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97例2型DM住院患者通过超声测定下肢动脉,分为下肢动脉硬化组(AS组,161例)、非动脉硬化组(136例),对两组的多项指标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2型DM下肢血管病变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尿酸、纤维蛋白原和BMI,其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糖尿病病程。结论2型DM下肢血管病变与代谢综合征的多种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狭窄(CAS)的发生率,并探讨影响其发生CAS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安市某医院内分泌门诊首次就诊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体格检查、血生化指标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对T2DM患者CAS检出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CAS检出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2 679例T2DM患者中检出CAS 328例,检出率12.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越大(OR=1.039)、糖尿病病程越长(OR=1.115)、血糖控制不达标(OR=1.387)、血脂异常(OR=1.970)和高血压(OR=3.725)是T2DM患者合并CAS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合并CAS情况突出,应重视对糖尿病病程较长和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监测,针对T2DM患者合并CAS的危险因素,应尽早进行控制及预防,避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67例ACI均为2000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ACI35例为观察组,非糖尿病并ACI3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头颅CT或MRI、颈动脉彩超),并对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bg)、体重指数(BMI)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以多灶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多见,血TC、LDL—C、Fbg、BMI与非糖尿病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ACI有关的危险因素较多,积极干预危险因素是防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35例2型糖尿病患者、16例正常对照者,分别测定其血清瘦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C肽、血脂、血压、体重指数(BMI)及腰围,同时使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IMT。结果T2DM患者血清瘦素浓度与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瘦素浓度与颈动脉IMT的增厚有关,提示瘦素可能是导致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一项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内科收治的218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彩色超声多普勒测量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判断有无CAS,分为CAS组108例和非CAS组164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CAS的危险因素。结果 218例T2DM患者发生CAS 105例,发生率为49.5%;年龄、吸烟史、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LDL-C、SBP、HbA_(1c)、HDL-C与T2DM患者CAS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DBP、BMI等方面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SBP增高、糖尿病病程(10年)及高LDL-C、高HbA_(1c)是T2DM发生CAS的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规律胰岛素治疗是T2DM患者CAS的保护因素,可以有效地降低CAS发生率。结论 T2DM患者发生CAS危险因素较多,主要为年龄、高SBP、糖尿病病程(10年)、高LDL-C及高HbA_(1c),临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T2DM患者的CAS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郑州市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2021年郑州市781例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微血管并发症,将T2DM微血管并发症(DR+DN)303例作为微血管并发症组(DNR组),单纯T2DM患者368例作为无微血管并发症组(DM)。结果 781例T2DM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57例,占20.10%,糖尿病肾病235例,占30.09%。随着年龄和病程的增加,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不断增加(P均<0.05)。与DM组比较,DNR组年龄、BMI、收缩压、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明显增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BMI、收缩压、空腹血糖、HbA1c、肌酐、LDL-C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77、1.023、1.956、1.167、1.395、2.490、1.303)。结论 郑州市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高,且随着年龄和病程增加而升高,病程、BMI、收缩压、空腹...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认知障碍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144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分为认知障碍组(n=62)和对照组(n=82),比较两组在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家族史、胰岛素增敏剂(INS)治疗、高血压病程、高脂血症病程、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C肽、FPG、Hb A1c、TG、TC、HDL-C、LDL-C、颈动脉IMT、颈动脉RI、颅脑病变等方面的差异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危险因素。结果两组老年T2DM患者在高血压病史、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C肽、颈动脉IMT、颈动脉RI、Hb A1c、INS治疗等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IMT、颈动脉RI、INS治疗、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以及C肽水平是老年T2DM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针对老年T2DM患者合并CI的各种危险因素制订有效治疗措施,可明显延缓和减少痴呆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DM)并发脑血管病(CVD)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多因素影响本病的发生。现就我院30例2型DM并发CVD的特点及易患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及2型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同时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及2型糖尿病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40例,对比上述四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组患者IMT均显著增高,且有粥样斑块形成例数均显著增多,与T2DM组及NAFLD组相比,T2DM伴有NAFLD的混合组IMT显著增高,有粥样斑块形成例数均显著增多。结论T2DM、NAFLD均为导致CAS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肥胖者患2型糖尿病(DM)的危险较非肥胖者高,肥胖、2型DM、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笔者对213例2型DM患者体质指数(BMI)与血压、血脂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2型DM患者不同BMI与血压、血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neuropathy,DCAN)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诊治的67例T2DM患者进行为期1 d的全导动态心电图分析检测,根据全导动态心电图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DCAN组患者和非DCAN组(NDCAN组)患者,统计67例T2DM患者DCAN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67例T2DM患者中,发生DCAN组共28例,DCAN组发生率为41.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长、血清尿酸、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升高、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降低是T2DM患者发生DCAN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发生DCAN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病程长、血清尿酸、TN...  相似文献   

12.
周庆芳 《现代养生》2023,(5):344-347
目的 调查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出院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风险因素并讨论相应防护策略。方法 以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240例GDM孕妇为调查对象,随访36个月,其中发展为T2DM的20例患者为病例组(T2DM组),未发展为T2DM的220例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出院后发展为T2DM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孕前体重指数、糖尿病家族史、孕期体重增长率、血脂异常、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异常、产后锻炼时间、复发型GD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家族史、孕期体重增长率≥30%、OGTT异常、血脂异常、产后锻炼<60min/d、复发型GDM是GDM产妇产后发展为T2DM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出院后发展为T2DM的相关风险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孕期体重增长率≥30%、OGTT异常、血脂异常、产后锻炼<60min/d、复发型GDM。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脑梗死组及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和颈动脉内径,询问病史,检测血糖、血脂。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78.75%)、CCA内径及IM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发生部位以CCA最多(64.2%),其次是BIF(29.4%);斑块部位与脑梗死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01);两组患者在高血压、糖尿病、TG以及空腹血糖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高血压、糖尿病、血糖和血脂等代谢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的积极干预,对预防脑梗死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复发性脑梗死患者60例(复发组)和首次发生脑梗死患者20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年龄、性别、原发性高血压、高TG血症、2型糖尿病、吸烟、酗酒等因素在脑梗死复发中的作用。结果:复发组患者年龄〉65岁、男性、原发性高血压、高TG血症、2型糖尿病、吸烟、酗酒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65岁、男性、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TG血症、2型糖尿病、吸烟、酗酒均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有助于预防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干预的影响。方法对16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作频率在3次/d以上、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mi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严重的病例、或伴有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冠心病等心脏病变、糖尿病或高酯血症等是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或降纤等治疗的患者发展至脑梗死的比例明显减少。结论TIA进展至脑梗死是多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TIA反复发作、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以及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容易发生脑梗死。对TIA患者积极抗血栓治疗能明显降低脑梗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比分析714例复发性脑梗死及1237例未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DM)、吸烟、酗酒、颈动脉斑块等在脑梗死复发中的作用,并对结果分析、检验。结果 复发组患者高血压病、吸烟、酗酒、年龄〉60岁及男性比例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两组间糖尿病所占比率、颈动脉粥样斑块数量及软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酗酒、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性别、高龄均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因素的干预有助于预防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心脏全麻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非心脏手术的T2DM患者102例,并以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与否分为T2DM 并发POCD组与T2DM无并发POCD组。以同期无T2DM并行非心脏手术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评估POCD发生情况。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S-100水平。分析受试者认知功能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组POCD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血清IL-6水平,在T2DM无POC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T2DM 并发POC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T2DM无并发POCD组(均为P〈0.01)。血清NT-proBNP与S-100水平,在T2DM无POC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T2DM 并发POC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T2DM无POCD组(均为P〈0.01)。 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患者的MMSE评分与糖尿病病程、HbA1c、LDL-C、hs-CRP、IL-6、NT-proBNP及S-100水平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P=0.039)。结论糖尿病相关危险因子、炎症状态均可能对POCD的发生起促进作用。血清IL-6、NT-proBNP及S-100水平升高是T2DM患者POCD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水平与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伴发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140例为调查对象,其中单纯T2DM患者80例为对照组,伴发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病例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5羟维生素D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性别、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HCY、维生素D缺乏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D缺乏与T2DM患者伴发急性脑梗死有关系(OR=3.584,95%CI:1.037~12.403)。结论 维生素D缺乏与T2DM病患者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分别对24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组、24例老年2型糖尿病未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组及24例老年非2型糖尿病的无症状性脑梗死组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体质量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升高(P〈0.05),同时高密度脂蛋白降低(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以多梗死灶多见,体质量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共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与血清中铁蛋白(SF)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86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2DM患者中,4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40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分析血清S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并分别比较两组间各相关指标有无差异,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颈动脉病变组SF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2)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T2DM患者血SF水平分别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等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体重指数、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无显著相关性。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主要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进入回归方程。结论:SF的升高可能预示着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