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的基因治疗特别细胞因子基因治疗,近年来已被国内外学者证实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采用病毒载体进行基因转移是基国治疗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目前广泛采用逆转录病毒,但由于逆转录病毒载体在分裂细胞中整合,同时考虑到“插入突变”的可能性,因此采用不同的病毒载体、以不同基因转移方式进行基因治疗已成为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2.
慢病毒载体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载体是供插入目的基因并将其导入宿主细胞内表达或复制的运载工具。目前常用的有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类,病毒载体由于转导效率较高且可以用于体内和体外的基因转导,是目前基因治疗研究和临床应用的主要工具,包括逆转录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腺伴随病毒载体等。慢病毒载体是近来受到广泛注意的一种逆转录病毒载体,由于具有可感染非分裂细胞、目的基因整合至靶细胞基因组长期表达、免疫反应小等优点,适于体内基因治疗,因此有望成为理想的基因转移载体。本文以HIV-1为代表对慢病毒载体构建,结构优化及其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肿瘤的基因治疗已成为攻克和治愈肿瘤最具希望和挑战的研究领域。如何建立安全有效的治疗基因导人系统成为研究者们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常用的载体主要有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类:病毒载体的转移效率高,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应用广泛,但近年来因存在安全性的问题,其使用受到了一定的制约;非病毒载体基因导人的效率相对较低,但具有安全性好且容易制备的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肿瘤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肿瘤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新汉  田方  王志宇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2):1879-1882
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肿瘤的基因治疗已成为攻克和治愈肿瘤最具希望和挑战的研究领域。如何建立安全有效的治疗基因导入系统成为研究者们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常用的载体主要有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类:病毒载体的转移效率高,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应用广泛,但近年来因存在安全性的问题,其使用受到了一定的制约;非病毒载体基因导入的效率相对较低,但具有安全性好且容易制备的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肿瘤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基因治疗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其关键之一在于使用有效的手段将目的基因准确地导入靶部位并有效、持久表达。在目前所用的基因转移技术中,病毒载体尤其引人注目。本文综述腺病毒载体、单纯疱疹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等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染的途径及其在遗传病、代谢病和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非病毒载体系统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病毒载体系统具有低毒、低免疫原性和相对靶向性等优点,是新兴发展起来的基因转移系统。本文综述了目前基因治疗中所用的几种非病毒载体系统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实体瘤内存在低氧坏死区域,故可利用具有超低氧特性的厌氧菌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转移载体。研究表明厌氧菌作为基因载体肿瘤靶向性较强,且使用较安全,是一种新型的基因治疗转移载体。现综述厌氧菌作为肿瘤基因治疗转移载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非病毒载体系统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病毒载体系统具有低毒、低免疫原性和相对靶向性等优点,是新兴发展起来的基因转移系统.本文综述了目前基因治疗中所用的几种非病毒载体系统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肿瘤基因治疗中基因转移的方式直接关系到其疗效,体内基因转移比ex vivo或in vitro的基因治疗方式在临床上更可行。机体内基因转移手段有很多,本文主要介绍病毒载体介导、寡核鞋酸直接注射、受体介导、脂质体介导、体内直接注射等体内直接基因治疗手段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实体瘤内存在低氧坏死区域,故可利用具有趋低氧特性的厌氧茵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转移载体。研究表明厌氧茵作为基因载体肿瘤靶向性较强,且使用较安全,是一种新型的基因治疗转移载体。现综述厌氧菌作为肿瘤基因治疗转移载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载体携带目的基因的靶向高效表达是基因治疗成功的关键。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从逆转录病毒、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慢病毒等病毒载体发展到如今还处在研究阶段的人工染色体载体、细菌载体等,其中病毒载体又新出现了牛痘病毒、杆状病毒、EB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人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以及杂交体病毒载体等。但是现有的载体都还不能达到长期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目的,还需要对现有载体做进一步的改进或开发出新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基因治疗中非病毒载体的基因导入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基因治疗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基因治疗的关键是选择恰当的载体及导入方法,使目的基因获得靶向性导入,稳定有效的表达,可控性增强。目前用于基因治疗的载体有两种: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虽然基因治疗的临床实验研究多采用病毒载体,但是不同的病毒载体由于各自存在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3.
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载体携带目的基因的靶向高效表达是基因治疗功的关键.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从逆成转录病毒、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慢病毒等病毒载体发展到如今还处在研究阶段的人工染色体载体、细菌载体等,其中病毒载体又新出现了牛痘病毒、杆状病毒、EB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人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以及杂交体病毒载体等.但是现有的载体都还不能达到长期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目的,还需要对现有载体做进一步的改进或开发出新的载体.  相似文献   

14.
慢病毒载体及其对低分裂潜能细胞的基因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转移方法为基因治疗的关键.目前,在动物及人体试验中应用最广的病毒载体是来源于致瘤型反转录病毒为代表的简单的反转录病毒载体(RV),但该类载体不能有效地转染低分裂潜能细胞如终末分化的神经细胞、造血干细胞(HSC)、视网膜细胞、肝脏细胞、胰岛细胞等.  相似文献   

15.
肝癌基因治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基因治疗可采用病毒或非病毒载体,通过体内或体外两种途径将治疗基因导入肝癌细胞,从而在基因水平上治疗肝癌。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基因治疗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暴露了许多亟待改进的缺点。现就近年来肝癌基因治疗研究中的基因转移途径、各种载体、基本策略以及临床试验所取得的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肿瘤基因治疗是继手术、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之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并在科研和临床方面取得可喜的进展。如何将肿瘤治疗基因安全高效的转移到人体内,使治疗基因在人体内长期、稳定、高效的表达是当前基因治疗实践中所遇到的重大困难。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s,HSCs)因具有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能力,治疗基因转染到造血干细胞内可长期、持续、有效的杀伤肿瘤达到治疗目的。这使的造血干细胞成为基因治疗研究中最令人兴奋的靶细胞。慢病毒载体(lentivirusvector,LV)能感染大部分处于静止期的造血干细胞,因此成为一种有效的感染HSCs和进行基因治疗的工具。本文就慢病毒携带肿瘤治疗基因转染HSCs治疗肿瘤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腺病毒是目前恶性肿瘤基因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基因转移载体,但由于其缺乏靶向性而严重限制了其介导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开发具有肿瘤靶向性的病毒载体是腺病毒载体的发展方向与研究热点,而对腺病毒衣壳进行改造使其能够靶向性感染肿瘤细胞是靶向性腺病毒研究的重点。现综述近年来腺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基因治疗是通过引入外源性核酸永久或暂时取代缺陷基因的一种新兴技术。肿瘤的基因治疗是继化学治疗之后的一种极有潜力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全球进行了大量的肿瘤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但基因治疗常常因缺乏选择性产生非特异性毒性。基因输送载体是肿瘤基因治疗的关键,理想的基因输送载体应该对靶细胞具备高效的基因转导性能,并对人体安全性高。如何提高基因输送的靶向性,开发高效低毒的基因输送载体是目前肿瘤基因治疗的一项重要挑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开发新型靶向性载体和技术来提高基因表达的特异性。本文总结了目前常用的肿瘤靶向基因输送载体及相应的输送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基因载体是将治疗基因导入肿瘤细胞的载体,在基因治疗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常用的基因治疗载体分为生物载体和非生物载体两大类。生物载体包括病毒载体、细菌载体和干细胞载体。研究显示生物载体虽然靶向性好,转导效率高但存在遗传安全隐患;非生物载体包括脂质体和纳米材料类载体,这类载体制备简单,安全可控但转导效率低。建立安全有效的脑胶质...  相似文献   

20.
实体瘤内存在低氧代谢区,厌氧菌具有趋低氧的特点,因而对实体瘤组织具有良好的靶向件,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转移载体。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一系列工程厌氧菌,提高了载体的安全性,因而更具临床应用前景。现综述工程厌氧菌作为基因治疗载体及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运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