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1年3月至2014年3月经手术治疗的17例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道出血(呕血或黑便)、上腹部疼痛不适、腹胀等;肿瘤的发病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居多;增强CT诊断率为70.6%(12/17),超声内镜诊断率为100%(4/4),普通内镜及超声的诊断率较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CD117、CD34阳性率为94.1%、76.5%。17例患者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5例,肿瘤局部切除6例。术后随访12~67个月,随访率82.4%(14/17),1例高危及1例中危患者分别于术后18个月和47个月死于复发转移,其余未复发转移。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是选取手术方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10例胃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许多学者通过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对胃肠间质瘤 (gastri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进行研究。我院近两年来收治 10例胃间质瘤 ,现将其临床病理特点分析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 10例中 ,男性 5例 ,女性 5例 ,年龄 4 0~ 75岁。主要症状为上腹隐痛伴黑便 ,体征以上腹部包块为主。术前胃镜检查多数诊断为胃癌或胃平滑肌 (肉 )瘤 ,活检多为黏膜慢性炎症。术前CT诊断为腹腔肿物或胃壁内占位病变。 10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全胃切除 3例 ,近端胃大部切除 4例 ,远端胃大部切除 2例 ,局部切除 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胃间质瘤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肠间质瘤的治疗.方法对1997年8月~2004年6月收治的胃平滑肌瘤或间质瘤共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胃肠间质瘤.6例位于胃底贲门,10例位于胃体.肿瘤大小:4例<5.5cm,11例5.5 cm~10cm,1例>10 cm.结果胃契形切除3例,近端胃大部切除11例,全胃切除2例.结论近端胃大部切除是治疗胃间质瘤的主要方式,口服格列卫有效的患者还应争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切除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可靠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天津市人民医院消化外科自2004年7 月至2009年3 月共30例胃间质瘤患者采用胃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切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其中男18例,女12例。结果:30例患者术前经胃镜、超声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腹部CT、腹部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胃间质瘤。瘤体位于胃后壁11例,胃前壁19例;胃底部10例,胃体部16例(大弯侧11例,小弯侧5 例),小弯近贲门1 例,胃窦体交界部3 例。3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及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时间70min;术中出血量20~80mL,术后测量肿瘤直径0.7~5.0cm,平均直径1.5cm。术后免疫组化结果为:CD117 阳性28例(93.3%),CD34阳性26例(86.7%)。 术后病理判定肿瘤生物学风险行为结果,极低度风险18例,低度风险9 例,中度风险3 例,高度风险0 例。术后48h 内下床活动、恢复胃肠功能,术后2~3 天进流质饮食,无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4~7 天。术后随访1~36个月,经胃镜复诊,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胃间质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上消化道造影、电子胃镜、超声内镜及CT检查。手术切除是胃间质瘤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胃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并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被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德巍  高英  杨大业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1):1407-1409
目的:探讨胃恶性间质瘤的术前诊断方法及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2005年间收治的9例胃恶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理化检查、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胃恶性间质瘤患者多表现为反复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不适及腹部包块,纤维胃镜、超声内镜、消化道钡透、腹部CT检查有助于手术前诊断。本组患者肿瘤最大直径为5.5cm~21cm,平均为11.8cm,根治性手术7例、姑息性减瘤手术2例,根治性手术患者中2例术后复发接受二次手术,4例无瘤生存5年以上,姑息性手术2例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内死亡。免疫组化检查CD117阳性9例(100%)、CD34阳性7例(77.8%)、Vimentin阳性7例(77.8%)S-100阳性5例(55.6%),Actin阳性4例(44.5%)。结论:免疫组化检查可确诊胃恶性间质瘤,根治性手术减少手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6.
胃间质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1收治的42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42例胃间质瘤平均年龄57.4a,其中≥50a者32例,占76.2%;男女之比2:1。全组术前诊断胃肿瘤者38例(90.5%),其中诊断为胃间质瘤(恶性)的仅l例(2.4%)。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腹腔镜下的胃间质瘤切除术是一种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手术方法,可选择性地用于有适应证的病例:贲门部胃间质瘤的腹腔镜手术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随访的良性和交界性胃间质瘤在剖腹和腹腔镜手术后均无复发:恶性胃间质瘤预后极差。结论:胃间质瘤多发于老年人,以男性多见。胃间质瘤的手术切除要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只要适应证选择适当,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与剖腹手术同样有效,而且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恶性胃间质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恶性胃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8例经手术治疗的恶性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不适或疼痛29例,上消化道出血18例,腹部包块5例。行胃楔形切除术17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9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2例。肿瘤平均直径为7.2cm,胃周淋巴结转移2例(4.2%)。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46例(95.8%),CD34阳性39例(81.3%)。术后复发5例,远处转移6例,5年生存率为61.8%。结论恶性胃间质瘤的诊断主要依靠术后切片及免疫组化,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复发及转移的发生率较高,其预后主要与肿瘤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和探讨原发性巨大十二指肠空肠曲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2007年11月至2009年9月共收治4例原发性巨大十二指肠空肠曲肿瘤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35-45岁,以腹部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结果: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包括肿瘤在内的部分十二指肠和10cm-15cm近端空肠切除术及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其中3例为小肠间质瘤,1例为T细胞淋巴瘤.手术时间为240-480min,术中出血量600-5000ml,住院时间分别为17-58d.2例术后出现胃肠动力障碍,3例小肠间质瘤病人随访1-22个月均无瘤生存,而T细胞淋巴瘤病人于术后12个月复发死亡.结论:以腹部巨大包块为表现的病人应考虑到十二指肠空肠曲肿瘤的可能,积极探查和根治性切除是改善预后的唯一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间质瘤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1月至2004年1月收治23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中病变部位在胃的9例,小肠8例,食管3例,直肠2例,十二指肠1例。全部行手术治疗,恶性10例,良性9例,交界性4例。18例术后随访1~99月,随访期内死亡8例。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依据,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胃肠间质瘤3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35例GIST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病变位于胃21例,小肠7例,直肠3例,十二指肠和小肠系膜各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不适、腹部包块及消化道出血.B超、CT检查示,腹腔肿瘤18例中,胃占位病变11例,直肠占位和盆腔肿瘤各2例,肝占位或转移8例.16例内镜检查示,胃黏膜下病变11例,直肠黏膜下病变1例;7例行超声内镜检查,5例提示胃间质瘤,1例提示直肠间质瘤.术前14例初诊为胃间质瘤,仅1例病理确诊.35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姑息性切除9例,根治性手术26例,无手术死亡.33例患者获得随访3~1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全组死亡11例(33.3%),生存时间6~5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22例生存(66.7%),生存时间3~12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8个月.4例患者术后格列卫辅助治疗,仅1例带瘤生存.初步研究结果提示,GIST临床无特征性表现,超声内镜有助诊断,只有彻底切除肿瘤有望取得好的疗效,正规使用格列卫有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胃间质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胃间质瘤的外科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7月至2007年7月经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39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除率100%,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2例发生胃排空障碍.23例为恶性间质瘤,9例为良性间质瘤,7例为潜在恶性间质瘤.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4.9%(37/39)、82.1%(32/39)、56.4%(22/39).结论:胃间质瘤仍以外科治疗为主,其诊断可根据临床表现、超声胃镜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确定,手术切除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胃镜引导下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术式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电子胃镜引导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7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胃间质瘤患者在胃镜引导下利用腹腔镜成功切除,肿瘤切除完整,周围无残留。手术切口长3~6 cm,手术时间40~110 min,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4~7d,平均5.5 d。随访3~36个月,未发生复发或转移。结论单纯腹腔镜下难以定位的胃间质瘤,可以在电子胃镜引导下进行手术,并且可以使切除范围更加精确完整,避免切除过多正常胃组织和肿瘤残留。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2000-2004年收治的206例食管癌中,有5例病人曾行上腹部手术治疗,平均年龄为56岁,男4例,女1例,均因诊断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上消化道穿孔,曾行上腹部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胃大部切除术,1例行剖腹探查术,术后病理均为良性病变。5例病人术前均经内镜及病理检查证实,其中3例为胸下段食管癌,行食管、胃弓下吻合术;1例为胸中段食管癌,行食管、胃弓上吻合术;1例胸上段食管癌,行食管胃胸廓入口处吻合术。  相似文献   

14.
早期胃癌患者100例,均行根治性胃切除手术,并行第1,7,8组淋巴结清扫。其中幽门侧胃大部切除83例,胃全切17例,术后定期行腹部超声波检查。全组病例胆石发生率为18%。幽门侧胃大部切除胆石发生率为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肿瘤伴肝转移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伴肝转移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胃肠道间质肿瘤伴肝转移的临床资料。结果:胃肠道间质瘤伴肝转移18例,其中12例位于胃,2例位于十二指肠,4例位于结肠。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道出血(60%),腹部包块(25%),体检发现贫血(25%)。术前均行内窥镜、B超及CT检查,术前12例病理确诊(66.7%)。全组均行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和手术并发症,其中局部切除3例,12例扩大切除 肝转移灶切除 淋巴结清扫。6例患者术后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辅助治疗。16例患者获得随访,1年生存率为88.9%,3年生存率为48.6%。结论:GIST伴肝转移术前确诊率低,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确诊率。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最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4例胃肠间质瘤中病变发生在食管1例,胃5例,小肠7例,直肠1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恶性9例,良性2例,交界性3例。9例随访1~99个月,随访期死亡4例。结论胃肠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恶性病变术后需做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9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39例胃间质瘤患者,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39例胃间质瘤患者病理CD117阳性率92.3%,DOG-1阳性率91.4%,CD34阳性率89.7%。随访12个月,共38例,死亡1例。胃镜治疗22例患者,未发现复发,无死亡病例,未服用伊马替尼。开腹手术治疗17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胃间质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超声内镜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CD117、DOG-1和CD34是胃间质瘤最重要的标记物,完整切除是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双镜联合微创外科治疗胃间质瘤48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42例胃间质瘤在胃镜辅助下行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手术时间(50~240)min[平均(92±45)min],术中出血量(5~80)ml[平均(30±18.6)ml],术后平均住院日4~8天,无并发症发生。其中6例肿瘤临近贲门和幽门,均成功地保留了贲门和幽门。6例在胃镜下完成胃间质瘤切除,其中4例行胃镜黏膜下切除,2例由于肿瘤位于肌层,胃镜下切除后穿孔,1例行胃镜下缝合夹夹闭,1例行腹腔镜下缝合修补。肿瘤直径(1.0~5.2)cm[平均(3.2±1.8)cm]。病理结果:极低复发危险32例,低度复发危险12例,中度复发危险3例,高度复发危险1例。随访2~18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应用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安全有效等优点,是直径<5 cm的胃间质瘤的优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1980年1月至1995年12月间作者共收治胃上皮样平滑肌瘤13例,均经手术切除,包括胃部分切除术(5例),胃大部切除术(4例),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4例)。作者认为上腹痛、呕血和/或黑便及腹部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大体所见分为胃壁内、胃内、胃外三型。胃镜及活检、胃双对比造影、腹部B超及CT等对诊断本病有较大意义。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本病对放疗及化疗不敏感  相似文献   

20.
胃间质瘤70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70例经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6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2例,胃楔形切除32例.肿瘤平均直径5.4cm,胃周淋巴结转移2例(2.9%).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66例(94.3%),CD34阳性53例(75.7%),SMA阳性24例(34.3%),Desmin阳性8例,S100阳性8例.术后复发5例,远处转移6例,术后5年生存率为71.3%.良、恶性胃间质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和61.8%(P<0.05).瘤体直径<5cm与瘤体直径≥5cm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5.0%和48.4%(P<0.05).结论:胃间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其预后主要与肿瘤大小及肿瘤的良、恶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