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仿生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引起的假性球麻痹症候群的疗效和对其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将2005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150例脑卒中并发假性球麻痹症状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仿生电刺激治疗,经三个疗程的治疗后再次进行吞咽、构音障碍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吞咽功能、言语清晰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仿生电刺激治疗对改善假性球麻痹症候群有比较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假性球麻痹是脑卒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构音障碍等。笔者近年来采用头、体针配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3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脑卒中,且有假性球麻痹症状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解语利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Pseudo-Bulbar Paralysis,PB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假性球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基础治疗配合康复训练的同时采用"解语利窍针法",对照组在神经内科基础治疗配合康复训练的同时采用教科书常规针法。3个疗程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总积分,吞咽障碍、情感状态、构音障碍评分,VF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积分,吞咽障碍、情感状态、构音障碍评分,VF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语利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疗效确切,且优于常规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项丛刺疗法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药物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项丛刺疗法治疗。每5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丛刺疗法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效果明显,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灸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构音障碍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43例,随症加减针刺廉泉、玉液、金津、风池、完骨、翳风等腧穴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于1个疗程后参照《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与康复》中相关标准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95.35%),治疗后言语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症加减针刺廉泉、玉液、金津、风池、完骨、翳风等腧穴治疗构音障碍疗效明显,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脑卒中假性延髓麻痹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假性延髓麻痹又称假性球麻痹,是由双侧上运动神经元(运动区皮质及其发出的皮质脑干束)病损所造成的。临床症状以构音障碍、吞咽障碍、情感障碍、咽反射存在或减弱、下颌反射亢进等为特点,是脑卒中后重要并发症之一,其治疗目前尚无公认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应用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假性延髓麻痹又称假性球麻痹,是由双侧上运动神经元(运动区皮质及其发出的皮质脑干束)病损所造成的。临床症状以构音障碍、吞咽障碍、情感障碍、咽反射存在或减弱、下颌反射亢进等为特点,是脑卒中后重要并发症之一,其治疗目前尚无公认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应用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中风后构音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风后假性球麻痹致构音障碍患者接受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首先将入选的6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致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30例。然后对2组进行观察比较。方法是除了对2组采用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外,对治疗组再另外进行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病人在语言清晰度,交流能力,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改善和提高,通过卡方检验,2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8)。结论: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假性球麻痹致构音障碍惠者能有效地改善构音障碍,使患者在语言清晰度,交流能力,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改善和提高,最大程度地回归家庭、社会。  相似文献   

9.
假性球麻痹是中风后的常见并发病.临床症状以吞咽困难、构音障碍、情感障碍为特征,其中吞咽障碍危害最大.笔者从2003年起以饮水呛咳为疗效指标,用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24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确诊为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经过文献分析、专家咨询及临床验证综合后的针刺结合康复治疗方案和传统治疗方案治疗,治疗结束后经过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方法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构音障碍各小项分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除静止呼吸外,其他所有分项与治疗前比差异有显著性和极显著性(P<0.05,0.01),对照组经治疗后在流涎、静止呼吸、言语呼吸、静止时颌位置、软腭抬高、舌运动抬高、言语会话、言语速度与治疗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项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和极显著性(P<0.05,0.01),治疗组在以上各项维度中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结论:本方案针刺和康复治疗能改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构音障碍。  相似文献   

11.
假性球麻痹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性假性延髓麻痹,又称核上性唇一舌一咽麻痹、中枢性延髓麻痹,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综合征之一,因延髓麻痹也称球麻痹,故假性延髓麻痹也称为假性球麻痹,多见于急性脑血管病的并发症。临床症状以吞咽困难、构音障碍、饮水呛咳为主要特征。笔者于2007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为主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拟通窍利咽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纽,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窍利咽针刺法。以吞咽功能的变化为主要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比电刺激及针灸治疗急性脑卒中后真、假性球麻痹的康复治疗效果,为真、假性球麻痹的康复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将急性脑卒中后真、假性球麻痹各49例分别随机分配到电刺激治疗组和针灸激组,即真性球麻痹-电刺激组,真性球麻痹-针灸组,假性球麻痹-电刺激组,假性球麻痹-针灸组。4组皆在早期康复训练基础上分别给予电刺激或针灸治疗,连续治疗10 d。结果:假性球麻痹电刺激和针灸治疗后吞咽障碍恢复有效率分别为88.0%和83.3%,两种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差异(P >0.05);真性球麻痹电刺激和针灸治疗后吞咽功能恢复有效率分别为76.0%和41.7%,2种治疗有效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采用康复训练配合电刺激或针灸治疗均有效;真性球麻痹采用康复训练配合电刺激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致构音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更死后假性球麻痹致构音障碍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首先将入选的60例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致构音障碍患者按病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30例。护理方法是对两组都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再另外进行构音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然后对两组进行康复护理结果观察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构音障碍改善,在语言清晰度,交流能力,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改善和提高,通过卡方检验,有显著差异(P=0.0080.01)。结论: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致构音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地改善构音障碍,使患者的语言清晰,交流能力明显提高,最大程度地回归家庭、社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以深刺翳风穴为主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筛选延髓运动神经元以上梗死或出血后假性球麻痹导致的吞咽障碍患者(洼田饮水测试3~5级)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取穴相同,治疗组采用深刺翳风穴手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手法,通过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和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比较疗效。结果:以上指标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 w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深刺翳风穴为主的针刺治疗对于假性球麻痹有效,可作为假性球麻痹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致构音障碍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首先将入选的60例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致构音障碍患者按病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30例.护理方法是除了对两组采用常规护理外,对观察组在另外进行构音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然后对两组进行康复护理并观察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的构音障碍改善,在语言清晰度,交流能力,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改善和提高,通过卡方检验,有显著差异(P=0.008).结论 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致构音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地改善构音障碍,使患者的语言清晰,交流能力明显的提高,最大程度地回归家庭、社会.  相似文献   

17.
胡明  张祥建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1):1816-1816
延髓麻痹又称球麻痹,表现为声嘶、饮水发呛、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一组症状。根据损害部位的不同,细分为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二者有不同的伴随症状(见表1)。  相似文献   

18.
眼针疗法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眼针疗法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假性球麻痹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疗法治疗假性球麻痹行之有效,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背俞穴为主埋线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背俞穴为主埋线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应用背俞穴为主行穴位埋线,10日埋1次,三次为一个疗程,采用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愈25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7%.结论:背俞穴为主埋线能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刺廉泉、风池透风池穴对假性球麻痹患者TCD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针刺廉泉、风池透风池穴对假性球麻痹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 sonography,TCD)结果的影响。方法:将97例确诊为假性球麻痹的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分别给予针刺廉泉、风池透风池穴治疗和康容静滴加假针刺法治疗,疗程1个月,对治疗前后的TCD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症状积分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左、右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及左椎动脉平均流速(Vm)明显增加,基底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椎-基底动脉的Vs和Vm都有显著增加(P<0.05,P<0.01),PI显著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除部分指标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针刺廉泉、风池透风池穴能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有利于双侧皮质延髓束损害的恢复及假性球麻痹症状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