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总结近3年来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探讨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以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237例产妇的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间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2011年剖宫产率(59.3%)较2009年(66.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头位难产、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胎儿窘迫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给予产妇充分的阴道试产机会、重视产程观察,防治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加强胎儿监护是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环节。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率上升原因及2456例剖宫产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宁娅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8):1339-1340
目的 探讨近年来妇产科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手术的指征的变化。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5年来2456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头位难产、臀位、胎儿窘迫、脐带绕颈、妊娠合并(并发)症、相对性头盆不称为主要指征。结论 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与难产妇和母婴并发症上升有一定的关系,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我院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9年4403例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研究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出生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10年间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复合因素、社会因素及难产因素占前3位.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及剖宫产3种分娩方式出生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正确选择分娩方式,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方法统计近6年濮阳市人民医院剖宫产病例,分析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上升的原因:社会因素占第一位,相对头盆不称.胎儿因素占第二三位。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是诊疗技术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医患配合的条件下,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途径,还需要全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5.
王宝成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548-2550
目的 探讨社会因素剖宫产上升的原因,寻求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回顾该院5年内706例剖宫产手术指征.结果 社会因素剖宫产成为剖宫产指征的第1位.结论 加强宣教,正确了解自然分娩的好处及剖宫产的弊端,加强围产期保健、孕产期监护,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合理掌握剖宫产适应证,是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我院近10年来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增加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1997~2000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一位,2001~2006年以社会因素为第一位指征.结论 近些年来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为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探讨如何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方法对2006年在我院实施的327例剖宫产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前五位的因素依次是: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头盆因素、妊高征及妊娠合并症、过期妊娠及双胎。结论胎儿窘迫、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因素。提高产科诊断水平,加强医患沟通,医疗纠纷处理的立法,医务人员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合理运用剖宫产术,是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指征的变迁及剖宫产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996~2005年共1915例在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不断升高及剖宫产各因素所占的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难产、胎儿窘迫、妊娠并发(合并)症、臀位、社会因素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加强围产期及孕产期保健和监护,重视产程观察,防治产科并发症,提高产科及新生儿医学质量,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我院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9年4403例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研究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出生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10年间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复合因素、社会因素及难产因素占前3位.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及剖宫产3种分娩方式出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剖析我院近三年来剖宫产指征,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7—01~2009—12期间1425例剖宫产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间我院剖宫产率由39.22%上升至53.80%,增长14.58%,有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社会因素的增多是剖宫产术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产前宣教,提高产科质量,严格掌控剖宫产指征,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黄艳莉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42-144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为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本院产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从2006年的33.51%上升至2010年的35.70%(P〈0.05);②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的变化,剖宫产构成比有显著升高的是瘢痕子宫、羊水过少、胎儿窘迫、相对头盆不称;下降的有难产、妊娠并发(合并)症、社会因素等;变化不大的是巨大儿、胎位异常。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增多所致,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助产技术培训,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孕产妇围生保健和健康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院妇产科近年剖宫产手术指征掌握的情况及剖宫产构成比,剖宫产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调1999-04~2002-10剖宫产者915例及同期产时登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剖宫产率为19%,主要剖宫产指征为:妊娠并发症、胎心监护异常、臀位及头位异常、巨大儿、产程进展异常。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阴道产为5.0%,剖宫产为2.4%,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窒息阴道产与剖宫产均为0.3%;围生儿死亡率阴道产为0.3%,剖宫产为0.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理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确能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因此,医务人员应科学地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和时机,避免不合理的剖宫产手术率扩大。  相似文献   

13.
高琦 《中国当代医药》2013,(21):187-188
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2010年11月~2011年11月在本院剖宫产分娩的1280例产妇资料进行第一指征分析。结果 1280例剖宫产首位剖宫产指征为胎儿窘迫411例(32.11%),其次为社会因素262例(20.47%)及瘢痕子宫258例(20.16%)。结论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掌握剖宫产指征对降低剖宫产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婷婷  杨海澜  韩方 《中国医药》2014,(7):1048-1050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的变化,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6 402例行剖宫产手术分娩产妇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每年剖宫产率及各项剖宫产指征所占比例。结果2006—2008年剖宫产率从71.7%(703/980)下降到61.1%(860/1407),2009年剖宫产率略上升为63.6%(963/1514),2010—2012年剖宫产率从58.3%(1047/1797)下降到45.9%(999/2176)。2006、2007、2009、2010年剖宫产指征构成情况居前3位的为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胎儿窘迫,2008年居前3位的为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难产,2011、2012年居前3位的为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瘢痕子宫。在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疾病构成中,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结论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社会因素、胎儿窘迫成为剖宫产指征的主要原因。加强产前检查及保健意识可降低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率。  相似文献   

15.
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 1994年~ 2 0 0 3年剖宫产率及其指征的变化 ,以及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 1994年~ 2 0 0 3年在我院分娩的 2 880 9例 ,其中剖宫产 115 6 4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4年~ 2 0 0 1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2 0 0 2年~ 2 0 0 3年稍有下降。难产一直位居剖宫产指征首位。 1994年~ 1998年瘢痕子宫位居第二 ,近 5a有下降趋势 ,而胎儿窘迫构成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因素逐年升高 ,至 2 0 0 1年已跃居第二位。臀位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围生儿病死率 1994年~ 1998年为 15 .71‰ ,1999年~ 2 0 0 3年为 14 .5 8‰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病死率 ,但随剖宫产的进一步升高 ,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之下降 ,加强孕产期保健及对产妇和家属的宣教工作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影响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剖析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2006~2008年本院足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产钳率呈逐年下降趋势;②剖宫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增高,同期产钳助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下降;(3)2006年至2008年居于前四位的剖宫产手术指征是:要求手术、巨大儿、难产、胎儿窘迫。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原因为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增加。来自孕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7.
祁玉兰  蒲建新 《中国医药》2012,7(12):1576-1577
目的探讨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5612例剖宫产产妇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每年剖宫产率及各项剖宫产指征所占的比例。结果剖宫产率有逐年升高趋势,2000年42.8%(600/1400),2001年47.2%(600/1271),2002年53.0%(657/1239),2003年52.9%(530/1002),2004年55.4%(736/1328),2005年58.7%(744/1279),2006年54.6%(749/1372),2007年64.2%(996/1552)。剖宫产主要指征为社会因素、胎儿宫内窘迫、难产、巨大儿、妊娠并发症(合并症)、臀位,其中社会因素占第1位,且上升最快。结论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积极准确处理难产,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8.
580例胎儿窘迫的诊断指标及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胎儿窘迫的诊断指标及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580例以胎儿窘迫为指征行剖宫产病例,把握胎儿窘迫的不同诊断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统计其新生儿窒息率及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百分率,并统计各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的百分比。结果 ①胎儿窘迫诊断指标项目的增多检出的新生儿窒息率和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百分比也相应升高;②胎儿窘迫的主要相关因素为脐带因素、羊水过少、胎盘因素等。结论 ①胎儿窘迫应采取多指标来诊断;②对于有胎儿窘迫相关因素者,应密切监护,积极处理,适时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9.
邱淑巧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618-1619
目的:分析四年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证的变化.方法:2006~2009年在本院分娩的产妇总数,对剖宫产数及剖宫产指证进行分析.结果:平均剖宫产率50.33%,2006年55.11%,2007年51.10%,2008年51.24%,2009年43.90%.在剖宫产指证中以难产为第一位,近几年社会因素、胎儿窘迫逐渐上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的增加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加强孕产期监护和产程观察,以降低社会因素引起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深入探讨无剖宫产指征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原因。方法对2年间东营市人民医院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害怕产痛、担心难产、认为剖宫产安全、选择良辰吉日和担心影响产后性生活为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其中,选择良辰吉日和担心影响产后性生活的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两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低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质量,开展无痛分娩技术,采取开展孕妇学校等多种形式进行宣教,提高对剖宫产的正确认识,控制不必的剖宫产,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