习护生的CPR知识及技能培训提供依据及建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实习生认知及需求调查问卷",对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202名护理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CPR理论知识认知水平不高;及格率不高(49.00%),良好率及优秀率低(6.93%及2.97%);不同学历护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生接受CPR系统培训只占17.82%,从未接受过培训的占8.42%;实习护生对CPR有强烈的培训需求(95.05%).结论 实习护生CPR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与式教学联合视频反馈法在高职护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自愿参与原则招募2016级158名高职护生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常规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联合视频反馈法培训,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教学法。使用临床心肺复苏态度知识调查问卷和院外心肺复苏施救意愿问卷对两组护生于培训前和培训后1周进行测评。结果培训1周后试验组心肺复苏知识、态度、院外施救意愿得分较培训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试验组心肺复苏知识、态度、院外施救意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与式教学联合视频反馈法心肺复苏培训,不仅能提高护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还能提高护生心肺复苏的态度和院外施救意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华新区社区护士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为社区护士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闭卷理论考试对深圳市龙华新区248名社区护士进行理论考核,采用现场考核法进行CPR技能考核。结果248名社区护士CPR理论知识(83.83±9.32)分,合格率89.9%;操作技能(76.38±8.58)分,合格率72.2%;不同年龄、职称、学历、社区工作年限的社区护士CPR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用工性质的社区护士的理论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华新区社区护士CPR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优于操作技能,建议加大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对社区护士进行CPR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深圳地区救生员心肺复苏(CPR)知识普及培训的效果.方法:比较不同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的救生员培训前后CPR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水平.结果:1680名救生员培训前后、不同文化程度CPR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合格率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不同年龄段救生员培训前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无明显差异,但培训后有明显差异,P<0.05;男女救生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无明显差异.结论:专项培训可明显提升救生员CPR知识及实践技能,利于提高院前溺水至呼吸心跳骤停的现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了解某社区高危人群家属徒手心肺复苏(CPR)知识和技能知晓程度,探讨对其进行CPR知识及技能培训的意义及实施方法。方法:选择心血管疾病家属93名作为调查培训的对象,对其问卷调查和实施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结果:被调查者所在社区未开展CPR知识及技能培训,高危人群家属CPR知识和技能缺乏,理论知识平均得分为(12.30±1.11)分,操行技能无一人合格;经培训后,CPR理论知识平均得分为(24.7±1.56)分,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行技能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社区居民普及CPR知识和技能,对减少院前猝死、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殷晓菁  丛燕  赵沄  张凤霞  李音 《护理研究》2012,26(9):859-860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肺复苏(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方法、意义及效果。[方法]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年级的303名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培训前后对中学生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测评。[结果]303名中学生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培训,初中组和高中组急救知识考核及格率分别由0.7%和13.2%上升至79.2%和88.1%,两组培训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初中组和高中组CPR操作技能考核的合格率分别为97.9%和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学生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建议尽早将CPR知识纳入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术在大学生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9月7日-9月8日抽取中山大学珠海校区1120名学生进行公众CPR急救知识的调查分析,并进行现场培训、普及,比较培训前后掌握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达标率情况。结果:培训后大学生掌握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达标率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对大学生进行CPR培训,可以提高大学生们掌握心肺复苏术的理论知识,值得在校区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护理程序在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玉美 《护理学报》2009,16(4):21-22
目的 探讨护理程序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培训中的价值.方法 按照护理程序设计的CPR培训方案,对我院82名初级职称护士实施心肺复苏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结果 在CPR理论知识方面,深认知的护士由培训前的8人(10%)增至培训后的75人(92%),浅认知和中认知的护士分别由培训前的22人(27%)和52人(63%)降至培训后的1人(1%)和6人(7%)(P<0.01).在CPR技能方面,掌握组的护士由培训前的2人(2%)增至培训后的76人(93%)(P<0.01).结论 应用护理程序设计的cPR培训方案能明显提高CPR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CRP)急救技能的频率低下[1],是造成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极低的主要原因.影响目击者实施CPR的因素主要是对CPR的掌握和实施CPR的意愿.对CPR的掌握是实施自救互救的基础,但公众实施CPR的意愿如何?障碍因素是什么,国内少见相关研究,国外文献提示公众实施CPR意愿并不高[2-5],而且各国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所以在普及CPR的同时,受训者的急救意愿也理应受到同样的关注.本研究针对杭州6个市辖区特殊人群实施CPR急救技能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试图为提高公众CPR意愿,最终提高目击者的现场施救率而探寻相应干预措施积累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基层健康教育平台,研究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民心肺复苏培训模式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参加健康教育的社区居民500例,三甲医院急救经验丰富的人员定期指导、考核我中心医护人员的心肺复苏技能,进而对社区居民开展心肺复苏培训,采取PPT讲解、模拟人操作、健康教育讲座、微信或微课等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培训前后完成两次调查问卷及考核试题,分析培训效果。结果 社区居民的心肺复苏意愿、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民心肺复苏培训模式效果显著,有待进一步推广,以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对工厂工人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方法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对工厂工人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工厂426名工人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对培训前后工人进行心肺复苏知识测评。结果培训前426名工人普遍缺乏心肺复苏技能,通过培训,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合格率从培训前的9.6%提高到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工厂工人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知识,运用合适的培训方法能有效提高工人心肺复苏技能。针对我国国情,医院培训是普及心肺复苏技能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2.
对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年级的200名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在培训前后对中学生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进行测评。结果200名中学生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从培训前7%上升到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合格率达100%;低年级与高年级的中学生培训后心肺复苏技能考核首次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学生心肺复苏知识普遍缺乏,建议从初中生抓起,将急救知识及技能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合适的培训方法能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心肺复苏技能,同时,争取行政支持,学校与医院联合培训是普及中学生心肺复苏技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临床护士在心肺复苏技能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强化护士心肺复苏技能掌握程度的方法.方法 随机抽考本院116名在职护士的心肺复苏术操作,比较不同职称护士的心肺复苏技术考核成绩、合格率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 116名护士的心肺复苏技术考核成绩平均(88.21±7.68)分,合格率为61.2%,其中主管护师平均分数及合格率均低于护师和护士(P<0.05),护师与护士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呼吸、脉搏及复检时判断时间不够,复检时呼吸脉搏未同时判断.结论 应加强临床护士急救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训,建立重复培训和定期考核的制度,特别是对于高职称的护士更应予以加强CPR的培训.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is a life-saving technique which is used after cardiopulmonary arrest. Chance of survival after arrest will increase if it is coupled with sufficient knowledge. Final year undergraduate health science students and interns manage many trauma and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Even though all students took CPR training in undergraduate course, we sometimes saw difficulties in the resuscitation of patients after cardiopulmonary arrest by undergraduate health professionals.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level of knowledge of undergraduate health science students and medical interns abou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METHODS:

Hospital 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from February 1 to March 30, 2013. All undergraduate health professionals were included. The mean score of knowledge was compared for sex, original residence and department of the participants by using Student''s t test and ANOVA with Scheffe''s test. P values <0.05 were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SULTS:

Four hundred sixty-one out of 506 stud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with a response rate of 91.1%. The overall mean knowledge score of final year undergraduate health science students and interns was 11.1 (SD=0.2). The mean knowledge scores of nurses, interns, health officer, midwifery, anesthesia and psychiatry nursing students were 9.84 (SD=2.5), 13.34 (SD=2.8), 9.81 (SD=3.0), 8.77 (SD=2.6), 13.31 (SD=2.7) and 8.43 (SD=2.4)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knowledge level of undergraduate health professionals abou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was insufficient. Training about CPR for undergraduate health professionals should be emphasized.KEYWORD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Knowledge, Undergraduate, Health professional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列车上适应性心肺复苏技术。[方法]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单人操作法在陆地上进行训练,操作者准确掌握之后,在开动的列车上实施心肺复苏,对复苏的结果进行评价,找出列车上复苏失败的原因,研究改进技术方法,采用改进后的技术在开动的列车上再次进行心肺复苏,并评价正确率。[结果]采用陆地训练的技术方法,列车上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正确率低,与陆地上实施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进后的心肺复苏技术在列车上实施较改进前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正确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特定的环境应有相适应的护理技术,改进后的心肺复苏技术能较好地适应列车上抢救需求,初步形成了列车上的心肺复苏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高国贞  彭雅琴 《护理学报》2019,26(21):10-13
目的 探讨护理专业临床实践教学专题式系列微课的建设及在实习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微课教学专题小组,根据要求筛选出17个技能和知识点作为微课主题,进行微课资源的开发建设。整体选取2017年6月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习的90名实习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整体选取2018年6月到医院实习的93名实习护生作为观察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微课教学及教学效果评价。2组实习护生在实习结束前均参加理论及操作考核。结果 观察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护生对微课教学利用度和满意度高。结论 微课教学有助于激发实习护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可推广到临床教学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浦东新区护理实习生多元文化护理的认知水平及相关因素,为多元文化护理培训课题的设置提供依据及管理建议。方法采用“护士多元文化护理问卷”(四个维度)进行认知调查,对浦东3所综合性教学医院全体护理实习生共305名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实习生多元文化护理认知总体得分为(104.99±9.41)分,其中知识理论维度得分最低为(25.84±6.53)分;87.9%护生不知道“朝阳模式”;总体及格率为36%,良好率及优秀率为0;护生认知水平低于同一区域临床护士的认知水平(P〈0.01);本科及专科护生对宗教风俗的认知水平显著高于中专护生(P〈0.05);护生每日学习时间≥3h者总体认知水平显著高于≤2h者(P〈0.01);95%~99%护生认为,影响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有:①学校没有要求过;②没有培训过;③不知道有此内容。结论浦东新区护理实习生多元文护理认知水平亟待提高,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加强教育培训与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急诊科护理干预对心肺脑复苏后患者近期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到2014年9月到我院就诊的160例心肺脑复苏后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60例心肺脑复苏后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心肺脑复苏后的患者。对于观察组中的心肺脑复苏后的患者采用急诊科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经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通过急诊科护理干预治疗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0%,其中痊愈35例,有效35例,无效10例;而通过常规护理治疗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总有率为73.75%,其中痊愈30例,有效29例,无效21例。通过急诊科护理干预治疗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总有效率、有效率和痊愈率均高于常规护理治疗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急诊科护理干预治疗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5%,其中反应迟钝3例,记忆减退4例,胸痛不适4例,抽搐6例;而通过常规护理治疗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其中反应迟钝4例,记忆减退6例,胸痛不适9例,抽搐10例。通过急诊科护理干预治疗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远远低于通过常规护理治疗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干预对心肺脑复苏后患者近期恢复效果明显,能够明显提高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让更多的心肺脑患者得到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9.
Effectiv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skills are essential for better patient survival, but whether these skills are associated with knowledge of and self‐efficacy in CPR is not well know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CPR skills and identify the association of the psychomotor skills with knowledge and self‐efficacy at the time of CPR skills training. A convenience sample of 124 nursing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a one‐group posttest‐only study. The quality of CPR psychomotor skills, as assessed by structured observation using a manikin, was suboptimal. Nursing students who performed correct chest compression skills reported higher self‐efficacy, but there was no association between CPR psychomotor skills and total knowledge. Rigorous skills training sessions with more objective feedback on performance and individual coaching are warranted to enable mastery learning and self‐effica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