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急性脑卒中并发尿失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早期尿失禁的发生率及其与病变性质、部位、ADL能力及预后等的关系.方法425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卒中后10 d内有无尿失禁分为2组,A组157例,伴尿失禁;B组268例,无尿失禁.比较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卒中部位、病变性质及卒中后1个月时的病死率; 10 d及 30 d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MBI)与功能独立性测定(FIM)评分.结果脑卒中后10 d内尿失禁的发生率为 36.9%,男、女差异无显著性 (P>0.05),而随年龄增长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左侧半球病变尿失禁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P<0.01);同侧皮层+皮层下病变发生率与单纯皮层或皮层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01),而出血性或缺血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在脑卒中后 30 d时的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P<0.01).存活患者中A组在脑卒中后10 d及 30 d 时MBI及FIM评分显著低于B组(P< 0.001).结论脑卒中后早期尿失禁的发生与脑卒中的部位及年龄具有明显相关性;伴有尿失禁的患者生存和功能均受到严重影响;认知障碍和ADL能力下降是尿失禁的重要因素,随着认知功能和ADL能力的提高,尿失禁状态亦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与卒中后痴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痴呆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HDS、ADDTC标准,以Hechinski指数量表测试得分≥7做出诊断。结果 卒中性痴呆总病率27.3%,男24.2%,女31.8%,年龄75岁后患病率和性别比较相差显(P<0.01),脑卒中10年前后和首次与2次以上卒中比较患病率差异显(P<0.01)。基底节区、丘脑部的梗死患病率高于其它部位(P<0.01)。结论 卒中后痴呆内陆高于沿海,高龄、发病次数、部位、伴发病等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 方法卒中单元158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为康复治疗组,普通神经内科46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为对照组,康复治疗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未行综合康复治疗,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生活质量指数量表和Barthel指数的评分。 结果康复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误吸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卒中单元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降低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 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与血管性痴呆(VD)发生的关系。方法对43例脑梗死、33例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病人和30例年龄匹配正常人进行简易智力状态试验(MMSE)、认知能力筛选试验(CCSE)和听觉ERP测试。结果脑梗死组MMSE、CCSE和ERP的N2和P3峰潜伏期(PL)均与危险因素组和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后两组的N2PL和P3PL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和中度脑梗死组的MMSE和CCSE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间P3PL差异显著(P<0.01),而且ND得分与P3PL呈显著正相关(r=“0.373,P<“0.02)。脑梗死组MMSE、CCSE和P3PL和异常率分别为21%、37%和49%3者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脑梗死的部位的数量对MMSE、CCSE、ERP和P3PL未见明显影响。结论ND与卒中后认知障碍有关,与P3PL呈显著正相关,脑梗死灶的部位、数量在VD的发生中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简易智能量表,临床痴呆评定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echinski指数量表对65岁以上6938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后痴呆患病率为0.132%,男女无差别,但城市女性高于农村女性(P&;lt;0.01)。机关干部老年脑卒中后痴呆患病率高于农民,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脑梗死部位以基底核、丘脑多见。  相似文献   

6.
采用简易智能量表,临床痴呆评定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echinski指数量表对65岁以上6938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后痴呆患病率为0.132%,男女无差别,但城市女性高于农村女性(P<0.01)。机关干部老年脑卒中后痴呆患病率高于农民,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脑梗死部位以基底核、丘脑多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卒中后精神障碍与病灶及针刺与药物治疗该病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卒中后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百血方)和药物组(舒乐安定、奋乃静)各43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智能(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asegawadementiascale,HDS-R)、情感障碍、人格改变等临床症状变化,并对病变部位进行分析。结果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卒中后精神障碍与额叶关系密切;针刺疗法可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精神障碍,促进全面康复。<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山东半岛沿海脑卒中后痴呆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框架、样本、调查对象及内容,组织专科医生技术培训、统一方法,学习诊断标准、分类、鉴别诊断及有关调查表。结果在65岁以上233434例老年人中,脑卒中后痴呆患病率为0.138%,男女无差异,但城市女性高于农村女性(P<0.01)。结论老年脑卒中后痴呆患病率机关干部高于农民,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脑梗死部位以基底节、丘脑多见,呈现由东向西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9.
徐昱  严淑贤  胡跃 《检验医学》2004,19(4):321-323
目的收集白癜风患者皮损部位及自身正常皮肤部位的疱液进行抗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物水平测定,探讨氧化性损伤和白癜风发生的关系.方法分别对26例白癜风表皮移植的患者抽取皮损部位及正常皮肤部位的疱液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丙二醛(MDA)测定,并对比分析上述2部位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皮损主要分布于暴光部位的患者,其皮损部位的SOD及CAT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皮肤部位(P<0.01、0.05),MD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皮肤部位(P<0.01),而皮损主要分布于非暴光部位的患者,皮损部位仅SOD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皮肤部位(P<0.05).结论自由基导致的氧化性损伤与白癜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患者智能状况及其与文化程度、基础疾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智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减少和避免脑卒中患者智能障碍提供依据。方法:200例脑卒中患者[男124例,女76例;平均年龄(66&;#177;10)岁]均给予实验室检查及头颅CT扫描,测量病灶范围,计算病灶容积。病程1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结合Hachinskl缺血指数诊断血管性痴呆,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排除严重抑郁患者。比较痴呆组和非痴呆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和CT检查结果。结果:脑卒中后痴呆患者占36.5%(73/200)。痴呆组患者年龄[(69&;#177;5)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7&;#177;10)分,高于非痴呆组(63&;#177;7)岁、(12&;#177;8)分(F=8.95,11.34,P&;lt;0.05)。痴呆组患者受教育≤6年者65.8%(48/73),非痴呆组仅为43.3%(55/127)(x^2=6.11,P&;lt;0.05)。痴呆组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史者高于非痴呆组(87.7%,54.8%,38.4%比62.2%,26.8%,19.7%,x^2=6.15,9.47,9.95,P&;lt;0.05)。痴呆组患者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和纤维蛋白原均高于非痴呆组(F=4.96—5.62,P&;lt;O.05)。cT显示痴呆组病灶多为多灶(63%比33.9%),病灶容积显著大于非痴呆组(x^2=6.46~7.07,P&;lt;0.05)。结论:脑卒中后痴呆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智能障碍与年龄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与文化程度低和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史相关;与高纤维蛋白原、高脂血症和病灶的部位、数量及病灶的总容积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运动功能、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方法 67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和盐酸川芎嗪等常规治疗,对照组(33例)仅采用盐酸川芎嗪等常规治疗.用流式细胞仪(FCM)和电化学发光等技术,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4周后CD62P的阳性表达率与TNF-α水平,并与31例健康人作正常值参照及相关分析.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评定表(MESSS)、简化Fugl-Meyer法(FMA)及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 结果两组ACI患者治疗前CD62P、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P<0.05),ACI患者CD62P表达与TNF-α水平升高呈正相关;ACI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2周时的CD62P、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P<0.05);治疗组2周时CD62P、TNF-α水平较对照组差异降低(P<0.05),TNF-α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MES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下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4周时FMA上肢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ACI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其对血小板活化、细胞因子的影响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脑卒中后尿失禁(UI)的发生对脑卒中1年结局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急性脑卒中患者130例,按发病1~10 d有无UI分为UI组和非UI组,比较2组的基线特征,采用多变量分析了解发生UI的危险因素和UI与1年结局的相关性。 结果UI组中全前循环综合征(TACS)患者例数及其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UI组(P<0.01),与病初UI显著相关(OR=4.52;OR=7.15);UI组的1年病死率、ADL中度以上依赖患者数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达2~5分的患者数均显著高于非UI组(P<0.01);除年龄&rt;75岁、牛津郡社区(OCSP)卒中项目分型、病初NIHSS评分外,病初UI亦与脑卒中1年结局独立相关(OR=7.0)。 结论存在TACS和病初NIHSS评分高的脑卒中患者容易发生UI,病初发生UI可预示脑卒中1年结局不良,应当加强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抑郁状态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将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HBO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30例,常规组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HBO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O组和常规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及IL-1β的水平。于治疗前与治疗30 d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卒中量表(CS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2组的疗效。 结果治疗前,脑卒中后重度抑郁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抑郁的患者(P<0.01),中度抑郁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与轻度抑郁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O组血清TNF-α及IL-1β的水平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30 d后,HBO组和常规组血清TNF-α及IL-1β浓度均有下降(P<0.05),且HBO组低于常规组(P<0.01);HBO组和常规组HAMD、CSS、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且HBO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细胞因子TNF-α、IL-1β参与了PSD的发生和发展,细胞因子的血清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PSD的严重程度;HBO辅助治疗能够明显降低PSD患者血清TNF-α和IL-1β的水平,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HBO可能通过减轻脑梗死急性期继发的炎性损伤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戈  孙锋 《中国临床康复》2005,9(9):174-174
目的 探讨圣&#183;约翰草提取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2003-08/2004-07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随机分为圣&#183;约翰草提取物治疗组和对照组,30d后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量表及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SSS指数评分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lt;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显著下降(P&lt;0.01);治疗组治疗后BI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lt;0.01),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结论 圣&#183;约翰草提取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好,并且可以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逐瘀汤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82例确诊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 48例、对照组 34例),对照组予甲磺酸二氢麦碱、胞磷胆碱治疗,治疗组加用补肾逐瘀汤.观察中医征候、简明精神状态评价量表 (MMSE),日常生活活动 (ADL).结果治疗组显效 24例,有效 18例,无效 6例,总有效率 87%;对照组显效 13例,有效 8例,无效 13例,总有效率 62%.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χ 2=7.405,P< 0.01).治疗组的中医症状治疗组显效 24例,有效 17例,无效 7例,总有效率 85%;对照组显效 6例,有效 9例,无效 19例,总有效率 44%.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 2=15.677,P< 0.01).治疗组、对照组均能显著改善 MMSE,ADL积分,t=7.115~ 15.225,P< 0.01,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 MMSE和 ADL能力积分的改变显著高于对照组(MMSE t=2.874,P< 0.01;ADL t=2.248,P< 0.05).结论补肾逐瘀汤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个体化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单侧忽略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方法对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测(包括二分线法、删除试验、画钟表、书面临摹图形试验),确定右侧大脑半球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6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0例(有2例失访,1例死亡),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作业治疗组22例(有1例失访),常规康复基础上给予个体化作业治疗;作业治疗加针刺组23例,常规康复和针刺治疗并结合个体化作业治疗。3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心理学评测和修订的巴氏指数评定(MBI)。 结果①作业治疗组和作业治疗加针刺组治疗后MB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②3组治疗前、后MBI评分差值经两两比较发现,作业治疗组和作业治疗加针刺组的MBI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作业治疗加针刺组的MBI评分差值高于作业治疗组(P<0.01);③3组治疗后二分线法和删除试验阳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业治疗加针刺组和作业治疗组的二分线法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业治疗加针刺组的删除试验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结合个体化作业治疗能改善忽略症状,显著提高脑卒中单侧忽略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王蕾  庄亦晖  高锋 《检验医学》2004,19(2):89-92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sRBP)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sRBP、尿RBP(uRBP)、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尿IgG、转铁蛋白(Trf)、微量白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以及血β2-微球蛋白(sβ2-MG)和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1) 81例肾病患者sRBP的结果为(87.83±32.74) mg/L,对照组为(56.17±14.34) mg/L,肾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2) 比较常规肾功能检测项目,肾病患者sRBP阳性率与Urea较接近,但明显高于Cr;(3) sRBP与sβ2-MG显著相关(P<0.01),慢性肾小球肾炎组sRBP与各项肾功能指标相关性最好;(4) 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无肾病组、慢性肾盂肾炎组uRBP(P<0.01~P<0.005)升高较sRBP(P<0.05)显著,糖尿病肾病组、慢性肾小球肾炎组sRBP(P<0.001)升高较uRBP(P<0.01~P<0.005)显著.结论 sRBP可以作为反映肾功能异常的较敏感指标.血、尿RBP同时检测较β2-MG更稳定,可作为评价肾病患者肾功能受损程度及部位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 D- 二聚体与脑卒中类型及病期之间的关系 . 方法运用乳胶颗粒法对 354例脑卒中患者的血浆 D- 二聚体含量进行检测 ,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 结果脑卒中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的血浆 D- 二聚体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血浆 D- 二聚体含量显著低于急性期患者 (P< 0.05). 结论脑卒中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和纤溶功能亢进 , 血浆 D- 二聚体含量可作为观察其病情演变、判断其预后的指标 .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和探讨偏头痛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以及抗磷脂抗体在偏头痛相关性卒中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方式统计普通人群及脑梗死患者偏头痛的患病率,将脑梗死患者按有否偏头痛病史分为两组,用 ELISA方法分别测定其血清抗心磷脂抗体( 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 , ACA)水平. 结果①脑梗死患者偏头痛的患病率与普通人群偏头痛的患病率分别为 20.0 %和 6.0%,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3.2671,P< 0.01).②脑梗死伴有偏头痛史者和无偏头痛史者,其 ACA阳性率分别为 41.7 %和 19.5 %,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 2=5.0133,P< 0.05). 结论偏头痛病史与脑梗死具有明显相关性.抗磷脂抗体可能参与偏头痛所相关的脑梗死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事件相关电位 P300作为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客观指征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 30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 30例无痴呆的脑梗死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电生理技术检测事件相关电位 P300,应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MMSE)、痴呆简易筛查量表( BSSD)和瑞文标准智力测验( RSPM)评价认知功能 , 采用 MRI技术测定脑叶和海马体积. 结果①血管性痴呆组 P300峰潜伏时( 435.57± 89.95) ms较脑梗死组( 367.77± 29.14) ms和正常对照组( 341.90± 29.27) ms明显延长( F=5.16, P< 0.01).②血管性痴呆患者 P300峰潜伏时与 MMSE, BSSD评分呈负相关( r=- 0.87,- 0.89, t=6.89,7.05, P< 0.01).③血管性痴呆组额叶和颞叶体积 [(15.19± 1.51)%, (4.57± 0.51)% ]比正常对照组 [(16.72± 1.46)%, (4.92± 0.50)% ]显著较小( T=2.85, P< 0.01; T=2.21,P< 0.05).④ 血管性痴呆患者 P300峰潜伏时与额叶和颞叶体积呈负相关( r=- 0.56,- 0.62, t=5.53,6.65, P< 0.01). 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 P300峰潜伏时的延长反映与认知功能相关脑区的病理改变,客观反映认知功能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