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60例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分为血热瘀滞、湿热蕴结、气滞血瘀、阴虚内热型,以中药加保留灌肠为治疗组,单纯服中药为对照组。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总有效率为91.67%(P<0.001),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中医认为,肾结石属于“淋病”的范畴。此病的外部诱因多为火邪内浸,郁于下焦或湿热内浸,蕴于膀胱经,其内部诱因多为脾’肾两虚、气滞血瘀。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可将此病分为4个类型,即下焦湿热蕴结型、肝经气郁化火型、脾肾元气虚损型和肾虚气阴不足型。下面就介绍一下各型。肾结石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何敏  林汉森 《广东医学》2005,26(10):1429-1430
目的观察通淋丸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方法100例肾、输尿管、膀胱结石患者,根据中医辨证为湿热蕴结证,应用通淋丸进行1-3个疗程治疗,每个疗程15 d。结果临床痊愈68例,好转2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结论通淋丸具有清利湿热、通淋排石功效,对治疗泌尿系结石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肾盂肾炎按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蕴结下焦,肾阴亏虚、湿热羁留,脾肾两虚、湿浊下陷,气滞血瘀、湿热留伏等4型,分列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滋养肾阴、清热化湿,健脾益肾、升清化湿,理气活血、清化湿热立法进行治疗,总有效率95%。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将30例病例按中医辨证分型施治,并配以西药治疗。结果:肝经热盛型,痊愈12例,显效2例;湿毒蕴结型,痊愈8例,显效2例;邪毒阻络、气滞血瘀型,痊愈4例,显效2例。共痊愈24例,显效6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能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研究带状疱疹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效果。方法带状疱疹中医辨证:(1)肝经湿热证:治宜清泻肝火、祛湿热;(2)脾胃湿热证,治宜健脾清热利湿;(3)气滞血瘀证:治宜理气活血止痛。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5.55%,对照组为4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治愈率高,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7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急性活动期或受损脏器较多且重时加西药。结果有效率87.67%。辨证分5型:热毒炽盛型、阴虚内热型、气阴两虚型、肝郁血瘀型、脾肾阳虚型。  相似文献   

8.
李慧  张晓华 《广州医药》2010,41(1):13-15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I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蕴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型),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灌肠I方灌肠治疗,对照组1采用甲硝唑注射液灌肠治疗,对照组2采用口服金刚藤胶囊治疗,三组分别治疗7天为1疗程,经期停用,共治疗3个疗程,对比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组间及组内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近期临床痊愈率30%,显效率33.33%,有效率33.33%,近期临床痊愈率及显效率63.66%,总有效率96.66%。三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治疗后主要局部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治疗前后主要局部体重积分差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程1总有效率为46.67%,治疗组疗程2总有效率为53.33%,治疗组疗程3总有效率96.66%。结论中药灌肠I号方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盆腔炎有良好疗效,且疗效与疗程呈正相关,疗程延长,疗效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与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性疾病。本研究通过对近5年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大量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回顾与分析,概括了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其病位在肠腑,病在血分,病机虚实夹杂,本虚为脾胃肾虚弱,标实为湿热积滞,气滞血瘀;总结中医辨证分型即湿热蕴结、肝气乘脾、血脉受损、脾气虚弱和脾肾阳虚型,并研究各证型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0.
陈桂林 《基层医学论坛》2013,(34):4605-4606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小儿长期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50例小儿长期遗尿的患者,根据中医分型分类,对下焦蓄血型进行活血化瘀,湿热下注型应用八正散加减治疗,心肾亏损型应用寇氏桑蛸散加减治疗,肺脾气虚型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肾阳虚衰型应用菟丝子丸加减治疗。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过辨证施治,显效38例,显效率为76.0%,有效9例,有效率为18.0%,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0%。结论小儿长期遗尿根据中医进行辨证施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肺癌的诊疗现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近10余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肺癌的文献50余篇,包括综述、临床经验总结等予综合分析,对肺癌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作归纳总结。结果:①肺癌属于祖国医学"肺积"、"息贲"、"胸痛"等的范畴;②肺癌的病因正气虚损,六淫之邪乘虚入肺,痰、气、瘀、毒是病机关键,病位在肺涉及脾肾,本虚标实;③肺癌辨证论治:主要证型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虚痰湿证、阴虚内热证;主要治法益气养阴、养阴清肺、化痰散结、活血化瘀、健脾益肾法。结论:各家对肺癌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认识有异同,各有所长,肺癌中医药诊疗规律有一定体现,但尚不统一。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独到的优势,认为病位在脑,病机为气痰郁结、阴血不足、精髓不足、阴虚内热,据此提出抑郁症分为3期,初期为肝郁,中期为心脾两虚,后期为肾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周亨德教授诊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缓解期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方法]通过复习相关中医文献,跟师临诊及整理医案,总结周教授对UC缓解期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的认识,以及治疗思路和用药特色,并列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周教授认为,UC缓解期多为虚证或虚中夹实证,脾气亏虚为发病之本,湿、热、瘀、滞为发病之标。虚证可分为脾气亏虚、脾阳不足两型,以益气健脾、温阳健脾为治则,脾气亏虚型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脾阳不足型选用理中汤加减;虚中夹实者在上述证型基础上分别选用疏肝理气、消食导滞、清热燥湿、活血化瘀之品,强调适时调养胃阴,以防燥湿太过。所举验案中患者辨证为脾气亏虚,经过益气健脾燥湿、疏肝行气导滞等治疗后,收效良好。[结论]周教授认为UC缓解期多为本虚证或本虚标实证,以脾气亏虚为本,湿邪为标,健脾化湿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其临床经验值得传承推广。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中医证型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肠癌中医证型构成分布主次,为临床治疗提供辨治方向。方法检索近10年网络数据库中西医学期刊,从383篇论文中收集中医治疗大肠癌确诊病例4 543例,对32种证型进行分类、归纳,分析比较中医证型的构成比及其差异。结果大肠癌常见中医证型依次是脾气虚弱型、湿热内蕴型、气血两虚型、肝肾阴虚型、气滞血瘀型和脾肾阳虚型。结论大肠癌发生、发展的中医主要病理机制与脾气虚弱、湿热内蕴、气血两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和脾肾阳虚等相关,其证型结构的排列主次可为制定大肠癌中医治疗方案的框架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大肠癌术后治疗的相关医案,挖掘其中医证治规律。方法 筛选中医治疗大肠癌术后的医案,辨证与用药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医案进行辨证与用药规律分析。结果 通过对105个医案进行分析,确定了医案中常见中医证型、疾病的主要治法、常用中药出现频次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统计出大肠癌术后常见证型主要为脾胃气虚证、肠道积滞证、脾肾两虚证,常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补肾等功效的中药,挖掘出47个核心配伍和9个新处方。结论 中医对于大肠癌术后的证治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从中医临床医案挖掘出的大肠癌术后中医证治规律对临床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辨证施治疗痤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辨证治疗青年男女痤疮,肺胃郁热型治清解肺胃活血散瘀方,脾虚湿热型治以健脾清肺汤,均取良效.  相似文献   

17.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临床难治性血液病,其病因病机复杂,在治疗中,病情迁延难愈,且易复发。现从中医思路,依从中医古籍并结合现代中医医家的研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从肾精亏虚、脾胃虚弱、肝郁伏热、髓海瘀阻、热毒入髓5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与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为肝炎后肝硬化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7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系统性调查,填表收集一般情况、病史、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同步检测肝功能(ALT、AST、AKP、GGT、Alb、PA、STB、CB、BA)、HA、PT、血脂(CHO、TG、HDL、LDL、Apo-A1)等现代医学检测指标等,建立信息数据库,了解该病种的证型分布特征。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方法,研究中医辨证分型与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证型分布以湿热蕴结证及肝肾阴虚证最为多见。AST在湿热蕴结组与脾肾阳虚组中较高,脾虚痰湿组中较低,且湿热蕴结组与脾虚痰湿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lb均值,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瘀血内阻证>湿热蕴结证>脾虚痰湿证>脾肾阳虚证(P<0.01),其中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蕴结证、瘀血内阻证与脾肾阳虚证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PT均值,脾肾阳虚证>瘀血内阻证>脾虚痰湿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蕴结证(P<0.05),其中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相比,肝肾阴虚证与湿热蕴结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STB、CB均值,脾肾阳虚证>湿热蕴结证>脾虚痰湿证>瘀血内阻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结证(P<0.01),其中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虚痰湿证、瘀血内阻证与脾肾阳虚证相比,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瘀血内阻证与湿热蕴结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B在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瘀血内阻证与脾肾阳虚证相比,湿热蕴结证与肝气郁结证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A均值,湿热蕴结证>脾肾阳虚证>瘀血内阻证>脾虚痰湿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结证(P<0.05),两两比较中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虚痰湿证、瘀血内阻证与湿热蕴结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肾阳虚证、脾虚痰湿证患者肝脏合成功能较差,Alb、PT可作为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胆汁酸可作为反映肝炎后肝硬化中医湿热蕴结证病机病理的一个客观指标;脾肾阳虚证与湿热蕴结证患者存在明显的胆红素代谢障碍。对处于肝炎后肝硬化疾病中期的患者,辨证分型与肝酶检测指标相结合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及判断预后;以虚证为主的肝肾阴虚证较以实证为主的湿热蕴结证其凝血功能相对较差,反映了其正虚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癌微波消融术后中医证候的规律及辨证论治的客观依据。方法对微波消融术后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对主症(征)进行频数分析,根据主症归纳证候证型。结果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术后中医证候中,气滞血瘀证占29.2%,湿热蕴结证占21.9%,脾虚湿困证占18.2%,肝瘀脾虚证占15.8%,肝肾阴虚证占14.7%。结论肝癌患者微波热消融治疗术后中医证型最常见为气滞血瘀证。其次为湿热蕴结证、脾虚湿困证、肝瘀脾虚证、肝肾阴虚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岛素敏感性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与老年痴呆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分为脾肾两虚(30例)和气虚血瘀(20例)2型。对老年痴呆症组和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血清IGFBP-1和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检测,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结果]3组间空腹血糖(FBG)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脾肾两虚组和气虚血瘀组的FINS、IGFBP-1均偏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两中医证型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P<0.05);脾肾两虚组和气虚血瘀组的IAI较正常对照组下降,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IGFBP-1与FBG、FINS、IAI有相关性,与FBG、FINS呈正相关,与IAI呈负相关。[结论]老年痴呆症与胰岛素代谢水平异常有关,脾肾两虚是导致老年期痴呆的关键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