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们自1993年~1998年对脑卒中患者的精神障碍及相关因素进行初步研究,报告如下:表1 精神障碍组与精神正常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结果组别例数分值(x±s)疾病严重程度轻(0~15)中(16~30)重(31~45)正常组6213.8±7.617250PSD2419.1±6.3*3201CND156.3±6.8*2121MID1011.3±7.1901PSM418.0±8.7220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  资料:经头颅CT证实且无明显失语及意识障碍的脑卒中患者115例。男72例,女43例。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64±6.1岁。脑梗塞90例(78.2%),脑出血25例(21.8%)。采用DSM~III诊断标准,对符合诊断标准,既往无精神病…  相似文献   

2.
受试组为20名根据 Hamilton 焦虑量表及焦虑状态特点调查表确诊为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女性,患焦虑症平均为17.6±9.19年,症状加重至少3.7±3.9年,平均年龄为36.1±7.6年,受教育时间为14.3±2.8  相似文献   

3.
儿童青少年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焦虑和抑郁障碍患儿中焦虑与抑郁共病的发生率和行为特点。方法在门诊收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5~17岁儿童青少年,其中单纯焦虑障碍41例(焦虑组),单纯抑郁障碍31例(抑郁组),焦虑与抑郁共病31例(共病组)。由父母、儿童、医师分别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和儿童大体评定量表,评定三组儿童。结果(1)焦虑障碍患儿有16%(8例)合并抑郁;抑郁障碍患儿有42%(23例)合并焦虑。(2)CBCL焦虑组的活动情况及社会能力总分[(15.74±3.65)分]优于共病组[(12.98±4.00)分]和抑郁组[(14.02±3.67)分],均P<0.01和<0.05;共病组行为问题总分[(61.74±28.96)分]高于焦虑组[(43.44±22.54)分]和抑郁组[(47.74±25.99)分;F=4.62,P<0.05]。(3)SCARED共病组的总分高于焦虑组和抑郁组(P<0.05)。(4)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抑郁组和共病组总分高于焦虑组(P<0.01)。(5)儿童大体评定量表焦虑组[(67.71±9.54)分]优于抑郁组[(58.55±8.08)分]和共病组[(61.16±7.60)分;F=11.10,P<0.001]。结论儿童焦虑、抑郁共病现象常见,共病患儿比单纯焦虑或抑郁患儿的内化性问题、外化性问题更严重,社会功能损害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焦虑症、抑郁症和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差异.方法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35例抑郁症(抑郁症组)、30例焦虑症(焦虑症组)及30例焦虑抑郁障碍共病(以下简称共病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第6周末进行评定,以3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 (1)治疗前后抑郁症组、焦虑症组、共病组组间及与对照组的比较,WCST的总测验次数[抑郁症组(86±24)次,(74±24)次;焦虑症组(77±27)次,(69±10)次;共病组(90±25)次,(83±26)次;对照组(60±15)次,(58±13)次]、持续错误数[抑郁症组(24±10)次,(21±9)次;焦虑症组(25±13)次,(19±6)次;共病组(28±14)次,(26±11)次; 对照组(19±8)次,(17±7)次]和非持续错误数[抑郁症组(36±19)次,(27±17)次;焦虑症组(27±17)次,(25±9)次;共病组(31±19)次,(30±19)次;对照组(16±8)次,(15±8)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各测验次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共病组、抑郁症组、焦虑症组、对照组;(2) 治疗后抑郁症组、焦虑症组、共病组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和非持续错误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治疗前后HAMD与HAMA减分值与WCST减分值相关性分析,抑郁症组、焦虑症组、共病组治疗前后的HAMD、HAMA总分减分值与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及非持续错误数减分值均无相关性.结论 (1)焦虑症、抑郁症及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在发病期可能存在执行功能障碍,治疗后执行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有所降低但仍存在;(2)执行功能损害的程度由重到轻的可能顺序为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抑郁症、焦虑症.  相似文献   

5.
抗精神病药物能引起性功能障碍,但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在排除器质性因素和心理因素作用的基础上,着重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性功能障碍进行观察。一、对象均系1990年7月~11月的门诊男性患者500例,年龄20~45岁,平均35.8±9.1,入组条件为:(1)已婚男性,(2)无躯体疾病和性功能障碍史,(3)精神症状中无性色彩,(4)服药前夫妻均认为性功能正常,(5)患者及家属能合作,(6)治疗前半年未服用抗精神病药及抗焦虑药物者。农民321例,城镇居  相似文献   

6.
精神病患者饮食异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精神症状 ,且不同类型的精神病患者 ,饮食异常的特点、原因及表现也有较大的差异[1] 。掌握不同患者饮食异常的特点及表现 ,做好饮食护理 ,对促进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作者对 12 2例精神病患者的饮食护理报告如下。1 资  料1 1 对象  12 2例均为 1996~ 1998年住我院的精神病患者 ,年龄 18~ 60岁 ,平均 ( 2 4 6± 3 1 7)岁 ;男性 72例 ,女性 5 0例 ;按CCMD— 2—R中相应标准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65例 ,情感性精神障碍 3 8例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2例 ,疑病性神经症 5例 ,儿童精神病 2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事件相关电位 P300 技术研究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认知电位的特点。 方法 选择 32 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患者组,包括双相Ⅰ型障碍 8 例,双相Ⅱ型障碍 24 例)和 30 名 健康对照(对照组),采用经典的视觉怪球范式进行P300测试,对行为学数据及P300成分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患者组按键准确率[(85.42±9.33)%]低于对照组[(89.88±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组多个电极位点的 P300 波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双相障碍 抑郁发作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在电极位点 FP1[(570.00±208.65)ms]、F7[(505.20±184.50)ms]的 P300 潜伏期较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者[(411.59±196.52)、(371.76±142.80)ms]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程度受损,在视觉 P300 中主要表现为波 幅的降低,其中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患者较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者在 FP1、F7 位点潜 伏期延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13例经广州市精神病院确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脑立体定向双侧杏仁核破坏术,病程均在5年以上,长期服用多种精神病治疗药物无效。经精神科医师专人测定,术前BPRS精神量表总分为44.11±1.64(X±SE),术前主要症状:兴奋、奇特行为姿势、敌对性、不合作、情感平淡、心境抑郁、形式思绪障碍、情感交流障碍。术后1年BPRS量表分降至23.89±1.03,治疗前后平均总分比较,P<0.01。治疗后P值<0.01的项目有:兴奋、紧张、奇特行为姿势、罪恶观念、形式思维障碍。治疗后P值<0.01的因子组有激活性组,<0.05的因子组有缺乏活力组、思绪障碍组和敌对猜疑组。微型智力量表(MMSE)术前后比较,P<0.05,说明手术对病人智力无影响。按全国精神外科协作组疗效评定标准(草案)评定,术后显著进步4例,进步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69.2%。无死亡及并发症后遗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用了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2±12岁),与21例健康人(男10例、女11例,平均年龄31±7岁)和6例其他精神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7±11岁)患者的血浆磷脂酶A_2(PLA_2)活性进行对比。分裂症根据RDC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精神状况用BPRS量表观察。病期6±8年。其中8例首次起病从未服过抗精神病药,其他患者至少未曾服药一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随访研究不多。等对甲基内吸磷中毒的病人随访3年发现,这组病人的精神病理障碍可归纳为以下四类:神经衰弱综合征、精神衰弱综合征、抑郁综合征和疑病综合征。本文对59例急性有机磷(敌百虫或硝苯硫磷酯等)中毒病人进行了1月~8年的随访观察。受试者无精神病的遗传因素,中毒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传统与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治疗费用情况。方法将 6 0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门诊病历号分为两组 ,奇数为传统抗精神病药组 (服用氯丙嗪、氟哌啶醇等 ,折合氯丙嗪的平均剂量为 4 5 0~ 6 0 0mg/d) ,偶数为新型抗精神病药组 (服用氯氮平 4 5 0~ 6 0 0mg/d、利培酮 4 6mg/d、奥氮平 17 5mg/d)。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 2 ,8,12 ,5 0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临床大体印象表和副反应量表进行评定 ;调查两组患者家庭在一年中因诊治该患者所需的直接、间接和隐性费用。结果  (1)有效率 :传统药组为 70 7% ,新型药组为 70 3% (P >0 0 5 ) ;(2 )诊治费用 :传统药组的总费用为 (10 372 81± 6 86 2 2 )元 ,直接费用为 (2 795 5 5± 84 6 2 4 )元 ,间接费用为(5 712 32± 977 13)元和隐性费用为 (2 0 36 2 5± 881 6 2 )元 ,均多于新型药组 [分别为 (5 196 4 0±4 5 1 6 4 )元、(380 5 2 2± 989 2 2 )元、(12 5 5 4 1± 5 0 3 13)元和 (15 8 4 9± 2 2 71)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新型抗精神病药的疗效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相似 ,但较后者更经济 ,更适合大多数患者。  相似文献   

12.
精神病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治疗中发生猝死的 6 5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猝死组 ,以 2 0 0 2年 2月 2 0日所有在院的 110 7例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病例的主要人口学资料 (年龄、性别、精神障碍种类和病程 )和主要临床资料 (如合并躯体疾病种类、心电图特征、QTc间期、抗精神病药种类及剂量、合并其他精神药物的种类及剂量 ,主要不良反应等 ) ;对猝死组收集死因的临床判断及任何可能与猝死有关的资料。结果  (1)猝死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抗精神病药剂量及QTc间期 (总体 )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均P >0 0 5 )。 (2 )两组中接受氯氮平治疗者的QTc间期 [(0 36± 2 5 4 )ms]均长于非氯氮平治疗者 [(0 35±3 2 3)m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 ;其中 ,猝死组和对照组用氯氮平治疗者的QTc间期分别为 [(0 39± 1 31)ms和 (0 36± 2 4 6 )ms],未用氯氮平治疗者的QTc间期分别为 [(0 33± 3 2 3)ms和(0 35± 3 2 1)ms]。 (3)猝死组慢性起病者 (96 9% )多于对照组 (87 7% ;P =0 0 3) ,合并躯体疾病的比例 (89 2 % )高于对照组 (39 1% ;P =0 0 0 ) ,心电图异常率 (5 8 5 % )也高于对照组 (2 5 8% ;P =0 0 0 )。经非参数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浓度与长期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理症状间的关系。方法检测81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5名正常人血清的BDNF浓度,比较2组及各类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患者间血清BDNF浓度的差异;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病理症状,分析血清BDNF浓度与PANSS评分间的关系。结果①患者组血清BDNF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7.3±2.6)vs(9.9±4.3)ng/mL,P<0.001];②利培酮、氯氮平、典型抗精神病药3组间血清BDNF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P<0.01),利培酮组显著低于氯氮平组[(5.1±1.7)vs(7.8±2.7)ng/mL,P<0.05];③患者组中血清BDNF浓度与PANSS阴性症状分呈负相关(r=-0.307,P=0.005)。结论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浓度下降,利培酮治疗组显著低于氯氮平治疗组,阴性症状越明显的患者BDNF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4.
迟发性运动障碍(以下简称TD)目前尚无满意治疗,本文以胞二磷胆碱治疗12例,获得较好疗效。患者TD均系使用抗精神病药后引起,可排除其他器质性因素。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0~62岁,平均42±12岁。计有精神分裂症10例(偏执型5例,残留型2例,衰退型2例,未定型1例),双相情感障碍2例。病期6月~25年,平均6±4年。在出现TD前,有9例  相似文献   

15.
奥氮平治疗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们从 1 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1 2月用小剂量奥氮平治疗 3 1例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取得较好疗效。对象 为本院及二院住院和门诊患者 ,共 3 1例。入组标准为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中的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总分≥ 1 8分 ,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总分≥ 3分 ,病前无精神病史 ,未用过任何抗精神病药 ,病后排除重性精神病和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3 1例中男 1 6例 ,女 1 5例 ;年龄 3 0~ 90岁 ,平均 ( 64± 5)岁。精神障碍病程1~ 7天 ,平均 ( 2…  相似文献   

16.
抗精神病药物临床使用十年变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相继问世 ,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领域 ,为了解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应用的变化情况 ,我们对此作了回顾性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随机抽取 1989年、1994年和 1999年 (间隔五年 )精神分裂症病历分别为 16 5例、190例和 15 0例 (以下称为 89年组、94年组和 99年组 )。对以上三组病例的一般资料、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种类、使用频率、使用方式和疗效分别进行对比。2 结  果2 .1 一般资料  89年组共计 16 5例 ,其中男 48例 ,女 6 7例 ,平均年龄 (31± 11.5 )岁 ,总病期 (2 8± 14)月 ;94年组共计 190…  相似文献   

17.
影响抑郁症慢性化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研究证实某些抑郁症有病情慢性化的趋势 ,这类病人时常处于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的状态 ,呈现难治性 ,同时伴有社会功能的减退。为探索引起抑郁症慢性化的因素 ,本文对 10 6例出院抑郁症病人进行了有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入组病例 为 1996年 1月~ 1998年 1月住我院的情感性精神病 (抑郁症 ) ,共 10 6例 ,诊断均符合CCMD— 2—R中情感性精神病 (抑郁症 )之标准 ,其中男 48例 ,年龄 14~ 76岁 ,平均( 4 8 0 1± 15 2 5 )岁 ,病期 5天~ 48年 ,平均 ( 8 14± 10 19)年 ;女5 8例 ,年龄 16~ 78岁 ,平均 …  相似文献   

18.
2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语词记忆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语词记忆能力。方法采用选择性提醒测验对2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0例正常人的语词记忆进行测验。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记忆障碍,并有联想回忆减少和插入增多的特点。结论精神症状有明显加重记忆障碍的作用,而病型、病程及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等因素对记忆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18例散发性脑炎伴精神症状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了我院 1984年 7月~ 1997年 4月之间收治的散发性脑炎共 18例 ,现将临床资料分析于后。1 资  料1 1 对象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神经系统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脑电图、脑积液、脑CT)确诊为散发性脑炎共 18例。男女各 9例 ,年龄 17~ 71岁 ,平均 ( 3 2 0 5± 14 6)岁 ;5例 ( 2 7 8% )有精神病家族史 (癫痫 1例、脑炎后痴呆 1例、重性精神病 3例 ) ;性格内向 11例 ( 61 1% )。病前有精神惹因 6例 ( 3 3 3 % ) ;起病时间 4~ 41天 ,平均 ( 17 4± 12 12 )天 ;病前有呼吸道感染史或腹泻史8例 ( 4 4 4% )。1 2 临床表现  18例…  相似文献   

20.
抗精神病药与脑电图癫痫性放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抗精神病药所致脑电图癫痫性放电及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对我院近 3年的单一抗精神病药治疗与未服药或停药 1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电图进行对照分析。对象  (1)抗精神病药组 :10 2 4例 ,其中男 72 4例 ,女30 0例 ;年龄 15~ 72岁 ,平均 (34± 16 )岁 ;平均病程 (1 9±1 8)年 ;服氯氮平 15 7例 (2 80± 2 14)mg/d ,三氟拉嗪 74例(45± 2 4)mg/d ,氯丙嗪 2 93例 (430± 2 48)mg/d ,氟哌啶醇 6 8例 (42± 30 )mg/d ,奋乃静 2 5 2例 (45± 18)mg/d ,舒必利 180例 (44 0± 30 5 )mg/d ;服药时间为 18~ 45天 ,平均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